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塞20例抢救体会

蔡青云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 尿激酶溶栓治疗, 急性心梗, 研究资料, 血栓, 生存质量, 冠脉造影, 冠脉再通, 梗塞面积, 溶栓剂, 链激酶, 病死率, 证明, 收集, 溶解, 理论, 基础, 国内, 病人
摘要: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冠脉造影已证实90%有血栓存在,从而奠定了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大量研究资料证明,急性心梗(AMl)早期(在6小时内)给予溶栓治疗,可使血栓迅速溶解,冠脉再通,从而缩小梗塞面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目前国内常用的溶栓剂为尿激酶(UK)和链激酶(SK).本人收集急性心梗早期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的20例病人做一小结.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BeAg阳性孕母HBVDNA水平对新生儿HBVM的影响分析

    母婴传播HBV仍是我国HBV病人感染的首要因素,本文通过观察127例HBeAg阳性及HBVDNA阳性孕母新生儿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在出生和出生后3月、6月、12月的变化,从而揭示孕母HBV感染状态和病毒载量在母婴传播HBV中的意义,为阻断母婴传播和HBV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何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卡维地洛对心衰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探索卡维地洛对心衰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通过47例卡维地洛治疗的心衰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QTd分析,与38例常规疗法的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常规疗法患者QTd无明显变化,卡维地洛组治疗后QTd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小,P<0.01.结论卡维地洛使心衰患者QT离散度缩小,为其能有效干预CHF病理进程提供了心电学依据.

    作者:韩启定;张静;马利川;耿正祥;孙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采用SJ--818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体会(附26例)

    本院自2002年2月至2002年9月采用电脑灌肠整复仪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26例,均取得复位成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美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思密达同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42例疗效观察

    我院在1999年5-12月期间住院患儿应用思密达同抗生素治疗急性菌痢42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有关资料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剂量醛氢叶酸+5-Fu持续静注48小时联合VP-16治疗晚期胃癌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大剂量CF+5-Fu持续静注48小时联合VP-16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患者耐受性,并与常规用量的ELF方案进行对比.方法采用大剂量CF+5-Fu持续静注48小时联合VP-1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35例(治疗组)并回顾性总结采用常规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38例(观察组),对比两组病例的近期疗效及患者的耐受性.结果治疗组35例有效率57.14%,对照组38例有效率42.1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CF+5-Fu持续静注48小时联合VP-1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安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严重肺挫伤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

    目的研究保护性机械通气对肺挫伤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将44例严重肺挫伤患者分为两组:保护性通气组21例,传统通气组23例.保护性通气组潮气量采用6-8ml/kg,传统通气组为12-15ml/kg,其它呼吸机参数按同一策略调整,比较两组间呼吸机使用天数及ARDS、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保护性通气组机械通气治疗天数及肺部感染率较传统通气组明显缩短(P<0.05),且ARDS的发生率低于传统通气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机械通气能减少肺挫伤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并降低肺部感染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龚立宏;李成继;彭学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9年3月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作者:黄海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42例角膜溃疡病灶送检结果分析

    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角膜溃疡可造成角膜穿孔、眼内炎等严重后果,因此本文对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角膜溃疡住院的病人取角膜病灶刮除物进行涂片和培养,现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静;冼文光;符惠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荧光PCR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检测人类巨细胞病毒的比较

    目的比较荧光PCR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检测人类巨细胞病毒,探讨检测人类巨细胞病毒的方法.方法应用荧光PCR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对同份血标本分别进行了HCMV-DNA和HCMV-IgG、IgM检测.结果荧光PCR法检出的阳性率比微粒子酶免疫分析高(P<0.05).结论 HCMV-DNA-PCR及抗HCMV-IgM对病人同时检测,可提高HCMV活动性感染检出率.

    作者:林寿榕;陈建森;卓光生;陈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派瑞松霜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派瑞松霜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对60例浅部真力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每日2次外用派瑞松霜涂于患处,疗程为3周.结果痊愈39例(65%),显效18例(30%),有效2例(3%),无效1例(2%). 总有效率为9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派瑞松霜是治疗浅部真菌病的安全、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恂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医院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垦三亚医院建院已有四十年历史.四十年间,医院从原来仅服务局部的一家小型医院,发展至今成为一家医疗设备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对外开放型、琼南地区一流的综合性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更新更高的起跑线上,面对日趋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医院如何立足服务宗旨,再创新辉煌?笔者认为,努力实现现代化医疗科技是促进大发展的关键.

    作者:陈元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的应用统计与耐药性的关系

    近几年来,随着抗菌药物新品种不断上市及广泛应用,药物的耐药性引起高度观注.现就我院2001年11月至2002年10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汇总和分析如下,全年销售的药物以金额和DDDS(即总用经量与限定日剂量之比值)两种方法统计用药的前十位.另外汇总检验科前三季度的药敏培养情况,商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者:邢巧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肠梗阻手术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对316例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病情复杂,多病因的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是无法解除梗阻的,其有类同的临床表现,手术指征.结论掌握肠梗阻进展为肠绞窄的早期线索,把握手术时机,以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谢庆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根据精神病医院病人的治疗特点探索病人图书阅览室的建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类社会就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的健康观念和保健意识都在加强,对医学信息、医学科普知识等方面都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重视.而图书馆也正在超越传统的服务方式向综合性情报信息机构转变.所以医院图书馆应在为医疗、护理、科研等广大医务人员服务的同时,大力开展为病人服务,为住院病人的康复服务,为病人提供文献治疗服务.图书馆为病人提供服务也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内容之一,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特别是精神病专科医院,为病人建立健康图书阅览室,是一种特色服务,对病人的心理、治疗和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医院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向病人扩展和延伸.使病人在医院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更加安心,更加信任医院.为病人提供温馨的医疗环境及医学普及教育的场所,丰富病人的文化生活,有助于病人的康复治疗,从而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医院图书馆要顺应发展趋势,拓宽服务领域,积极主动地为病人服务,不断探索为病人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从而发挥医院图书馆的潜在价值.

    作者:周朗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18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的分析

    目的应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方法协助临床确诊支原体肺炎.方法用日本富士公司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Ⅱ做凝集试验,检测218例门诊和住院中怀疑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218例中符合临床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45例,特异性抗体IgM阳性44例,阳性率97.8%,不符合临床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173例,特异性抗体IgM阳性40例,假阳性率22.9%.两数据x<'2>=10.2,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 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一种早期诊断支原体肺炎的有效辅助广法.

    作者:姚崇武;洪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儿重症肺炎致多器官损伤(附21例尸检病理分析)

    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是婴幼儿在重症肺炎的严重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为探讨重症肺炎多器官损伤情况与临床关系,本文将我院近20多年来因重症肺炎死亡病例较完整的尸解资料结合临床对其主要器官损伤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韩栋光;朱华叶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采用海南福林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11例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并与使用法国药厂生产的活脑灵对同类病人的治疗对照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何启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肺癌伴胆管酶严重升高一例

    患者59岁,男,因咳嗽伴左侧胸痛1月加重伴气肾1周,于2002年9月18日入院.1月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咯少许白炎,感左侧胸部持续性隐痛.1周前,咳嗽,胸痛明显加重,不伴咯血,声嘶,呛咳.既往无吸烟,饮酒嗜好.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侧呼吸动度差,左下肺叩浊,无干湿鸣.入院后经纤支镜活检,胸水查脱落细胞等检查确诊为左上肺腺癌T4N2M.辅查:ALT218u/L AST106u/L GGT313u/L ALP542u/L: TB、DBIL,IBIL正常.给予保肝降转氨酶治疗,ALT、AST一度下降,但3天后,患者出现黄疸,ALT288u/L AST250u/L TB76.06umol/L DB52.53umol/L IB23.5umol/L GGT1268u/L ALP1381u/L.转氨酶上升幅度1.3-2.3保;胆管酶上升幅度2.55-4.05倍,TB,DBIL,IBIL上升3-13倍.腹中CT多次检查均没发现癌肿肝转移的证据.在分析本病例权衡化疗利弊,征得家属同意后,选用健择化疗.第一次化疗后转氨酶ALT306u/IAST309u/L TB131.13umol/L DB91.3umol/L IB39.79umol/L GGT 1155u/L ALP1425u/L,转氨酶、胆管酶上升幅度仅1-1.7倍,较化疗前轻皮升高.经2个疗程后,胆管酶、转氨酶恢复正常.

    作者:李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与脑电图探讨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发生于儿童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为抽动障碍较严重的一种类型,其病程进展缓慢,治疗较为困难.现将海南省干部疗养院与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1988年1月~2002年8月所见的45例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与脑电图综合分析如下.

    作者:王晖;周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癔病发作伴瞳孔直径、光反射异常二例

    我院于1997年6月~2002年10月共收治18例癔病患者.其中年龄在14~36岁之间:女性12例,男性6例.对其瞳孔观察:9例眼球上翻,无法确切了解瞳孔变化;7例瞳孔直径正常,对光反射灵敏;但有2例出现瞳孔扩大,对光反射迟钝.癔病发作伴瞳孔改变报道较少,兹将我院中的2列报告如下.

    作者:张勇;朱其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