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三横突综合征治疗的临床观察

庾俊雄

关键词:腰三横突综合征, 注射疗法, 手法松解
摘要:目的观察腰三横突尖端注射疗法在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 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注射治疗组与手法松解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腰三横突尖端注射治疗组疗效好,与手法松解组比较第一疗程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腰三横突尖端注射疗法,疗效快,治疗效果好.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穿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护理

    我科于2002年在使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空间隔缺损(VSD),此方法创伤性小,免于承受外科手术开刀的痛苦,我们临床进行了术前纺后等综合护理,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林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非泌尿系疾病的尿频、尿急50例临床分析

    我科从1998年9日至此2002年9月诊治非泌尿系感染的尿频、尿急患者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淑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植入体/骨界面形成过程中影响成骨细胞功能的因素

    这些年来,人们将许多由不同材料组成的植入体系统大量引入到牙科和整形外科中,以修复牙齿缺失和硬组织缺损[1].这些植入体植入人体后与周围组织发生反应,并终形成植入体骨界面,产生结合.一般认为骨内植入体和骨组织之间有三种支持固位的结合方式:骨性结合、纤维骨性结合及结缔组织附着.植入体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植入体-骨面的形成[2].

    作者:谭小兵;吴恩格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菌必治治疗83例甲型副伤寒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菌必治治疗甲型副伤寒病人8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艳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高血压病患者微量蛋白尿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微量蛋白尿(MAU)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患者90例,按其微量蛋白尿测定结果分为MAU组和非MAU组.分别测定其血尿酸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 MAU组血尿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MAU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AU组血尿酸与非MAU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较正常者增高,而高血压病并微量蛋白尿者较无微量蛋白尿者血尿酸更高.高血压病血尿酸高者易出现靶器官损害.

    作者:李泽林;殷长宁;庞景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及治疗研究近况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中恶性程度高、转移早、预后差的一种全身性系统性疾病.一旦确诊,2/3以上已有广泛转移[1],因而手术切除几乎不可能.如未经治疗,局限型生存期仅6个月,在以往20年,治愈率小于10%.近10年来由于对它的生物学特性、细胞起源的深入研究以及新的有效抗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SCLC的治疗有了很进展.80年代临床采用以联合化疗为主配合局部放疗,手术切除以及术后化疗的综合治疗原则,使其疗效显著提高,延长了生存期,总有效率超过80%.Souham报告局限型有效率为86%,广泛型为70%,局限型完全缓解率(CR)达50%,已有远处转移者为2.5%.因此,探讨影响SCLC患者预后因素,改进治疗方案是提高SCLC生存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立华;徐玉荣;王骏生;王旭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胃扭转的诊断及内镜复位21例治疗分析

    我院从1997年1月-2002年12月经电子胃镜诊断胃扭转并经内镜复位21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莉;梁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白内障手术致脉络膜暴发性出血

    患者李××,男,66岁,退休工人,住院号114393.因左眼视朦20年、加重3个月,于1998年7月13日入院.入院查:既往健康,生命体征正常.

    作者:贝炳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1例儿童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后护理

    1.病例介绍患者,男,7岁半,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颈前区有一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无伴疼痛,无多饮,多食,多汗,曾在当地给予口服中药,病情未见好转,反而逐渐肿大约指头大小.

    作者:羊健妃;詹颖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超声检测羊水量的评价

    目的探讨B超监测羊水量的佳诊断指标.方法以剖宫产术中收集的实际羊水量为标准,比较大垂直羊水池(MVP)、羊水指数(AFI)、两径线羊水池(TDP)及本实验设计的大羊水池面积(LPA)四种B超指标测量羊水量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MVP、AFI、TDP和LPA诊断羊水过少的敏感性分别为0.27、0.03、0.73、0.69,特异性分别为0.98、0.98、0.83、0.74.结论四种B超指标检测羊水量准确性相差不大,其中以TD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作者:颜橙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笑气吸入镇痛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为缓解孕妇痛苦及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9月起于人工流产中采用笑气吸入镇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华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99mTc-DTPA和99mTc-EC肾动态显像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99mTc-DTPA和99mTc-EC的同期肾动态显像,比较这两种肾脏显像剂在正常人和不同患者体内显像的特点和异同.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15例正常人和35例不同肾脏疾患病人的99mTc-DTPA和99mTc-EC同期肾动态显像的图像和功能曲线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正常人99mTc-EC肾脏显像效果较99mTc-DTPA好,肾脏对99mTc-EC的清除较99mTc-DTPA快,99mTc-EC的20minCR(63.15±15.66)明显高于99mTc-DTPA的20minCR(38.15±11.24),差异显著(p<0.01),在一些早、中期肾功能受损患者中99mTc-EC和99mTc-DTPA的肾功能曲线和功能参数存在不一致,这表明了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程度的不一致性.结论将两种显像剂联合应用可对肾脏功能科作出较全面的评价.

    作者:李诗运;戴儒奇;刘学术;姚爱珠;詹锋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通心络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观察

    目的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通心络通心络胶囊干预组.观察左冠脉前降支穿刺、结扎、再灌注前后大鼠的左室收缩内压(LVSP)、左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 max)等指标.结果假手术组LVSP、±dp/dt max 等指标与前降支结扎前均无显著性变化.模型组再灌注后的不同时段较冠脉前降支结扎前均有明显降低,且与假手术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通心络胶囊组虽与假手术组比较存在差异,但再灌注后不同时段与结扎前比较无均无明显差异、明显优于模型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大鼠受损心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渝琬;秦良才;苏寒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黄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本文将我们观察的60例冠心病病人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报告如下.

    作者:王磊;杨胜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一次切开根治马蹄型肛周脓肿42例

    马蹄型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急性化脓性的感染,一旦确诊,就必须及早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我院自1998年至2002年,采用一次切开根治马蹄型肛周脓肿42例,一次手术成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腾侨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耐药性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形式的探讨及防治对策

    本文就我科2002年6月-12月20例结核菌耐药患者的防治对策及健康教育如下:

    作者:刘录明;陈燕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患者外科手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6例分析

    我院2001-2003年2年有6例恶性肿瘤患者外科手术后发生肺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1-2003年1月入院手术后发生肺栓塞的患者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51-78岁,平均65.3岁;食管癌3例,肺癌2例,结肠癌1例;术后4天、5天发生肺栓塞者2例,术后9-14天发生者4例;初诊考虑急性心梗、冠心病2例,心脏性猝死2例,肺部感染1例,急性肺栓塞1例.

    作者:冯保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纳络酮联合鲁米那治疗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30例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急,持续时间长或频繁发作可导致生命危险,我科自2000年起应用纳络酮联合鲁米那治疗、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屈丽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柳氮磺吡啶、氢化可的松结合中药内服和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6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纯性用西药柳氮磺吡啶、氢化可的松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柳氮磺吡啶、氢化可的松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内服与中药灌肠.20天为一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柳氮磺吡啶、氢化可的松结合中医辩证内服中药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疗程短.

    作者:邱日森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新式剖宫产术后鞘膜外血肿4例分析

    例1患者24岁,住院号981653,妊娠36+5周,前置胎盘出血,在我院行新式剖宫产术,术后青霉素预防感染,术口5天拆线出院,于术后10天,术口渗暗红血明显再次入院,查体:T37.2°C,P90次/分,贫血貌,心肺正常,腹部术口右侧有暗红血流出,术口裂开2cm长,未触及肿块,挤压术口有血流出,腹壁较松驰,肠鸣音正常,子宫复旧良好,阴道少许恶露.血常规:WBC:10.4×109/L,RBC:2.96×1012/L,HGB69g/L,PLT306×109/L,N86%余各项正常.

    作者:尤共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