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瘢痕癌(附13例临床报告)

王德伟;汤鹏

关键词:肺瘢痕癌, 原发性肺癌, 肿瘤临床, 报告, 发生率, 治疗, 文献
摘要:肺瘢痕癌在肺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文献中偶有报告,因其发生率较低.我院自1985.3-1999.2内共治疗原发性肺癌922例,其中肺瘢痕癌1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硫胺治疗J波综合征疗效观察(附81例报道)

    我们自1990年1月至1999年9月在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中应用盐酸硫胺共治疗J波综合征81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特报道如下:

    作者:吴发国;沈域华;罗嗣刚;吴乃理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涂阳肺结核应用全程督导短程间歇化疗近远期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全程督导短程间歇化疗涂阳肺结核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2H3R3Z3S3/4H3R3和2H3R3Z3E3S3/6H3R3E3方案,分别对637例初治和101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实行全程督导化疗.结果初复治病人治愈率分别为93.81%和82.00%;二年细菌学复发率分别为1.76%和7.35%.结论全程督导短程间歇化疗法,简便易行、经济实效.

    作者:吴光吾;陈文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连续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末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我科1996年8月到1999年6月应用连续同步动、静脉换血的方法治愈16例新生儿重度高末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蒙春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肺瘢痕癌(附13例临床报告)

    肺瘢痕癌在肺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文献中偶有报告,因其发生率较低.我院自1985.3-1999.2内共治疗原发性肺癌922例,其中肺瘢痕癌1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德伟;汤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药流后宫外孕破裂一例报告

    患者 23岁,孕1产0,于1995年3月22日以停经40天为主诉就诊,妇科检查,子宫妊娠约5周大,质软,尿妊娠试验阳性,血色素12g,B超提示宫内有0.8×1.0cm大的妊娠囊,诊为早孕,患者要求用药物终止妊娠,服药后第二天患者恶心、呕吐、腹部坠痛,阴道少量流血来诊.查病人痛苦面容,面色苍白,神清语明,血压,脉搏正常,未做内诊查.考虑病人为服药物后的副反应,病人因不能忍受要求立即做早孕术结束妊娠.刮宫术后未见绒毛,考虑胚胎以自然流出..

    作者:王南林;李小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细胞凋亡与神经系统疾病

    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发现,细胞凋亡参与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尤其是神经元损伤之中.一九七二年Rtrr等人[1]首先从形态学及病理学角度描述了一种不同于坏死表现的细胞死亡形式,称之为细胞凋亡(apoptosis),亦称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另一种死亡形态,它是一种主动死亡过程,其形态学特点为:凋亡细胞表面皱缩,失去细胞间联结,体积缩小,细胞膜起泡或芽变胞质浓缩,染色质收缩,浓集于核膜附近,形成新月样结构.上述变化在数分钟内即可完成,继之细胞内陷,将整个细胞分割成数个大小不等的不连续小体,称为凋亡小体.凋亡小体随后被邻近正常组织或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全过程仅需数小时.整个过程不伴炎症反应,不伴细胞内容物的释放,溶酶体不参与.而细胞坏死是一种细胞被动死亡的过程,其形态学特点是细胞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肿胀、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肿胀、溶酶破裂,进一步造成细胞膜破裂和细胞结构崩解.坏死时伴有细胞浆外溢和周围组织炎症反应.

    作者:文国强;廖小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心包穿刺术5例

    1.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36岁-68岁,均有程度不等的心包压塞症状,并经胸片、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证实有心包积液.病因:肿瘤性心包积液2例,结核性心包积液2例,原因不明心包积液1例.

    作者:王俊;冯瑞华;郭季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多耐药特点研究

    目的测定武汉和海口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对5种抗结核药的MIC并分析其耐药特征.方法 BACTEC技术和改良罗氏培基培养用于MIC的测定.结果 66株结核菌对INH,SM,PAS,EMB和RFP的耐药率分别是39.4%,24.2%,16.7%,24.2%和37.9%.武汉和海口分离株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耐药率为57.6%.多耐药率为42.2%.多耐药株占总耐药株的73.7%.多耐药菌株中,INH和RFP所占比例高;在耐INH和RFP的菌株中,大多数为多耐药菌株.结论耐药率和多耐药率高,结核菌的多耐药特征与其耐INH和RFP有关.

    作者:朱中元;陈允凤;林冲;王海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88例肾病综合征胸部X线分析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胸部平片X线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或肾穿刺病理证实肾病综合征88例患者的胸部平片X线表现及分型.结果:根据胸部X线表现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肺部改变:(1)支气管炎型52例;(2)肺瘀血及间质性肺水肿型38例;(3)肺泡性肺水肿型18例,2.心脏形态改变:全心性及左心室增大26例,心包积液8例,表现为心形如烧瓶状.3.胸膜改变28例:主要表现为双侧胸腔积液8例.结论:肾病综合征胸部平片X线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本病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特征.

    作者:王澄泉;陈洋;林尤军;龙甫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B超诊断纵隔恶性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性,20岁,三周前无明显诱因自感胸闷、胸痛、咳嗽,为干咳,伴气促,平卧后加重.近日症状加重前来就诊.查体:心率快,心界下移.心脏B超:心脏大小正常,心包膜少量积液.心包膜外低回声实性包裹.探查纵隔,患者取仰卧,两手置于头侧,于胸骨左缘2-5肋间遂一行纵横探查,见升主动脉、肺主动脉前方有约前后径8-9cm、左右径10-12cm,轮廊尚清、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内部为低回声细小中等光点,均匀分布的实性包块.心底短轴水平面示该肿块将心底、主、肺劝脉包裹,使心脏活动受限,主、肺动脉受压变细.CDFI示:包块内可见条短线状红、兰血流束,B超提示:前纵隔恶性淋巴瘤.CT报告为纵隔恶性淋巴瘤.病理报告:淋巴结结构破坏,淋巴细胞呈弥漫性增生,核分裂像多见.符合: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

    作者:李小丽;李智力;高晓红;李英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昌江县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季节性消长观察

    目的:研究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的季节性消长状况.方法:幼蚊研究采用人工容器与自然容器相结合;成蚊,埃及伊蚊采取搜捕,白纹伊蚊采用人工诱蚊.结论:两种伊蚊终年有分布,埃及伊蚊高峰期在5月至11月,白纹伊蚊在7月至11月.在季节消长方面前者与气温变化关系密切,雨量变化对后者起重要作用.

    作者:黎正伦;黄渭泉;罗庆洪;王传滋;廖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RFCA应用于临床,是快速心律失常治疗划时代的进展,已成为多数症状性快速心律失常首选的根治方法.我科自1996年12月以来,采用RFCA治疗56例心律失常,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苏红霞;王青;吴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58例

    周围性面神经炎为临床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近年来作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38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作者:孙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胸部肿瘤术后心律失常52例分析

    目的总结1988~1998年间124例胸部肿瘤手术的经验,探讨胸部肿瘤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分析124例围术期胸部肿瘤病人资料.结果≥60岁老年组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术前心电图异常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低氧血症、低钾、低镁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结论胸部肿瘤病人术后心律失常与高龄、术前心电图异常、低钾、低镁密切相关.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麻醉及严谨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吴煌福;林伟民;林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医源性腹泻133例临床分析

    目的为了寻求医源性腹泻原因,以便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将本院儿科1995年1月-1998年12月4年间医院感染登记表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小儿医源性腹泻133例,其中细菌性肠炎42例,粘状病毒性肠炎30例,霉菌性肠炎24例,药物性腹泻29例,食饵性腹泻9例.结论医源性腹泻由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患儿之间的交叉感染、药物的副作用等多因素引起.

    作者:谢慧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网上Chinainfo医药期刊资源的利用

    目前,Intenet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又一类媒体,科技期刊上网便上体现其传媒作用的突出表现之一.网上的科技期刊包涵巨大的文献信息,内容涉及医学、药学、药理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等各个医药学科以及相关领域.若能充分利用网上医药期刊资源,我们便可以足不出户、轻松检索各种我们需要的科技文献,在享受现代电子信息服务的条件下多快好省地完成我们的工作.本文将对Chinainfo(万方数据,又称中国信息)系统的科技期刊群作一介绍.

    作者:蔡小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海南省6例AIDS患者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省AIDS患者的感染途径和临床表现;方法分析1995年以来我省6例病例个案调查的情况;结果 6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侨乡,以境外性接触感染为主;临床表现以反复或持续发热、咳嗽、体重减轻、显著消瘦、肺部感染等为主要症状.

    作者:王敏;何启亚;邝继深;潘文利;黄好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52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失败原因探讨

    我院内科1990年-1999年10年间共收治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74例,死亡52例,本文就死亡原因进行探讨.

    作者:唐拥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后位切扎术治疗陈旧性肛裂176例体会

    自1995年以来,我科采用后位切扎术治疗陈旧性肛裂17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美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烧伤创面真菌感染的环境因素

    目的探讨亚热带气候环境下烧伤创面真菌感染与温湿度的相关性.方法:对514例次烧伤病人创面定期采样进行真菌学培养,菌种鉴定.用干湿温度计定时(每天)记录烧伤病房温湿度,并用多元相关和圆形分布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检测期间,本院烧伤病房创面真菌检出率28.6%,烧伤创面真菌带菌率的适宜室温为28℃,适宜范围为26℃~31℃;适宜相对湿度为78,适宜相对湿度范围为77~80.结论:本调查提示温湿度作为环境因素对烧伤创面真菌检出率有显著差异性但不表明温湿度亦大,真菌感染率亦高.温度在26℃~31℃,湿度在77~80易发生真菌感染;本地区可能4、6~9月份真菌感染机会增大.

    作者:潘云川;莫成锦;陈彦堃;张燕翔;陈大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