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肱骨外上髁炎合并桡管综合征17例诊疗分析

汪步兴;周则旺;辛昂;熊厚发;王海

关键词:网球肘/诊断/治疗, 腕管综合征/诊断/治疗
摘要:肱骨外上髁炎是骨科门诊常见疾病,易于诊断,而桡管综合征相对于尺管综合征及腕管综合征少见,且临床表现复杂.当患者同侧上肢同时患有肱骨外上髁炎和桡管综合征时,易造成此类患者误诊[1],漏诊的可能性较大.笔者收治此类患者17例,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9例,女8例,右侧13例,左侧3例,年龄25~52(平均38)岁,平均患病时间15 d~3个月.其中11例病例均在院内外按网球肘封闭2~3次,疗效不明显.其中封闭2次者5例,3次者6例.本院治疗3例,院外治疗8例,余8例首次来就诊.职业:泥瓦工8例,搬运工5例,大货司机2例,体育老师1例,会计(电脑)1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内科护理学的理论教学,实验组2007级护理本科班41名学生,采用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对照组2006级护理本科班40名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班的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对情景模拟是教学方法的评价、问卷调查临床带教老师对两组学生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带教老师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学生普遍认可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值得推广.

    作者:巴金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方法应用体会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为广泛的一种传染病.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是人群初筛乙肝携带者以及血液制品乙肝病毒检测的关键步骤,目前我国常用的乙肝血清标志物常用的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总结如下.1放射性免疫法(RIA)放射性免疫法[1]是一种较传统的乙肝表面抗原测定方法,是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基础上,利用同位素标记的与未标记的抗原,同抗体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的方法.RIA法的稳定性好,交叉反应少,特异性强,用血量少,但其缺点是影响因素较多,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来操作,而且试剂具有放射性,易对环境和实验室造成污染,放射性标记物不稳定,有效期短,从而限制了其发展.

    作者:侯瑞莲;詹明华;陈素娟;高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二次胃手术均并发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例分析

    我科1例胃切术后以及吻合口狭窄再手术后均出现FDGE,经胃肠外营养(TPN)、肠内营养(EN),以及肌内注射新斯的明、氯丙嗪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女,74岁.因胃角中分化腺癌住我院普外科.在全麻下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毕Ⅰ式).手术顺利,5d拔除胃管,进流质、半流质.10 d时出现少量呕吐并逐渐加重.经胃镜检查提示胃潴留、吻合口通畅,胃造影提示胃扩张、无蠕动,诊断FDGE,予禁食、胃肠减压、TPN治疗,后期肌内注射新斯的明及小剂量氯丙嗪.35 d时引流量减少拔除胃管,进流质和半流质,40 d出院.

    作者:虞立平;段建春;戴国芳;徐涌波;周林秋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加药小技巧

    加药在护理工作中是一项很重要也很基本的操作.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药品的种类繁多,药物剂量也变幻多样,性质也存在不同,能较好的完成此操作也很重要.我科是骨科消肿药多种多样,在加药过程中总结一些小改进,现介绍如下.1常规加药方法按照常规加药方法,如:0.9%氯化钠液250ml加七叶皂苷钠20 mg,将10ml注射器抽取5ml0.9%氯化钠液排净空气后注入七叶皂带钠瓶口,生产过程中有些叶皂苷钠瓶内难免会有负压,负压倒吸瓶内注满溶液无空气,因此抽药难,反复抽吸造成泡沫多.

    作者:张金姬;洪世嫄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肝癌CT下射频消融治疗142例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的术中并发症,规范护理应对措施,减少护理失误.方法 CT引导下,应用射频消融术对肝癌患者实施治疗,观察术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作出整理分析,得出并发症发生率,总结出护理应对措施.结果 142例肝癌患者,共行206次射频消融术,术中共发生11项并发症,以腹痛发生率高(47.6%),其次为上肢麻木、酸痛(12.6%).结论 介入护士对射频消融术中并发症可以做出判断及护理应对,减少护理失误.

    作者:王萍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100例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护理配合的必要性.方法 100例行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患者,通过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治疗期.结果 全组100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围治疗期心理平稳,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良好的护理配合能显著降低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康复.

    作者:王英;杨小林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3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运用胸腔镜肺减容手术(LVRS)治疗重度肺气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07-2010-10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科对30例重度肺气肿患者施行胸腔镜下单侧LVRS,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 a随访记录肺功能、动脉血气及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 术后随访1 a.所有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1 a肺功能、动脉血气各项指标及6MWD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胸腔镜下LVRS近期疗效显著,而且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重度肺气肿的良好选择.

    作者:蒋堪秋;钱永跃;徐卫华;徐中华;徐忠恒;陈勇兵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加强输血病历质量管理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潜在风险,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的传染病时,因输血病历是医疗纠纷中认定是非、判明责任的重要法律依据,已备受关注,加强对输血病历质量管理,不仅可以减少医院输血医疗纠纷,也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科学合理化水平,笔者着眼于当前临床输血病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原因,探讨对策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沈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RhoC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RhoC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转移浸润、分化程度和疾病复发等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hoC蛋白在28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在肿瘤的分级分期、转移浸润、分化程度和疾病复发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Rho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的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T3+T4浸润和复发病例中显著增高,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家族史、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C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转移、浸润存在相关性,并且可能成为结直肠癌预后的评价指标.

    作者:陈永乐;姚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中CEA、CA125、NSE和CYFRA21-1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116例肺癌患者及65例健康人血清中的CEA、CA125、NSE利CYFRA21-1水平.结果 CYFRA21-1、NSE、CEA、CA125四项肿瘤标志物肺癌组检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肿瘤标志物测定水平与病理组织类型有关.其中CYFRA21-1在鳞癌及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73.21%、63.64%;NSE在小细胞肺癌的阳性率为62.50% ;CEA和CA125检测的阳性率及血清水平以腺癌高;四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2.76%.结论 血清CEA、CA125、NSE和CYFRA21-1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的诊断效率,并对组织分型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莹;陈玲玲;姜浩;冯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多西他赛少见皮肤不良反应

    我科2009-02-2011-12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共有126例应用ACx4→Tx4(吡柔比星+环磷酰胺x4→多西他赛x4,q3w)方案化疗.后4周期多西他赛(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单药化疗时,多西他赛剂量按说明书100 mg/m2换算所得,均第1天给药,化疗前1d,开始口服地塞米松片8 mg,2次/d,共3 d,多西他赛输注时间大约1 h,前后均有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点滴,静脉输液过程中均无药物外渗.同时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昂丹司琼静脉点滴,无其他特殊用药.现将多西他赛应用中出现的少见皮肤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杨颖;胡崇珠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甘氨双唑钠与紫杉醇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增敏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甘氨双唑钠(CMNa)与紫杉醇(Paclitaxel TAX)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增敏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首程治疗9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给予放疗,根据化疗方式分为甘氨双唑钠组、紫杉醇组及对照组.甘氨双唑钠组,甘氨双唑钠的给药方案:氯化钠溶液100 ml+CMNa1.0 g静脉滴注,每周3次;紫杉醇组,紫杉醇6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对照组仅行单纯放射治疗.结果 甘氨双唑钠组和紫杉醇组在有效率、放疗增敏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氨双唑钠组和紫杉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消化道、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氨双唑钠与紫杉醇放射增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都优于单纯放疗组.甘氨双唑钠组消化道、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紫杉醇组.

    作者:张青;刘孟琦;高丽环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紫杉醇静脉滴注不畅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紫杉醇静脉滴注不畅原因,保证紫杉醇正常滴注,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应用一次性头皮针增加进气孔.结果 110例输注紫杉醇药物应用一次性头皮针插入瓶塞,另一头软管用胶布固定于输液瓶体外,增加进气孔,滴注速度加快,同时也减少漏药现象.结论 进气孔增加紫杉醇静脉滴注顺畅,漏药现象减少,降低了患者及家属恐惧心理.

    作者:宋占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分娩球配合导乐分娩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分娩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娩球配合导乐分娩+硬膜外麻醉联合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05-2010-10采用分娩球配合导乐分娩+硬膜外麻醉联合镇痛的阴道分娩产妇12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导乐陪伴自然分娩的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1 minApgar评分、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降低,产程缩短.两组间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分娩球配合导乐分娩+硬膜外麻醉镇痛从产程一开始就能大程度地减轻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实行一对一全程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郭西林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深化整体护理与开展温馨服务探讨

    目的 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总结深化整体护理,开展温馨服务的做法.方法 通过制定目标与要求,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结果 强化了护士整体护理理念,使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落实到位,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深化整体护理,开展温馨服务,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护理队伍素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玉霞;许芸芸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远端开放性复杂粉碎骨折28例分析

    目的 探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远端开放性复杂粉碎骨折疗效分析.方法 新乐市中医医院骨二科自2004-04-2008-04应用环形外固定架对胫骨远端开放性复杂粉碎骨折28例急诊进行骨折固定治疗,参照Ovadia 等的功能评定标准.结果 随访8~4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本组优18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9%.无出现神经血管危象、骨外露及骨髓炎情况.结论 对于胫骨远端开放性复杂粉碎骨折采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提倡.

    作者:刘玉新;陈志霞;郭建欣;鲁贵生;张健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的应用

    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通过有目的地、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评价的教育活动,进行保健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影响人们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念,鼓励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积极的社会态度,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终止不健康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1].现将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李雪斐;李莉;刘翠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脑梗死患者失眠原因调查

    目的 对30例脑梗死患者的睡眠状况的原因进行调查,探讨减少脑梗死患者失眠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脑梗死患者睡眠情况调查进行问卷筛查.结果 入睡困难和早醒是失眠常见的症状.引起失眠的原因依次为抑郁、肢体麻木、疼痛、睡眠环境,病理生理因素和药物因素.结论 对脑梗死伴失眠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应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方法,可减少镇静催眠药的使用,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何春艳;莫淑敏;程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监测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睡眠呼吸监测是一项精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专业技术,以保证监测的质量和安全.导致SPSG监测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患者因环境改变不能入睡、仪器故障、导联脱落及图形干扰等.因此,监测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是监测成功的关键;导联放置部位应准确,固定松紧适宜,既能让患者安静入睡又能显示波形,这是监测成功的保证;护理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监测成功的基础,要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要求,监测过程密切观察各波形变化,以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与导联的情况.

    作者:王静;谢春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102例误诊分析

    我们统计了89例2005-01-2010-11我院及外院首诊误诊的纤维肌痛综合征( PFs)病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Fs误诊的原因,以提高首诊诊断的准确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2010年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102例,其中男13例,女89例,年龄26~71(52.5±12.9)岁.1.2主要临床症状1.2.1 主要症状全身广泛疼痛是所有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都具有症状.虽然有的患者仅主诉一处或几处疼痛,但1/4的患者疼痛部位可达24处以上.疾病遍布全身各处,尤以中轴骨骼(颈、胸椎、下背部)及肩胛带、骨盆带等处为常见.其他常见部位依次为膝、头、肘、踝、足、上背、中背、腕、臀部、大腿和小腿.大部分患者将这种疼痛描写为刺痛,痛得令人心烦意乱.另一个所有患者都具有症状为广泛存在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存在于肌腱、肌肉及其他组织中,往往呈对称性分布.在压痛点部位,患者与正常人对“按压”的反应不同,但在其他部位则无区别.

    作者:周海核;齐挂娟;王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