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刚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甲亢性肌病)主要指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发肌肉病变,是甲亢的并发症之一.甲亢性肌病一般分为五型[1,2]:(1)甲亢伴周期性麻痹(TPP);(2)甲亢伴重症肌无力(TMG);(3)慢性甲亢性肌病(CTM);(4)甲亢突眼性眼肌麻痹;(5)急性甲亢性肌病(ATM).现分别就甲亢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病理、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曹忠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我科于2010-03收治1例侧颅底肿物患者,术前诊断为左侧颅底神经鞘瘤,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为黏液表皮样癌,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男,63岁.主诉左侧头面部麻木疼痛1个月,入院前10 d出现左侧面瘫症状,病程中无声嘶、耳闷或涕中带血等症状.查体双耳听力正常,鼻腔未见新生物,左侧软腭向前下膨隆,左咽侧壁向前内膨隆,左眼睑闭合不全,左侧额纹消失,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侧偏斜.
作者:王绪锐;何忠印;殷向党;赵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ICU 2005-11-2010-03所收治的58例ARDS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适当选用NIPPV及有创通气的方法,并适当限制液体入量的治疗原则,改善患者的愈合,降低死亡率.结果 58例患者中,存活39例(67.2%),死亡12例(20.7%),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7例(12.1%).结论 ARDS患者应早期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及时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减轻肺水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营养支持、控制感染等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燕;王磊;周少华;李万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腹腔梅毒树胶肿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 35岁.主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48 h急诊入院,无发热、寒颤及恶心、呕吐等,疼痛呈间断性钝痛,未排气、排便.否认既往病史.查体: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 未见腹部静脉曲张,未触及包块,右下腹轻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减弱2次/min.
作者:杨拓耘;张新宇;冯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肺内转移性肺癌1例诊断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5岁.入院前3个月出现间断性干咳伴咽痛,当地医院胸部CT发现左下肺部高密度影,考虑(1)炎性病变;(2)结节(性质待定),于2010-03-09就诊我院.入院查体无异常.既往体健,吸烟40 a余,戒烟1 a.初步诊断为左下肺肺癌.予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CT示左肺多发块状软组织影(大约5.4 cm×4.4 cm,边缘清楚,可见分叶),取左下肺团块组织2条,长约15 mm送病理检查.随后行荧光支气管镜检查,见左肺上叶尖后段紫红色新生物,钳取3块直径约1.5 mm组织送病理检查,并行支气管刷检.
作者:康怡;赖国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急性胰腺炎后低血糖症误诊为心绞痛发作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80岁.1986年因心前区闷痛,心电图示:下壁心梗,给予硝酸甘油治疗,病情好转,之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陈旧性下壁心梗,诊为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梗,本次于2010-10-09患者因腹痛急诊入院急查血淀粉酶1 293 U/L,诊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给予禁食、补液、抗感染、抑酸等治疗,患者腹痛消失,2010-10-09至2010-10-13多次查血糖波动在8.87~10.52 mmol/L,2010-10-11-2010-10-13多次测血淀粉酶均正常2010-10-14T01:52 患者自觉心前闷痛,大汗,无饥饿感,查体:BP 123/61 mm Hg,神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 92次/min,律齐.
作者:赵存方;张岩岩;胡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异烟肼是主要抗结核药物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概述如下.1 剥脱性皮炎女,58岁.因左肺结核给予异烟肼治疗,用药后出现全身皮肤弥漫性水肿,尤以面部、手足为重.停药后予抗过敏治疗,2 d后症状减轻,1周后全身皮肤呈落叶状脱屑,手足呈块样脱皮.3周后试用异烟肼0.2 g,约8 h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停药后对症治疗症状消失[1].
作者:刘永迨;姜翠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重症胰腺炎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31岁.既往身体健康,突发晕厥倒于路边被120于11:30送至急诊科,自述胸闷伴全身不适,近2 d未进食,入院时查体:T 36 ℃,HR 53次/min,R 18次/min,BP 102/86 mm Hg,自主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神志淡漠,查体不合作,少气懒言,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软,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剑突下轻压痛,肝脾未及,四肢震颤,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症未引出.
作者:马跃;李功妍;王永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长期漏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37岁.因反复皮肤黄染、乏力5 a,下肢水肿5 d入院.既往史:发现脾大30 a,慢性乙型肝炎病史20 a.5 a来因黄疸、脾大多次住院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给予保肝等治疗,但病情反复.家族史:父亲死于肝癌,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作者:卢书明;张竹青;刘丽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为军队医院培养合格的卫生管理人才.方法 回顾性分析八届实习学员的实习培训,评估存在的问题.结果 通过合理的实习安排,有助于提升实习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 通过合理的实习安排可明显提高学员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医院管理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作者:许德华;华立;高原;孙建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笔者在临床用药中,发现头孢唑肟钠与奥硝唑注射液连续用药过程中,发生奥硝唑组液体变色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011-01-20我科护士用配置头孢唑肟钠的注射器继续配置同一患者的奥硝唑组液,放置约10 min后,奥硝唑组液变为淡粉色,发现后立刻为此患者重新配置奥硝唑组液.
作者:张若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07-2010-09共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32例.均行胸骨正中切口,取左乳内动脉、大隐静脉,使用CTS局部心肌表面固定器及中空冠状动脉内分流栓,在心脏不停跳下连续缝合完成搭桥手术.结果 手术成功31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访1个月~2 a患者心绞痛及胸闷均明显缓解;死亡1例.搭桥1~4根,平均2.5根.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安全、手术并发症少和临床效果很好的手术技术,适合单支、双支、多支冠心病患者,尤其适合高危重症不能、不愿接受体外循环的患者.
作者:戴安林;李大伟;肖明庆;朱建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1 病历摘要女,40岁.入院前0.5 a无明显诱因月经量增多,色红,伴有血块.行经时腹痛,能忍不用服药.平日分泌物较多,色黄,有秽味.未治疗.入院前半月在当地体检B超发现盆腔巨大肿物来我院会诊.既往体健,无手术及外伤史.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宫颈后穹窿饱满且向阴道膨出肿物.质地中等,压痛,活动差.双合诊子宫颈左后方触及包块约10 cm×10 cm×8 cm大小,边界清,质地硬,压痛,不活动.包块上方可及子宫略大.活动受限,与包块分界不清.
作者:王汝芹;李侠;王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不良反应.为探讨儿童药疹临床特点、致敏药及发病机制,现将我科2005-2009年来收治的77例住院药疹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董冠英;张悦;韩秀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中食管胃吻合口漏的成因及减少其发生的方法,充气试验在减少其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对168例食管癌切除手术中食管胃一次性钉合后吻合区域由胃管注入一定压力的空气检验吻合口是否漏气.若有漏气,则于该处予以修补.结果 术中对发现的5例吻合不良者给予加强缝合.检出率为2.97%.168例中,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吻合不良者经缝合,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 术中充气试验能及时发现吻合口缺陷,对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沙夕林;李昌炎;殷东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07例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进行hsC-RP检测.结果 (1)DFI患者感染程度越重,hsC-RP增高越明显;(2)hsC-RP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sC-RP持续下降.结论 监测 hsC-RP可作为诊断 DFI及其转归的敏感指标之一,对于轻微DFI患者早期诊断和判断抗生素疗效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江学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使用超声光散射成像系统(OPTIMUS)对医院女职工进行乳腺癌初步筛查,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初筛模式.方法 北京电力医院于2010-06-2010-08使用超声光散射成像系统(OPTIMUS)为全院40岁以上女职工287例进行乳腺癌早期筛查,终根据乳腺超声图像的BI-RADS分级标准为诊断进行统计.结果 筛查287例,其中BI-RADS等级 2 (197例);BI-RADS等级 3 (82例);BI-RADS等级4 (7例);BI-RADS等级5 (1例).结论
作者:刘娜;王玉娟;孙欣;林方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1 病历摘要女,14岁.主因右眼先天性上睑下垂行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手术顺利,术后常规结膜囊涂红霉素眼膏,加压包扎术眼,术后3 d患者诉术眼异物感,流泪.查:平视术眼上睑缘遮盖角膜1 mm,闭合可,bell现象阳性,球结膜充血,角膜中央偏鼻侧上皮灰白色浸润约2 mm×3 mm边界不清,荧光素染色点状着染,考虑为暴露性角膜炎,予贝复舒眼水、妥布霉素眼水点眼,夜间涂红霉素眼膏保护角膜,无好转,逐渐加重,第8天角膜整个灰白色浸润达实质深层,遂决定拆除额肌筋膜瓣缝线降低上睑位置保护角膜.
作者:庞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焦作第四人民医院2007-06-2009-05抗真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 3 a内1 863份归档病历及门诊处方,针对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抗真菌药物使用病例为1 683例.其中,诊断不确定使用为39.6%,治疗性使用为60.4%.结论 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虽然要求依据敏感性试验,但仍存在无指征滥用抗菌药物、无指征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及细菌敏感性试验较低等问题.
作者:王西良;魏培翰;曹其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院2005-2010年收治成人关节结核病例32例,入院前均行CT检查,其中10例首次CT检查误诊,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38~72(平均45)岁.病程3个月~2.5 a,发病部位:双侧骶髂关节2例(女性),单侧髋关节3例(男性),单侧膝关节5例(女性1例,男性4例).10例均有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因症状加重而就诊.3例伴有肺结核,1例伴左肾结核.
作者:谢荣泽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