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葵;杜贤;黎冬梅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98例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粥样斑块形成情况,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预测因子.
作者:魏莉娜;李永东;董春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及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CIN的两种方法.方法 对阴道镜定位活检证实宫颈CIN患者行LEEP或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比较.结果 LEEP、全子宫切除术与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4.91%、61.54%;病理分级下降分别为39.52%、20.51%;病理级别上升分别为16.57%、17.95%.其中6例活检为高级别的CIN经全子宫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宫颈镜下浸润癌.结论 阴道镜活检较难发现宫颈上皮深处及宫颈管内病灶,LEEP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活检不足,达到诊治目的,全子宫切除术存在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问题.
作者:张娟;陈可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对新生儿癫痫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日龄.因抽搐1 d于2010-11-28入院.患儿为妊40<'+3>周,剖宫产娩出.患儿于2010-11-27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抽搐症状,4~5次/d,表现为双眼上翻、口唇发绀、头向右转、下颌抖动、双手握拳、四肢僵直,持续约10 s后自行缓解,不伴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症状,以惊厥待查收住.查体:T 36.8℃,P136次/min,R 38次/rain,体重2.95 kg.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面部皮肤有散在热疹,头颅外形正常,前囟大小3 cm×3cm,平软,后囟大小0.5 cm×0.5 cm,前后囟贯通,心肺腹查体无阳性体征.四肢肌张力略增高.
作者:刘芳;衣楠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梅毒是可以侵犯全身器官,病情复杂<'[1]>,治疗过程中吉赫反应发生较高.笔者2008-2009年间在院门诊遇吉赫反应误诊3例,报道如下.
作者:祖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1 病历摘要女,40岁.因自食野蜂蜜约50 g,出现胸闷、气促、心悸、恶心、呕吐、腹泻2 h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 36℃,P 140次/min,R 20次/min,BP 80/40 mm 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双瞳孔等圆等大,直径3 mm,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可闻及大量细湿啰音,心界不大,HR 140次/min,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未扪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作者:肖小强;龚福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疾病,其发病人数有急剧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局限性脂肪肝又称为非均质性脂肪肝或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是脂肪肝的一种特殊类型和常见表现形式.超声虽然为这种病变的诊断提出了手段,但由于这类病变声像图特殊,超声极易误诊.
作者:牟荣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岩藻糖苷酶(AFU)、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乳酸脱氢酶(LDH)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PHC138例、良性肝病组80例和正常对照者40例血清中ALT、AST、AFU、GGT和LDH同时进行测定.结果 PHC组各项指标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中的ALT、AST、AFU、GGT和LDH对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碧燕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婴儿呕吐X线钡餐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9例婴儿呕吐的一组钡餐检查影像征象;追踪观察患儿钡餐检查后病情变化.结果 胃-食管返流11例,横形胃38例,胃蠕动乏力20例,钡剂滞留11例,钡餐检查后呕吐自行停止5例.结论 X线钡餐检查可了解婴儿胃结构特点、胃功能性改变及硫酸钡干混悬剂对部分患儿呕吐有治疗作用.
作者:姚治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彩超表现与病理学改变相关性,总结彩超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0例急性阑尾炎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彩超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0%(16/20);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7.5%(42/48);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94.7%(36/38);阑尾周围脓诊断符合率为92.9%(13/14).结论 彩超检查是急性阑尾炎简便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各型阑尾炎声像图特征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作者:李彦娟;刘冀龙;王钰;冯彦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性、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吉林省肿瘤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2009年问收治的腭部恶性肿瘤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放疗.有9例复发,4例在术后10个月~3 a死亡.3 a、5 a生存率分别为76.2%、61.5%.结论 术前X线片、CT检查,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明确诊断.聘部恶性肿瘤通过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较好,选择合理的术式治疗、手术配合放疗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
作者:徐雅娟;金志巍;刘静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浅谈孕足月急腹症常见疾病的误诊及对策.方法 搜集鹤壁市淇滨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及急诊科2008-01-2010-12孕足月妊娠孕妇急性腹痛患者207例进行总结分类分析.结果 198例患者及胎儿脱离危险,5例胎儿死于宫内,4例助产,孕妇死亡2例,新生儿死亡1例.结论 对孕足月妊娠急腹症患者的正确及时诊断有赖于对其解剖、生理变化及临床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及时正确诊断,早期及时治疗,减少误诊率,提高疗效.
作者:董蕾;杨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我科自2004-08-2009-12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182例,其中16例异位妊娠破裂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现就将误诊原因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16~42岁,以18~20岁居多,占88%,平均27岁.
作者:雷淑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双吻合器应用吻合口漏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5-01-2010-12209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器应用18例发生吻合口漏患者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18例(8.6%,18/209)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5例于术中采取预防性造瘘仍有2例发生吻合口漏,未经特别处理自愈;另外16例中11例经保守痊愈,5例行横结肠造瘘术,吻合口治愈后二期还纳治愈.结论 双吻合器应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发生吻合口漏原因与直肠解剖学特点、患者性别、全身状况、手术医生使用吻合器熟练情况、围手术期处理、术前放化疗等密切相关.围手术期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
作者:菅书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基层医院有大量的工作量,有较多的实际操作机会,是临床医疗教学不容忽视的场所.本人因工作调动从三级甲等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来到基层医院,在医院创建广东省教学医院并进一步创建非直属附属医院的过程中,对于基层医院儿科临床教学的有效实施、并逐步建立较完善的教学体系有一定体会,现将本人近数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及思考总结如下……
作者:罗荣;钟元枝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检查前准备对冠状动脉CTA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112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检查前予以心理干预及心率、心律、呼吸等方面的调整,以达到检查前的佳状态.结果 112例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可用于完成临床诊断图像97例,因各种原因导致检查失败15例,检查成功率约86%.结论 检查前对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调整心率在65次/min以下、充分的呼吸训练以及医护人员对细节的重视,能明显提高检查成功率.
作者:梁奕;肖金珠;汪汉林;李自凯;梁小萍;杜柏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应用临时性树脂罩冠(罩冠设计治疗通道)提高外伤性冠折露髓盖髓成功率的可能性,并评价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61颗因外伤致牙冠破折暴露活髓者,应用氢氧化钙糊剂直接盖髓,同时装戴设有直达外伤露髓创面的治疗通道的临时性治疗树脂罩冠.盖髓术后3周无任何症状者,则安装烤瓷永久全冠或金属全冠以取代临时性治疗树脂罩冠.结果 47例61颗外伤冠折暴露正常活髓,应用上述盖髓方法随访1~2 a,盖髓成功率96.72%(59/61).结论 应用(带有治疗通道)临时性塑胶冠可以提高外伤冠折锘髓直接盖髓术的成功率.
作者:潘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贺州市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42例共43个病灶的高频超声、钼靶X线征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检出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高频超声81.4%(35/43),钏靶X线79.1%(34/43);综合两种影像检查的敏感性为97.7%(42/42).结论 综合两种影像检查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检出率.
作者:欧阳艳文;欧桂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诊断与治疗腹部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0-12-2010-12 87例腹腔镜诊治腹部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其中55例于镜下作治疗性手术,12例免作治疗性处理,20例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3例.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诊治腹部外伤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诊断率高并有效降低阴性剖腹探查率等优点.
作者:史坚强;刘杨;高翔;刘岚云;康晓保;张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帕珠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1 休克女,32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甲磺酸帕珠沙星0.3 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当滴注约200 ml时,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血压下降,伴全身冷汗,即停药给予对症处理,1 h后患者症状缓解<'[1]>.
作者:李恩泽;刘月芬;李成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流行情况及特点,探讨其防护措施.方法 2009-06-01-2009-08-31对河南省传染病医院90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统计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男女比例为1.25:1,平均年龄为17.01岁,7~8月份多.经过治疗护理,无死亡病例.结论 根据其流行病学情况及特点,科学有效防护措施,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和患者安全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陈爱民;王巧丽;贾艳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