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怀祝;韩娜慧;吕海栋;曹洪涛;徐建国
目的 研究中药保妇康栓含药血清在细胞水平对宫颈癌SiHa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保妇康栓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生长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中药保妇康栓含药血清培养液作用于SiHa细胞24、48、72 h,并设立阴性及阳性(西药含药血清)对照组,采用CCK8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进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保妇康栓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24 h抑制作用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保妇康栓组SiHa细胞中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S期细胞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细胞从G0/G1期向S期分化,从而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来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李倩珺;胡艺琳;梁琰;王婷;吴晓宾;晁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肾小球基膜(GBM)、抗蛋白酶3(PR3)、抗Ku抗体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AIHA患者133例,同期收治的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3例、甲状腺自身免疫病10例、硬皮病4例和其他疾病6例)和健康体检者106例;4种抗体检测均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 与体检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比较,AIHA患者抗M PO、抗GBM、抗PR3抗体阳性数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发性AIHA患者比较,继发性AIHA患者抗GBM抗体阳性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应用抗MPO、抗GBM、抗PR3抗体诊断AIHA的灵敏度分别为74.4% 、45.1% 和82.0%,特异度分别为93.3% 、95.3% 和92.5%.各研究对象抗K u抗体阳性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因素后血清抗MPO、抗GBM、抗PR3抗体仍与AIHA的发生相关.结论 血清抗MPO、抗GBM、抗PR3抗体可能是诊断AIHA的潜在标志物.
作者:杜汉芳;许海军;赵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RCHC)中医证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相关性,寻找中医证型的分子标志物,为中医辨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200例RCHC住院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中医证型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清蛋白(ALB)]、丙型肝炎病毒(HCV)RNA、HCV基因型、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计数(PLT)检测结果;同时以100例该院其他科室收治的非RCHC患者为对照,采用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RCHC不同中医证型和对照组的HLA-DP基因rs927753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分析各数据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RCHC中医证型中,肝郁脾虚证多(100例,50.0%),然后依次是非肝郁脾虚型包括湿热内阻证(48例,24%)、肝肾阴虚证(32例,16.0%)和淤血阻络证(20例,10.0%);肝郁脾虚型与非肝郁脾虚型之间,年龄、肝功能指标和HCV基因型及HCV-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RCHC患者的肝郁脾虚组和非肝郁脾虚组的HLA-DP基因rs9277535基因型GG和AA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 P基因rs9277535位点基因型GA杂合型和AA突变型在RCHC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等位基因G和A的分布在肝郁脾虚组和非肝郁脾虚组有差异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韩竖霞;郑毅;彭晓明;赵友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21(miRNA-21)和miRNA-101的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2008-2018年采用miRNA-21和miRNA-101表达水平诊断结直肠癌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5.3和Meta-Disc1.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通过绘制森林图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等统计指标综合评价miRNA-21和miRNA-101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收集文献534篇,纳入文献11篇,样本量为1040例,其中病例组600例,对照组440例.纳入研究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iRNA-21和miRNA-101表达水平诊断结直肠癌汇总灵敏度为0.77,汇总特异度为0.73,阳性似然比为2.97[95% 可信区间(95%CI):2.13~4.13],阴性似然比为0.23(95%CI:0.10~0.56),诊断比值比为14.05(95%CI:6.39~30.91),SROC曲线下面积(A UC)为0.8534.miRNA-21表达水平诊断结直肠癌汇总灵敏度为0.64,汇总特异度为0.75,阳性似然比为2.97(95%CI:1.95~4.54),阴性似然比为0.26(95%CI:0.09~0.78),诊断比值比为12.77(95%CI:4.60~35.43),A UC为0.8559;miRNA-101表达水平诊断结直肠癌汇总灵敏度为0.88,汇总特异度为0.69,阳性似然比为2.80(95%C I:1.74~4.50),阴性似然比为0.20(95%CI:0.11~0.36),诊断比值比为15.56(95%CI:5.39~44.93),A UC为0.8791.结论 miR-N A-21和miRN A-101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储怀祝;韩娜慧;吕海栋;曹洪涛;徐建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血液中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EC)、肺炎克雷伯菌(K P)、金黄色葡萄球菌(SA)及耐甲氧西林SA(M RSA)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 ,有利于败血症的及时治疗.方法建立多重PCR方法对EC phoA基因、KP mdh基因、SA femA基因和MRSA mecA基因进行检测,并将16S rDNA作为致病菌感染对照.结果 采用建立的多重PC R方法进行检测的特异性为100%,EC检测限为2.75×102 CFU/mL,KP为2.43×103 CFU/mL,SA为3.13×102 CFU/mL,M RSA为3.03×102 CFU/mL;用多重PCR方法和传统血培养方法对300个血标本进行检测,传统血培养方法检测出187个血标本内阳性,多重PCR方法有4个血标本为假阴性,未能被检出.结论 建立的多重PC R方法可简便、及时地检测血流感染中的EC、KP、SA和M RSA.
作者:吴许文;温旺荣;李沛樟;倪金良;简仕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首位.长非编码RN A(lncRNA)是癌症研究中的热门非编码RNA之一.在胃癌中的作用也得到广泛研究,lncRNA是肿瘤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有研究表明,与健康个体比较,胃癌患者lncRNA表达异常.在传统胃癌检测方式(内镜、病理检查和血清生物标志物测定)的基础上有研究表明lncRNA也能用于胃癌的诊断,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非侵入性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其与常规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更高,可作为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对早期胃癌进行检测.该文简述了lncRNA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磊;颉晚林;张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SC-120全自动推片染色机在血涂片制备及血细胞染色中的效果,并对其在血细胞形态检查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体检健康者、贫血患者、白血病患者及儿科患者的血常规标本,采用SC-120全自动推片染色机和手工方法进行推片染色,由2名有细胞形态经验的检验人员进行血细胞形态检查,分析2种方法对细胞形态识别的影响.结果 S C-120全自动推片染色机的推片效果好,头体尾分明;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染色好,其正常及异常形态均易识别,不同人员识别的准确性及一致性较高.结论 S C-120全自动推片染色机在血涂片制备及血细胞染色的重复性和效果方面优于传统手工涂片染色,减少了推片及染色操作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特别是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形态的检验准确性高于传统手工方法,应作为常规推片染色方法用于临床实验室工作.
作者:李英;张金花;费中海;刘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 P)是在等温条件下对目标DNA序列进行扩增的一种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测方面,LAMP与染色镜检、生化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核磁共振等技术比较,具有方法简单、特异度强、便于观察结果、不需要精密仪器等优势,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检测技术.该文主要对LAMP的终点检测方法及LAMP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上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检验人员选择LAM P作为临床微生物检验手段提供参考.
作者:郭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在良好实验室规范(G L P)体系下,对生化试剂改变后71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能进行验证.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的评价标准,选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清蛋白、总胆红素、总胆固醇、血糖、三酰甘油、肌酸激酶、尿素和肌酐13项生化指标,对7100型生化分析仪精密度、准确性、线性和携带污染率进行验证.结果 13项生化指标批内变异系数(CV%)<1/4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允许总误差(TEa),批间CV%<1/3 CLIA′88 T Ea;准确度检测值与靶值比较,相对偏差<1/3 CLIA′88 T Ea;线性验证相关系数均>0.995,且线性偏差<1/2 CLIA′88 TEa;携带污染率均<0.5%.结论 经GLP条件下的性能验证,该日立71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更换试剂后各方面性能良好,可用于毒理学试验中的临床检验工作.
作者:赵映淑;林应学;黎良程;刘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89实验室认可要求,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 采用室内质控获得的中间精密度计算HBV-DN A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采用卫生部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计算HBV-DNA偏倚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将二者合成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HBV-DNA在室内质控水平为4.03(对数的倒数)时实验室内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为3.45%,HBV-DNA偏倚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为5.27%.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6.30%;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2.60%;而HBV-DNA在该水平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可表示为(4.03±12.60)%.结论 HBV-D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可作为检验结果质量持续改进的依据,并用于解释临床结果.
作者:刘伟平;杨新春;殷明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84例子痫前期患者和健康孕产妇部分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84例作为病例组,并为每例子痫前期患者选取3例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对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组间比较,采用条件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指标联合应用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子痫前期患者三酰甘油(TG)、尿酸(UA)水平[分别为(1.86±0.77)mmol/L、(299.36±77.07)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0±0.61)mmol/L、(247.02±57.0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7、5.72,P=0.001);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分别为(211.65±49.70)×109/L、(11.80±3.47)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7.06±51.00)×109/L、(13.64±3.8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1、-3.89,P值为0.016、0.001).两组患者其他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 G、P T、U A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941、0.928、0.994,95%C I:1.317~2.862、0.871~0.989、0.991~0.998).TG、PT、UA联合诊断子痫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而TG、PT、UA单独诊断子痫前期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653和0.750,联合检测效果更好.结论 TG、PT、UA是孕产妇子痫前期症状的独立预测指标,TG、PT、UA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效果更好.
作者:宋庆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陕西省入网单位2014-2016年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为该地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陕西省42家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入网单位2014-2016年革兰阴性菌相关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检出革兰阴性菌分别为29343株[66.9%(29343/43830)]、32955株[68.3%(32955/48258)]和43206株[69.9%(43206/61819)];标本来源前5位者分别为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和伤口脓液.分离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分别为64.3% 、61.7%和61.4%;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分别为43.0% 、37.80% 、32.6%;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2.3% 、5.7% 和1.4%;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6.1% 、8.8% 、3.2%;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32.6% 、29.0% 和27.4%;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66.2% 、51.3% 、58.0%.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临床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现象普遍,应加强对细菌耐药的监测,及时了解细菌耐药变化趋势,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归巧娣;张华;宫艳艳;范芸;袁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结合以案例为基础(CBS)教学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检验系4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个班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2个班采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结合CBS教学模式,一学期课程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和学生实验考试成绩评估2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调查问卷中,Motic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结合CBS教学模式具有明显优势,Motic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结合CBS教学模式班级无论是平均成绩还是高分段学生人数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结合CBS教学模式明显更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葛晓军;郑丽梅;封忠昕;刘兰;冯进;汪彦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近年来,由于在视神经脊髓炎(NMO)中发现了特异性抗体-抗水通道蛋白抗体,学者开始重视对NMO的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NMO发病机制的了解也日益增多,目前认为,NMO的发病是基因、免疫机制、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免疫系统在NMO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网络,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是维持机体正常稳态的关键,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均可能会引起免疫平衡的打破.该文从抗体、补体、免疫细胞的角度就NMO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谢屿平;卢娉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派瑞林修饰石英晶体微天平(P-QCM)芯片的家用便携式凝血检测仪(简称P-QCM凝血仪)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方法 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为检测指标,采用相同的血液样本,利用P-Q C M凝血仪进行全血和血浆检测,并与国际公认的光学凝血检测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独立10次实验检验同一离心血浆样本,P-QCM凝血仪的吸收频率波动变异系数(CV%)为2.58%,同一芯片APT T检测CV%为1.24%.与全自动凝血检测仪Sysmex CS 2000i临床实测结果比较,10例健康血液临床实测结果决定系数(R2)达0.983.7次全血检测,P-QCM凝血仪的检测CV% 为1.15%.结论 P-QCM凝血仪的实验结果重复性良好,具备临床检测能力,能适应于全血检测,可用于床旁检测.
作者:蔡培培;张威;周连群;严茹红;朱红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蛋白a和胱抑素C血清水平与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探讨脂蛋白a及胱抑素C在高血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3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低危组56例,中危组78例,高危组101例,极高危组107例,比较各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蛋白a和胱抑素C血清水平的差异,并研究脂蛋白a和胱抑素C血清水平与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脂蛋白a与胱抑素C血清水平在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及极高危组依次升高,任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蛋白a和胱抑素C血清水平与高血压分级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617、0.669,P<0.05).结论 脂蛋白a、胱抑素C血清水平的监测有助于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侯义福;陈莹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重庆地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各基因型及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市三大片区各级医院送检女性样本,用PCR-斑点杂交法作HPV-DNA分型检测,分别统计各基因型阳性率、2个年龄段及地区分布和多重感染情况,选取部分HPV阳性病例同时用第二代捕获杂交法(HCⅡ法)作比对检测及基因测序和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查.结果 143083例样本,HPV阳性检出率为25.38%,在阳性中占比达10% 的基因型依次为52、16、58、81、53;高危型HPV(hr HPV)检出率为21.58%;18~45岁感染阳性率为24.74%,45岁以上为27.39%,2个年龄段(18~45岁、45岁以上)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渝西及主城阳性检出率为24.44%,渝东北为31.81%,渝东南为24.70%,渝东北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另外两个片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及各片区均以感染单一基因型为主;两种方法比对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2%;各型测序结果分别与NCBI相对应基因的序列比对,一致性均在99% 以上;同时作TCT检查的7168例中,属hrHPV 5835例,结果为CINⅡ5.50%,低危型HPV(lrHPV)有1333例,结果为CINⅡ0.53%.HPV感染导致宫颈细胞CIN改变的检出率均低于10%,hrHPV的CINⅡ明显高于lrH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重庆市超14万例次女性感染HPV各基因型的检查研究,为该地区宫颈癌诊断和防治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科学依据,为该病原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提供高价值流行病学资料.
作者:霍兆群;吴晓辉;李嘉燕;卢志云;毕庆军;涂干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Klotho蛋白在严重创伤导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探讨其早期诊断A K I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3-12月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严重创伤导致A K I患者43例,创伤未导致AKI(NAKI)患者40例,分别收集术前(入院15 min内),术后2、4、6 h的血清样本,再随机选取同期健康对照组40例,后统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Klotho蛋白和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KI组患者术前(入院15 min内),术后2、4、6 h Klotho蛋白与NAKI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患者术前(入院15 min内)Klotho蛋白水平升高,术后2、4、6 h逐渐下降.AKI组患者各时间点Scr水平比较及与NAKI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查Klotho蛋白有助于早期诊断严重创伤导致AKI,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作者:杨银忠;程文霞;陈敏敏;赵鹃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Sanger测序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和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替比夫定(LdT)、阿德福韦(ADV)、拉米夫定(LAM)、恩曲他滨(FTC)、替诺福韦(TDF)以及恩替卡韦(ETV)6种核苷酸药物耐药发生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15例HBV-DNA拷贝数大于103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提取血清中的HBV-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Sanger测序,使用STANFORD软件分析比对测序结果.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本研究中,共有40例(18.6%,40/215)患者检测到发生耐药基因突变,其中具有对应参考价值的为21例(9.77%,21/215).这215例患者中相关药物耐药突变发生率从高至低依次是LdT(9.77%,21/215)、FTC(7.44%,16/215),ETV(6.98%,15/215),LdT(6.05%,13/215),ADV(0.93%,2/215);未检出与TDF耐药相关突变.215例患者中C基因型发生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P<0.01),C基因型与B基因型基因突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提示Sanger测序可以较全面地分析乙型肝炎耐药基因突变情况;并且该研究也提示LAM药物作为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首选药物的高耐药发生性.
作者:马亮;于洋;张婧莹;丛笑;刘倩;杨辉;曹永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建立一种基于胶体金均相免疫比色技术定量检测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方法.方法 依据均相比色原理定量测定样本中抗原或抗体水平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原理,制备直径为80 nm左右的胶体金颗粒并标记抗体,利用胶体金吸附标记物在540、660 nm处吸收峰的变化初步建立用于检测血清h-FABP水平的方法.结果 制备的胶体金颗粒液相分布均匀,制备的胶体金颗粒标记抗体呈均相分布,符合检测实验要求.通过实验确定反应体系组成为标本用量为30μL,h-FABP抗体标记量为100μg/100 mL胶体金溶液,反应时间为10 min,反应温度为37℃,以实验确定h-FABP≤3.6 ng/mL为界限值,对临床标本进行初步分析并与免疫比浊的检测结果比较,符合率达95.09%.结论 初步完成了h-FABP的胶体金免疫比色法的建立,与成熟的免疫比浊方法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符合性,有必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作者:孙宇;王茹;顾李霖;李佳林;王会中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