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屿平;卢娉霞
目的 探讨微小RNA-21(miRNA-21)和miRNA-101的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2008-2018年采用miRNA-21和miRNA-101表达水平诊断结直肠癌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5.3和Meta-Disc1.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通过绘制森林图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等统计指标综合评价miRNA-21和miRNA-101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收集文献534篇,纳入文献11篇,样本量为1040例,其中病例组600例,对照组440例.纳入研究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iRNA-21和miRNA-101表达水平诊断结直肠癌汇总灵敏度为0.77,汇总特异度为0.73,阳性似然比为2.97[95% 可信区间(95%CI):2.13~4.13],阴性似然比为0.23(95%CI:0.10~0.56),诊断比值比为14.05(95%CI:6.39~30.91),SROC曲线下面积(A UC)为0.8534.miRNA-21表达水平诊断结直肠癌汇总灵敏度为0.64,汇总特异度为0.75,阳性似然比为2.97(95%CI:1.95~4.54),阴性似然比为0.26(95%CI:0.09~0.78),诊断比值比为12.77(95%CI:4.60~35.43),A UC为0.8559;miRNA-101表达水平诊断结直肠癌汇总灵敏度为0.88,汇总特异度为0.69,阳性似然比为2.80(95%C I:1.74~4.50),阴性似然比为0.20(95%CI:0.11~0.36),诊断比值比为15.56(95%CI:5.39~44.93),A UC为0.8791.结论 miR-N A-21和miRN A-101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储怀祝;韩娜慧;吕海栋;曹洪涛;徐建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派瑞林修饰石英晶体微天平(P-QCM)芯片的家用便携式凝血检测仪(简称P-QCM凝血仪)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方法 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为检测指标,采用相同的血液样本,利用P-Q C M凝血仪进行全血和血浆检测,并与国际公认的光学凝血检测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独立10次实验检验同一离心血浆样本,P-QCM凝血仪的吸收频率波动变异系数(CV%)为2.58%,同一芯片APT T检测CV%为1.24%.与全自动凝血检测仪Sysmex CS 2000i临床实测结果比较,10例健康血液临床实测结果决定系数(R2)达0.983.7次全血检测,P-QCM凝血仪的检测CV% 为1.15%.结论 P-QCM凝血仪的实验结果重复性良好,具备临床检测能力,能适应于全血检测,可用于床旁检测.
作者:蔡培培;张威;周连群;严茹红;朱红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近年来,由于在视神经脊髓炎(NMO)中发现了特异性抗体-抗水通道蛋白抗体,学者开始重视对NMO的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NMO发病机制的了解也日益增多,目前认为,NMO的发病是基因、免疫机制、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免疫系统在NMO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网络,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是维持机体正常稳态的关键,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均可能会引起免疫平衡的打破.该文从抗体、补体、免疫细胞的角度就NMO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谢屿平;卢娉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蛋白a和胱抑素C血清水平与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探讨脂蛋白a及胱抑素C在高血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3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低危组56例,中危组78例,高危组101例,极高危组107例,比较各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蛋白a和胱抑素C血清水平的差异,并研究脂蛋白a和胱抑素C血清水平与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脂蛋白a与胱抑素C血清水平在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及极高危组依次升高,任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蛋白a和胱抑素C血清水平与高血压分级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617、0.669,P<0.05).结论 脂蛋白a、胱抑素C血清水平的监测有助于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侯义福;陈莹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中药保妇康栓含药血清在细胞水平对宫颈癌SiHa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保妇康栓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生长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中药保妇康栓含药血清培养液作用于SiHa细胞24、48、72 h,并设立阴性及阳性(西药含药血清)对照组,采用CCK8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进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保妇康栓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24 h抑制作用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保妇康栓组SiHa细胞中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S期细胞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细胞从G0/G1期向S期分化,从而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来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李倩珺;胡艺琳;梁琰;王婷;吴晓宾;晁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抗原(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20例(肺癌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40例(良性肺疾病组)和来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3组患者血清CEA、CYFRA21-1、SCC-Ag、Pro-GRP和NSE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CEA、CYFRA21-1、SCC-Ag、Pro-GRP和NSE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YFRA21-1、SCC-Ag、Pro-GRP和NSE单独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49.2% 、74.2% 、42.5% 、55.0% 和20.8%,而5种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7.5%.结论 CEA、CYFRA21-1、SCC-Ag、Pro-GRP和NSE的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提高肺癌的临床检出率,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汉芳;许海军;林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重庆地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各基因型及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市三大片区各级医院送检女性样本,用PCR-斑点杂交法作HPV-DNA分型检测,分别统计各基因型阳性率、2个年龄段及地区分布和多重感染情况,选取部分HPV阳性病例同时用第二代捕获杂交法(HCⅡ法)作比对检测及基因测序和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查.结果 143083例样本,HPV阳性检出率为25.38%,在阳性中占比达10% 的基因型依次为52、16、58、81、53;高危型HPV(hr HPV)检出率为21.58%;18~45岁感染阳性率为24.74%,45岁以上为27.39%,2个年龄段(18~45岁、45岁以上)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渝西及主城阳性检出率为24.44%,渝东北为31.81%,渝东南为24.70%,渝东北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另外两个片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及各片区均以感染单一基因型为主;两种方法比对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2%;各型测序结果分别与NCBI相对应基因的序列比对,一致性均在99% 以上;同时作TCT检查的7168例中,属hrHPV 5835例,结果为CINⅡ5.50%,低危型HPV(lrHPV)有1333例,结果为CINⅡ0.53%.HPV感染导致宫颈细胞CIN改变的检出率均低于10%,hrHPV的CINⅡ明显高于lrH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重庆市超14万例次女性感染HPV各基因型的检查研究,为该地区宫颈癌诊断和防治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科学依据,为该病原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提供高价值流行病学资料.
作者:霍兆群;吴晓辉;李嘉燕;卢志云;毕庆军;涂干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首位.长非编码RN A(lncRNA)是癌症研究中的热门非编码RNA之一.在胃癌中的作用也得到广泛研究,lncRNA是肿瘤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有研究表明,与健康个体比较,胃癌患者lncRNA表达异常.在传统胃癌检测方式(内镜、病理检查和血清生物标志物测定)的基础上有研究表明lncRNA也能用于胃癌的诊断,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非侵入性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其与常规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更高,可作为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对早期胃癌进行检测.该文简述了lncRNA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磊;颉晚林;张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临床病原菌菌种保藏管理的数字化系统,实现菌种科学分类和电子化管理,搭建细菌研究的资源共享平台.方法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建立病原菌菌种资源数据库.结果 构建了方便、实用的菌种资源库,实现了菌种的数字化管理.结论 利用信息化手段可推动菌种保藏的发展,为菌种研究提供共享平台.
作者:杨汝;李刚;吴梦莹;贾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代谢物变化.方法 收集49例HCC、29例乙型肝炎DNA阴性、26例乙型肝炎DNA阳性患者血清作为病例组,收集4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AvanceⅡ-600M Hz核磁共振仪检测血清中小分子代谢产物,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各组的特征代谢物.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D N A阴性组患者血清中有12种代谢物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DNA阳性组患者血清中有15种代谢物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患者血清中有21中代谢物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苯乙尿酸水平上升,其他代谢物下降.与DNA阳性组比较,乙型肝炎DNA阴性组患者血清中有14种代谢物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磁共振氢谱可有效筛查出2型肝炎、HCC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的血清代谢物,在无创诊断HCC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文涛;谢宝刚;徐颜美;刘亚兰;邹书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可溶性ST2(sST2)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2例慢性心衰住院患者血清NT-proBNP、sST2水平,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判定患者心功能.分析比较2种生物学标志物水平在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差异,并分析二者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和sST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且随NYHA分级的增加,血清NT-proBNP和sST2水平均逐渐升高.低危组患者吸烟史、左室射血分数(LVEF)、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与高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与sST2水平成呈正相关(r=0.247,P=0.013);sST2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412,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167,P=0.049).NT-proBNP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536,P=0.001),与LVEF、eGFR呈负相关(r=-0.317、-0.385,P=0.001).NT-proBNP和sST2检测评估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4和0.701,与NT-proBNP相比,sST2在评估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方面无明显优势,二者联合检测评估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的AUC达0.87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76.1% 和93.3%.结论 血清sST2水平与NT-proB-NP呈正相关,与NT-proBNP比较,sST2受肾功能影响较小,sST2联合NT-proBNP检测有助于提高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评估,是对NT-proBNP的良好补充.
作者:杜坤;张梦情;邓琳;张广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89实验室认可要求,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 采用室内质控获得的中间精密度计算HBV-DN A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采用卫生部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计算HBV-DNA偏倚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将二者合成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HBV-DNA在室内质控水平为4.03(对数的倒数)时实验室内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为3.45%,HBV-DNA偏倚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为5.27%.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6.30%;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2.60%;而HBV-DNA在该水平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可表示为(4.03±12.60)%.结论 HBV-D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可作为检验结果质量持续改进的依据,并用于解释临床结果.
作者:刘伟平;杨新春;殷明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子宫上皮存活素(Survivin)和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7年2月在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进行妇科手术且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EM 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60例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排除EM S)得到正常子宫内膜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患者子宫上皮Survivin和Ki67表达情况,判定凋亡细胞数量与凋亡指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子宫上皮Survivin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83.3%(50/60)和96.7%(58/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7%(34/60)和40.0%(2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增生期与分泌期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1.42±2.91)% 和(40.29±1.4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45±2.41)% 和(112.34±3.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子宫上皮Survivin和Ki67阳性率与增生期、分泌期凋亡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0.354、-0.452,-0.482、-0.413;P=0.018、0.005,0.003、0.009);Survivin阳性率与Ki67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性(r=0.672,P=0.000).结论 EMS患者子宫上皮Survivin和Ki67的表达呈上调的趋势,且增生期与分泌期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Survivin和Ki67表达上调是导致细胞凋亡指数下降的机制之一.
作者:尚丽;杜二球;李咏梅;纪道华;李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液相芯片检测系统中的性能,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疗效果.方法 收集已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样120例(病例组),体检正常血清9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以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法)和液相芯片系统联合检测抗Ro52、抗SSA、抗SSB、抗Sm、抗RNP、抗Scl-70、抗Jo-1、抗Rib、抗His、抗PCNA、抗CB、抗PM、抗M2、抗NUC、抗双链DNA抗体15种自身抗体,评估其灵敏度、特异度和交叉反应.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病例组患者总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相芯片系统与LIA法对15种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但灵敏度优于LIA法.抗体在液相芯片系统中无交叉反应.结论 液相芯片系统对抗核抗体联合检测具有良好的性能,其对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张程;吴姗姗;吕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肾小球基膜(GBM)、抗蛋白酶3(PR3)、抗Ku抗体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AIHA患者133例,同期收治的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3例、甲状腺自身免疫病10例、硬皮病4例和其他疾病6例)和健康体检者106例;4种抗体检测均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 与体检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比较,AIHA患者抗M PO、抗GBM、抗PR3抗体阳性数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发性AIHA患者比较,继发性AIHA患者抗GBM抗体阳性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应用抗MPO、抗GBM、抗PR3抗体诊断AIHA的灵敏度分别为74.4% 、45.1% 和82.0%,特异度分别为93.3% 、95.3% 和92.5%.各研究对象抗K u抗体阳性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因素后血清抗MPO、抗GBM、抗PR3抗体仍与AIHA的发生相关.结论 血清抗MPO、抗GBM、抗PR3抗体可能是诊断AIHA的潜在标志物.
作者:杜汉芳;许海军;赵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建立一种基于胶体金均相免疫比色技术定量检测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方法.方法 依据均相比色原理定量测定样本中抗原或抗体水平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原理,制备直径为80 nm左右的胶体金颗粒并标记抗体,利用胶体金吸附标记物在540、660 nm处吸收峰的变化初步建立用于检测血清h-FABP水平的方法.结果 制备的胶体金颗粒液相分布均匀,制备的胶体金颗粒标记抗体呈均相分布,符合检测实验要求.通过实验确定反应体系组成为标本用量为30μL,h-FABP抗体标记量为100μg/100 mL胶体金溶液,反应时间为10 min,反应温度为37℃,以实验确定h-FABP≤3.6 ng/mL为界限值,对临床标本进行初步分析并与免疫比浊的检测结果比较,符合率达95.09%.结论 初步完成了h-FABP的胶体金免疫比色法的建立,与成熟的免疫比浊方法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符合性,有必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作者:孙宇;王茹;顾李霖;李佳林;王会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众所周知,人类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及庚型病毒之分,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遗传物质为双链DNA外,其他类型病毒均为单链RNA[1].除甲型和戊型病毒通过粪-口的消化道感染外,其他类型病毒均通过母婴、血液和接触传播[2].而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有缺陷的RNA病毒,这种病毒没有外壳,因而必须借助乙肝病毒才能复制及生存,常与乙肝病毒先后重叠感染或同时混合感染,并可使原有的乙肝加重[3].
作者:吴英;王美玉;任伍波;郑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两步和三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的效果.方法 对送至样本资源库的16例抗凝血标本分别采用两步法和三步法分离PBM C及血浆,并对2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分离效果进行比较.两步法为将抗凝血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后分别分离PBM C和血浆;三步法则先离心分离血浆后再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后分离PBM C.结果 2种处理方法处理后检测的活细胞数、总细胞数及活细胞比例结果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步法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三步法,其中25种细胞因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步法省时,操作少,在分离PBMC方面效果与三步法类似;但两步法在分离血浆方面会影响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丛佳;徐杰;代艳超;王子康;孙坚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 P)是在等温条件下对目标DNA序列进行扩增的一种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测方面,LAMP与染色镜检、生化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核磁共振等技术比较,具有方法简单、特异度强、便于观察结果、不需要精密仪器等优势,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检测技术.该文主要对LAMP的终点检测方法及LAMP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上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检验人员选择LAM P作为临床微生物检验手段提供参考.
作者:郭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下称冠心病)的诊断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40例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接受冠脉造影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非冠心病组即冠脉粥样硬化组(37例)和冠心病组(303例),冠心病组患者中心绞痛13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2例,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7例.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冠脉造影术或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后第2天血清Cys C水平,分析Cys C水平与冠心病的诊断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冠心病患者Cys C水平[(0.72±0.22)mg/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0.56±0.0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水平诊断冠心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4,特异度与灵敏度分别为70.32% 和78.38%;不同冠脉病变患者Cys 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Cys C水平[(0.63±0.21)mg/L]显著低于双支和多支病变者[分别为(0.72±0.22)、(0.75±0.2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ys C水平与病变血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269,P<0.05).(3)接受PCI的患者术后Cys C水平升高,只接受冠脉造影患者Cys C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Cys C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指标尚显不足,但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且可能与PCI术后炎性反应有关,可用于辅助评估病情及术后检测.
作者:刘玉薇;冯晓敏;苏静静;万楠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