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陕西省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分布与耐药分析

归巧娣;张华;宫艳艳;范芸;袁军

关键词:革兰阴性菌, 药物耐受性, 药物监测, 陕西
摘要:目的 了解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陕西省入网单位2014-2016年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为该地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陕西省42家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入网单位2014-2016年革兰阴性菌相关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检出革兰阴性菌分别为29343株[66.9%(29343/43830)]、32955株[68.3%(32955/48258)]和43206株[69.9%(43206/61819)];标本来源前5位者分别为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和伤口脓液.分离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分别为64.3% 、61.7%和61.4%;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分别为43.0% 、37.80% 、32.6%;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2.3% 、5.7% 和1.4%;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6.1% 、8.8% 、3.2%;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32.6% 、29.0% 和27.4%;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66.2% 、51.3% 、58.0%.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临床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现象普遍,应加强对细菌耐药的监测,及时了解细菌耐药变化趋势,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 P和sST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可溶性ST2(sST2)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2例慢性心衰住院患者血清NT-proBNP、sST2水平,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判定患者心功能.分析比较2种生物学标志物水平在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差异,并分析二者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和sST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且随NYHA分级的增加,血清NT-proBNP和sST2水平均逐渐升高.低危组患者吸烟史、左室射血分数(LVEF)、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与高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与sST2水平成呈正相关(r=0.247,P=0.013);sST2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412,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167,P=0.049).NT-proBNP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536,P=0.001),与LVEF、eGFR呈负相关(r=-0.317、-0.385,P=0.001).NT-proBNP和sST2检测评估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4和0.701,与NT-proBNP相比,sST2在评估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方面无明显优势,二者联合检测评估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的AUC达0.87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76.1% 和93.3%.结论 血清sST2水平与NT-proB-NP呈正相关,与NT-proBNP比较,sST2受肾功能影响较小,sST2联合NT-proBNP检测有助于提高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评估,是对NT-proBNP的良好补充.

    作者:杜坤;张梦情;邓琳;张广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家用便携式凝血检测仪的一致性分析

    目的 对派瑞林修饰石英晶体微天平(P-QCM)芯片的家用便携式凝血检测仪(简称P-QCM凝血仪)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方法 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为检测指标,采用相同的血液样本,利用P-Q C M凝血仪进行全血和血浆检测,并与国际公认的光学凝血检测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独立10次实验检验同一离心血浆样本,P-QCM凝血仪的吸收频率波动变异系数(CV%)为2.58%,同一芯片APT T检测CV%为1.24%.与全自动凝血检测仪Sysmex CS 2000i临床实测结果比较,10例健康血液临床实测结果决定系数(R2)达0.983.7次全血检测,P-QCM凝血仪的检测CV% 为1.15%.结论 P-QCM凝血仪的实验结果重复性良好,具备临床检测能力,能适应于全血检测,可用于床旁检测.

    作者:蔡培培;张威;周连群;严茹红;朱红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抗MPO、抗GBM、抗PR3、抗Ku抗体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分析

    目的 探究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肾小球基膜(GBM)、抗蛋白酶3(PR3)、抗Ku抗体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AIHA患者133例,同期收治的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3例、甲状腺自身免疫病10例、硬皮病4例和其他疾病6例)和健康体检者106例;4种抗体检测均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 与体检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比较,AIHA患者抗M PO、抗GBM、抗PR3抗体阳性数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发性AIHA患者比较,继发性AIHA患者抗GBM抗体阳性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应用抗MPO、抗GBM、抗PR3抗体诊断AIHA的灵敏度分别为74.4% 、45.1% 和82.0%,特异度分别为93.3% 、95.3% 和92.5%.各研究对象抗K u抗体阳性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因素后血清抗MPO、抗GBM、抗PR3抗体仍与AIHA的发生相关.结论 血清抗MPO、抗GBM、抗PR3抗体可能是诊断AIHA的潜在标志物.

    作者:杜汉芳;许海军;赵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陕西省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分布与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陕西省入网单位2014-2016年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为该地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陕西省42家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入网单位2014-2016年革兰阴性菌相关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检出革兰阴性菌分别为29343株[66.9%(29343/43830)]、32955株[68.3%(32955/48258)]和43206株[69.9%(43206/61819)];标本来源前5位者分别为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和伤口脓液.分离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分别为64.3% 、61.7%和61.4%;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分别为43.0% 、37.80% 、32.6%;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2.3% 、5.7% 和1.4%;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6.1% 、8.8% 、3.2%;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32.6% 、29.0% 和27.4%;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66.2% 、51.3% 、58.0%.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临床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现象普遍,应加强对细菌耐药的监测,及时了解细菌耐药变化趋势,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归巧娣;张华;宫艳艳;范芸;袁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并发感染1例的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人类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及庚型病毒之分,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遗传物质为双链DNA外,其他类型病毒均为单链RNA[1].除甲型和戊型病毒通过粪-口的消化道感染外,其他类型病毒均通过母婴、血液和接触传播[2].而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有缺陷的RNA病毒,这种病毒没有外壳,因而必须借助乙肝病毒才能复制及生存,常与乙肝病毒先后重叠感染或同时混合感染,并可使原有的乙肝加重[3].

    作者:吴英;王美玉;任伍波;郑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HBV-D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及分析

    目的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89实验室认可要求,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 采用室内质控获得的中间精密度计算HBV-DN A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采用卫生部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计算HBV-DNA偏倚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将二者合成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HBV-DNA在室内质控水平为4.03(对数的倒数)时实验室内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为3.45%,HBV-DNA偏倚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为5.27%.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6.30%;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2.60%;而HBV-DNA在该水平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可表示为(4.03±12.60)%.结论 HBV-D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可作为检验结果质量持续改进的依据,并用于解释临床结果.

    作者:刘伟平;杨新春;殷明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长沙某医院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某医院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分析长沙市中心医院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分离的1981株MTB耐药基因ropB、KatG和inhA的分布情况.结果 1981例M TB感染患者中共检出ropB基因突变型335株,突变率为16.91%(335/1981).ropB基因位点突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531[50.75%(170/335)]、516[21.19%(71/335)]、526[17.0%(157/335)]、511[14.33%(48/335)]、513[2.69%(9/335)]、533[2.39%(8/335)];检出KatG突变株310株,突变率为15.65%(310/1981);inhA突变型68株,突变率为3.43%(68/1981),合计耐异烟肼基因突变率为18.6%(369/1981).其中KatG AGC→ACC突变型占79.95%(295/369).结论 ropB基因531、516、526和511位点突变和KatG AGC→ACC突变是导致长沙某院结核病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的主要因素,基因芯片技术可作为该院M TB耐药基因的快速筛选方法.

    作者:潘建华;石国民;马小华;向延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Motic数码互动结合CBS教学在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课的应用

    目的 探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结合以案例为基础(CBS)教学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检验系4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个班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2个班采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结合CBS教学模式,一学期课程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和学生实验考试成绩评估2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调查问卷中,Motic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结合CBS教学模式具有明显优势,Motic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结合CBS教学模式班级无论是平均成绩还是高分段学生人数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结合CBS教学模式明显更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葛晓军;郑丽梅;封忠昕;刘兰;冯进;汪彦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两步和三步法分离样本资源库抗凝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两步和三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的效果.方法 对送至样本资源库的16例抗凝血标本分别采用两步法和三步法分离PBM C及血浆,并对2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分离效果进行比较.两步法为将抗凝血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后分别分离PBM C和血浆;三步法则先离心分离血浆后再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后分离PBM C.结果 2种处理方法处理后检测的活细胞数、总细胞数及活细胞比例结果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步法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三步法,其中25种细胞因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步法省时,操作少,在分离PBMC方面效果与三步法类似;但两步法在分离血浆方面会影响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丛佳;徐杰;代艳超;王子康;孙坚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液相芯片系统在检测抗核抗体谱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液相芯片检测系统中的性能,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疗效果.方法 收集已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样120例(病例组),体检正常血清9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以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法)和液相芯片系统联合检测抗Ro52、抗SSA、抗SSB、抗Sm、抗RNP、抗Scl-70、抗Jo-1、抗Rib、抗His、抗PCNA、抗CB、抗PM、抗M2、抗NUC、抗双链DNA抗体15种自身抗体,评估其灵敏度、特异度和交叉反应.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病例组患者总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相芯片系统与LIA法对15种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但灵敏度优于LIA法.抗体在液相芯片系统中无交叉反应.结论 液相芯片系统对抗核抗体联合检测具有良好的性能,其对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张程;吴姗姗;吕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miRNA-21和miRNA-101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微小RNA-21(miRNA-21)和miRNA-101的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2008-2018年采用miRNA-21和miRNA-101表达水平诊断结直肠癌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5.3和Meta-Disc1.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通过绘制森林图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等统计指标综合评价miRNA-21和miRNA-101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收集文献534篇,纳入文献11篇,样本量为1040例,其中病例组600例,对照组440例.纳入研究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iRNA-21和miRNA-101表达水平诊断结直肠癌汇总灵敏度为0.77,汇总特异度为0.73,阳性似然比为2.97[95% 可信区间(95%CI):2.13~4.13],阴性似然比为0.23(95%CI:0.10~0.56),诊断比值比为14.05(95%CI:6.39~30.91),SROC曲线下面积(A UC)为0.8534.miRNA-21表达水平诊断结直肠癌汇总灵敏度为0.64,汇总特异度为0.75,阳性似然比为2.97(95%CI:1.95~4.54),阴性似然比为0.26(95%CI:0.09~0.78),诊断比值比为12.77(95%CI:4.60~35.43),A UC为0.8559;miRNA-101表达水平诊断结直肠癌汇总灵敏度为0.88,汇总特异度为0.69,阳性似然比为2.80(95%C I:1.74~4.50),阴性似然比为0.20(95%CI:0.11~0.36),诊断比值比为15.56(95%CI:5.39~44.93),A UC为0.8791.结论 miR-N A-21和miRN A-101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储怀祝;韩娜慧;吕海栋;曹洪涛;徐建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SC-120全自动推片染色机在血细胞形态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SC-120全自动推片染色机在血涂片制备及血细胞染色中的效果,并对其在血细胞形态检查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体检健康者、贫血患者、白血病患者及儿科患者的血常规标本,采用SC-120全自动推片染色机和手工方法进行推片染色,由2名有细胞形态经验的检验人员进行血细胞形态检查,分析2种方法对细胞形态识别的影响.结果 S C-120全自动推片染色机的推片效果好,头体尾分明;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染色好,其正常及异常形态均易识别,不同人员识别的准确性及一致性较高.结论 S C-120全自动推片染色机在血涂片制备及血细胞染色的重复性和效果方面优于传统手工涂片染色,减少了推片及染色操作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特别是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形态的检验准确性高于传统手工方法,应作为常规推片染色方法用于临床实验室工作.

    作者:李英;张金花;费中海;刘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建立检测血液中EC、KP、SA和MRSA的多重PCR方法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血液中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EC)、肺炎克雷伯菌(K P)、金黄色葡萄球菌(SA)及耐甲氧西林SA(M RSA)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 ,有利于败血症的及时治疗.方法建立多重PCR方法对EC phoA基因、KP mdh基因、SA femA基因和MRSA mecA基因进行检测,并将16S rDNA作为致病菌感染对照.结果 采用建立的多重PC R方法进行检测的特异性为100%,EC检测限为2.75×102 CFU/mL,KP为2.43×103 CFU/mL,SA为3.13×102 CFU/mL,M RSA为3.03×102 CFU/mL;用多重PCR方法和传统血培养方法对300个血标本进行检测,传统血培养方法检测出187个血标本内阳性,多重PCR方法有4个血标本为假阴性,未能被检出.结论 建立的多重PC R方法可简便、及时地检测血流感染中的EC、KP、SA和M RSA.

    作者:吴许文;温旺荣;李沛樟;倪金良;简仕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病原菌菌种保藏数字化系统建设与实践研究

    目的 建立临床病原菌菌种保藏管理的数字化系统,实现菌种科学分类和电子化管理,搭建细菌研究的资源共享平台.方法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建立病原菌菌种资源数据库.结果 构建了方便、实用的菌种资源库,实现了菌种的数字化管理.结论 利用信息化手段可推动菌种保藏的发展,为菌种研究提供共享平台.

    作者:杨汝;李刚;吴梦莹;贾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三酰甘油、凝血酶原时间、尿酸联合检测在子痫前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对84例子痫前期患者和健康孕产妇部分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84例作为病例组,并为每例子痫前期患者选取3例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对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组间比较,采用条件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指标联合应用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子痫前期患者三酰甘油(TG)、尿酸(UA)水平[分别为(1.86±0.77)mmol/L、(299.36±77.07)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0±0.61)mmol/L、(247.02±57.0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7、5.72,P=0.001);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分别为(211.65±49.70)×109/L、(11.80±3.47)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7.06±51.00)×109/L、(13.64±3.8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1、-3.89,P值为0.016、0.001).两组患者其他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 G、P T、U A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941、0.928、0.994,95%C I:1.317~2.862、0.871~0.989、0.991~0.998).TG、PT、UA联合诊断子痫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而TG、PT、UA单独诊断子痫前期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653和0.750,联合检测效果更好.结论 TG、PT、UA是孕产妇子痫前期症状的独立预测指标,TG、PT、UA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效果更好.

    作者:宋庆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 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代谢物变化.方法 收集49例HCC、29例乙型肝炎DNA阴性、26例乙型肝炎DNA阳性患者血清作为病例组,收集4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AvanceⅡ-600M Hz核磁共振仪检测血清中小分子代谢产物,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各组的特征代谢物.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D N A阴性组患者血清中有12种代谢物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DNA阳性组患者血清中有15种代谢物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患者血清中有21中代谢物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苯乙尿酸水平上升,其他代谢物下降.与DNA阳性组比较,乙型肝炎DNA阴性组患者血清中有14种代谢物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磁共振氢谱可有效筛查出2型肝炎、HCC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的血清代谢物,在无创诊断HCC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文涛;谢宝刚;徐颜美;刘亚兰;邹书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保妇康栓对宫颈癌细胞SiHa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保妇康栓含药血清在细胞水平对宫颈癌SiHa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保妇康栓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生长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中药保妇康栓含药血清培养液作用于SiHa细胞24、48、72 h,并设立阴性及阳性(西药含药血清)对照组,采用CCK8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进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保妇康栓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24 h抑制作用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保妇康栓组SiHa细胞中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S期细胞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细胞从G0/G1期向S期分化,从而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来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李倩珺;胡艺琳;梁琰;王婷;吴晓宾;晁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Sanger测序法在乙型肝炎患者耐药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Sanger测序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和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替比夫定(LdT)、阿德福韦(ADV)、拉米夫定(LAM)、恩曲他滨(FTC)、替诺福韦(TDF)以及恩替卡韦(ETV)6种核苷酸药物耐药发生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15例HBV-DNA拷贝数大于103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提取血清中的HBV-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Sanger测序,使用STANFORD软件分析比对测序结果.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本研究中,共有40例(18.6%,40/215)患者检测到发生耐药基因突变,其中具有对应参考价值的为21例(9.77%,21/215).这215例患者中相关药物耐药突变发生率从高至低依次是LdT(9.77%,21/215)、FTC(7.44%,16/215),ETV(6.98%,15/215),LdT(6.05%,13/215),ADV(0.93%,2/215);未检出与TDF耐药相关突变.215例患者中C基因型发生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P<0.01),C基因型与B基因型基因突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提示Sanger测序可以较全面地分析乙型肝炎耐药基因突变情况;并且该研究也提示LAM药物作为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首选药物的高耐药发生性.

    作者:马亮;于洋;张婧莹;丛笑;刘倩;杨辉;曹永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LAMP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及进展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 P)是在等温条件下对目标DNA序列进行扩增的一种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测方面,LAMP与染色镜检、生化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核磁共振等技术比较,具有方法简单、特异度强、便于观察结果、不需要精密仪器等优势,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检测技术.该文主要对LAMP的终点检测方法及LAMP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上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检验人员选择LAM P作为临床微生物检验手段提供参考.

    作者:郭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下称冠心病)的诊断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40例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接受冠脉造影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非冠心病组即冠脉粥样硬化组(37例)和冠心病组(303例),冠心病组患者中心绞痛13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2例,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7例.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冠脉造影术或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后第2天血清Cys C水平,分析Cys C水平与冠心病的诊断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冠心病患者Cys C水平[(0.72±0.22)mg/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0.56±0.0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水平诊断冠心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4,特异度与灵敏度分别为70.32% 和78.38%;不同冠脉病变患者Cys 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Cys C水平[(0.63±0.21)mg/L]显著低于双支和多支病变者[分别为(0.72±0.22)、(0.75±0.2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ys C水平与病变血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269,P<0.05).(3)接受PCI的患者术后Cys C水平升高,只接受冠脉造影患者Cys C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Cys C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指标尚显不足,但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且可能与PCI术后炎性反应有关,可用于辅助评估病情及术后检测.

    作者:刘玉薇;冯晓敏;苏静静;万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