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华;石国民;马小华;向延根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出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中医证型相关诊断标准于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9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火亢盛组(42例)、阴虚阳亢组(14例)、阴阳两虚组(64例)、痰湿壅盛组(134例)和气虚痰阻组(40例),分析各组患者血栓弹力图各指标[凝血时间(R)、凝血速率(K)、纤维蛋白功能(Angle)、血小板聚集(MA)、凝血幅度下降速率(Ly30)、纤活指数(EPL)、凝血指数(CI)、30 min振幅(A30)、血凝块溶解剩余百分比(CL30)],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AT)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 肝火亢盛组患者PLT高于其他各组,且与气虚痰阻组、阴阳两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组患者FIB、D-D、FDP均低于其他各组,且与阴阳两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阳两虚证高血压患者较其他各证型处于高凝状态,肝火亢盛证患者与其他各证型比较,呈低凝状态,与中医理论一致.
作者:王凤梅;张鹏;宋北;徐佳;李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在良好实验室规范(G L P)体系下,对生化试剂改变后71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能进行验证.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的评价标准,选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清蛋白、总胆红素、总胆固醇、血糖、三酰甘油、肌酸激酶、尿素和肌酐13项生化指标,对7100型生化分析仪精密度、准确性、线性和携带污染率进行验证.结果 13项生化指标批内变异系数(CV%)<1/4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允许总误差(TEa),批间CV%<1/3 CLIA′88 T Ea;准确度检测值与靶值比较,相对偏差<1/3 CLIA′88 T Ea;线性验证相关系数均>0.995,且线性偏差<1/2 CLIA′88 TEa;携带污染率均<0.5%.结论 经GLP条件下的性能验证,该日立71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更换试剂后各方面性能良好,可用于毒理学试验中的临床检验工作.
作者:赵映淑;林应学;黎良程;刘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蛋白a和胱抑素C血清水平与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探讨脂蛋白a及胱抑素C在高血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3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低危组56例,中危组78例,高危组101例,极高危组107例,比较各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蛋白a和胱抑素C血清水平的差异,并研究脂蛋白a和胱抑素C血清水平与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脂蛋白a与胱抑素C血清水平在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及极高危组依次升高,任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蛋白a和胱抑素C血清水平与高血压分级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617、0.669,P<0.05).结论 脂蛋白a、胱抑素C血清水平的监测有助于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侯义福;陈莹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 P)是在等温条件下对目标DNA序列进行扩增的一种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测方面,LAMP与染色镜检、生化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核磁共振等技术比较,具有方法简单、特异度强、便于观察结果、不需要精密仪器等优势,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检测技术.该文主要对LAMP的终点检测方法及LAMP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上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检验人员选择LAM P作为临床微生物检验手段提供参考.
作者:郭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代谢物变化.方法 收集49例HCC、29例乙型肝炎DNA阴性、26例乙型肝炎DNA阳性患者血清作为病例组,收集4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AvanceⅡ-600M Hz核磁共振仪检测血清中小分子代谢产物,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各组的特征代谢物.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D N A阴性组患者血清中有12种代谢物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DNA阳性组患者血清中有15种代谢物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患者血清中有21中代谢物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苯乙尿酸水平上升,其他代谢物下降.与DNA阳性组比较,乙型肝炎DNA阴性组患者血清中有14种代谢物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磁共振氢谱可有效筛查出2型肝炎、HCC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的血清代谢物,在无创诊断HCC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文涛;谢宝刚;徐颜美;刘亚兰;邹书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近年来,由于在视神经脊髓炎(NMO)中发现了特异性抗体-抗水通道蛋白抗体,学者开始重视对NMO的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NMO发病机制的了解也日益增多,目前认为,NMO的发病是基因、免疫机制、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免疫系统在NMO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网络,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是维持机体正常稳态的关键,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均可能会引起免疫平衡的打破.该文从抗体、补体、免疫细胞的角度就NMO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谢屿平;卢娉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NLR)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6月收治的10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急性加重期组,收集随访的COPD稳定期患者37例作为稳定期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PCT、IL-6、NLR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患者PCT、IL-6、NL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患者NL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患者PCT与IL-6、N L R均呈显著正相关(r=0.397、0.293,P<0.05);PCT、IL-6、NLR诊断COP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0.758、0.818.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PCT、IL-6、NLR水平明显升高,且各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汪秀伟;余国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89实验室认可要求,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 采用室内质控获得的中间精密度计算HBV-DN A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采用卫生部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计算HBV-DNA偏倚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将二者合成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HBV-DNA在室内质控水平为4.03(对数的倒数)时实验室内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为3.45%,HBV-DNA偏倚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为5.27%.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6.30%;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2.60%;而HBV-DNA在该水平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可表示为(4.03±12.60)%.结论 HBV-D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可作为检验结果质量持续改进的依据,并用于解释临床结果.
作者:刘伟平;杨新春;殷明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RCHC)中医证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相关性,寻找中医证型的分子标志物,为中医辨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200例RCHC住院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中医证型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清蛋白(ALB)]、丙型肝炎病毒(HCV)RNA、HCV基因型、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计数(PLT)检测结果;同时以100例该院其他科室收治的非RCHC患者为对照,采用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RCHC不同中医证型和对照组的HLA-DP基因rs927753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分析各数据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RCHC中医证型中,肝郁脾虚证多(100例,50.0%),然后依次是非肝郁脾虚型包括湿热内阻证(48例,24%)、肝肾阴虚证(32例,16.0%)和淤血阻络证(20例,10.0%);肝郁脾虚型与非肝郁脾虚型之间,年龄、肝功能指标和HCV基因型及HCV-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RCHC患者的肝郁脾虚组和非肝郁脾虚组的HLA-DP基因rs9277535基因型GG和AA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 P基因rs9277535位点基因型GA杂合型和AA突变型在RCHC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等位基因G和A的分布在肝郁脾虚组和非肝郁脾虚组有差异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韩竖霞;郑毅;彭晓明;赵友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长沙某医院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分析长沙市中心医院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分离的1981株MTB耐药基因ropB、KatG和inhA的分布情况.结果 1981例M TB感染患者中共检出ropB基因突变型335株,突变率为16.91%(335/1981).ropB基因位点突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531[50.75%(170/335)]、516[21.19%(71/335)]、526[17.0%(157/335)]、511[14.33%(48/335)]、513[2.69%(9/335)]、533[2.39%(8/335)];检出KatG突变株310株,突变率为15.65%(310/1981);inhA突变型68株,突变率为3.43%(68/1981),合计耐异烟肼基因突变率为18.6%(369/1981).其中KatG AGC→ACC突变型占79.95%(295/369).结论 ropB基因531、516、526和511位点突变和KatG AGC→ACC突变是导致长沙某院结核病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的主要因素,基因芯片技术可作为该院M TB耐药基因的快速筛选方法.
作者:潘建华;石国民;马小华;向延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两步和三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的效果.方法 对送至样本资源库的16例抗凝血标本分别采用两步法和三步法分离PBM C及血浆,并对2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分离效果进行比较.两步法为将抗凝血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后分别分离PBM C和血浆;三步法则先离心分离血浆后再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后分离PBM C.结果 2种处理方法处理后检测的活细胞数、总细胞数及活细胞比例结果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步法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三步法,其中25种细胞因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步法省时,操作少,在分离PBMC方面效果与三步法类似;但两步法在分离血浆方面会影响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丛佳;徐杰;代艳超;王子康;孙坚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陕西省入网单位2014-2016年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为该地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陕西省42家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入网单位2014-2016年革兰阴性菌相关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检出革兰阴性菌分别为29343株[66.9%(29343/43830)]、32955株[68.3%(32955/48258)]和43206株[69.9%(43206/61819)];标本来源前5位者分别为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和伤口脓液.分离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分别为64.3% 、61.7%和61.4%;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分别为43.0% 、37.80% 、32.6%;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2.3% 、5.7% 和1.4%;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6.1% 、8.8% 、3.2%;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32.6% 、29.0% 和27.4%;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66.2% 、51.3% 、58.0%.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临床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现象普遍,应加强对细菌耐药的监测,及时了解细菌耐药变化趋势,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归巧娣;张华;宫艳艳;范芸;袁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众所周知,人类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及庚型病毒之分,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遗传物质为双链DNA外,其他类型病毒均为单链RNA[1].除甲型和戊型病毒通过粪-口的消化道感染外,其他类型病毒均通过母婴、血液和接触传播[2].而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有缺陷的RNA病毒,这种病毒没有外壳,因而必须借助乙肝病毒才能复制及生存,常与乙肝病毒先后重叠感染或同时混合感染,并可使原有的乙肝加重[3].
作者:吴英;王美玉;任伍波;郑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抗原(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20例(肺癌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40例(良性肺疾病组)和来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3组患者血清CEA、CYFRA21-1、SCC-Ag、Pro-GRP和NSE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CEA、CYFRA21-1、SCC-Ag、Pro-GRP和NSE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YFRA21-1、SCC-Ag、Pro-GRP和NSE单独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49.2% 、74.2% 、42.5% 、55.0% 和20.8%,而5种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7.5%.结论 CEA、CYFRA21-1、SCC-Ag、Pro-GRP和NSE的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提高肺癌的临床检出率,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汉芳;许海军;林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中药保妇康栓含药血清在细胞水平对宫颈癌SiHa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保妇康栓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生长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中药保妇康栓含药血清培养液作用于SiHa细胞24、48、72 h,并设立阴性及阳性(西药含药血清)对照组,采用CCK8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进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保妇康栓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24 h抑制作用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保妇康栓组SiHa细胞中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S期细胞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细胞从G0/G1期向S期分化,从而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来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李倩珺;胡艺琳;梁琰;王婷;吴晓宾;晁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肾小球基膜(GBM)、抗蛋白酶3(PR3)、抗Ku抗体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AIHA患者133例,同期收治的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3例、甲状腺自身免疫病10例、硬皮病4例和其他疾病6例)和健康体检者106例;4种抗体检测均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 与体检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比较,AIHA患者抗M PO、抗GBM、抗PR3抗体阳性数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发性AIHA患者比较,继发性AIHA患者抗GBM抗体阳性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应用抗MPO、抗GBM、抗PR3抗体诊断AIHA的灵敏度分别为74.4% 、45.1% 和82.0%,特异度分别为93.3% 、95.3% 和92.5%.各研究对象抗K u抗体阳性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因素后血清抗MPO、抗GBM、抗PR3抗体仍与AIHA的发生相关.结论 血清抗MPO、抗GBM、抗PR3抗体可能是诊断AIHA的潜在标志物.
作者:杜汉芳;许海军;赵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结合以案例为基础(CBS)教学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检验系4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个班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2个班采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结合CBS教学模式,一学期课程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和学生实验考试成绩评估2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调查问卷中,Motic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结合CBS教学模式具有明显优势,Motic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结合CBS教学模式班级无论是平均成绩还是高分段学生人数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结合CBS教学模式明显更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葛晓军;郑丽梅;封忠昕;刘兰;冯进;汪彦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血液中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EC)、肺炎克雷伯菌(K P)、金黄色葡萄球菌(SA)及耐甲氧西林SA(M RSA)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 ,有利于败血症的及时治疗.方法建立多重PCR方法对EC phoA基因、KP mdh基因、SA femA基因和MRSA mecA基因进行检测,并将16S rDNA作为致病菌感染对照.结果 采用建立的多重PC R方法进行检测的特异性为100%,EC检测限为2.75×102 CFU/mL,KP为2.43×103 CFU/mL,SA为3.13×102 CFU/mL,M RSA为3.03×102 CFU/mL;用多重PCR方法和传统血培养方法对300个血标本进行检测,传统血培养方法检测出187个血标本内阳性,多重PCR方法有4个血标本为假阴性,未能被检出.结论 建立的多重PC R方法可简便、及时地检测血流感染中的EC、KP、SA和M RSA.
作者:吴许文;温旺荣;李沛樟;倪金良;简仕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下称冠心病)的诊断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40例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接受冠脉造影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非冠心病组即冠脉粥样硬化组(37例)和冠心病组(303例),冠心病组患者中心绞痛13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2例,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7例.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冠脉造影术或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后第2天血清Cys C水平,分析Cys C水平与冠心病的诊断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冠心病患者Cys C水平[(0.72±0.22)mg/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0.56±0.0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水平诊断冠心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4,特异度与灵敏度分别为70.32% 和78.38%;不同冠脉病变患者Cys 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Cys C水平[(0.63±0.21)mg/L]显著低于双支和多支病变者[分别为(0.72±0.22)、(0.75±0.2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ys C水平与病变血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269,P<0.05).(3)接受PCI的患者术后Cys C水平升高,只接受冠脉造影患者Cys C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Cys C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指标尚显不足,但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且可能与PCI术后炎性反应有关,可用于辅助评估病情及术后检测.
作者:刘玉薇;冯晓敏;苏静静;万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Klotho蛋白在严重创伤导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探讨其早期诊断A K I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3-12月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严重创伤导致A K I患者43例,创伤未导致AKI(NAKI)患者40例,分别收集术前(入院15 min内),术后2、4、6 h的血清样本,再随机选取同期健康对照组40例,后统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Klotho蛋白和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KI组患者术前(入院15 min内),术后2、4、6 h Klotho蛋白与NAKI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患者术前(入院15 min内)Klotho蛋白水平升高,术后2、4、6 h逐渐下降.AKI组患者各时间点Scr水平比较及与NAKI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查Klotho蛋白有助于早期诊断严重创伤导致AKI,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作者:杨银忠;程文霞;陈敏敏;赵鹃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