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丹;张斌;李江;胡小宣
Klotho基因是KURO-O等于1997年发现的基因,Klotho敲除小鼠表现出早衰的表型,而Klotho过表达小鼠则具有更长的寿命,提示Klotho基因在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Klotho的主要表达器官是肾脏、脑部和甲状旁腺.Klotho在体内分为膜型和分泌型2种形式,并发挥不同的生理学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Klotho与慢性肾病(CKD)和血管钙化的关系,并对Klotho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作者:崔丽艳;赵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白细胞介素(IL)-4、IL-8、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T N F-α、IL-4、IL-8及IL-10水平,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清T N F-α、IL-4、IL-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Ⅱ级,而血清T N F-α、IL-4、IL-8水平高于Ⅱ级,且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Ⅱ 、Ⅲ级,而血清T N F-α、IL-4、IL-8水平高于Ⅱ 、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而血清TNF-α、IL-4、IL-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10水平降低而T N F-α、IL-4和IL-8水平增高,且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上升,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指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罗吉;刘溯;杨宇红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及药敏分析,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2013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370例,采集患者脓液标本,分离培养厌氧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37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中,颌下间隙感染228例,咬肌间隙感染70例,咽旁间隙感染36例,舌下间隙感染20例,颊间隙感染16例;370例患者共检出厌氧菌134株,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卟啉单胞菌46株,普雷沃菌36株,梭杆菌20株,消化性球菌16株,似杆菌10株,其他6株,其中前3种约占76.1%;主要厌氧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而对万古霉素、甲硝唑、亚胺培南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北京地区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以卟啉单胞菌、普雷沃菌及梭杆菌为主,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值得临床上借鉴.
作者:许朗;鲁大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哮喘产妇与健康产妇新生儿脐血白细胞介素(IL)-18、IL-5、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水平差异,探讨哮喘发病的早期检测及预防临床意义.方法 46例哮喘产妇为哮喘组,59例健康产妇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脐血IL-18、IL-5、IL-10、T N F-α水平差异,研究4指标的相关性;并对哮喘组新生儿行10~13个月随访,比较发生变态反应疾病研究对象(A组,19例)与无变态反应疾病研究对象(B组,27例)两组新生儿脐血IL-18、IL-5、IL-10、TNF-α水平差异.结果 哮喘组新生儿脐血IL-18[(489.7±145.3)ng/L]、IL-5[(144.2±48.5)ng/L]、TNF-α[(129.6±23.7)ng/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IL-10[(24.7±5.2)ng/L]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与IL5呈负相关(r=-0.459,P<0.05),IL-10与TNF呈负相关(r=-0.586,P<0.05),哮喘组发生变态反应新生儿脐血IL-18[(515.1±71.6)ng/L]、IL-5[(167.3±25.7)ng/L]、TNF-α[(141.6±15.3)ng/L]水平高于未发生变态反应新生儿,IL-10[(21.2±3.2)ng/L]水平低于未发生变态反应新生儿.结论 新生儿脐血IL-18、IL-5、IL-10、T N F-α水平的监测有利于哮喘的早期辅助诊断.
作者:杨瑞祥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评估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红蛋白(MYO)与肾功能的关系,探讨两者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科住院患者共205例,分别检测hs-cTnT,MYO和肌酐(Cr)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依据eGFR数值将患者分为5期.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各期患者的hs-cTnT和MYO的中位数、小值和大值,分析两者与Cr、eGFR的相关性,并对不同时期的hs-cTnT、MYO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1~5期hs-cTnT水平分别为13.48(4.13~61.01)ng/L、18.83(8.60~230.40)ng/L、29.38(7.35~636.20)ng/L、49.16(8.93~556.20)ng/L、78.71(8.64~793.00)ng/L;M Y O水平分别为21.00(5.00~160.00)g/L、24.00(11.00~104.00)μg/L、45.00(11.00~507.00)μg/L、71.50(5.00~1000.00)μg/L、106.00(17.00~1000.00)μg/L.hs-cTnT、MYO分别与eGFR呈负相关(r=-0.487、-0.589,P<0.05),与Cr呈正相关(r=0.459、0.589,P<0.05).各期hs-cTnT及MYO随肾功能水平下降而逐渐升高.各期hs-cTnT、MY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TnT、MYO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早期发现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肾脏疾病的进展而明显增加,提示两者可作为监测肾功能的指标.
作者:丁红梅;储楚;杨瑞霞;凌芸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血清钙卫蛋白(S100)检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组(40例)及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60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血清S100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情况及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检测,观察并记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及非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血清S100蛋白、CK-MB、cTnI及H-FABP水平.结果 心血管不良事件组血清S100蛋白、CK-MB、cTnI及H-FABP水平均高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S100蛋白、H-FABP、CK-MB、cTnI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着一定相关性,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越高预示着患者不良心血管发生风险越高,预后情况不佳,该指标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指标.
作者:张岭楠;李叶桐;周晓哲;解俊敏;王艳飞;段琳;张靖;张晶;贾辛未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4(TIM4)及过敏原特异性IgE(sIg E)水平检测对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45例过敏性哮喘患儿分为轻、中、重度哮喘组3组,随机选取30例同期健康儿童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IM4阳性细胞占单核细胞百分率及sIgE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TIM4阳性细胞百分率及sIg E对过敏性哮喘严重程度的预测效能.结果 重度哮喘组外周血T IM 4阳性细胞百分率和血清sIg E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哮喘组患儿外周血TIM4阳性细胞百分率和血清sIg E水平均较轻度哮喘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中、重度哮喘组患儿外周血TIM4阳性细胞百分率和血清sIgE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外周血T IM 4阳性细胞百分率在1.935时,其约登指数大,为0.7778,其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诊断的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84.78%,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0.7500,阴性预测值为0.8667;血清sIg E水平在158.5 U/L时,其约登指数值大,为0.7815,其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诊断的灵敏度为81.48%,特异度为82.61%,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0.7333,阴性预测值为0.8837.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诊断的灵敏度为92.59%,特异度为95.65%,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0.9259,阴性预测值为0.9565,提示二者联合检测对预测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价值高.结论 动态监测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中T IM 4阳性细胞百分率及sIg E水平有助于判断过敏性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二者联合检测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预测价值更高.
作者:赵静;车治萍;金晶;顾猛;李林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及炎症因子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选取96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细菌性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选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并比较细菌性肺炎组和对照组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9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为53.12%(51/96)、革兰阳性菌为43.75%(42/96),其他菌株为3.13%(3/96).细菌性肺炎组hs-CRP、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治疗后hs-CRP、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炎症因子表达明显上调,有利于疾病诊断,临床用药需掌握病原菌的分布及炎症因子特点,以提高治疗可行性.
作者:宋谦;赵淑珍;杨靖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足细胞相关分子在尿液中的表达在临床诊断患儿肾脏损伤中的研究价值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1-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住院患儿85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于该院门诊体检且尿常规结果 均排除血尿及蛋白尿的18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试验组和健康对照组尿沉渣中nephrin,podocin及podocalyxin(PCX)的表达.根据尿常规结果将试验组分为血尿组、蛋白尿组及混合组(血尿合并蛋白尿组),并观察试验组中血清胱抑素C(CysC)和血肌酐(Scr)水平与PCX的相关性.结果(1)试验组nephrin,podocin及PCX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49、6.271、9.650,P<0.05).(2)混合组与蛋白尿组和血尿组间podocin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5、6.115,P<0.05).(3)PCX阳性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PCX阴性组,血清Scr在PCX阳性组与阴性组中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9,P>0.05).结论 肾脏受损时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podocin和PCX mRNA水平表达异常增加,这可能是血尿发生的分子机制,联合检测血CysC有助于早期发现肾损伤.
作者:肖伟伟;谢媛媛;杨军;罗书立;马东礼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SELEX技术筛选获得癌胚抗原(CEA)特异性核酸适配子,为建立CEA适配子检测方法和肿瘤靶向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构建长度为88 bp的随机ssDNA文库,体外筛选人血清CEA特异性适配子,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特异性适配子结合蛋白.结果 经过优化体外筛选条件,经12轮筛选,获得特异性核酸适配子,经SDS-PAGE证实了其识别并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为人血清CEA.结论 经体外12轮筛选,证实了所获得的CEA适配子可特异性地与人血清CEA蛋白结合,为后续建立CEA特异性检测平台提供基础,也为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制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者:邢福军;查成喜;王小萍;韩跃武 刊期: 2018年第14期
肝豆状核变性(W D)是一种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所致的结节性肝硬化和大脑基底神经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变性疾病.血清游离铜的增多可能是部分患者在驱铜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加重的重要因素,然而游离铜是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血清中且含量相对较低,如何将血清中的游离铜进行可靠分离并精确测定,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方法.本文拟对血清游离铜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清游离铜测定前样品的处理及检测技术方面进行总结阐述.
作者:孙长龙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93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不同血糖指标异常分为A组(n=63)、B组(n=74)、C组(n=56).A组为单纯空腹血糖异常,B组为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 h血糖异常,C组为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异常.另选取该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60例血糖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情况(包括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及胎儿过大),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血糖异常妊娠结局情况,及血糖异常与妊娠结局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及胎儿过大的发生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及胎儿过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异常与妊娠结局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妊娠结局呈线性正相关.
作者:符小丽;许丽俐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铬盐暴露工人尿铬(U-C r)水平及尿常规、尿沉渣、尿酶,探讨尿常规、自动尿沉渣分析和尿酶测定在职业铬盐暴露工人肾损伤检查中的意义,为铬盐职业接触人群的监测提供辅助方法 .方法选择115名职业铬暴露工人和60名非铬盐接触者,分别测定尿铬、尿干化学、尿沉渣、尿γ-谷氨酰转肽酶(G G 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结果 铬盐暴露工人平均U-C r水平为17.41μg/g肌酐,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2μg/g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铬盐暴露工人尿干化学检查无显著差异,尿沉渣分析显示其尿中小圆形上皮细胞(SRC)、上皮细胞(EC)和结晶(X′TAL)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管型(Cast)、病理管型(Path)、细菌数(B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酶检测显示铬盐暴露工人尿GGT和尿NAG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AST、LDH和AL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铬盐暴露组U-Cr与尿X′TAL、尿比密(SG)和RBC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尿WBC、EC、SRC、Bact、Cast等指标无显著相关性;U-Cr水平与尿NAG、AST、LDH活性显著相关,但与尿GGT和ALP活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长期职业铬暴露工人尿EC、SRC和X′TAL和尿NAG、GGT酶活性增加,尿X′TAL和尿SG增高可能与尿中铬盐水平升高有关;尿NAG和GGT酶活性增加显示可能有某种程度的肾小管损伤.尿常规分析和尿NAG酶活性测定对职业铬盐暴露工人肾损伤的监测具有一定辅助作用.
作者:吴永华;冯慧敏;张济;崔丽艳;王天成;贾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状况与其实验指标的关系,并且探讨造成慢性乙肝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纤维化程度的不同分为S1~S4期,其中S1期患者65例,S2期患者29例,S3期患者10例,S4期患者4例.检测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单胺氧化酶(M A O)等各项实验室指标具体数值,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集患者空腹血液,检测患者定量五项、患者HBV-DNA载量.结果 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与患者肝脏纤维化期数呈负相关;Ⅳ 型胶原、透明质酸、球蛋白以及单氨氧化酶(MAO)等指标与患者肝脏纤维化期数呈正相关.患者血小板、Ⅳ型胶原、MAO以及透明质酸是可以用于判断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越低且胶原水平越高,其肝脏纤维化程度越高,血小板、透明质酸以及Ⅳ 型胶原可以用于判断慢性乙肝病情的程度,M AO活性联合检测可反映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许同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趋化因子CXCL13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该院73例临床确认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pSS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由专科医师对pSS患者进行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T h17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CXCL13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结果 pSS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CXCL13、IgG、IgM及Ig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S组中,ESSDAI评分结果与Th17细胞、CXCL13、IgG呈正相关(r=0.58、0.66、0.48),且外周血Th17细胞与CXCL13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5,P<0.05).结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液中T h17细胞、CXCL13水平及IgG检测有助于疾病活动性的判断;T h17细胞、趋化因子CXCL13在pS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柏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围治疗期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心电图(ECG)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患儿10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小儿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入院后采用综合治疗.测定各组小儿血清CK、CK-MB、cT nT水平,及ECG异常分布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K、CK-MB、cTn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治疗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炎血清CK、CK-MB、cTnT水平上升,且存在心电图异常,经治疗后血清CK、CK-MB、cTnT水平降低,且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电图异常,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作者:王亚宇;高虹;那敏;张蕾;马春鸣;段炼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清Ig A/C3比值对Ig A肾病辅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肾脏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80例、其他肾小球疾病患者12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中的Ig A和C3水平,计算血清Ig A/C3比值对Ig A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Ig A肾病患者血清Ig A/C3比值显著高于非Ig A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IgA肾病的敏感度为79.41%,特异度为68.36%,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截断点为2.28;肾脏活检组织病理Ig A免疫荧光染色越强,Ig A/C3比值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g A/C3比值与Ig A肾病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g A/C3比值与Ig A肾病患者的病理改变程度和病情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传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与阴性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147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根据血清抗PLA2R抗体检测结果 分为PLA2R抗体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回顾分析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抗体阳性组尿蛋白检测为(7.55±6.10)g/24 h,抗体阴性组为(5.10±4.10)g/24 h,抗体阳性组血清清蛋白为(27.71±5.93)g/L,抗体阴性组为(33.07±7.03)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阳性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为(107.35±33.47)mL·min-1·1.73 m-2,抗体阴性组为(107.21±36.64)mL·min-1·1.73 m-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诊断方面,抗体阳性组肾病综合征的比例为80.00%,抗体阴性组肾病综合征比例为54.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脏病理方面,肾脏组织中Ig G、Ig M、IgA、IgG 1~4及C1q的沉积在抗体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3沉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上,抗体阳性组中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比例为82.22%,抗体阴性组的比例为57.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归方面,抗体阳性组缓解率(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为60.00%,抗体阴性组的缓解率为6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原发性膜性肾病中,相较于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阴性者,抗体阳性者临床上肾病综合征的表现更突出,肾组织中C3沉积较多,需要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可能性更大.
作者:林矗;刘晶;郑丹侠;王悦;王松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百草枯的化学名称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百草枯中毒在我国发生率高,口服死亡率高达90% 以上,中毒征象波及多器官系统,目前无有效解毒药.该文就百草枯浓度定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进行综述,并对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
作者:范家明;刘河;李鹏飞;赵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客观评价CysC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就诊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电生理检查(N E T)诊断结果 ,将其分为不伴周围神经病变组(65例)与伴周围神经病变组(57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A1、A2、B1、B2组.另从同期体检健康者中选取60名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对入组对象行血清CysC检测、NET检查,观测各组检测结果.结果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型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变组(P<0.05);B2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A1组、A2组、B1组,B1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A1组、A2组,A2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A1组(P<0.05);血清CysC水平-50% 、-75% 、-100% 组的正中神经潜伏期与-25% 组对比有显著差异;血清CysC水平-100% 的腓肠神经神经传导速度(SCV)与-25% 、-50% 、-75% 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水平-25% 、-50% 、-75% 、-100% 周围神经神经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0.00% 、41.46% 、41.46% 、63.33%.结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CysC水平呈现为高表达,且血清CysC水平可影响运动传导波幅、腓肠神经SCV,故血清CysC水平可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程度的预测.
作者:李新亮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