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状况的实验室指标研究

许同华

关键词:慢性乙肝, 肝脏, 纤维化, 实验室指标
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状况与其实验指标的关系,并且探讨造成慢性乙肝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纤维化程度的不同分为S1~S4期,其中S1期患者65例,S2期患者29例,S3期患者10例,S4期患者4例.检测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单胺氧化酶(M A O)等各项实验室指标具体数值,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集患者空腹血液,检测患者定量五项、患者HBV-DNA载量.结果 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与患者肝脏纤维化期数呈负相关;Ⅳ 型胶原、透明质酸、球蛋白以及单氨氧化酶(MAO)等指标与患者肝脏纤维化期数呈正相关.患者血小板、Ⅳ型胶原、MAO以及透明质酸是可以用于判断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越低且胶原水平越高,其肝脏纤维化程度越高,血小板、透明质酸以及Ⅳ 型胶原可以用于判断慢性乙肝病情的程度,M AO活性联合检测可反映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肺炎围治疗期血清CK、CK-MB、cTnT及ECG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围治疗期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心电图(ECG)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患儿10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小儿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入院后采用综合治疗.测定各组小儿血清CK、CK-MB、cT nT水平,及ECG异常分布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K、CK-MB、cTn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治疗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炎血清CK、CK-MB、cTnT水平上升,且存在心电图异常,经治疗后血清CK、CK-MB、cTnT水平降低,且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电图异常,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作者:王亚宇;高虹;那敏;张蕾;马春鸣;段炼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黄芪片联合金水宝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常规及sICAM-1水平、尿蛋白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究黄芪片联合金水宝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常规及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 A M-1)水平、尿蛋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5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收治的2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180例),对照组采用饮食运动联合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又分为B组(60例)、C组(60例)、D组(60例)3组,B组采用黄芪片治疗,C组采用金水宝胶囊治疗,D组采用黄芪片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定量、sICAM-1水平、血肌酐、尿素氮、尿酸、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每周监测血糖,治疗90 d后,比较4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各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尿酸、三酰甘油、胆固醇、血清sICAM-1水平及UAER均无明显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式治疗后,B、C、D 3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尿酸、三酰甘油、胆固醇、血清sICAM-1水平及UAE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D组改善为明显,通过对各组治疗的有效率进行计算,D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7%,其次为C组(90.0%)、B组(86.6%)、对照组(76.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黄芪片联合金水宝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肾脏的血流动力学、降低其血清中尿蛋白及sIC A M-I水平,从而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齐学林;黄晓红;刘春梅;马亚萍;董晓玲;李晶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PIVKA-Ⅱ和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评估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和甲胎蛋白(A F P)水平,探讨两者单项和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50例肝病患者,其中病毒性肝炎组39例、肝硬化组112例和P H C组99例(Ⅰ期19例、Ⅱ期17例、Ⅲ期39例和Ⅳ期24例),对各组患者PIVKA-Ⅱ和AFP的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期PHC组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各期PHC组AFP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Ⅲ期PHC组AFP水平高于病毒性肝炎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PIVKA-Ⅱ和AFP检测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4、0.788,两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92.PIVKA-Ⅱ 检测肝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81% 、84.11%,其灵敏度高于AFP,两者并联检测灵敏度提高到86.87%,串联检测特异度提高到97.35%.结论 PIVKA-Ⅱ在PHC筛查、诊断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是一项优于A FP的肿瘤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肝癌的诊断效能.

    作者:罗丽丹;张斌;李江;胡小宣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Klotho在慢性肾病和血管钙化中的作用

    Klotho基因是KURO-O等于1997年发现的基因,Klotho敲除小鼠表现出早衰的表型,而Klotho过表达小鼠则具有更长的寿命,提示Klotho基因在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Klotho的主要表达器官是肾脏、脑部和甲状旁腺.Klotho在体内分为膜型和分泌型2种形式,并发挥不同的生理学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Klotho与慢性肾病(CKD)和血管钙化的关系,并对Klotho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作者:崔丽艳;赵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EPCAM联合CK8免疫磁珠制备及循环肿瘤细胞检测

    目的 研究循环肿瘤细胞(CTCs)富集和鉴定方法 .方法分别用羧基磁珠制备EPCAM、CK82种免疫磁珠,分成EPCAM组、CK8组、2种磁珠均等混合检测的EPCAM/CK8组3组,对循环肿瘤细胞进行富集,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结果 EPCAM组、CK8组、EPCAM/CK8组检测值分别为12.4±7.3、9.8±4.2、21.6±5.9个肿瘤细胞,检测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CAM与CK8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非小细胞肺癌CTCs检出效率.

    作者:任慧子;陈健;丁世凯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Wilson病血清游离铜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W D)是一种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所致的结节性肝硬化和大脑基底神经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变性疾病.血清游离铜的增多可能是部分患者在驱铜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加重的重要因素,然而游离铜是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血清中且含量相对较低,如何将血清中的游离铜进行可靠分离并精确测定,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方法.本文拟对血清游离铜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清游离铜测定前样品的处理及检测技术方面进行总结阐述.

    作者:孙长龙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肠道菌群与机体疾病及慢性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健康人体中的肠道菌群与机体免疫状态相关,肠道菌群失衡可引发多种疾病.该文从膳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与机体疾病、肠道菌群失衡与慢性肾脏疾病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许英;王姝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鼠胚实验在新建IVF实验室中的质控作用

    目的 探讨鼠胚实验对该院新建生殖实验室培养体系进行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昆明系小鼠进行体内及体外受精胚胎进行培养,观察常规培养条件下不同受精方式来源的小鼠胚胎及不同培养环境下对小鼠体外受精胚胎的受精率、卵裂率、囊胚率.结果 体内周期数共35个,获得受精卵共844枚,受精率95.8%,卵裂率92.7%,囊胚率96.2%;体外周期数42,获得卵母细胞1119枚,受精率79.2%,卵裂率94.8%,囊胚率85.8%;体内受精的受精率和囊胚率与体外受精之间差异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受精胚胎在三气培养箱培养卵裂率为79.3%,受精率为95.4%,囊胚率为88.4%;在二气培养箱中卵裂率为82.7%,受精率为95.1% 、囊胚率为84.4%;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培养在受精率、卵裂率、囊胚率差异不显著.结论 无论是体内受精还是体外受精培养的囊胚率均达到了质控标准,所以本实验室的培养环境适合进行人的体外受精操作;小鼠胚胎对二气或者三气培养箱的环境不具有敏感性,小鼠胚胎具有局限性,可重复性不高.

    作者:徐薇;付景丽;石云;江飞;胡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一起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目的 对2014年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一起流行性出血热(E H F)疫情的病例血清标本及患者居住地周围捕获的动物鼠的鼠血、鼠肺组织开展汉坦病毒病原学检测及病毒的分子进化研究.方法 采用汉坦病毒IgG和IgM抗体检测试剂对2例患者及56例密切接触者开展血清学和核酸检测.对于核酸阳性的标本进一步分型确定其基因型别.在此基础上,对M片段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并构建进化树.结果 2份送检的患者血清Ig M抗体均为阳性,所有密切接触者血清Ig M和Ig G均为阴性,汉坦病毒核酸全部为阴性;在捕获的8只鼠标本中,3只鼠检出汉坦病毒核酸,阳性率为37.5%,基因分型结果为汉城型(S E O)型.M片段测序及系统发生情况表明该地鼠携带的汉坦病毒位于汉城病毒(SEOV)所在的支系,进化上同武汉分离株WuhanRf02、江西分离株JiangxiXinjianRn-07-2011D亲缘关系近.结论 通过对病例标本及居住地动物鼠进行病原学检测与分析,发现该次出血热疫情很有可能是由SEO型汉坦病毒经鼠造成向人传播.因此,通过加强对该地区汉坦病毒宿主动物的监测对于EHF的防控十分重要.

    作者:戴莹;刘力;胡兵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4828株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近5年来院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WalkAway 96 PLUSNC50板,对2012-2016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W H O N E T 5.6软件进行耐药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6年该院共分离出4828株大肠埃希菌,其中50% 以上的标本来自尿液,其次为痰液(16.05%)和血液(13.40%).5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均大于67.7%.对头孢唑啉、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头孢呋辛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51.6% ~72.0%,对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37.5% ~55.1%,对头孢他啶耐药率24.6% ~36.3%,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均小于25.5%.结论 大肠埃希菌主要引起泌尿道感染,其次呼吸道和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有增加趋势,对其他临床常用的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临床应注意抗菌药物的选择.

    作者:赵珂;夏鹏程;张志军;赵书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血清HPA及IL-10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血清中乙酰肝素酶(HPA)及白细胞介素-10(IL-10)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内分泌科符合条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5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分为6组,每组25例,患者依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成5组:G1期(A组,eGFR≥90 mL·min-1·1.73 m-2,G2期(B组,90 mL·min-1·1.73 m-2>eGFR≥60 mL·min-1·1.73 m-2),G3期(C组,60 mL·min-1·1.73 m-2>eGFR≥30 mL·min-1·1.73 m-2),G4期(D组,30 mL·min-1·1.73 m-2>eGFR>15 mL·min-1·1.73 m-2)和G5期(E组,eGFR≤15 mL·min-1·1.73 m-2);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观察血清中HPA、IL-10的水平、相关生化指标、血压以及体质量指数.结果 在相关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以及收缩压方面,糖尿病患者A、B、C、D、E组显著高于健康组,而HDL-C和空腹C肽(C-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收缩压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糖尿病5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指标方面,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UN、UA以及Cr水平方面,C组显著高于其他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5组和对照组对比HPA和IL-10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上升,其中C组HPA和IL-10水平多,其次是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若2型糖尿病情况恶化,患者血清中H PA和IL-10水平呈上升趋势,可能H PA和IL-10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恶化有密切关系.血清中H PA和IL-10的水平变化趋势相同,说明它们之间可能构成了相互关系,也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炎症有关.

    作者:卢葵花;黎荣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尿液白细胞介素-22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尿液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内分泌病房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尿液中IL-22水平,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苦味酸法检测血清肌酐用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比较各指标的相关性.根据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按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第1组:正常清蛋白尿组(23例);第2组:微量清蛋白尿组(15例);第3组:大量清蛋白尿组(12例).比较各组间IL-22水平差异及组内IL-22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L-22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UAER分组后,各组间IL-2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IL-22与UAER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IL-22与eGFR呈负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液中IL-22水平随UAER的增加而升高,IL-22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呈正相关.

    作者:李娜;汪依明;王天成;崔丽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血清钙卫蛋白检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相关性

    目的 分析血清钙卫蛋白(S100)检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组(40例)及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60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血清S100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情况及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检测,观察并记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及非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血清S100蛋白、CK-MB、cTnI及H-FABP水平.结果 心血管不良事件组血清S100蛋白、CK-MB、cTnI及H-FABP水平均高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S100蛋白、H-FABP、CK-MB、cTnI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着一定相关性,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越高预示着患者不良心血管发生风险越高,预后情况不佳,该指标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指标.

    作者:张岭楠;李叶桐;周晓哲;解俊敏;王艳飞;段琳;张靖;张晶;贾辛未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状况的实验室指标研究

    目的 探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状况与其实验指标的关系,并且探讨造成慢性乙肝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纤维化程度的不同分为S1~S4期,其中S1期患者65例,S2期患者29例,S3期患者10例,S4期患者4例.检测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单胺氧化酶(M A O)等各项实验室指标具体数值,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集患者空腹血液,检测患者定量五项、患者HBV-DNA载量.结果 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与患者肝脏纤维化期数呈负相关;Ⅳ 型胶原、透明质酸、球蛋白以及单氨氧化酶(MAO)等指标与患者肝脏纤维化期数呈正相关.患者血小板、Ⅳ型胶原、MAO以及透明质酸是可以用于判断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越低且胶原水平越高,其肝脏纤维化程度越高,血小板、透明质酸以及Ⅳ 型胶原可以用于判断慢性乙肝病情的程度,M AO活性联合检测可反映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许同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TNF-α、IL-4、IL-8、IL-10水平变化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白细胞介素(IL)-4、IL-8、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T N F-α、IL-4、IL-8及IL-10水平,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清T N F-α、IL-4、IL-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Ⅱ级,而血清T N F-α、IL-4、IL-8水平高于Ⅱ级,且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Ⅱ 、Ⅲ级,而血清T N F-α、IL-4、IL-8水平高于Ⅱ 、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而血清TNF-α、IL-4、IL-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10水平降低而T N F-α、IL-4和IL-8水平增高,且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上升,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指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罗吉;刘溯;杨宇红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高龄慢性肾脏病人群血清拉曼光谱评价体系建立

    目的 通过收集和检测健康人群血清,建立常用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志物的血清拉曼光谱检测体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南昌市第一医院就诊的高龄慢性肾脏病患者300例以及同龄健康者500例进行研究,将慢性肾脏病人群分为研究组,健康人群分为对照组.检测常规肾功能标志物及利用拉曼光谱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预测结果 精度,进行拉曼光谱谱线分析,进行常规肾功能检查和拉曼光谱分析,统计分析诊断敏感度以及特异度.结果两组总蛋白、总胆红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肌酐以及三酰甘油PLS建模预测的RMSEP值和相关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经拉曼光谱分析,其谱线均主要于544、724、933、1004、1127、1219、1368、1442 cm-1及1607 cm-1处呈现特征峰,研究组544、724、933、1004、1368、1442、1607 cm-1处平均特征峰值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127、1219 cm-1处特征峰值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曼光谱分析血肌酐、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肾功能检查(P<0.05),清蛋白指标检出结果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拉曼光谱诊断敏感度90.66%,特异度92.60%;G F R检查诊断敏感度81.33%,特异度88.20%,血清拉曼光谱分析诊断高龄慢性肾脏病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要明显高于GFR(P<0.05).结论 血清拉曼光谱分析能发现早期慢性肾脏病,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对于评价高龄慢性肾脏病人群肾功能具有独特优势,在进一步验证并优化调整模型后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熊声贺;樊斌;胡文雨;熊隆信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血清IgA/C3比值对IgA肾病辅助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Ig A/C3比值对Ig A肾病辅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肾脏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80例、其他肾小球疾病患者12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中的Ig A和C3水平,计算血清Ig A/C3比值对Ig A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Ig A肾病患者血清Ig A/C3比值显著高于非Ig A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IgA肾病的敏感度为79.41%,特异度为68.36%,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截断点为2.28;肾脏活检组织病理Ig A免疫荧光染色越强,Ig A/C3比值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g A/C3比值与Ig A肾病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g A/C3比值与Ig A肾病患者的病理改变程度和病情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传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北京地区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研究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及药敏分析,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2013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370例,采集患者脓液标本,分离培养厌氧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37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中,颌下间隙感染228例,咬肌间隙感染70例,咽旁间隙感染36例,舌下间隙感染20例,颊间隙感染16例;370例患者共检出厌氧菌134株,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卟啉单胞菌46株,普雷沃菌36株,梭杆菌20株,消化性球菌16株,似杆菌10株,其他6株,其中前3种约占76.1%;主要厌氧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而对万古霉素、甲硝唑、亚胺培南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北京地区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以卟啉单胞菌、普雷沃菌及梭杆菌为主,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值得临床上借鉴.

    作者:许朗;鲁大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CXCL13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趋化因子CXCL13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该院73例临床确认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pSS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由专科医师对pSS患者进行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T h17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CXCL13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结果 pSS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CXCL13、IgG、IgM及Ig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S组中,ESSDAI评分结果与Th17细胞、CXCL13、IgG呈正相关(r=0.58、0.66、0.48),且外周血Th17细胞与CXCL13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5,P<0.05).结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液中T h17细胞、CXCL13水平及IgG检测有助于疾病活动性的判断;T h17细胞、趋化因子CXCL13在pS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柏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93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不同血糖指标异常分为A组(n=63)、B组(n=74)、C组(n=56).A组为单纯空腹血糖异常,B组为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 h血糖异常,C组为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异常.另选取该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60例血糖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情况(包括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及胎儿过大),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血糖异常妊娠结局情况,及血糖异常与妊娠结局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及胎儿过大的发生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及胎儿过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异常与妊娠结局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妊娠结局呈线性正相关.

    作者:符小丽;许丽俐 刊期: 2018年第1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