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9例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探讨

段爱军;耿立;周显玲;陈勇;张燕;罗畅;闫丹

关键词:浆膜腔积液, 细胞学检查, 肿瘤细胞
摘要:目的:对CT、B超筛选的胸腔积液和腹水心包积液患者进行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结合病理结果,深入探讨细胞学镜检的使用价值。方法对浆膜腔积液采用细胞学镜检检测肿瘤细胞。结果129例浆膜腔液细胞学镜检,查出肿瘤细胞25例,阳性率19.4%,与病理学诊断相一致。结论通过改进浆膜腔积液制片技术,能够提高肿瘤细胞阳性准确率,这种检测技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不同来源标本中分离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不同来源标本分离的同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无差异,以便指导临床合理运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本院各科室2009~2013年送检的痰液、血液、脓液及尿液标本分离的细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检测,并比较4种标本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结果4种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喹奴普丁/达福普丁的耐药率低。分离自痰液的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为71.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9.9%,高于其他3种标本(P<0.05)。尿液中产 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4.4%,高于其他3种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标本分离的同种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建议临床医师在治疗不同标本检出同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谢宁;郭斌;黄义山;熊元;苏中龙;廖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N T-proBN P与 Hcy联合检测对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对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普洱市人民医院52例有心衰病、冠心病史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患者,48例确诊肺源性哮喘患者及作为对照的3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上述人群血浆NT‐BNP及 Hcy水平,各组之间相互比较。结果心源性哮喘组血浆NT‐BNP、Hcy水平明显高于肺源性哮喘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 NT‐BNP、Hcy水平检测可用于快速鉴别诊断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且对病情监测、临床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春显;马小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稀释末梢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稀释末梢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患者末梢血按一定比例与稀释液充分混匀后分别在即刻、5、30、90 min等不同时间点用Sysmex PocH‐100i血球分析仪检测各血细胞参数,利用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即刻与5、30、90 min各时间点PLT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0 min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测定值与即刻、90 min的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0 min内的检测结果偏差小,较为稳定。结论稀释末梢血标本放置时间过短会对血细胞分析结果有影响,应在采集标本后放置5~60 min的时间段内进行测定。

    作者:黄汝英;罗玉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IgA-RF、IgG-RF、抗-CCP检测与IgM-RF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目的:研究抗类风湿因子(RF)的IgA(IgA‐RF)、IgG(IgG‐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与IgM‐RF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严重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62例活动期IgM‐RF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X射线检查,血清IgA、IgG‐RF和抗‐CCP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IgA‐RF检测值大于15 U/mL为阳性,IgG‐RF检测值大于20 U/mL为阳性,抗‐CCP大于20个单位为阳性。同时评估疾病严重程度(DAS‐28分数)。结果 IgA‐RF阳性患者的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28)分数明显高于IgA‐RF阴性患者[(6.03±0.33)分 vs .(5.44±0.76)分,P<0.05],IgG‐RF阳性患者的DAS‐28分数与IgG‐RF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4±0.58)分 vs .(5.46±0.78)分,P>0.05],抗‐CCP阳性患者的DAS‐28分数高于抗‐CC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2±0.61)分 vs .(5.38±0.79)分,P<0.05]。结论 IgA‐RF和抗‐CCP的阳性结果与IgM‐RF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舒铭;陈秋莹;王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X RCC1基因在白血病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人群人类X射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基因多态性和超甲基化水平,探讨XRCC1与白血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和甲基化特异聚合酶联反应(MSP)的方法检测150例白血病患者(病例组)和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XRCC1基因多态性和启动子区超甲基化水平。结果在各型白血病中XRCC1基因rs1799782、rs25487、rs25489位点基因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病例组各亚组的XRCC1基因超甲基化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和白血病易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XRCC1基因在白血病中可能不存在超甲基化现象。

    作者:柴晓静;李娟;陆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一种用于检测赭曲霉毒素 A 的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表征分析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赭曲霉毒素A(OTA)的快速检测。方法以固载于玻碳电极(GCE)表面的单壁碳纳米管/壳聚糖(SWNTs/CS)复合物膜为基底构建OTA双层自组装免疫传感器,采用电镜扫描分析、方波伏安和循环伏安法对传感器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其用于检测的特异性。结果壳聚糖/单壁碳纳米管复合膜能够显著增加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OTA的灵敏度,能够有效地分辨不同种类的真菌毒素。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OTA具有快速、简便、检出限低,特异性强等特点。

    作者:张弦;杨弦弦;卿颖;邱景富;李朝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2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总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T3)、血清总甲状腺素(T4)水平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血清T3水平[(1.524±0.456)nmol/L]低于对照组[(1.722±0.257)nmol/L],研究组血清T4[(102.17±26.01)nmol/L]高于对照组[(88.71±16.47)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血清TSH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性别人群间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比较显示,TSH、T4两个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T3水平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临床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这有益于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孙丽婷;奴尔艾合麦提·吐地;刘建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降钙素原对重症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 T )对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并与其他炎性指标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该院因严重脑损伤入院的患者,入院5 d后发生感染者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者为未感染组。于入院2 h内及入院后第3天采集血样,检测PC T水平,考察PC T对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并与白细胞(WBC )计数、中性粒细胞数(N)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重症脑损伤后5 d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9%(41/179)。合并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间PCT、WBC、N 和hs‐CRP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PCT、WBC、N和hs‐CR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80、0.78、0.82,PCT+WBC+ hs‐CRP组合的诊断价值高,AUC为0.87。PC T对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较高,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结论 PC T 对重症脑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与WBC和 hs‐CRP联合应用则诊断准确性更高。临床工作中对 PCT 升高尤其是WBC、hs‐CRP也升高的脑损伤患者,应考虑使用抗菌药物干预。

    作者:韦巍;陈金月;曾清;冯春晓;李敏;李明芬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测定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意义

    目的:评价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用速率法检测对照组和疾病组(其中包括急性白血病患者,淋巴瘤患者,脑肿瘤患者,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LDH。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组脑脊液中 LDH水平为(28.68±9.29)U/L,高于无CNSL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患者中脑转移组脑脊液LDH水平为(125.20±115.24)U/L,高于无脑转移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肿瘤患者中脑膜癌病组脑脊液中LDH水平为(77.37±128.15)U/L,高于原发性脑肿瘤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炎患者中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LDH水平为(54.48±84.60)U/L,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中LDH水平为(43.54±32.05)U/L,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LDH检测对CNSL、淋巴瘤脑转移及脑膜癌的早期诊断、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秋菊;梁贤明;卢鑫鑫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质量管理方法探讨

    室间质评(EQA)是对实验室检测能力的验证,也是对众多实验室检测结果一致性的评价,有利于对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互认,节约医疗资源[1]。但随着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科相应开展的新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这些特殊或新检测项目在EQA活动中尚未开展,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将尚未开展EQ A的临床检验项目与其他临床实验室的同类项目进行比对,或者用其他方法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2]。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对血清糖化清蛋白(GA )和α‐L‐岩藻糖苷酶(AFU)设定两套实验,验证其室间一致性和项目正确度。

    作者:王静;孙艳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 HLA-B27佳抗体剂量与作用时间研究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时所用的佳抗体剂量与作用时间。方法取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血,根据HLA‐B27抗体剂量不同分为5、10μL两组,分别避光静置5、10、15 min ,溶血后上机检测 HLA‐B27水平。结果5μL抗体组不同反应时间HLA‐B27阳性率分别为(84.16±1.21)%、(94.81±1.33)%、(94.1±1.26)%;10μL抗体组不同反应时间 HLA‐B27阳性率分别为(85.4±1.27)%、(96.76±1.31)%、(95.36±1.45)%;10μL抗体组 HLA‐B27检测结果高于5μL抗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08,P<0.05);抗体反应10、15 min HLA‐B27检测结果高于抗体反应5 min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25,P<0.05);抗体反应10 min HLA‐B27检测结果与抗体反应15 min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8,P>0.05)。结论 HLA‐B27抗体剂量10μL ,反应10 min为佳实验方案;HLA‐B27抗体剂量、反应时间无交互作用。

    作者:李娜;高文波;周玉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来宾市兴宾区2010~2014年婚检人群艾滋病、梅毒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该地婚检人群性传播疾病的感染情况,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婚检时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和艾滋病咨询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婚育指导。结果2010~2014年自愿参加婚检并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和梅毒抗体检测97859例,婚检率95.12%(97859/102880);其中梅毒筛查阳性率0.68%(664/97859);艾滋病检筛查阳性率为0.31%(300/97859)。对筛查阳性者转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认定确诊并纳入传染病系统管理。结论对准备结婚的人群在婚检时同时进行艾滋病和梅毒的筛查,对筛查结果为阳性的人群进行专门的婚育指导并进行确诊和治疗,纳入系统管理,对预防这两类疾病的母婴传播和平行传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俊;张素琼;何梓静;陈世新;林隆;张金莲;张三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卵巢恶性肿瘤与血小板增多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卵巢恶性肿瘤患者80例(A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80例(B组),健康体检者80例(C组);A组又分为FIGOⅠ期组30例,FIGOⅡ期及以上组5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血小板计数,并同时检测血清CA125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血小板计数、血清CA125水平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小板增多率、血清CA125阳性率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Ⅰ期组与FIGOⅡ期及以上组术前血小板计数、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并发血小板增多多见于晚期患者,血小板增多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曾兰兰;郑婕;刘非;梁绮华;杨伟华;顾晓琼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45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痰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COPD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455例COPD患者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55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81.0%,其中大肠杆菌占30.5%,铜绿假单孢菌占17.0%,克雷伯杆菌占14.5%,不动杆菌占10.5%;药敏结果发现:革兰阴性杆菌分别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碳青霉烯类药物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COPD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亚胺培南、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的抗菌活性强,可作为COPD患者的经验性用药。临床应尽量开展药敏试验,根据当地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或交替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梁玉兰;赵新惠;潘士虎;田新村;张晓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检测的意义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对高血压肾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与 Hcy、NGAL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黄石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和心血管内科门诊高血压患者103例,分为大量蛋白尿组36例,微量蛋白尿组35例,尿蛋白正常组32例。另外,在体检中心随机选择33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纳入研究者的血清 Hcy、NGAL水平及 UAER。结果大量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血清Hcy和NGAL水平均高于尿蛋白正常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血清Hcy和NGA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正常组和对照组血清 Hcy和NGA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肾病患者UAER与血清Hcy、NGAL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2、0.658,P<0.05)。结论监测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 Hcy和尿液NGAL水平有助于了解其病情变化。

    作者:陈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性早前 T 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急性早前 T 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early T‐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ETP‐ALL)属于早期非成熟 T‐ALL的一种[1],约占儿童 T‐ALL的12.2%~13%[2],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常高危的一类亚型[3],其诱导缓解失败率、复发率及总体生存率较经典 T‐ALL差。ETP‐ALL 在基因表达谱、免疫分型等方面具有特异性及诊断价值,现综述如下。

    作者:唐雪(综述);肖剑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13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自身抗体检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自身抗体阳性分布情况。方法对132例已经确诊为ITP的患者临床资料、自身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ITP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为28%,抗核抗体谱(ANAs)阳性率为12%,阳性率与性别有关,与初诊时血小板计数无关。对照组全部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T P患者可伴随自身抗体阳性,应动态观察,密切随访。

    作者:李佩芳;庞文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氯氮平治疗对患者12项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氯氮平抗精神病治疗,引起生化指标的改变。方法对使用氯氮平治疗的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2项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院4周及8周的检测浓度及异常升高率分别与入院1天的检测浓度及异常升高率进行比较。结果对GGT、HDL、LDH的检测浓度及异常率无明显影响(P>0.05)。ALT入院4周的检测浓度及异常率较入院1天明显升高(P<0.01)。GLU、TG、TC及LDL‐C的检测浓度及异常率与氯氮平治疗天数呈正相关。CK、CKMB及HBDH入院4周及8周的检测浓度,均较入院1天的检测浓度明显减低;且CK入院4周较入院1天异常率明显下降。结论长期使用氯氮平抗精神病治疗易引起患者肝功酶类、血糖、血脂升高及心肌酶类的变化,应动态监测生化指标,以适时调整用药方案,减少药物副反应,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用药。

    作者:桂盈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男性患者糖脂代谢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 )男性患者的糖、脂代谢特征。方法选取125例经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联合血浆醛固酮水平检测筛查出的PA男性患者(PA组),同时选取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病程与PA组相似的本院门诊及住院原发性高血压(EH)男性患者127例(EH组)。收集各组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分析男性 PA患者的糖、脂代谢特点。结果 PA组血钾水平比EH组低,PA组三酰甘油水平高于EH组,PA组 HDL‐C水平比EH组低,PA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水平高于EH组,PA组腰围大于E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H患者相比,PA男性患者糖、脂代谢异常加重,主要表现为腹型肥胖及糖耐量异常。

    作者:居峰;祁建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品管圈工作模式在高校招募献血工作中的应用

    高校学生献血是贵阳市无偿献血工作的重点,他们是临床血源供应的主要来源,高校学生在献血条件上有很多优越性:年龄符合标准,健康状态优良,容易动员,参与性高,重复献血率高等。贵阳市近年来将零散分布于市内、远郊的高校进行整合,设立了大学城、职教城,给贵阳市高校献血工作带来了便利。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由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组成工作质量管理小团队,一般6人左右,大家集思广益,找出工作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其特点是强调团队领导、技术人员、员工三结合[1],是质量管理工作细化开展的表现,是在规定时间内解决困难、提升工效的工作方法。笔者运用品管圈工作原理,制定了适合本地区高校献血管理的工作方法,并应用在每年3~6月、9~12月两个开学季节的34所高校无偿献血工作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作者:冉贤江;陆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