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因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急剧改变和心血管疾病预防不力,造成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急剧增长;而心血管病治疗学的飞速发展,让众多心血管病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死亡率下降,导致带病生存的心血管病人群急剧增长。据报道2013年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治疗已达到454504例,比2010年的284936例增长了66.5%。这些带病生存人群的管理,涉及社会医疗资源和家庭精力的巨大消耗。因此在中国选择合适的形式和易操作的目标,切实有效的做好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综合管理,形势迫在眉睫。
作者:车琳;王乐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患者男,70岁。3年前劳累后发作心悸、胸闷,心电图示快速心房颤动,经休息1 h后自行转复窦律。1年前上述情况再发,并伴有黒朦,Holter检查提示”阵发性心房颤动“,伴交界性逸搏及长间歇,长达6.79 s,遂于我院置入双腔起搏器(DDD),并间断口服盐酸普罗帕酮片。此后偶有上述情况出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3个月前于劳累后再次出现心悸胸闷,持续不缓解,急诊住院,心电图及起搏器腔内电图为:I 型心房扑动(房扑),伴2∶1房室下传,心房率260次/min,心室率130次/min(图1,2)。
作者:田芸;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再灌注方式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心电图特征与心肌酶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急性前壁STEMI患者216例,均行急诊或择期完全血运重建术,资料完整、符合纳入标准的156例均连续入选。依据12 h内是否行急诊介入和静脉药物溶栓,分为早期再灌注组(n=102)和延迟再灌注组(n=54)。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变化。定量资料正态性检验选择Kolmogorov-Smirnova检验,组间分布的比较选择Mann-Whitney U检验,均数比较选择t检验。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选择χ2检验。结果早期再灌注组和延迟再灌注组,年龄[(60.3±12.5)岁比(60.2±12.5)岁]、男女比例[83.3%(83/102)比75.9%(4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再灌注组急性期Killip 2~4级发生率较高[40.0%(43/102)比3.7%(2/54)]、早期再灌注组心肌酶学峰值均高于延迟再灌注组(P<0.01)。酶学达峰时间比延迟再灌注组达峰时间明显缩短[(11.3±2.1)h 比(17.4±4.6)h,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直径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肌钙蛋白密切相关(r分别为-0.74、-0.79和0.54、0.60, P<0.01)。心电图前壁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和、Q波之和以及Q波导联数,前壁ST段抬高大值,与Killip分级、心肌酶峰值、脑钠肽呈正相关(r=0.41~0.62,P<0.05)。结论急性前壁STEMI患者心电图Q波、ST段、R波、心肌酶峰值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直径密切相关。除左心室射血分数外,早期再灌注组优于延迟再灌注组。
作者:杨曙艳;张优;刘静静;戴国友;肖文涛;王宪沛;晏娟娟;李牧蔚;胡大一;高传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11例首次发作STEMI经急诊PCI患者,收集临床、造影、介入及心脏超声资料。以性别分组比较基本临床资料、入院检查及治疗情况、早期心功能之间的差异。t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行χ2检验以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应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男性患者176例,女性患者35例,行急诊PCI占16.59%。纳入各项指标分析,女性患者年龄较大[(67±8)岁比(60±11)岁],合并症较多、吸烟较少、症状持续时间更长。女性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男性组高[(12.32±0.97)fl 比(11.72±1.27)fl,(4.98±1.13)mmol/L 比(4.46±1.02)mmol/L,(3.10±0.85)mmol/L 比(2.65±0.79)mmol/L,P<0.01],肌酐、血红蛋白较男性组低(P<0.05)。住院期间药物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及PCI资料、住院时间和院内病死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女性(OR=2.50,95%CI=1.06~5.89,P=0.036)和前降支梗塞(OR=6.35,95%CI=3.44~11.71,P<0.001)可作为左室射血分数<50%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初发STEMI女性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存在就诊延迟,在行急诊PCI后女性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更差。
作者:徐鲲;彭瑜;王金涛;赵存瑞;王邁;张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冠心病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男性的疾病”。但近20年来随着对女性健康的关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冠心病对女性健康的危害[1]。冠心病是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2],女性冠心病在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面与男性存在明显差异。冠心病总死亡人数的45.3%为女性,但是女性在冠心病临床试验中仅占25%,并且仅有31%的临床试验给出了女性患者数据分析[1]。大多数现有的冠心病治疗指南均是基于男性为主的临床试验,而这些方案对于女性是否同样合适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结合现有女性冠心病的研究进展,对女性冠心病的特点进行综述。
作者:伍楚君;祖凌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心脏瓣膜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需要介入治疗的主要是风湿性心脏病,经皮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狭窄。
作者:张金荣;林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众所周知,低血钾使心肌传导速度减慢,自律性增加,有效不应期缩短,相对不应期延长,所有这些都促使心律失常的发生,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颤[1]。同样,人们也熟知心肺复苏后大多数病人的血清钾低于正常。Salerno 等[2]报道138例院外心肺复苏的病人其中52%病人血清钾低于3.5 mmol/L。这与病人的动脉血pH值以及是否使用肾上腺素、碳酸氢钠、利尿剂、地高辛或β-受体阻滞剂无关。其中10例严重低血钾者(平均2.7 mmol/L),于住院16 h内仅仅补充了预算所需补钾量的29%,血钾就恢复至正常水平。人们不禁要问:心脏骤停/复苏是否引起或加重低血钾症?
作者:吴益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P物质(substance P,SP)是发现早的速激肽之一,是速激肽(tachykinin,TK)家族的重要成员。1931年由VonEuler和Gaddum在马大脑和肠中提取乙酰胆碱时意外发现,并命名为P物质。SP广泛分布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如心内神经节、冠状动脉、心房、心室及传导系统等,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SP 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S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文芸;缪国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意大利圣拉斐尔科学研究所的Antonio Colombo医生在2014年的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会议(TCT )上公布了SECURITY临床试验结果:对于低危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置入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 )后,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FT,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6个月疗效确切,不亚于美国指南推荐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或更久。随后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J Am Coll Cardiol,2014,64:2086-2097)。
作者:杨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按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如:“et al”。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多器官并发症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损害等。既往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比血压正常人群更易患糖尿病。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常常认为死亡率增加。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心血管疾病医学研究所长 Stephanie Lip教授等的新一项研究表明:新发糖尿病并不引起死亡率的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和未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比较两组的死亡率的差异;发现新发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与未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无差异。
作者:陈莉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院内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临床特点,及早发现并给与正确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4年8月明确诊断院内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Tdp患者19例,男5例,女14例,平均年龄(64.7±8.6)岁;收集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家族史等,治疗过程中应用的药物、生化以及事件发生后治疗方法。结果19例Tdp患者中1例为服红霉素过量,冠心病并心绞痛15.8%(3/19例),急性心肌梗死15.8%(3/19例),心功能不全63.2%(12/19例)。药物应用:其中使用抗生素为21.1%(4/19例);胺碘酮26.3%(5/19例),利尿剂63.2%(12/19例);患者心电图均示QT间期延长,低血钾10例,低血镁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补镁补钾、其中9例给予临时起搏提高心室率,10例仅药物治疗;治疗后血钾[(3.42±0.35)mmol/L比(4.68±0.25)mmol/L,t=11.7,P<0.001]、血镁[(0.75±0.13)mmol/L 比(1.13±0.08)mmol/L,t=13.4,P<0.001]比治疗前明显提高。QT间期均比治疗前明显缩短[(504±19)ms 比(450±21)ms,t=7.8,P<0.001]、QTc间期[(513±13)ms 比(477±12)ms,t=10.4,P<0.001]。临时起搏治疗室速发作、电复律次数低于单纯药物治疗。18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 Tdp是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但及时发现可以治愈,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临时起搏效果较好。
作者:方雪花;苏伟;高德全;赵雪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期,来自欧洲的一项大样本量临床研究表明,经导管二尖瓣修补术无论在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还是在术后对瓣膜功能的长期改善方面都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作者:杨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署名是论文著作权归属的标志,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对论文作者署名有如下要求。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患者男,18岁。因“双下肢水肿3周,全身水肿伴胸闷1周”入院。患者入院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踝部对称性可凹性水肿,晨轻暮重,夜间平卧时不能完全消失,无低热、盗汗。后水肿逐渐增加至双侧小腿、大腿、腹部及双上肢。入院1周前出现咳嗽,平卧时加重,伴胸闷、乏力、心悸,睡眠差,近3周体重增加15 kg。
作者:徐颖奇;姜陆洋;朱天刚;陈彧;陈生龙;张萍;刘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各种心血管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也随之增高,高龄冠心病患者日趋增多。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患者,需要根据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全身状态、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血栓和出血风险更大,因此,老年冠心病患者的PCI治疗应如何决策已成为经常遇到的热门话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方唯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是一种罕见的威胁生命的疾病,初的临床特征是血浆胆固醇水平>13 mmol/L(>500 mg/dl)、全身出现广泛的黄色瘤以及明显提早和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CVD)。这些患者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显示,结合和内化低密度脂蛋白(LDL )颗粒的功能严重缺陷,随后进一步研究显示其是由编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两个等位基因突变所致。然而近的基因研究提示,HoFH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其他等位基因的突变,包括载脂蛋白B (apoB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
作者:梁峰;方全;沈珠军;胡大一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