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鲍氏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及菌株同源性分析

曾慧;周万青;张之烽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 喹诺酮类, 抗药性, 细菌, 基因, gy rA, p arC
摘要: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及菌株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喹诺酮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5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其对常规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 gyrA和 parC基因,并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测序方法验证;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PCR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2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仅对米诺环素和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分别为48.0%和32.0%,对多黏菌素B全部敏感[低抑菌浓度(MIC)≤2μg/mL];所有菌株检出 gyrA和 parC基因,25株菌株均存在 gyrA基因第83位密码子TCA→TTA突变(Ser→Leu),23株菌株存在 parC基因第80位密码子TCG→TTG突变(Ser→Leu),2株菌株存在 parC基因第84位GAA→GGA突变(Glu→Gly );REP-PCR显示,所测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耐喹诺酮类鲍氏不动杆菌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存在gy rA和 p arC基因突变位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 P )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A P患者作为A P组,3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健康者及A P组患者入院时、缓解期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平均血小板体积(M PV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时间(T 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AP组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TT、INR、FIB、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其PT、PT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P患者入院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MPV与缓解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P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相关参数改变的检测有助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潘玉玲;唐红卫;李绵洋;王成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联合检测CRP及G 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GHbA1c(GHbA1c)对妊娠期糖尿病(GDM )筛查诊断的价值。方法将105例GDM 患者作为GDM 组,225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CRP及GHbA1c水平,以 GHbA1c>5.9%、CRP ≥5 mg/L 为阳性。结果 GDM 组孕妇血 CRP 及 GHbA1c 分别为(6.56±1.01)mg/L、(5.15±0.1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2±0.55) mg/L、(3.38±0.14)%](P<0.01)。GDM 组孕妇血CRP及GHbA1c阳性率分别为95.23%(100/105)、64.76%(68/105),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89%(47/225)、1.33%(3/225)](P<0.01)。GDM组CRP及GHbA1c检测均阳性为63.81%,对照组二者均阴性为78.67%。结论 CRP及GHbA1c联合检测对GDM 的筛查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邹云芝;业华;蔡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育龄女性临床常见感染性阴道炎及病原体分析

    目的:了解育龄女性外阴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淋菌性阴道炎(G V )的感染率及流行情况。方法选择接受阴道涂片检查的阴道分泌物异常的女性患者2175例,按年龄将其分为A组(19~<30岁组)、B组(30~<40岁组)、C组(40~<50岁组)。用无菌棉拭子采集阴道后穹窿处分泌物,分别用悬滴法和革兰染色法对阴道清洁度、滴虫、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进行显微镜检查;对革兰阴性双球菌疑诊标本立即送微生物室进行淋球菌培养鉴定;对所有阴道分泌物进行pH值检测和胺试验。结果 BV、VVC、TV及GV的阳性率分别为28.09%、27.49%、1.75%、0.09%及57.43%。BV和VVC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V和GV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清洁度单纯升高1023例,A组患者VVC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组(P<0.05);C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P<0.05);各年龄组患者BV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女性为感染性阴道炎的好发人群,BV、VVC发病率较高;BV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VVC、TV与机体雌激素水平相关。

    作者:江立千;陈恒;李荣顺;练润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脑脊液常规检查中特异性发现23例分析

    脑脊液常规检查是各级医院均开展的基础检验项目,临床应用广泛。脑脊液中检出恶性肿瘤细胞和病原体被称为特异性发现[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2月至2010年9月1996例脑脊液常规检查中23例特异性发现,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家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习的带教体会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越来越离不开检验医学,而传统的检验医学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分子生物学检验已成为检验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子生物学检验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为核心,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如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遗传突变以及胎儿血型检测等[1-2]。PCR技术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优点,但其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对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检验专业实习生应接受系统、严格的训练,并能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进行分析。这对检验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近年来对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总结了以下几点带教体会。

    作者:许媛;方莉;赵维皎;廖涛;黄义山;赵明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氨基末端 B 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由proBNP分解而来,其生物功能尚未完全阐明。心室细胞受到牵张刺激后首先分泌含有108个氨基酸的proBN P , proBNP通过内切酶的作用被切割为含有76个氨基酸的 NT-proBNP和含有32个氨基酸的BNP ,并释放入血循环。当心室负荷及室壁张力增加时,NT-proBNP分泌增多,是公认的反映心室功能的敏感指标,其在心力衰竭的诊断、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近年的研究发现, NT-proBNP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肾脏疾病等均有密切联系。

    作者:王苏梦;季茳(综述);汪俊军(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SALL4与BM I-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SALL4、BMI-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手术治疗的患者51例,其中,确诊DLBCL 30例,良性淋巴结病变21例。术后病变组织标本采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检测SALL4、BMI-1。结果 DLBCL组织中SALL4阴性10例,阳性20例(66.6%);良性淋巴结组织中SALL4阴性17例,阳性4例(19.1%),二者SALL4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BCL 组织中BMI-1阴性7例,阳性23例(76.7%);良性淋巴结组织中 SALL4阴性19例,阳性2例(9.5%),二者BMI-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LBCL组织SALL4、BMI-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r=0.95,P<0.01)。结论 SALL4、BMI-1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黄影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医学检验专业学员的心理问题浅析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项目、新技术、新仪器应用于临床检验,检验医学在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医疗决策上发挥的作用使其越来越受到临床科室的信任和依赖。培养更具综合实力的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1],了解检验专业学员心理需求,关注学员的心理健康是检验医学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

    作者:向莉;李淑慧;张阳;李鹏;陈安;胡川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PT-der法和Von-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的分析

    目的:评价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PT-der法和Von-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PT-der法和Von-Clauss法分别测定755例血液标本的血浆Fib浓度;高Fib浓度标本的稀释比例为1∶8、2∶7、3∶6、4∶5、5∶4、6∶3,以稀释比例为横坐标,以2种方法测得的Fib浓度为纵坐标,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Fib:2.0~<6.0 g/L时,Von-Clauss法检测Fib值高于PT-der法(P<0.01);Fib:<2.0 g/L ,>6.0 g/L时, PT-der法检测Fib值高于Von-Clauss法(P<0.01)。PT-der法和Von-Clauss法检测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 =4.5377 X+1.5513(R2=0.8973),Y=7.7922X+0.2900(R2=0.9805)。结论 Von-Clauss法能较好地反映人体内具有凝血功能的Fib水平。

    作者:刘振杰;何燕香;徐宁;何文军;吴子安;黄丽英;李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产K PC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 PC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方法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来自2例痰液标本。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菌株的鉴定,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测序法鉴定K PC酶基因型,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的低抑菌浓度(M IC )测定。结果2例菌株均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左氧氟沙星耐药,对环丙沙星中介,对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黏菌素及多黏菌素B敏感;其中1株还对替加环素敏感。2例菌株所产碳青霉烯酶不是金属β-内酰胺酶,其亚型为 KPC-2。接合实验未能证明 bla K PC 基因能接合转移到大肠埃希菌 J53中。结论产K PC铜绿假单胞菌的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

    作者:赵树龙;刘仁坤;梁慧;张薇;刘佳;胡红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B型利钠肽、全血乳酸检测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及全血乳酸检测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213例,将其中138例心源性呼吸困难作为心源组,72例肺源性呼吸困难作为肺源组,另选择同期健康的体格者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直接免疫化学发光法(全自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BNP浓度,采用电极法检测全血乳酸浓度。结果心源组患者血浆BNP浓度[(415.3±93.7) pg/mL]显著高于肺源组[(58.4±37.5) pg/mL]和对照组[(37.1±20.4) pg/mL](P<0.05);心源组与肺源组患者全血乳酸浓度[分别为(1.8±1.3)、(2.7±1.9)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0.3±0.2)mmol/L](P<0.05)。以血浆BNP 98 pg/mL为鉴别呼吸困难原因的临界值,BNP诊断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77.7%。结论血浆BN P及全血乳酸联合检测,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治疗以及患者预后的正确评估。

    作者:刘燕婕;谢玲;杜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高校离退休职工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水平的分析

    目的:通过高校离退休职工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水平的分析,掌握其健康状况,为防病、治病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择678例离退休职工,将其按年龄分55~<65岁组、65~<75岁组、≥75岁组进行分析。空腹抽取静脉血,使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及尿酸。结果55~<65岁组男性TG、FPG水平高,分别为(1.86±1.91) mmol/L、(6.06±1.66)mmol/L ;65~<75岁组女性TC、LDL-C水平高,分别为(6.03±1.08)mmol/L、(3.57±1.02) mmol/L ;≥75岁组男性尿酸水平高,为(306.55±87.42)μmol/L。女性TG、TC、HDL-C、LDL-C平均水平略高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FPG、尿酸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FPG、HDL-C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TC、LDL-C异常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男、女性TG、尿酸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离退休人员血脂、血糖水平及异常率高于其他人群,应加强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疾病干预。

    作者:杨德远;邹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87例,在巴曲酶治疗前及治疗3、6 d后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巴曲霉治疗后,患者 PT、TT 延长(P<0.05),Fib降低(P<0.01),FDP升高(P<0.01),而APTT、D-二聚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TT、Fib、FDP可用于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监测。

    作者:王刚强;郑善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分析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18例初诊药疹患者作为药疹组,根据致敏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头孢菌素组(n=9)、青霉素组(n=5)及中药组(n=4),将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自然杀伤 T 淋巴细胞(NKT)所占百分比及其绝对计数。结果药疹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3+ CD4+)、B淋巴细胞和N K T细胞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疹组患者CD3+CD8+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 T、B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疹患者外周血CD3+、CD3+CD4+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降低,NKT细胞所占百分比增高,这可能与患者免疫调节有关。

    作者:谭飞;莫小辉;陈佳;章楚光;胡婷婷;吴飞;宋宁静;顾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兰州地区慢性 HBV 感染者 HBV DNA 载量与 ALT 、HBV-M 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 HBV DNA载量与 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的关系。方法收集兰州地区724例慢性 HBV感染者,均于清晨空腹抽取10 mL静脉血,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技术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抗HBV表面抗体(HBsAb)、HBV e抗原(HBeAg)、抗HBV e抗体(HBeAb)、抗 HBV核心抗体(HBcAb);采用 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ALT 浓度。结果724例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阳性238例(32.87%),HBeAg阴性486例(67.13%),HBV DNA阳性469例(64.78%), HBV DNA阴性255例(35.2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 DNA载量、HBeAg、HBcAg及ALT水平高,而其HBeAb水平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eAg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明显正相关(r=0.463,P=0.000),HBeAb与HBV DNA载量呈明显负相关(r=-0.227,P=0.001),HBcAb水平变化与 HBV DNA 载量变化无相关性(r=-0.062,P=0.366),HBV DNA载量与ALT呈明显正相关(r=0.138,P=0.028),ALT 水平与HBeA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200,P<0.01),ALT水平与HBeAb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156,P=0.001),ALT水平与 HBcAb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17,P=0.715)。结论兰州地区慢性 HBV 感染者 HBV DNA 载量、HBeAg和ALT 三者呈明显正相关,HBeAb与HBV DNA载量、ALT水平呈负相关。

    作者:李彩东;吴斌;田鹏飞;段正军;李惠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流式细胞仪分析指标与传统感染指标在早产儿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流式细胞仪分析指标与传统感染指标在早产儿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早产儿根据其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结果分为感染组(n=29)与及非感染组(n=31)。采用BD FACSCanto Ⅱ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CD64、CD45RO ,体液及分泌物的培养采用BACTEC 912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分别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在早产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计算其在早产儿早期感染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出生后第1天,感染组早产儿中性粒细胞CD11b、CD64,单核细胞CD64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早产儿CD45RO、WBC、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及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性粒细胞CD64、单核细胞 CD64、hs-CRP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0.7,它们在早产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价值,三者联合检测的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31%、96.78%、83.34%及75.00%。结论流式细胞仪分析指标在早产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睿;马丽亚;钟文明;陈幽;陈丽芝;卢光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检测在风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检测对风湿病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65例风湿病患者作为风湿病组,其中,SLE 256例,MCTD 124例,RA 336例,干燥综合征(SS)166例,系统性硬化症(SSc)45例,皮肌炎38例。将4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胞质型ANCA(c-ANCA)、核周型ANCA (p-ANCA)。ANCA阳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其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结果风湿病组、对照组受检者血清ANCA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受检者ANCA阳性的血清中,p-ANCA与c-ANCA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SLE的患者血清p-ANC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伴MCTD、RA、SS、SSc、皮肌炎患者及对照组受检者(P<0.05);伴MCTD的患者血清p-ANC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伴RA、SS、SSc、皮肌炎者及对照组受检者(P<0.05)。165例p-ANCA阳性的风湿病组患者抗MPO抗体的阳性率为58.4%,显著高于对照组受检者(3%)(P<0.01);ANCA阳性的风湿病组患者伴肾功能损害的阳性率为55.4%,显著高于ANCA阴性的风湿病组患者(21.8%)及对照组受检者(6.25%)(P<0.01)。结论血清ANCA检测对预防风湿病患者肾毒性损害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莉萍;张利方;吴颖涛;秦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Hitachi 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理论K 值与校准K 值的应用

    目的:探讨Hitachi 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理论K值与校准K值的应用。方法应用速率法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进行检测,理论K值及2种校准血清校准后的K值分别记为K、K1、K2,比较上述酶的3种校准结果。结果 ALT、AST、γ-GT、CK及LDH的理论K值均小于2种实际K值,校准K值的结果明显优于理论K值。5种酶2种校准结果的 R2值均大于0.95。结论理论K值不适用于临床实验室,2种校准血清均能满足质控和临床工作的需要。

    作者:程志祥;张华;黄成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清CA125、HE4、SM RP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评估糖链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肽(SMRP)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卵巢癌的高风险因素。方法选择43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恶性组,54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45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Roche 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检测血清CA125、HE4、SMRP水平,并对卵巢癌高风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恶性组患者血清CA125、HE4及SMRP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1)。CA125、HE4及SMRP单独检测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73.3%、82.8%及70.8%,特异性分别为79.1%、87.4%及83.3%。CA125与HE4、SMRP三者联合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79.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潮年龄小于13岁、月经周期小于30 d、月经不规则为卵巢恶性肿瘤高危因素,其比值比(OR)分别为2.11[95%可信区间(CI):1.09~4.10]、1.91(95% CI:1.21~3.10)、1.57(95% CI:0.83~2.94)。结论 CA125联合 HE4或SMRP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

    作者:李东杰;张亚梅;吴涛;朴文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空腹血糖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临床类型,AMI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而高血糖与AM I的发病率、病死率的关系更是目前心血管研究的热点。早在1877年有学者报道了损伤可致应激性高血糖[1],而心肌梗死时,患者高血糖与病死率相关性的报道首见于1987年[2],此后的几十年中,研究者不断证实高血糖与 AMI的发生、发展、预后具有显著关系。近年来,人们对这种相关性的研究更加细致、深入,笔者就近年来非糖尿病 AMI与空腹血糖(fast blood glucose ,FBG)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海英(综述);林锦喜(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