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敏;吴苗苗
目的 了解医院革兰阴性(G-)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解放军第88医院分离出的所有G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离出G-杆菌660株,分离前四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对肠杆菌科敏感率高的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和舒普深的耐药率相对较低,鲍氏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 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仍保持高活性,对非发酵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差.
作者:陈国敏;许会彬;王化芬;田玉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二尖瓣置换加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方法 对5例风心病伴心房颤动的患者给予术前护理和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呼吸及循环系统的管理、抗凝治疗的观察、基础护理等.结果 5例患者出院时转为窦性心律.结论 对风心病二尖瓣伴心房颤动的患者行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王春笋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手足门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是一种以手、足、口腔出现水疱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二者所致的手足口病临床难以区别,但EV71引起的症状较重,并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瘫痪及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现将我科2010-01-2010-12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920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曾甲庆;邢凌翔;董建立;程刚;耿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患者住院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病床上度过的,病床的平整舒适直接影响患者的满意度.而传统床单护士按规范铺好后,患者在床上移动或抬高床头等护理操作就会使床单松散、皱褶,对患者皮肤造成很大的伤害,也影响了病房的整洁.而优质护理更要求注重病患者的舒适、环境的整洁,创优质护理病区的护上们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常常是提早上班来做晨间护理:理病床,工作中一看到床基松了随时理,下午再次做晚间护理又理病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病床的管理.
作者:邢海花;张玲玲 刊期: 2011年第28期
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 ure,GMC)是由诸多原因引起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导致髋关节功能受限,表现出特有的步态、体征的临床综合征.现对我院近期收住的1例双臀肌挛缩症分析如下.
作者:孙鹃;杨爱华;张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老年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对10例老年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除3例气管切开后因病情危重不足1a内死亡外,7例80岁以上长期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均存活2a以上,长7a,均未发生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结论 规范细致气管切开套管管理、正确有效的吸痰和充分的气管内湿化可有效提高老年气管切开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李海燕;王蓉美;赵海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肺复张(RM)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RM,记录末次RM 2 h后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PO2 /FiO2),跟踪计算两组患者平均ICU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氧合指数和平均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实施肺复张可改善氧合指数、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
作者:刘华清;田颖慧;李福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更新速度的加快,大量新药不断应用于临床,药物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与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娜;雷丝丝;刘峰;王为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腰脊髓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方法 对6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历回顾分析.结果 误诊原因在于:(1)两者有着相似的症状和体征,症状叠加是漏诊的主要原因.(2)病史采集不够详细,查体不够全面,临床医生考虑间题过于局限o (3)较小瘤体,CT平扫容易漏诊.结论 不要忽视必要的特殊物理检查和症状特点追踪,重视病史采集,明确两者的鉴别诊断,提高理论知识和全面的综合判断能力.
作者:梁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降低高血压病的复发,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 对临床9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制定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分别在入院、住院和出院时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高血压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前的40%提高到健康教育后的85%.结论 健康教育是高血压病综合防治的前提和保证,在临床高血压预防治疗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作者:戴宏威;温智勇;段堃;郭惠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损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行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的25例尿道损伤患者的护理作一经验总结.结果 25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恢复顺利.结论 术前的充分准备、病情的严密观察、术后的周到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童丽春;芮小燕;潘旭;吴颖妹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况.探讨药师在ACS中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调查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08-2009年无临床药师时ACS患者100例(对照组);2009-2010年药师深入临床后ACS患者100例(实验组).通过调查患者发病到他汀类的应用及ACS复发情况,分析药师对ACS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中的影响.结果 药师深入临床后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明显增加.结论 临床药师对ACS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合理宣教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孙艳斌;牛玉田;杨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通过对某医院2006-2010年临床手术用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达到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确保血液使用合理,不浪费.方法 对2006-2010年的输血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人均用血量逐年下降,自体输血率有升高趋势.结论 总体血液输注合理,红细胞使用合适血浆的使用有待进一步规范,在大出血时强化首先输注冷沉淀,自体输血的比例逐年增加.
作者:栾琳;於晶;李群;梁弘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优化头孢他啶治疗方案对心力衰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以头抱他啶每12 h 1 g静脉输注为对照组.实验组62例患者给予头孢他啶1g快速输注,后2g于3h内给予;共7 d.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2%及93.6%(P>0.05);实验组细菌清除率(58.3%)稍高于对照组(53.1%,P>0.05);对照组复诊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头孢他啶根据药效/药代学理论优化的治疗方案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晓鲁;戴红艳;尤淑玲;徐桂香;李伟;张洪磊;叶欣;曹继花;李玲;苏璟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脑出血死亡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65岁.主因发作性胸闷2个月余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1级,高血压2级(极高危).心电图提示下壁、广泛前壁ST-T改变.
作者:马玲玲;侯春霞;周思颖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对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围手术期的系统护理和健康教育,促进手术成功至关重要.方法 在2010-01-2010-06对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例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围手术期的系统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收治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 多数患者对此类手术接触少从而心理负担重,通过系统的护理措施、熟练的护理技能、热情护理服务,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放下一切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为生活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于广月;周文胜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选取30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活检标本为对象,评价PCR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与结核性淋巴结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30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活检标本,选用结核分支杆菌DNA特异性插入序列IS6110为引物,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及凝胶电泳检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是否感染结核杆菌.结果 30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活检标本中8例结核杆菌阳性.结论 PCR可以作为鉴别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与结核性淋巴结炎,尤其是不典型结核性淋巴结炎的重要指标.
作者:安广群;李蓉;贺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病医的培养情况,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方法 对沧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细菌培养的病原菌及药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葡萄球菌是常见的病原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满霉素、米诺环素、万古霉素对相应细菌较敏感.结论 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玲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常见的致畸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全世界大约有1%的人罹患此病.而在我国发病率为0.32%~0.4%.其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疼痛、僵直及肿胀.如不及时治疗.在2a内患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后将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丧失.
作者:丁杰;张晶;宁永忠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品质护理的根本要求.笔者分析门诊护理安全管理的难点所在,提出重点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加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进行管理,层层把关,将护理风险降到低.大限度地减少了护理安全事故及纠纷的发生,取得一定成效,现将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黄金姣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