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育
目的 对5个eGFR公式在健康中青年人群的适用性进行调查,并建立本地区的eGFR参考区间.方法 用5种不同eGFR公式分别计算本地区年龄为18~59岁健康体检者(n=1 074)的eGFR,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各公式计算出的eGFR的分布情况选出合适的公式,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法比较入选公式计算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以适公式的结果建立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95%参考区间.结果 简化MDRD、CKD-EPI和EPI-Asia公式能较正确的反映我省健康中青年人群的eGFR,三者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男、女性e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R与年龄呈负相关(r2=0.651,P<0.01).EPI-Asia为适公式,据此建立我省健康中青年男女不同年龄段的eGFR参考区间(单位:mL/min·1.73 m2).男性:(18~29)岁(107.0~151.7),(30~39)岁(92.7~128.5),(40~49)岁(94.5~123.1),(51~59)岁(88.3~115.2);女性:(18~29)岁(120.6~162.5),(30~39)岁(113.9~139.0),(40~49)岁(95.5~127.8),(50~59)岁(90.9~113.2).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可靠,为eGFR公式的准确使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杨佳锦;黄猛;杨静静;穆萨;唐爱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给客户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医学实验室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基础和依据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一套规范、适合本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保荣;唐春莲;王金松;孟庆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该院145株肠球菌体外药敏.方法 采用Microscan 进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测定小抑菌浓度(MIC)值,用WHONET5.4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离率为70.3%和25.5%;从脓液标本中分离的肠球菌占第1位,占总分离率的26.9%,其次为痰、尿液、分泌物、胆汁、腹水,血液等.粪肠球菌对氯霉素、喹奴普丁/达福普丁和四环素的耐药性高于屎肠球菌;而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两者均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肠球菌属中不同菌种间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同,屎肠球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修宁宁;辛青松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右小腿感染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分析.方法 对病原菌进行温度生长试验(28 ℃、37 ℃及45 ℃)、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结合生化试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病原菌能在麦康凯琼脂28 ℃及37 ℃下生长,而45 ℃不生长.经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为龟/脓肿分枝杆菌,同源度98.5%.生化试验结果为枸橼酸盐(28 ℃)阴性,28 ℃ 5% NaCl培养基生长试验阳性,病原菌鉴定为脓肿分枝杆菌.结论 脓肿分枝杆菌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右小腿感染的病原菌,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结合生化实验可用于NTM的菌种鉴定.
作者:曾平;邹自英;吴艾霖;朱冰;刘媛;熊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血液黏度对不利的心血管病事件如高血压,卒中和糖尿病有强烈的预示作用.血液黏度的增高是几个因素变化的结果,包括血球压积,红细胞的聚集以及血浆黏度的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浓度的增加使血液黏度升高,从而引起血流剪切力的增加,血流剪切力的变化会启动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改变,导致各种黏附分子和整联蛋白的表达和/或活化.其中一些分子如胞内黏附分子(ICAM-1)和α5β1整联蛋白都是纤维蛋白原的受体.Rampling等[1]对红细胞聚集提出了非特异性机制的两种主要理论模型.一种是基于大分子的桥联模型,因为很好的描述了红细胞缗钱现象形成而被广泛接受;另一种非特异性黏附理论是细胞聚集与分子团块和表面吸附无关,主要是由较大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促成的.纤维蛋白原可以特异性的结合于红细胞膜[2].大相对分子质量的血浆蛋白如触珠蛋白、C反应蛋白、血浆铜蓝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显示了强的促红细胞聚集效应[3].纤维蛋白原较其他血浆蛋白对红细胞聚集有更强的效应.
作者:李琦;周名;田鹏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在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时,血清葡萄糖检测试剂对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方法 通过实验设计,利用全自动生化仪的不同设置,分别测定样本针、试剂针、搅拌棒及比色杯的携带污染对血清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 血清葡萄糖试剂对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试剂针的携带污染.结论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时,虽然具备高速、精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但同时在部分检测项目间也存在着交叉污染,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仪器清洗程序和合理的分析顺序.
作者:陈彬;许永志;陈燕红;刘惠娜;林淳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监测不同时期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损伤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处于炎症活动期的患者(ALT>500 U/L),AST和ALB水平均与HBsAg、HBeAg、HBV-DNA 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 可以通过联合诊断多种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来判断乙肝患者的病程进展.
作者:诸兴桂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检测严重烧伤患者血清中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体内免疫状态变化的特点.方法 选取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30%的患者64例,按烧伤面积将严重烧伤患者分为2组:Ⅰ组39例(TBSA 30%~50%),Ⅱ组25例(TBSA > 50%);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烧伤患者伤后1、3、7和21 d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4 、IL-10、G-CSF的浓度.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烧伤患者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G-CSF在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均显著增高(P<0.01).(2)烧伤Ⅱ组IL-6水平在伤后7 d明显高于烧伤Ⅰ组(P<0.05或P<0.01),并持续较长时间.烧伤Ⅱ组血清中IL-8和TNF-α水平在伤后1 d就显著高于烧Ⅰ组(P<0.01).(3)烧伤II组IL-4、G-CSF水平在伤后3 d明显高于烧伤Ⅰ组(P<0.05或P<0.01),并持续较长时间.烧伤Ⅱ组血清中IL-10水平在伤后1 d就显著高于烧伤Ⅰ组(P<0.01).结论 严重烧伤患者体内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处于失衡状态,并且不同烧伤面积的烧伤患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早期监测严重烧伤患者的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宇红;黄璇;丁羚涛;陈江;龚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Cys C在肝硬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18例肝硬化、48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同时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水平.对各组血清Cys C、Scr、Urea及β2-MG水平差异、相关性及异常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CHB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1.29±0.33)mg/L、(0.98±0.21)mg/L和(0.92±0.15)mg/L,肝硬化组显著高于CHB组(P<0.05)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Scr、Urea和β2-MG水平分别为(69.22±21.21)μmol/L 5.47±2.16)mmol/L和(2.58±0.8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Cys C与Scr均呈正相关,肝硬化组(r=0.502,P<0.01),CHB组(r=0.485,P<0.01),对照组(r=0.494,P<0.01).肝硬化组血清Cys C异常率(75.4%)显著高于Scr(5.9%)、Urea(17.8%)和β2-MG(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Cys C可以作为评价肝硬化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标志物,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秦安东;曾东晓;刘娟;王兴亮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核酸扩增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HBV/HCV/HIV核酸检测试剂对血站常规ELISA 筛查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 HBV DNA、HCV RNA和 HIV-1 RNA 3个项目的8人份汇集检测,阳性汇集池再拆分检测.结果 33 714份ELISA筛查阴性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5例,阳性检出率为0.015%,未检出HCV RNA阳性标本和HIV-1 RNA阳性标本.结论 核酸扩增技术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巫贡晓;赖福春;施冬梅;张伟芳;吴蓉;旷洁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体内抗体的特异性是针对自身的抗原,该类抗体称之不规则抗体[1].由于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轻则影响治疗效果,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临床交叉配血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不规则抗体的检出.引起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的不规则抗体多较单一,联合抗体较少.本文就1例联合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进行报道.
作者:朱素敏;王芳;毛伟;黄霞;李小红;廖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TK1)检测在体检人群癌变风险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2 230例健康体检者STK1浓度,根据检测结果把体检者分为风险组(STK1>2 pmol/L)和正常组(STK1≤2 pmol/L),计算风险率,风险组和正常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分别对风险组和正常组人群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风险组79例,STK1为2.03~17.25 pmol/L,平均值(3.77±2.99)pmol/L,风险率为3.5%,其中恶性肿瘤5例,发生率为6.33%,良性疾病74例,占93.67%;正常组2 151例,STK1为0.10~2.00 pmol/L,平均值(0.91±0.32)pmol/L,无恶性肿瘤病例;风险组和正常组之间ST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0,P<0.01);在风险组中,恶性肿瘤组的STK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t=9.142,P<0.01).结论 STK1的水平与体内细胞增殖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体检人群的癌变风险筛查.
作者:卢志权;罗品芳;郑卫东;李介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该院患者泌尿系统分离的肠球菌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所有泌尿系统分离的肠球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泌尿系统共分离肠球菌109株,屎肠球菌分离率(53.2%),略高于粪肠球菌(44.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性高,均高于90%.发现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VRE)4株,其中3株同时耐高浓度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HLAR);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西丁耐药率高,均高于90%.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环丙沙星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对四环素、奎努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低于粪肠球菌.结论 肠球菌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呈多重耐药性,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水平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不同种类的肠球菌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陈倩;王茹;郭燕菊;王会中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癌患者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105例(肺癌组)、肺良性疾病患者36例(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组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的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肺癌患者(P<0.05).转移组中血小板计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转移相关,两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预测肿瘤转移的敏感性、准确度.
作者:黄媛;陈建魁;于农;宋世平;尹秀云;金欣;左向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骨骼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高糖状态的变化及对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骨骼肌细胞(HSkMC),分为不同浓度葡萄糖组进行培养:5.55 mmol/L组,11.1 mmol/L组,22.2 mmol/L组,分别培养48 h,应用RT-PCR检测各组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mfn2基因表达.结果 以5.55 mmol/L组作为基础对照组,11.1 mmol/L组、22.2 mmol/L组AT1R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mfn2基因表达则下降(P<0.05).结论 高糖能诱导骨骼肌细胞AT1R mRNA表达上调,mfn2 mRNA表达下调,且呈剂量依耐性.
作者:蔡俊玮;黄成虎;李雪锋;徐焱成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首先收集我院确诊的各50例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脑梗死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循环酶法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仪AU5800上测定血清Hcy浓度.结果 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3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8.55±11.54)μmol/L、(24.37±10.49)μmol/L、(17.10±8.46)μ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cy水平[(9.52±2.24)μmol/L](P<0.01);冠心病组比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德文;邱顺华;龙林会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B 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63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心衰组)和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BNP浓度,并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比较不同NYHA级别BNP水平差异.结果 (1)心衰组BNP水平(868.5±30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01.4±32.8)pg/mL](P<0.01).(2)NYHA分级Ⅱ级患者BNP水平为(629.37±224.56)pg/mL,NYHA分级Ⅲ级患者BNP水平为(853.39±302.43)pg/mL,NYHA分级Ⅳ级患者BNP水平为(1 378.62±433.25)pg/m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NP水平随着心衰患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对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海滨;石新慧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某院贫血孕妇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探讨孕妇贫血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不同孕周贫血组和对照组孕妇全血微量元素,对数据统计处理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微量元素铁和血红蛋白两变量间存在线性相关,Y=0.044X+2.122(r2=0.395)(P<0.01);早孕期孕妇贫血组微量元素铜、锌、钙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期孕妇贫血组微量元素镁、铁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晚孕期孕妇贫血组微量元素铜、钙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孕期孕妇贫血组微量元素锌、镁、铁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孕妇贫血对母体和胎儿的生长发育都是不利的,要加强孕期微量元素均衡摄入,确保母婴健康.
作者:郭胜利;郭丽丽;李守霞;栾玉杰;陈丁莉;牛丽辉;赵艳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本文应用腹水常规检测的方法,对1例腹水患者的腹水进行检测过程中查见异性有核细胞[1],遂以细胞涂片瑞氏染色技术进行诊断性观察,提示了该腹水查见腺癌细胞的报告结果,协助临床提出了腺癌正确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相一致.
作者:陈萍;路蔓;李岩;李斌;张惠中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血尿酸与高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2011年和2012年公司3 851名在职职工2次查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项目为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对206名中层人员的饮食进行了调查.结果 男性血尿酸及血脂结果明显高于女性(P<0.05);高尿酸者血脂结果明显异常(P<0.05);2012年各项结果的阳性率明显低于2011年(P<0.05).结论 血尿酸与血脂呈正相关,以TG和LDL-C明显,不合理的膳食和饮酒是引起高尿酸、高血脂的主要原因.
作者:宋福珍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