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黄媛;陈建魁;于农;宋世平;尹秀云;金欣;左向华

关键词:肺肿瘤,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计数, 肿瘤转移
摘要: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癌患者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105例(肺癌组)、肺良性疾病患者36例(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组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的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肺癌患者(P<0.05).转移组中血小板计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转移相关,两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预测肿瘤转移的敏感性、准确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蛋白酶原Ⅱ的检测与应用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法(TRF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实用性.方法 在TRFIA法检测的临床标本中随机选择88份血清标本,分别用CLIA法和ELISA法再次检测PGⅡ,分析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对消化科门诊/病房患者和体检人群进行回顾性分析,验证TRFIA法检测PGⅡ对胃病筛查的可行性.结果 TRFIA法(Y)与CLIA法(X)PGⅡ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46 7,P=0.000 1),回归方程为:Y=0.952 8X+0.571 1(P=0.000 1);TRFIA法(Y)与ELISA法(X)PGⅡ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61 8,P=0.000 1),回归方程为:Y=0.727 5X+0.2617(P=0.0001);ELISA法(Y)与CLIA法(X)PGⅡ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80 6,P=0.000 1),回归方程为:Y=1.304 9X+0.480 0(P=0.000 1);体检人群、消化科门诊患者、消化科住院患者的血清PGⅡ水平分别为(15.97±10.82)ng/mL、(20.75±17.27)ng/mL、(35.64±41.14)ng/mL,消化科门诊患者血清PGⅡ水平明显高于体检人群(P<0.05),消化科住院患者血清PGⅡ水平明显高于消化科门诊患者(P<0.05).结论 PGⅡ可能用于浅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糜烂或溃疡的筛查,但鉴于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建议各实验室根据不同方法建立自己的参考值.

    作者:赵芳;赵缜;潘惠芬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RhD阴性献血者RhD弱抗原变异体的发生频率

    目的 了解RhD阴性献血者RhD弱抗原变异体的发生频率,为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首先采用盐水试管法对初筛为RhD阴性的血样进行RhD表型鉴定;然后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筛查Partial D和Weak D,后用吸收放散试验从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认阴性的血样中筛选并确认DEL型.结果 RhD阴性献血者中多的Rh表型为dccee,其次为dCcee,分别为57.34%(207/361)和32.13%(116/361).共筛查出Partial D和Weak D 19例,总检出率为5.26%(19/361),其中dccEe 8例(2.22%)、dCcee 5例(1.39%)、dCCee 4例(1.11%)、dccee 和dCcEe各1例(0.28%).共确认DEL型87例,总检出率为24.10%(87/361),其中dCcee 72例(19.94%)、dCCee 8例(2.22%)和dccEe 7例(1.94%).结论 RhD阴性献血者RhD弱抗原变异体发生频率较高.常规血清学检测Rh阴性的供血者,应进一步排除RhD弱抗原变异体,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宋任浩;何路军;常缨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心血管疾病中纤维蛋白原介导的微血管功能障碍机制研究

    血液黏度对不利的心血管病事件如高血压,卒中和糖尿病有强烈的预示作用.血液黏度的增高是几个因素变化的结果,包括血球压积,红细胞的聚集以及血浆黏度的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浓度的增加使血液黏度升高,从而引起血流剪切力的增加,血流剪切力的变化会启动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改变,导致各种黏附分子和整联蛋白的表达和/或活化.其中一些分子如胞内黏附分子(ICAM-1)和α5β1整联蛋白都是纤维蛋白原的受体.Rampling等[1]对红细胞聚集提出了非特异性机制的两种主要理论模型.一种是基于大分子的桥联模型,因为很好的描述了红细胞缗钱现象形成而被广泛接受;另一种非特异性黏附理论是细胞聚集与分子团块和表面吸附无关,主要是由较大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促成的.纤维蛋白原可以特异性的结合于红细胞膜[2].大相对分子质量的血浆蛋白如触珠蛋白、C反应蛋白、血浆铜蓝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显示了强的促红细胞聚集效应[3].纤维蛋白原较其他血浆蛋白对红细胞聚集有更强的效应.

    作者:李琦;周名;田鹏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因子变化情况

    目的 研究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于该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7例尿毒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7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透析治疗前及透析治疗后1 d、3 d及7 d和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体液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的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D3+(单克隆抗体)、CD4+、CD4/CD8及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免疫黏附肿瘤细胞(RI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8+、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后1、3 d均高于透析前(P<0.05),而透析后7 d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变化较大,可有效反应机体的综合免疫变化规律.

    作者:陈邹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循环酶法测定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首先收集我院确诊的各50例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脑梗死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循环酶法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仪AU5800上测定血清Hcy浓度.结果 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3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8.55±11.54)μmol/L、(24.37±10.49)μmol/L、(17.10±8.46)μ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cy水平[(9.52±2.24)μmol/L](P<0.01);冠心病组比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德文;邱顺华;龙林会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某院贫血孕妇全血微量元素含量调查

    目的 通过对某院贫血孕妇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探讨孕妇贫血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不同孕周贫血组和对照组孕妇全血微量元素,对数据统计处理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微量元素铁和血红蛋白两变量间存在线性相关,Y=0.044X+2.122(r2=0.395)(P<0.01);早孕期孕妇贫血组微量元素铜、锌、钙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期孕妇贫血组微量元素镁、铁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晚孕期孕妇贫血组微量元素铜、钙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孕期孕妇贫血组微量元素锌、镁、铁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孕妇贫血对母体和胎儿的生长发育都是不利的,要加强孕期微量元素均衡摄入,确保母婴健康.

    作者:郭胜利;郭丽丽;李守霞;栾玉杰;陈丁莉;牛丽辉;赵艳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一种非常广泛的性传播疾病[1].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都是女性第二大常见的肿瘤,也是导致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高危型HPV是其致病的重要原因[2].此外,很多研究表明HPV还与肛门癌、头颈部鳞状上皮癌、皮肤基底细胞癌、乳腺癌等有关[3-6],因此HPV感染检测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由于当前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可用于HPV检测的技术手段也很多.本文对HPV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毛源;郑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给客户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医学实验室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基础和依据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一套规范、适合本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保荣;唐春莲;王金松;孟庆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新型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初步评价

    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对结核分枝杆菌(TB)核酸检测试剂的临床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用分离培养法与圣湘生物结核分枝杆菌(TB)核酸检测试剂分别对202例临床收集的样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并对比其结果,同时,将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分别与测序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与培养法的阳性一致性百分比为100%,阴性一致性百分比为98.61%,总一致性百分比为99.01%;对2例不符样本进行测序复核,并对复核后的结果进行Kappa检验一致性分析,结果Kappa值为1.000,表明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结果与金标准分离培养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现出较好的准确性.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与分离培养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阳性率较分离培养法更高,所需检测时间大为缩短,具有内标控制假阴性,结果准确,符合临床检测要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庆芳;何小宁;王小婷;周翠蕃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联合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cTnI、CK-MB及hs-CRP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观察组为手足口病患儿124例,其中合并心肌损伤的重症患儿37例,对照组为健康儿童50例,分别检测cTnI、CK-MB及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cTnI、CK-MB及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心肌损伤的高危患儿CK-MB、cTnI显著高于一般患儿(P<0.05).比较三个指标的灵敏度,cTnI、hs-CRP显著高于CK-MB(P<0.05).结论 cTnI、CK-MB及hs-CR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作者:温慧;郭来成;杨青;张亚蒲;孙磊;付小宁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联合检测血清IGF-1、CEA、CYFRA21-1、NSE、CA199在肺癌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糖类蛋白19-9(CA19-9)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治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 对98例肺癌组患者治疗前后,46例肺良性病变组患者,42例健康组受检者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P<0.05).肺癌细患者治疗后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P<0.05).肺癌组中Ⅲ/Ⅳ期患者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含量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腺癌中CE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和鳞癌(P<0.05),小细胞肺癌中NS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腺癌和鳞癌(P<0.05),鳞癌中CYFRA21-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和腺癌(P<0.05).联合检测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效能高为0.986.结论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肺癌的诊断、分期及疗效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动态监测孕期血型抗体效价在新生儿溶血病诊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孕期血清中IgG抗A(B)效价在新生儿溶血病(HDN)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425例孕妇均为O型RhD阳性,其丈夫血型为非O型,年龄在22~38岁,对初次检出IgG抗A(B)效价大于或等于1:64的孕妇分别在妊娠22、32、36、40周时监测其血清中的抗体效价,动态记录检测结果并追踪HDN的发生情况.结果 425例孕妇初测IgG抗A(B)效价大于或等于1:64的有213例,检出率为50.1%,新生儿发生HDN的概率为54.0%;孕期IgG抗A(B)效价动态升高与所产新生儿HDN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与HDN密切相关,孕期进行动态检测并及早干预对减少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发生意义重大.

    作者:黄衍锋;陈建霞;邹焕荣;黄翠兰;钟思珍;张旭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ERG甲基化位点检测技术在无创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检测和分析游离胎儿DNA的 ERG基因在不同孕期中浓度的变化,探讨利用ERG甲基化位点检测技术应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妊娠妇女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各30例.采用 HpaⅡ、MspⅠ分别对血浆中提取的游离DNA酶切后进行SYBR PCR反应,通过检测ERG基因甲基化位点,定量分析不同孕期的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浓度.结果 游离胎儿DNA的ERG基因在孕妇血浆中的浓度随着孕周的增长而升高.各孕周组的母血浆中ERG基因浓度(LG copies/mL)中位数分别为5.38,6.10和7.04(χ2 =75.104,P<0.01).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游离胎儿DNA的ERG基因序列上CCGG位点存在甲基化的特性.进一步确定了ERG基因作为胎儿DNA的标记物应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

    作者:陈熙;熊礼宽;曾婷;肖克林;黄艳萍;郭冀丹;麦光兴;郭辉;任景慧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1798例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结果的质量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细胞培养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质量情况.方法 普通培养瓶法对1 798例羊水细胞进行细胞培养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其结果做质量分析.结果 1 798例羊水标本中,培养成功1 744例,成功率为97%,培养成功的1 744例制作为羊水细胞胎儿染色体标本片,并对其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其分析的成功率为99.3%.结论 该实验室羊水细胞培养胎儿染色体分析结果的质量符合行业标准.

    作者:代云才;漆晓玲;罗立;张林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西门子348血气分析仪和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两台仪器对电解质(K+、Na+、Cl-)检测结果的差异性.方法 对56例该院的住院患者同时采集肝素抗凝动脉血和无抗凝动脉血,肝素抗凝动脉血的电解质用西门子348血气分析仪(以下简称血气分析仪)测定,无抗凝动脉血先离心分离血清,然后用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简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电解质,分析两台仪器测定电解质的差异.结果 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K+、Na+)结果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离子结果稍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电解质与血气分析仪检测肝素抗凝全血电解质两者有差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电解质有严格的质量体系和保证规范,而血气分析仪检测电解质没有,必需建立适合血气分析仪电解质的参考范围.

    作者:蒙泽彬;杨剑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临床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2007~2011年临床病原菌的变迁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Walk Away 40 SI细菌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31 223份中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86种9 850株,检出率为31.5%;7种主要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其余依次为真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8.9%)、庆大霉素(12.0%)和妥布霉素(9.1%)有较好的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和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在临床分离菌株中非常普遍,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加强院内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健莲;江先海;肖斌龙;李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RORγt mRNA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7 细胞特异转录因子--RORγt 的mRNA表达.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 RT-PCR测定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γt基因 mRNA表达.结果 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γt mRNA表达为0.31±0.13,乙型肝炎组为1.23±0.25,肝硬化组为1.36±0.21,肝癌组为1.42±0.27.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γt,mRNA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γt mRNA表达升高,RORγt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监测不同时期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损伤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处于炎症活动期的患者(ALT>500 U/L),AST和ALB水平均与HBsAg、HBeAg、HBV-DNA 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 可以通过联合诊断多种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来判断乙肝患者的病程进展.

    作者:诸兴桂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严重烧伤患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严重烧伤患者血清中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体内免疫状态变化的特点.方法 选取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30%的患者64例,按烧伤面积将严重烧伤患者分为2组:Ⅰ组39例(TBSA 30%~50%),Ⅱ组25例(TBSA > 50%);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烧伤患者伤后1、3、7和21 d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4 、IL-10、G-CSF的浓度.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烧伤患者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G-CSF在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均显著增高(P<0.01).(2)烧伤Ⅱ组IL-6水平在伤后7 d明显高于烧伤Ⅰ组(P<0.05或P<0.01),并持续较长时间.烧伤Ⅱ组血清中IL-8和TNF-α水平在伤后1 d就显著高于烧Ⅰ组(P<0.01).(3)烧伤II组IL-4、G-CSF水平在伤后3 d明显高于烧伤Ⅰ组(P<0.05或P<0.01),并持续较长时间.烧伤Ⅱ组血清中IL-10水平在伤后1 d就显著高于烧伤Ⅰ组(P<0.01).结论 严重烧伤患者体内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处于失衡状态,并且不同烧伤面积的烧伤患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早期监测严重烧伤患者的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宇红;黄璇;丁羚涛;陈江;龚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两种空气净化机对手术室空气动静态消毒菌落数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消毒机对Ⅱ类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 将两个空间相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手术室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1组用新型空气消毒机净之界,观察2组用动态消毒机,分别于消毒1 h后于手术前0 min,手术开始后20、40、60 min做标准5点采样,比较二者的消毒效果.结果 两种动态空气净化系统在术前0 min,杀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开始20、40、60 min 3个时间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型空气消毒机净之界优于动态消毒机消毒效果,同时安全、经济,不产生衍生、次生污染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于露;傅建南;张名均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