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纤溶酶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6~72 h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应用纤溶酶治疗,对照组应用血塞通治疗.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判定疗效,并复查头脑CT,同时观察血糖、纤维蛋白原、血脂、血流变指标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54例,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72.6%,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头颅CT复查结果,纤维蛋白原、血脂、血流变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纤溶酶能降低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改善血脂代谢,且不良反应少见,为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贾爱萍;张海林;邢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Cys C在肝硬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18例肝硬化、48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同时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水平.对各组血清Cys C、Scr、Urea及β2-MG水平差异、相关性及异常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CHB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1.29±0.33)mg/L、(0.98±0.21)mg/L和(0.92±0.15)mg/L,肝硬化组显著高于CHB组(P<0.05)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Scr、Urea和β2-MG水平分别为(69.22±21.21)μmol/L 5.47±2.16)mmol/L和(2.58±0.8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Cys C与Scr均呈正相关,肝硬化组(r=0.502,P<0.01),CHB组(r=0.485,P<0.01),对照组(r=0.494,P<0.01).肝硬化组血清Cys C异常率(75.4%)显著高于Scr(5.9%)、Urea(17.8%)和β2-MG(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Cys C可以作为评价肝硬化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标志物,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秦安东;曾东晓;刘娟;王兴亮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中老年体检人群中对血栓疾病的临床监察价值.方法 运用法国MINI-VIDAS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该院体检的中老年人群血浆D-二聚体浓度,按年龄结构分组,其中,40~50岁为A组,>50~60岁为B组,>60岁为C组,每组100例,分别统计各组数据;对D-二聚体水平超过同组平均水平3倍标准差的患者再进行深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超声检测未发现静脉血栓栓塞症(VET)人群纳入追踪随访对象并持续1年,以评价D-二聚体测定对VET的监控价值.结果 A、B、C组D-二聚体测定结果分别为(446±21.4)μg/L、(563±64.7)μg/L、(641±59.6)μg/L,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超过同组平均水平3倍标准差的患者进行深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此类患者一年内发生VET的比率分别为,A组15.8%(3/19),B组23.1%(6/26),C组34.2%(13/38).结论 D-二聚体随年龄增高有增加趋势,可以作为中老年人常规体检项目.
作者:戴国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右小腿感染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分析.方法 对病原菌进行温度生长试验(28 ℃、37 ℃及45 ℃)、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结合生化试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病原菌能在麦康凯琼脂28 ℃及37 ℃下生长,而45 ℃不生长.经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为龟/脓肿分枝杆菌,同源度98.5%.生化试验结果为枸橼酸盐(28 ℃)阴性,28 ℃ 5% NaCl培养基生长试验阳性,病原菌鉴定为脓肿分枝杆菌.结论 脓肿分枝杆菌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右小腿感染的病原菌,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结合生化实验可用于NTM的菌种鉴定.
作者:曾平;邹自英;吴艾霖;朱冰;刘媛;熊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308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临床与药敏分析.结果 308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痰液(占89.99%);临床分布以ICU、呼吸内科为显著,分别为34.09%与28.25%;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呋喃妥因几乎全部耐药,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达60%以上,对亚胺培南、加酶抑制剂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日趋严重,临床治疗用药应根据药敏结果用药,亚胺培南可作为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
作者:陈淑云;顾文刚;南志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Hb)、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探讨GHb、D-D、hs-CRP和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将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组,同时选取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人群的GHb、D-D和hs-CRP.结果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的3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3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时D-D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检测GHb、D-D和hs-CRP水平有助于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早期诊断.
作者:杨朝菊;申艳梅;马倩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监测不同时期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损伤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处于炎症活动期的患者(ALT>500 U/L),AST和ALB水平均与HBsAg、HBeAg、HBV-DNA 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 可以通过联合诊断多种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来判断乙肝患者的病程进展.
作者:诸兴桂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羊水细胞培养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质量情况.方法 普通培养瓶法对1 798例羊水细胞进行细胞培养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其结果做质量分析.结果 1 798例羊水标本中,培养成功1 744例,成功率为97%,培养成功的1 744例制作为羊水细胞胎儿染色体标本片,并对其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其分析的成功率为99.3%.结论 该实验室羊水细胞培养胎儿染色体分析结果的质量符合行业标准.
作者:代云才;漆晓玲;罗立;张林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该院145株肠球菌体外药敏.方法 采用Microscan 进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测定小抑菌浓度(MIC)值,用WHONET5.4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离率为70.3%和25.5%;从脓液标本中分离的肠球菌占第1位,占总分离率的26.9%,其次为痰、尿液、分泌物、胆汁、腹水,血液等.粪肠球菌对氯霉素、喹奴普丁/达福普丁和四环素的耐药性高于屎肠球菌;而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两者均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肠球菌属中不同菌种间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同,屎肠球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修宁宁;辛青松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脑脊液腺苷脱氨酶的活性、临床意义及与其他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36例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和36例感染性疾病患者(HIV阴性且排除细菌性脑膜炎、结核、白血病),检测其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氯(Cl)和总蛋白(TP)的水平.结果 艾滋病患者脑脊液ADA水平显著高于HI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IV阳性患者脑脊液ADA水平与LDH、TP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Glu、Cl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脑脊液ADA水平与其他生化指标联合应用,有助于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诊断.
作者:方欢英;周毅;李海聪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腹泻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检测72例感染性腹泻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降钙素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细菌性腹泻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腹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性腹泻患者治疗前降钙素原明显高于治疗后水平(P<0.01);病毒性腹泻患者治疗前后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水平与细菌感染相平行,是一项比白细胞更敏感的、鉴别细菌和病毒性腹泻的指标.
作者:赵振平;李海新;陈巧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检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来分析中成药对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激素的影响.方法 对178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通过中成药逍遥丸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对患者体内的雌二醇,黄体酮和睾酮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经过中成药治疗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相比较,雌二醇和黄体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睾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激素水平在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体内所起到的作用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中成药通过影响睾酮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进程.
作者:赵岩;许红;雷灵梅;朱怀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孕期血清中IgG抗A(B)效价在新生儿溶血病(HDN)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425例孕妇均为O型RhD阳性,其丈夫血型为非O型,年龄在22~38岁,对初次检出IgG抗A(B)效价大于或等于1:64的孕妇分别在妊娠22、32、36、40周时监测其血清中的抗体效价,动态记录检测结果并追踪HDN的发生情况.结果 425例孕妇初测IgG抗A(B)效价大于或等于1:64的有213例,检出率为50.1%,新生儿发生HDN的概率为54.0%;孕期IgG抗A(B)效价动态升高与所产新生儿HDN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与HDN密切相关,孕期进行动态检测并及早干预对减少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发生意义重大.
作者:黄衍锋;陈建霞;邹焕荣;黄翠兰;钟思珍;张旭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7例;急性脑梗死组67例;健康对照组50例.hs-CRP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Hcy采用循环酶法检测.结果 冠心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Hcy、hs-CRP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各亚组间,SAP组与UAP组hs-CRP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UAP组Hcy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SAP组、UAP组Hcy、hs-CRP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cy、hs-CRP的阳性率及两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二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病情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病变程度.
作者:樊文;李顺康;朱俊;陈小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显微镜下观察外周血涂片中检出有核红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方法 外周血涂片经瑞吉染色在显微镜下分类100个白细胞检出有核红细胞并计数.结果 120例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主要分布于14种疾病,有53例(44.17%)病例同时检出幼稚粒细胞.结论 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形态学检查在血液病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陆作洁;农少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cTnI、CK-MB及hs-CRP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观察组为手足口病患儿124例,其中合并心肌损伤的重症患儿37例,对照组为健康儿童50例,分别检测cTnI、CK-MB及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cTnI、CK-MB及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心肌损伤的高危患儿CK-MB、cTnI显著高于一般患儿(P<0.05).比较三个指标的灵敏度,cTnI、hs-CRP显著高于CK-MB(P<0.05).结论 cTnI、CK-MB及hs-CR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作者:温慧;郭来成;杨青;张亚蒲;孙磊;付小宁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了解2012年度赤峰市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规定的检测流程与方法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和确证.结果 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1日赤峰市艾滋病实验室共检出HIV-抗体阳性样本29份.其中,男性27例,占93.1%;女性2例,占6.9%.感染者在全市各旗县均有分布.以红山区(5例),松山区(4例)居多各占17.2%和13.8%.外地人员占10.3%.结论 赤峰市2012年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较往年大有提高,占历年感染人数的28.1%.其中男性人群感染者较多.
作者:吴凤华;高姝丽;夏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血浆B型脑钠利尿肽前体N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值在心房纤颤以及心房纤颤合并心衰时的不同,以判断NT-proBNP在心房纤颤合并心衰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0例心房纤颤的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左室功能正常者(A组)33例,左室功能不正常者(B组)共57例,B组再分亚组,其中(B1组)为NYHA Ⅰ级28例,(B2组)为NYHA Ⅱ~Ⅳ级 29例,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及超声心动图LVEF的检测.结果 A组血浆NT-proBNP(75.1±8.9)pg/mL.B1组(323.3±11.2)pg/mL,B2组(835.3±9.2)pg/m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检测,A组LVEF值(56.4±6.9)%,B1组LVEF值(44.2±8.4)%,B2组LVEF值(35.3±6.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血浆NT-proBNP作为诊断心房纤颤合并心衰的指标,特异性更高,简单快速,效果与其准确性与心脏超声心动图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但较其更为敏感.
作者:李飒;徐丽萍;武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一种非常广泛的性传播疾病[1].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都是女性第二大常见的肿瘤,也是导致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高危型HPV是其致病的重要原因[2].此外,很多研究表明HPV还与肛门癌、头颈部鳞状上皮癌、皮肤基底细胞癌、乳腺癌等有关[3-6],因此HPV感染检测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由于当前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可用于HPV检测的技术手段也很多.本文对HPV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毛源;郑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血液黏度对不利的心血管病事件如高血压,卒中和糖尿病有强烈的预示作用.血液黏度的增高是几个因素变化的结果,包括血球压积,红细胞的聚集以及血浆黏度的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浓度的增加使血液黏度升高,从而引起血流剪切力的增加,血流剪切力的变化会启动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改变,导致各种黏附分子和整联蛋白的表达和/或活化.其中一些分子如胞内黏附分子(ICAM-1)和α5β1整联蛋白都是纤维蛋白原的受体.Rampling等[1]对红细胞聚集提出了非特异性机制的两种主要理论模型.一种是基于大分子的桥联模型,因为很好的描述了红细胞缗钱现象形成而被广泛接受;另一种非特异性黏附理论是细胞聚集与分子团块和表面吸附无关,主要是由较大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促成的.纤维蛋白原可以特异性的结合于红细胞膜[2].大相对分子质量的血浆蛋白如触珠蛋白、C反应蛋白、血浆铜蓝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显示了强的促红细胞聚集效应[3].纤维蛋白原较其他血浆蛋白对红细胞聚集有更强的效应.
作者:李琦;周名;田鹏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907年由德国神经科医生Alois Alzheimer 发现而得名.其病理表现主要为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NFTs)和细胞外老年斑沉淀.临床上则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力障碍、分析判断能力衰退、情绪改变以及行为失常等.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加快,AD已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统计目前在发达国家AD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和中风之后第4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性疾病,世界各国对AD的预防和治疗给予了高度关注.硒、铁、锌是中枢神经系统含量丰富的微量元素,对维持中枢神经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硒、铁、锌等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在A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3].
作者:张雁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一个血清型,主要引起人的食源性疾病,以突发性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并发肾衰竭,病死率高.E.coli O157:H7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引起的疾病与食用未烘烤的饼干面团[1]、生菜有关[2],在猪、牛粪便及猪肉、牛肉中分离率极高,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3].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E.coli O157:H7实验室诊断以细菌培养、分离及生化和血清鉴定为主.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免疫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将E.coli O157:H7检测技术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培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为专性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以及动物和人的粪便中.其主要致病因子为毒素A(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 A,CdtA)和毒素B(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 B,CdtB).长期接受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治疗,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并释放毒素,引发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相关疾病[1].近年来,耐药菌株、高毒力菌株不断增多,Cd已成为医院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原因[2],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Cd致病相关研究、CDI的流行及防治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罗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7 细胞特异转录因子--RORγt 的mRNA表达.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 RT-PCR测定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γt基因 mRNA表达.结果 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γt mRNA表达为0.31±0.13,乙型肝炎组为1.23±0.25,肝硬化组为1.36±0.21,肝癌组为1.42±0.27.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γt,mRNA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γt mRNA表达升高,RORγt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HPV总阳性率为40.73%(123/302),一重感染阳性率为27.48%(83/302),多重感染阳性率为13.25%(40/302),两性HPV总阳性率、一重和多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肛门直肠组织HPV分型检测,对肛门直肠常见病变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崑岚;张金浩;耿建祥;王小峰;王宏景;刘忠伦;李海;王晓红;赵雪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乙肝产妇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之间关系,为产前阻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74例乙肝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运用ELISA方法检测婴儿脐带血中HBsAg,并根据HBV-DNA载量的不同分为3组进行比较,HBV-DNA阳性分为两组进行产前阻断.结果 在受检的174例标本中,HBV-DNA载量小于或等于5.0×102 copies/mL的产妇60例(HBV-DNA阴性),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6.67%(4/60);HBV-DNA载量:>5.0×102~1.0×106 copies/mL产妇45例,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13.33%(6/45);HBV-DNA载量大于1.0×106 copies/mL的产妇69例,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78.26%(54/69),HBV-DNA阳性的产妇宫内感染高于HBV-DNA阴性的产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2,P<0.01),HBV-DNA载量:>5.0×102~1.0×106copies/mL和HBV-DNA载量大于1.0×106copies/mL两组产妇之间宫内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P<0.01);114例HBV-DNA阳性产妇中,阻断组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8.22%(6/73),对照组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31.73%(13/41),阻断组和对照组的宫内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P<0.01).结论 乙肝孕妇的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呈正相关,通过产前阻断可以降低母婴间垂直传播.
作者:罗慧琴;王志刚;李玲;刘付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首先收集我院确诊的各50例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脑梗死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循环酶法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仪AU5800上测定血清Hcy浓度.结果 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3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8.55±11.54)μmol/L、(24.37±10.49)μmol/L、(17.10±8.46)μ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cy水平[(9.52±2.24)μmol/L](P<0.01);冠心病组比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德文;邱顺华;龙林会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该院患者泌尿系统分离的肠球菌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所有泌尿系统分离的肠球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泌尿系统共分离肠球菌109株,屎肠球菌分离率(53.2%),略高于粪肠球菌(44.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性高,均高于90%.发现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VRE)4株,其中3株同时耐高浓度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HLAR);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西丁耐药率高,均高于90%.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环丙沙星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对四环素、奎努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低于粪肠球菌.结论 肠球菌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呈多重耐药性,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水平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不同种类的肠球菌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陈倩;王茹;郭燕菊;王会中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TK1)检测在体检人群癌变风险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2 230例健康体检者STK1浓度,根据检测结果把体检者分为风险组(STK1>2 pmol/L)和正常组(STK1≤2 pmol/L),计算风险率,风险组和正常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分别对风险组和正常组人群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风险组79例,STK1为2.03~17.25 pmol/L,平均值(3.77±2.99)pmol/L,风险率为3.5%,其中恶性肿瘤5例,发生率为6.33%,良性疾病74例,占93.67%;正常组2 151例,STK1为0.10~2.00 pmol/L,平均值(0.91±0.32)pmol/L,无恶性肿瘤病例;风险组和正常组之间ST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0,P<0.01);在风险组中,恶性肿瘤组的STK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t=9.142,P<0.01).结论 STK1的水平与体内细胞增殖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体检人群的癌变风险筛查.
作者:卢志权;罗品芳;郑卫东;李介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B 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63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心衰组)和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BNP浓度,并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比较不同NYHA级别BNP水平差异.结果 (1)心衰组BNP水平(868.5±30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01.4±32.8)pg/mL](P<0.01).(2)NYHA分级Ⅱ级患者BNP水平为(629.37±224.56)pg/mL,NYHA分级Ⅲ级患者BNP水平为(853.39±302.43)pg/mL,NYHA分级Ⅳ级患者BNP水平为(1 378.62±433.25)pg/m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NP水平随着心衰患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对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海滨;石新慧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脆性及毛细管血红蛋白(Hb)电泳联合检测在产前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某三级医院进行产前地贫筛查的263名孕妇同时进行MCV、红细胞脆性及毛细管Hb电泳3项血液学指标检测和中国人群常见的地贫基因突变或缺失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基因检测结果为参比标准,计算三项血液学指标单项或联合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263名进行产前地贫筛查的孕妇中,56名基因检测确诊为地贫,其中α地贫37例,β地贫17例,α合并β地贫2例.MCV、红细胞脆性及毛细管Hb电泳单项检测结果对地贫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14%和87.44%,87.50%和93.23%,53.57%和96.13%;MCV与红细胞脆性、MCV与毛细管Hb电泳、红细胞脆性与毛细管Hb电泳二项试验平行联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43%和83.01%,89.29%和85.99%,96.43%和89.86%;系列联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3.21%和97.58%,46.43%和97.58%,44.64%和99.52%.MCV、红细胞脆性和毛细管Hb电泳三项平行联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100.00%和81.64%;系列联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41.07%和99.52%.三项平行联合试验的灵敏度、系列联合试验的特异度,与各单项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前地贫筛查、诊断检测中,MCV、红细胞脆性和毛细管Hb电泳三项平行联合试验可提高灵敏度,系列联合试验可增加检测特异度.
作者:何英;张银辉;吴润香;黄宇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血尿酸与高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2011年和2012年公司3 851名在职职工2次查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项目为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对206名中层人员的饮食进行了调查.结果 男性血尿酸及血脂结果明显高于女性(P<0.05);高尿酸者血脂结果明显异常(P<0.05);2012年各项结果的阳性率明显低于2011年(P<0.05).结论 血尿酸与血脂呈正相关,以TG和LDL-C明显,不合理的膳食和饮酒是引起高尿酸、高血脂的主要原因.
作者:宋福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临床深部真菌感染检测指标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分析深部真菌感染在医院中的分布,以及进行感染常见检测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1-3)-β-D葡聚糖]的相关性分析,从而推测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可靠检测指标.结果 深部真菌感染在ICU、呼吸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肿瘤科、儿科的送检率分别为59%、47%、33%、31%、24%、19%.患者体内(1-3)-β-D葡聚糖与CRP及PCT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分别为0.455、0.744(P=0.044,P=0.000).菌群失调患者中,(1-3)-β-D葡聚糖检测的阳性率为16.7%,处于病变期的阳性率为53.3%.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在医院内以ICU、呼吸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肿瘤科多见.PCT作为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比CRP更具可行性,PCT联合G试验对诊断临床深部真菌感染意义更大.
作者:施保华;汪海霞;范泽旭;孙君拓;陈一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癌患者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105例(肺癌组)、肺良性疾病患者36例(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组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的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肺癌患者(P<0.05).转移组中血小板计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转移相关,两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预测肿瘤转移的敏感性、准确度.
作者:黄媛;陈建魁;于农;宋世平;尹秀云;金欣;左向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于该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7例尿毒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7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透析治疗前及透析治疗后1 d、3 d及7 d和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体液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的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D3+(单克隆抗体)、CD4+、CD4/CD8及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免疫黏附肿瘤细胞(RI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8+、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后1、3 d均高于透析前(P<0.05),而透析后7 d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变化较大,可有效反应机体的综合免疫变化规律.
作者:陈邹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07~2011年临床病原菌的变迁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Walk Away 40 SI细菌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31 223份中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86种9 850株,检出率为31.5%;7种主要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其余依次为真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8.9%)、庆大霉素(12.0%)和妥布霉素(9.1%)有较好的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和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在临床分离菌株中非常普遍,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加强院内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健莲;江先海;肖斌龙;李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糖类蛋白19-9(CA19-9)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治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 对98例肺癌组患者治疗前后,46例肺良性病变组患者,42例健康组受检者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P<0.05).肺癌细患者治疗后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P<0.05).肺癌组中Ⅲ/Ⅳ期患者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含量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腺癌中CE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和鳞癌(P<0.05),小细胞肺癌中NS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腺癌和鳞癌(P<0.05),鳞癌中CYFRA21-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和腺癌(P<0.05).联合检测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效能高为0.986.结论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肺癌的诊断、分期及疗效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法(TRF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实用性.方法 在TRFIA法检测的临床标本中随机选择88份血清标本,分别用CLIA法和ELISA法再次检测PGⅡ,分析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对消化科门诊/病房患者和体检人群进行回顾性分析,验证TRFIA法检测PGⅡ对胃病筛查的可行性.结果 TRFIA法(Y)与CLIA法(X)PGⅡ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46 7,P=0.000 1),回归方程为:Y=0.952 8X+0.571 1(P=0.000 1);TRFIA法(Y)与ELISA法(X)PGⅡ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61 8,P=0.000 1),回归方程为:Y=0.727 5X+0.2617(P=0.0001);ELISA法(Y)与CLIA法(X)PGⅡ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80 6,P=0.000 1),回归方程为:Y=1.304 9X+0.480 0(P=0.000 1);体检人群、消化科门诊患者、消化科住院患者的血清PGⅡ水平分别为(15.97±10.82)ng/mL、(20.75±17.27)ng/mL、(35.64±41.14)ng/mL,消化科门诊患者血清PGⅡ水平明显高于体检人群(P<0.05),消化科住院患者血清PGⅡ水平明显高于消化科门诊患者(P<0.05).结论 PGⅡ可能用于浅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糜烂或溃疡的筛查,但鉴于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建议各实验室根据不同方法建立自己的参考值.
作者:赵芳;赵缜;潘惠芬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中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方法检测SoJIA并MAS组、活动性SoJIA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其他亚型组及正常儿童血清中的IL-18 水平.结果 4组研究对象中SoJIA合并MAS患儿血清IL-18的表达高,活动性SoJIA组次之,健康对照组血清IL-18的表达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oJIA合并MAS患者血清IL-18表达明显增高,检测患者血清IL-18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MAS.
作者:皮蕾;刘海英;刘云峰;关启鸿;李文利;郭彩娇;曾华松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RhD阴性献血者RhD弱抗原变异体的发生频率,为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首先采用盐水试管法对初筛为RhD阴性的血样进行RhD表型鉴定;然后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筛查Partial D和Weak D,后用吸收放散试验从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认阴性的血样中筛选并确认DEL型.结果 RhD阴性献血者中多的Rh表型为dccee,其次为dCcee,分别为57.34%(207/361)和32.13%(116/361).共筛查出Partial D和Weak D 19例,总检出率为5.26%(19/361),其中dccEe 8例(2.22%)、dCcee 5例(1.39%)、dCCee 4例(1.11%)、dccee 和dCcEe各1例(0.28%).共确认DEL型87例,总检出率为24.10%(87/361),其中dCcee 72例(19.94%)、dCCee 8例(2.22%)和dccEe 7例(1.94%).结论 RhD阴性献血者RhD弱抗原变异体发生频率较高.常规血清学检测Rh阴性的供血者,应进一步排除RhD弱抗原变异体,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宋任浩;何路军;常缨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检测严重烧伤患者血清中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体内免疫状态变化的特点.方法 选取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30%的患者64例,按烧伤面积将严重烧伤患者分为2组:Ⅰ组39例(TBSA 30%~50%),Ⅱ组25例(TBSA > 50%);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烧伤患者伤后1、3、7和21 d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4 、IL-10、G-CSF的浓度.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烧伤患者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G-CSF在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均显著增高(P<0.01).(2)烧伤Ⅱ组IL-6水平在伤后7 d明显高于烧伤Ⅰ组(P<0.05或P<0.01),并持续较长时间.烧伤Ⅱ组血清中IL-8和TNF-α水平在伤后1 d就显著高于烧Ⅰ组(P<0.01).(3)烧伤II组IL-4、G-CSF水平在伤后3 d明显高于烧伤Ⅰ组(P<0.05或P<0.01),并持续较长时间.烧伤Ⅱ组血清中IL-10水平在伤后1 d就显著高于烧伤Ⅰ组(P<0.01).结论 严重烧伤患者体内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处于失衡状态,并且不同烧伤面积的烧伤患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早期监测严重烧伤患者的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宇红;黄璇;丁羚涛;陈江;龚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核酸扩增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HBV/HCV/HIV核酸检测试剂对血站常规ELISA 筛查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 HBV DNA、HCV RNA和 HIV-1 RNA 3个项目的8人份汇集检测,阳性汇集池再拆分检测.结果 33 714份ELISA筛查阴性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5例,阳性检出率为0.015%,未检出HCV RNA阳性标本和HIV-1 RNA阳性标本.结论 核酸扩增技术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巫贡晓;赖福春;施冬梅;张伟芳;吴蓉;旷洁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本文应用腹水常规检测的方法,对1例腹水患者的腹水进行检测过程中查见异性有核细胞[1],遂以细胞涂片瑞氏染色技术进行诊断性观察,提示了该腹水查见腺癌细胞的报告结果,协助临床提出了腺癌正确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相一致.
作者:陈萍;路蔓;李岩;李斌;张惠中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肠球菌定植部位改变时,可引起菌血症、心内膜炎、泌尿系统、腹腔和创口等感染.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肠球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呈现多重耐药的趋势,严重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肠球菌耐药性的研究也引起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从临床相关病例中获得107株肠球菌,对其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春辉;崔秀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体内抗体的特异性是针对自身的抗原,该类抗体称之不规则抗体[1].由于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轻则影响治疗效果,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临床交叉配血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不规则抗体的检出.引起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的不规则抗体多较单一,联合抗体较少.本文就1例联合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进行报道.
作者:朱素敏;王芳;毛伟;黄霞;李小红;廖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对全国大的肝病专科医院血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血浆的应用规律及节约用浆突破点.方法 比较2012年用于内科、血浆置换和胆红素吸附、外科手术及肝移植的血浆用量.结果 肝病专科医院中内科的血浆用量是外科的两倍多,血浆主要用于内科预防和治疗出血(P<0.05).结论 肝病专科医院的血浆节约突破点在于内科预防和治疗出血,研究预防和治疗出血的界限值很有意义.
作者:冯艳青;张杨丽;王淑英;刘振红;刘志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某院贫血孕妇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探讨孕妇贫血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不同孕周贫血组和对照组孕妇全血微量元素,对数据统计处理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微量元素铁和血红蛋白两变量间存在线性相关,Y=0.044X+2.122(r2=0.395)(P<0.01);早孕期孕妇贫血组微量元素铜、锌、钙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期孕妇贫血组微量元素镁、铁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晚孕期孕妇贫血组微量元素铜、钙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孕期孕妇贫血组微量元素锌、镁、铁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孕妇贫血对母体和胎儿的生长发育都是不利的,要加强孕期微量元素均衡摄入,确保母婴健康.
作者:郭胜利;郭丽丽;李守霞;栾玉杰;陈丁莉;牛丽辉;赵艳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对5个eGFR公式在健康中青年人群的适用性进行调查,并建立本地区的eGFR参考区间.方法 用5种不同eGFR公式分别计算本地区年龄为18~59岁健康体检者(n=1 074)的eGFR,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各公式计算出的eGFR的分布情况选出合适的公式,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法比较入选公式计算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以适公式的结果建立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95%参考区间.结果 简化MDRD、CKD-EPI和EPI-Asia公式能较正确的反映我省健康中青年人群的eGFR,三者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男、女性e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R与年龄呈负相关(r2=0.651,P<0.01).EPI-Asia为适公式,据此建立我省健康中青年男女不同年龄段的eGFR参考区间(单位:mL/min·1.73 m2).男性:(18~29)岁(107.0~151.7),(30~39)岁(92.7~128.5),(40~49)岁(94.5~123.1),(51~59)岁(88.3~115.2);女性:(18~29)岁(120.6~162.5),(30~39)岁(113.9~139.0),(40~49)岁(95.5~127.8),(50~59)岁(90.9~113.2).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可靠,为eGFR公式的准确使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杨佳锦;黄猛;杨静静;穆萨;唐爱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及溶血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在不同温度、放置不同时间及不同溶血程度标本中NSE的含量.结果 (1)NSE检测结果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和保存温度的升高而增高.全血标本在25 ℃分别放置1 h和4 h后比较,血清NSE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 ℃和-20 ℃与25 ℃分别放置4 h后比较,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溶血对NSE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与溶血程度呈正相关(r=0.983).未溶血标本中NSE均值为7.97 μg/L,当每溶解红细胞释放1 g/L血红蛋白时血清NSE为26.75 μg/L,血清NSE受溶血干扰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SE含量会因溶血,全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以及保存温度的升高而增高,溶血标本不适用于临床NSE检测.
作者:武春梅;李玲;徐丽萍;杜叶平;李霞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MLC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LA-B27结果差异性.方法 采用MLCT法和ELISA法同步检测483例患者的HLA-B27的表达.结果 两种方法经配对χ2检验(χ2=80.378,P<0.01).Kappa值评价(K=0.308),显示两种方法一致程度不够满意.MLCT法敏感度,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0.801 1,0.980 3,0.888 2,均优于ELISA法.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HLA-B27存在差异,ELISA法的敏感度较低,MLCT法的敏感度、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均优于ELISA法.
作者:田卫花;李芳娟;梁勤;邢福军;文建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调查本地甲型流感病毒(FluA)的流行情况.方法 利用免疫层析技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1 031例鼻咽拭子样本进行特异性FluA抗原检测.结果 1 031例鼻咽拭子样本FluA抗原总阳性率为6.69%;男性阳性率为6.58%,女性阳性率为6.79%;按年龄分组统计,11~20岁和21~30岁年龄组FluA抗原阳性率均较高,分别达到7.43%和7.95%.结论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快速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FluA抗原,用于人群FluA病例筛查和疫情监测,对预防控制流感疫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溪霖;罗皓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标准化评价方案对KHC3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对KHC3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干扰因素及正常血清参考范围进行测定,并比较其与改良J-G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KHC3法测定TBIL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批内、批间、日间及总变异系数均小于5%)和准确度(回收率96.9%~103.7%,平均回收率100.7%.);线性范围:0~513 μmol/L;维生素C(VitC)≤0.5 g/L、三酰甘油(TG)≤5.01 mol/L和血红蛋白(Hb)≤1.5 g/L时对KHC3法无干扰;KHC3法与改良J-G法相关性良好;KHC3法测定TBIL参考范围为:1.84~15.10 μmol/L.结论 KHC3法测定TBIL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实验室常规自动化分析.
作者:杨晓东;卢建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快速检测产OXA-23鲍曼不动杆菌.方法 125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110株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为研究对象,用PCR和测序方法检测OXA基因.美罗培南与鲍曼不动杆菌37 ℃孵育2 h后,上清液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统计学分析各质谱峰的ROC曲线.结果 125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OXA-23基因.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的质谱峰质荷比(m/z)为384 m/z,406 m/z,428 m/z,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质谱峰为358 m/z,380 m/z,402 m/z,406 m/z,424 m/z,428 m/z,446 m/z,468 m/z.质谱峰358 m/z与380 m/z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99.通过质谱峰的变化鉴定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灵敏度与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可以快速、准确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利君;范艳艳;王玫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不同标本类型不同仪器检测血钾(K+)、血钠(Na+)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及其换算的可能性.方法 使用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分别检测40份由低值到高值的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清K+、Na+浓度,使用Roche Modolar DP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对应的静脉血清标本K+、Na+浓度,分别得到3组K+、Na+浓度,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数据有无差异,A组(血气分析仪检测全血标本与生化仪检测血清标本)、B组(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清标本与生化仪检测血清标本)、C组(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清标本与血气分析仪检测全血标本).对A组作直线回归分析得到两组数据的直线方程,并运用于数值换算中,20份随机标本用来判断该推算值和生化仪实际检测对应血清标本K+,Na+浓度可比性及其互换的可能性.结果 A组、B组、C组检测K+、Na+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直线回归分析显示相关性良好,通过直线回归方程计算出相应的换算值与生化仪实际测定相应血清标本之间K+、N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际测定值和理论值间配对差值的标准差分别为0.063、0.677,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值的互换是可行的.结论 不同的标本类型不同的仪器对K+、Na+的检测结果有影响,各个实验室可通过建立两者间数据的换算公式对结果进行调整,使同一检测项目在不同仪器上得出的具有差异的检测结果经过换算统一到同一水平,从而为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数据.
作者:汪小葛;陈巧佩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增加离心速度减少离心时间制备乏血小板血浆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结果是否与标准操作步骤具有可比性.方法 共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的新鲜血液标本,平均分成两份.使用同一台离心机,分别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4 000 r/min离心5 min,离心分离血浆,使用同一台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PT、APTT和FiB,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差异性比较.结果 4 000 r/min离心5 min的PT、INR测定结果与3 000 r/min离心10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000 r/min离心5 min的APTT、FiB测定结果与3 000 r/min离心1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两种离心方法显著相关,PT、APTT、FiB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981、0.996.新离心条件下PT、APTT、FiB检测结果临床可接受性能的评价均为全部接受.结论 可用4 000 r/min离心5 min的离心方法替代3 000 r/min离心10 min,以达到快速向临床提供准确凝血检验报告的目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贞;靳岩;马晓露;潘佳星;杨冬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卫生部新的<血站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的要求,对血液采集、检验、处理、储存、发放、运转、临床应用等环节实行及时、全面、完整、准确的信息化管理[1].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现代化的手段,建立全市采供血为一体的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将卫生局、各级管理部门、医院输血科与各血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全市范围内采血、供血、临床应用等血液信息的监控、共享、交换、综合分析等,大限度地控制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强化血液工作的综合管理.血液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采供血机构的切身利益和现代血液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王显科;肖莉丽;周乐明;孙安龙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血站管理办法>规定:血液标本的保存期为全血或成分血使用后2年.照这样计算,短的保存时间是2年,长的是12年(例如冰冻红细胞),如此大量的血液标本,在需要复查时,怎样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查找出来呢?血站检验科正面临这样一个重大难题,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保存管理系统才能把大量的血浆标本相关信息登记保存和管理好,才能高效的查询到指定条形码的血浆标本[1].规范化、高效率、少空间、低成本的血浆标本保存和管理,是血站检验科需要迫切探讨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2],本文将本站实验室血浆标本管理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黎淦平;刘宜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给客户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医学实验室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基础和依据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一套规范、适合本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保荣;唐春莲;王金松;孟庆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人才教育的多层次培养模式[1].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育教学中,目标有两个,(1)要使学生扎实的学好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紧密结合,提高检验专业医学生的临床理论知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求,为临床培养合格的检验医学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本文就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医学检验教研室在医学检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立群;孙艳艳;朱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在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时,血清葡萄糖检测试剂对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方法 通过实验设计,利用全自动生化仪的不同设置,分别测定样本针、试剂针、搅拌棒及比色杯的携带污染对血清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 血清葡萄糖试剂对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试剂针的携带污染.结论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时,虽然具备高速、精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但同时在部分检测项目间也存在着交叉污染,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仪器清洗程序和合理的分析顺序.
作者:陈彬;许永志;陈燕红;刘惠娜;林淳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对结核分枝杆菌(TB)核酸检测试剂的临床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用分离培养法与圣湘生物结核分枝杆菌(TB)核酸检测试剂分别对202例临床收集的样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并对比其结果,同时,将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分别与测序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与培养法的阳性一致性百分比为100%,阴性一致性百分比为98.61%,总一致性百分比为99.01%;对2例不符样本进行测序复核,并对复核后的结果进行Kappa检验一致性分析,结果Kappa值为1.000,表明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结果与金标准分离培养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现出较好的准确性.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与分离培养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阳性率较分离培养法更高,所需检测时间大为缩短,具有内标控制假阴性,结果准确,符合临床检测要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庆芳;何小宁;王小婷;周翠蕃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西门子348血气分析仪和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两台仪器对电解质(K+、Na+、Cl-)检测结果的差异性.方法 对56例该院的住院患者同时采集肝素抗凝动脉血和无抗凝动脉血,肝素抗凝动脉血的电解质用西门子348血气分析仪(以下简称血气分析仪)测定,无抗凝动脉血先离心分离血清,然后用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简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电解质,分析两台仪器测定电解质的差异.结果 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K+、Na+)结果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离子结果稍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电解质与血气分析仪检测肝素抗凝全血电解质两者有差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电解质有严格的质量体系和保证规范,而血气分析仪检测电解质没有,必需建立适合血气分析仪电解质的参考范围.
作者:蒙泽彬;杨剑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对贝克曼库尔特LH75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性能验证.方法 对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进行验证,并与其他仪器测定结果及人工白细胞分类镜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均在允许范围内(根据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并与人工显微镜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结论 全自动(LH750型)血细胞分析仪各方面性能良好,测定结果准确,可以为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作者:陈渝宁;韩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制一种可用于临床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液性质控血清.方法 利用冷冻血清在溶解过程中自然分层的原理,用日常检测血清为原料,30%乙烯乙二醇(EG)作稳定剂,制备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蛋白125(CA125)、CA153、CA199]高、低二水平,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CA-724、CY2-11高、中、低三水平的液性质控物,以美国BIO-RAD公司的定值冻干质控物为对照,对不同水平液性质控物血清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自制质控血清和BIO-RAD质控物检测结果比较,二者呈正相关(P>0.05),且变异系数CV%均小于15%.结论 自行研制的液性质控血清具有时间稳定性良好,重复性好,成本低等优点,有推广于临床应用的潜质.
作者:戴卉;钟志敏;周小棉;邹彩容;柯方妮;汤美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通过抗体筛查和鉴定,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以避免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并选择相合的血液,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978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需要输血患者的血清(浆)不规则抗体,结果阳性的标本再送南京市血液中心进行抗体特异性进一步鉴定.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78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不规则抗体阳性6例,阳性率0.61%.筛检阳性的6例标本经南京市血液中心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发现在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E 3例、抗-D 1例、抗-cE 2例.对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提示少输或不输血,其中2例未输血,4例输注经南京市血液中心配合型血液,无1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 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以及选择和准备相适合的血液,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这对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勇;王余成;陈晨;陈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消毒机对Ⅱ类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 将两个空间相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手术室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1组用新型空气消毒机净之界,观察2组用动态消毒机,分别于消毒1 h后于手术前0 min,手术开始后20、40、60 min做标准5点采样,比较二者的消毒效果.结果 两种动态空气净化系统在术前0 min,杀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开始20、40、60 min 3个时间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型空气消毒机净之界优于动态消毒机消毒效果,同时安全、经济,不产生衍生、次生污染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于露;傅建南;张名均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IIF和免疫印迹法联合对126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进行ANCA检测.结果 在126例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RA)、韦格纳肉芽肿瘤(WG)、皮肌炎(DM)和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检测cANCA阳性与PR3-ANCA阳性是一一对应的;而在51例SLE患者中,有17例(33.3%)pANCA阳性,7例(13.7%)骨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在29例RA中3例(10.3%)pANCA阳性,而4例(13.7 %)MPO-ANCA阳性.WG和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检测ANCA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7.5%和93.7%.结论 IIF一般情况下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检测ANCA的筛选试验,免疫印迹法可以作为特异ANCA确证试验.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ANCA的检出率,减少ANCA的误诊率.
作者:陈维蓓;向瑜;张莉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IL-13、IL-4R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 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为研究对象,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病例组64例及对照组3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平台定制SNP芯片技术检测IL-13及IL-4Rα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关联性.结果 IL-13 rs20541、IL-13 rs1881457、IL-13 rs1800925及IL-4Rα rs1801275基因多态性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无显著相关性(P=0.4、0.074、0.074、0.447).进行性别分层后其结果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3的CCT及CAC单倍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的P值分别为0.026和0.069,这两种单倍型在中国西北地区汉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IL-13及IL-4R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刘欣跃;董晓慧;刘泽菁;王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禁食对大鼠血生化、血细胞、电解质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40只SPF级SD大鼠,适应性饲养90 d,第91天禁食、不禁食条件下,检测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总蛋白(TP)、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肌酐(Crea)、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红细胞计数(RBC)及其分类、白细胞计数(WBC)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PLT)、钾离子浓度(K+)、钠离子浓度(Na+)、氯离子浓度(Cl-)、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测定.结果 禁食组雄性TG 、CHO降低,TBIL、TP、ALB、WBC、Na+升高(P<0.01,P<0.05);禁食组雌性TG、MCHC降低,TBIL、ALB、Na+升高(P<0.01,P<0.05).结论 禁食对SPF级SD大鼠血液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热比姑丽·伊斯拉木;尤力都孜·艾买提;阿娜古丽·马合木提;买合素提·卡德尔;闫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方法 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PCR-SSP)方法检测甘肃地区汉族150例慢性丙型肝炎及75例健康对照者MBL 第一外显子(EXON Ⅰ)52、54、57位基因型.结果 甘肃地区汉族人群MBL基因 EXON Ⅰ的52,57位没有检测出突变体,而54位基因在HCV感染者和在正常对照者中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80 U/L、ALT<40 U/L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定量中、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MBL-54位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感染者MBL的EXON Ⅰ 54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C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而54位等位基因与ALT的升高和HCV-RNA载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何莉莉;张兴旺;居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骨骼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高糖状态的变化及对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骨骼肌细胞(HSkMC),分为不同浓度葡萄糖组进行培养:5.55 mmol/L组,11.1 mmol/L组,22.2 mmol/L组,分别培养48 h,应用RT-PCR检测各组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mfn2基因表达.结果 以5.55 mmol/L组作为基础对照组,11.1 mmol/L组、22.2 mmol/L组AT1R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mfn2基因表达则下降(P<0.05).结论 高糖能诱导骨骼肌细胞AT1R mRNA表达上调,mfn2 mRNA表达下调,且呈剂量依耐性.
作者:蔡俊玮;黄成虎;李雪锋;徐焱成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检测和分析游离胎儿DNA的 ERG基因在不同孕期中浓度的变化,探讨利用ERG甲基化位点检测技术应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妊娠妇女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各30例.采用 HpaⅡ、MspⅠ分别对血浆中提取的游离DNA酶切后进行SYBR PCR反应,通过检测ERG基因甲基化位点,定量分析不同孕期的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浓度.结果 游离胎儿DNA的ERG基因在孕妇血浆中的浓度随着孕周的增长而升高.各孕周组的母血浆中ERG基因浓度(LG copies/mL)中位数分别为5.38,6.10和7.04(χ2 =75.104,P<0.01).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游离胎儿DNA的ERG基因序列上CCGG位点存在甲基化的特性.进一步确定了ERG基因作为胎儿DNA的标记物应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
作者:陈熙;熊礼宽;曾婷;肖克林;黄艳萍;郭冀丹;麦光兴;郭辉;任景慧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物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1)HbA1c质控物的配制,根据质控物制备要求,利用临床合格全血样本,经多次洗涤制备红细胞悬液,EDTA-K2防凝配制成Hb>100 g/L,Hct>40%,分析总面积为3.4×106和3.0×106的HbA1c质控物,根据HbA1c质控物含量不同配制成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2)质控物分装保存,将配制的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分别按每管5.0 μL分装,-20 ℃冰箱保存.(3)质控物的稳定性观察将配制的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分别进行日内和日间以及12个月的稳定性观察.结果 配制的HbA1c质控物1和HbA1c质控物2含量分别为(5.2±0.12)%和(10.1±0.15)%;配制的HbA1c质控物1和HbA1c质控物2其日间和日内CV均小于3.0%,3~12个月配制的HbA1c质控物1和HbA1c质控物2质控结果稳定.将配制的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和伯乐公司提供的HbA1c质控物同时进行1个月的质控应用,制备的两个质控物与伯乐公司的HbA1c质控物两结果间具有良好的同步性.结论 自制HbA1c两水平质控物结果稳定,初步应用质控效果良好.
作者:王开军;郭长青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尿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从而提高检验质量.方法 选取该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做过的15 000份尿检样本,对其过程、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找出其质量相关因素,并总结出与之对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 198例误差标本中标本的检验误差多,比例为66.67%;其次是标本的采集过程,比例为24.24%,标本的运送比例为7.58%,检验申请单的比例为1.52%.结论 为了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保证尿液检验质量,在实际尿液检验工作中必须严格遵照标准化的操作操作规程,采取多种质量控制措施.
作者:邵君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