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锌、铁、硒与阿尔茨海默症

张雁翎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症, 痕量元素, 综述
摘要: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907年由德国神经科医生Alois Alzheimer 发现而得名.其病理表现主要为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NFTs)和细胞外老年斑沉淀.临床上则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力障碍、分析判断能力衰退、情绪改变以及行为失常等.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加快,AD已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统计目前在发达国家AD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和中风之后第4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性疾病,世界各国对AD的预防和治疗给予了高度关注.硒、铁、锌是中枢神经系统含量丰富的微量元素,对维持中枢神经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硒、铁、锌等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在A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3].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

    目的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调查本地甲型流感病毒(FluA)的流行情况.方法 利用免疫层析技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1 031例鼻咽拭子样本进行特异性FluA抗原检测.结果 1 031例鼻咽拭子样本FluA抗原总阳性率为6.69%;男性阳性率为6.58%,女性阳性率为6.79%;按年龄分组统计,11~20岁和21~30岁年龄组FluA抗原阳性率均较高,分别达到7.43%和7.95%.结论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快速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FluA抗原,用于人群FluA病例筛查和疫情监测,对预防控制流感疫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溪霖;罗皓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监测不同时期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损伤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处于炎症活动期的患者(ALT>500 U/L),AST和ALB水平均与HBsAg、HBeAg、HBV-DNA 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 可以通过联合诊断多种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来判断乙肝患者的病程进展.

    作者:诸兴桂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高糖对HSkMCs细胞株AT1R、mfn2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骨骼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高糖状态的变化及对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骨骼肌细胞(HSkMC),分为不同浓度葡萄糖组进行培养:5.55 mmol/L组,11.1 mmol/L组,22.2 mmol/L组,分别培养48 h,应用RT-PCR检测各组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mfn2基因表达.结果 以5.55 mmol/L组作为基础对照组,11.1 mmol/L组、22.2 mmol/L组AT1R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mfn2基因表达则下降(P<0.05).结论 高糖能诱导骨骼肌细胞AT1R mRNA表达上调,mfn2 mRNA表达下调,且呈剂量依耐性.

    作者:蔡俊玮;黄成虎;李雪锋;徐焱成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GHb、D-D和hs-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Hb)、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探讨GHb、D-D、hs-CRP和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将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组,同时选取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人群的GHb、D-D和hs-CRP.结果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的3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3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时D-D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检测GHb、D-D和hs-CRP水平有助于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早期诊断.

    作者:杨朝菊;申艳梅;马倩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与药敏分析

    目的 调查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308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临床与药敏分析.结果 308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痰液(占89.99%);临床分布以ICU、呼吸内科为显著,分别为34.09%与28.25%;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呋喃妥因几乎全部耐药,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达60%以上,对亚胺培南、加酶抑制剂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日趋严重,临床治疗用药应根据药敏结果用药,亚胺培南可作为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

    作者:陈淑云;顾文刚;南志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新型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初步评价

    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对结核分枝杆菌(TB)核酸检测试剂的临床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用分离培养法与圣湘生物结核分枝杆菌(TB)核酸检测试剂分别对202例临床收集的样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并对比其结果,同时,将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分别与测序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与培养法的阳性一致性百分比为100%,阴性一致性百分比为98.61%,总一致性百分比为99.01%;对2例不符样本进行测序复核,并对复核后的结果进行Kappa检验一致性分析,结果Kappa值为1.000,表明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结果与金标准分离培养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现出较好的准确性.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与分离培养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阳性率较分离培养法更高,所需检测时间大为缩短,具有内标控制假阴性,结果准确,符合临床检测要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庆芳;何小宁;王小婷;周翠蕃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KHC3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 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标准化评价方案对KHC3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对KHC3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干扰因素及正常血清参考范围进行测定,并比较其与改良J-G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KHC3法测定TBIL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批内、批间、日间及总变异系数均小于5%)和准确度(回收率96.9%~103.7%,平均回收率100.7%.);线性范围:0~513 μmol/L;维生素C(VitC)≤0.5 g/L、三酰甘油(TG)≤5.01 mol/L和血红蛋白(Hb)≤1.5 g/L时对KHC3法无干扰;KHC3法与改良J-G法相关性良好;KHC3法测定TBIL参考范围为:1.84~15.10 μmol/L.结论 KHC3法测定TBIL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实验室常规自动化分析.

    作者:杨晓东;卢建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西门子348血气分析仪和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两台仪器对电解质(K+、Na+、Cl-)检测结果的差异性.方法 对56例该院的住院患者同时采集肝素抗凝动脉血和无抗凝动脉血,肝素抗凝动脉血的电解质用西门子348血气分析仪(以下简称血气分析仪)测定,无抗凝动脉血先离心分离血清,然后用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简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电解质,分析两台仪器测定电解质的差异.结果 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K+、Na+)结果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离子结果稍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电解质与血气分析仪检测肝素抗凝全血电解质两者有差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电解质有严格的质量体系和保证规范,而血气分析仪检测电解质没有,必需建立适合血气分析仪电解质的参考范围.

    作者:蒙泽彬;杨剑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血清葡萄糖检测试剂对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时,血清葡萄糖检测试剂对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方法 通过实验设计,利用全自动生化仪的不同设置,分别测定样本针、试剂针、搅拌棒及比色杯的携带污染对血清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 血清葡萄糖试剂对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试剂针的携带污染.结论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时,虽然具备高速、精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但同时在部分检测项目间也存在着交叉污染,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仪器清洗程序和合理的分析顺序.

    作者:陈彬;许永志;陈燕红;刘惠娜;林淳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联合检测血清IGF-1、CEA、CYFRA21-1、NSE、CA199在肺癌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糖类蛋白19-9(CA19-9)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治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 对98例肺癌组患者治疗前后,46例肺良性病变组患者,42例健康组受检者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P<0.05).肺癌细患者治疗后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P<0.05).肺癌组中Ⅲ/Ⅳ期患者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含量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腺癌中CE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和鳞癌(P<0.05),小细胞肺癌中NS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腺癌和鳞癌(P<0.05),鳞癌中CYFRA21-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和腺癌(P<0.05).联合检测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效能高为0.986.结论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肺癌的诊断、分期及疗效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癌患者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105例(肺癌组)、肺良性疾病患者36例(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组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的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肺癌患者(P<0.05).转移组中血小板计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转移相关,两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预测肿瘤转移的敏感性、准确度.

    作者:黄媛;陈建魁;于农;宋世平;尹秀云;金欣;左向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医学检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办法探讨

    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人才教育的多层次培养模式[1].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育教学中,目标有两个,(1)要使学生扎实的学好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紧密结合,提高检验专业医学生的临床理论知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求,为临床培养合格的检验医学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本文就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医学检验教研室在医学检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立群;孙艳艳;朱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核酸扩增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核酸扩增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HBV/HCV/HIV核酸检测试剂对血站常规ELISA 筛查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 HBV DNA、HCV RNA和 HIV-1 RNA 3个项目的8人份汇集检测,阳性汇集池再拆分检测.结果 33 714份ELISA筛查阴性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5例,阳性检出率为0.015%,未检出HCV RNA阳性标本和HIV-1 RNA阳性标本.结论 核酸扩增技术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巫贡晓;赖福春;施冬梅;张伟芳;吴蓉;旷洁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观察

    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肠球菌定植部位改变时,可引起菌血症、心内膜炎、泌尿系统、腹腔和创口等感染.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肠球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呈现多重耐药的趋势,严重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肠球菌耐药性的研究也引起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从临床相关病例中获得107株肠球菌,对其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春辉;崔秀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LH75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验证

    目的 对贝克曼库尔特LH75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性能验证.方法 对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进行验证,并与其他仪器测定结果及人工白细胞分类镜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均在允许范围内(根据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并与人工显微镜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结论 全自动(LH750型)血细胞分析仪各方面性能良好,测定结果准确,可以为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作者:陈渝宁;韩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肛门直肠常见病变中HPV感染基因型比较

    目的 比较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HPV总阳性率为40.73%(123/302),一重感染阳性率为27.48%(83/302),多重感染阳性率为13.25%(40/302),两性HPV总阳性率、一重和多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肛门直肠组织HPV分型检测,对肛门直肠常见病变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崑岚;张金浩;耿建祥;王小峰;王宏景;刘忠伦;李海;王晓红;赵雪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方法 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PCR-SSP)方法检测甘肃地区汉族150例慢性丙型肝炎及75例健康对照者MBL 第一外显子(EXON Ⅰ)52、54、57位基因型.结果 甘肃地区汉族人群MBL基因 EXON Ⅰ的52,57位没有检测出突变体,而54位基因在HCV感染者和在正常对照者中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80 U/L、ALT<40 U/L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定量中、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MBL-54位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感染者MBL的EXON Ⅰ 54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C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而54位等位基因与ALT的升高和HCV-RNA载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何莉莉;张兴旺;居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艰难梭菌致病相关研究进展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为专性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以及动物和人的粪便中.其主要致病因子为毒素A(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 A,CdtA)和毒素B(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 B,CdtB).长期接受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治疗,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并释放毒素,引发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相关疾病[1].近年来,耐药菌株、高毒力菌株不断增多,Cd已成为医院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原因[2],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Cd致病相关研究、CDI的流行及防治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罗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泌尿系统分离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患者泌尿系统分离的肠球菌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所有泌尿系统分离的肠球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泌尿系统共分离肠球菌109株,屎肠球菌分离率(53.2%),略高于粪肠球菌(44.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性高,均高于90%.发现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VRE)4株,其中3株同时耐高浓度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HLAR);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西丁耐药率高,均高于90%.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环丙沙星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对四环素、奎努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低于粪肠球菌.结论 肠球菌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呈多重耐药性,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水平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不同种类的肠球菌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陈倩;王茹;郭燕菊;王会中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技术进展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一个血清型,主要引起人的食源性疾病,以突发性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并发肾衰竭,病死率高.E.coli O157:H7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引起的疾病与食用未烘烤的饼干面团[1]、生菜有关[2],在猪、牛粪便及猪肉、牛肉中分离率极高,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3].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E.coli O157:H7实验室诊断以细菌培养、分离及生化和血清鉴定为主.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免疫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将E.coli O157:H7检测技术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培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