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KHC3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方法学评价

杨晓东;卢建明

关键词:方法学评价, 总胆红素, KHC3法
摘要:目的 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标准化评价方案对KHC3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对KHC3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干扰因素及正常血清参考范围进行测定,并比较其与改良J-G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KHC3法测定TBIL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批内、批间、日间及总变异系数均小于5%)和准确度(回收率96.9%~103.7%,平均回收率100.7%.);线性范围:0~513 μmol/L;维生素C(VitC)≤0.5 g/L、三酰甘油(TG)≤5.01 mol/L和血红蛋白(Hb)≤1.5 g/L时对KHC3法无干扰;KHC3法与改良J-G法相关性良好;KHC3法测定TBIL参考范围为:1.84~15.10 μmol/L.结论 KHC3法测定TBIL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实验室常规自动化分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严重烧伤患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严重烧伤患者血清中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体内免疫状态变化的特点.方法 选取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30%的患者64例,按烧伤面积将严重烧伤患者分为2组:Ⅰ组39例(TBSA 30%~50%),Ⅱ组25例(TBSA > 50%);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烧伤患者伤后1、3、7和21 d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4 、IL-10、G-CSF的浓度.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烧伤患者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G-CSF在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均显著增高(P<0.01).(2)烧伤Ⅱ组IL-6水平在伤后7 d明显高于烧伤Ⅰ组(P<0.05或P<0.01),并持续较长时间.烧伤Ⅱ组血清中IL-8和TNF-α水平在伤后1 d就显著高于烧Ⅰ组(P<0.01).(3)烧伤II组IL-4、G-CSF水平在伤后3 d明显高于烧伤Ⅰ组(P<0.05或P<0.01),并持续较长时间.烧伤Ⅱ组血清中IL-10水平在伤后1 d就显著高于烧伤Ⅰ组(P<0.01).结论 严重烧伤患者体内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处于失衡状态,并且不同烧伤面积的烧伤患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早期监测严重烧伤患者的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宇红;黄璇;丁羚涛;陈江;龚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LH75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验证

    目的 对贝克曼库尔特LH75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性能验证.方法 对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进行验证,并与其他仪器测定结果及人工白细胞分类镜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均在允许范围内(根据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并与人工显微镜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结论 全自动(LH750型)血细胞分析仪各方面性能良好,测定结果准确,可以为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作者:陈渝宁;韩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两种空气净化机对手术室空气动静态消毒菌落数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消毒机对Ⅱ类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 将两个空间相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手术室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1组用新型空气消毒机净之界,观察2组用动态消毒机,分别于消毒1 h后于手术前0 min,手术开始后20、40、60 min做标准5点采样,比较二者的消毒效果.结果 两种动态空气净化系统在术前0 min,杀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开始20、40、60 min 3个时间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型空气消毒机净之界优于动态消毒机消毒效果,同时安全、经济,不产生衍生、次生污染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于露;傅建南;张名均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乙肝产妇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之间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乙肝产妇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之间关系,为产前阻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74例乙肝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运用ELISA方法检测婴儿脐带血中HBsAg,并根据HBV-DNA载量的不同分为3组进行比较,HBV-DNA阳性分为两组进行产前阻断.结果 在受检的174例标本中,HBV-DNA载量小于或等于5.0×102 copies/mL的产妇60例(HBV-DNA阴性),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6.67%(4/60);HBV-DNA载量:>5.0×102~1.0×106 copies/mL产妇45例,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13.33%(6/45);HBV-DNA载量大于1.0×106 copies/mL的产妇69例,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78.26%(54/69),HBV-DNA阳性的产妇宫内感染高于HBV-DNA阴性的产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2,P<0.01),HBV-DNA载量:>5.0×102~1.0×106copies/mL和HBV-DNA载量大于1.0×106copies/mL两组产妇之间宫内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P<0.01);114例HBV-DNA阳性产妇中,阻断组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8.22%(6/73),对照组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31.73%(13/41),阻断组和对照组的宫内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P<0.01).结论 乙肝孕妇的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呈正相关,通过产前阻断可以降低母婴间垂直传播.

    作者:罗慧琴;王志刚;李玲;刘付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Hcy、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7例;急性脑梗死组67例;健康对照组50例.hs-CRP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Hcy采用循环酶法检测.结果 冠心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Hcy、hs-CRP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各亚组间,SAP组与UAP组hs-CRP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UAP组Hcy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SAP组、UAP组Hcy、hs-CRP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cy、hs-CRP的阳性率及两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二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病情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病变程度.

    作者:樊文;李顺康;朱俊;陈小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心血管疾病中纤维蛋白原介导的微血管功能障碍机制研究

    血液黏度对不利的心血管病事件如高血压,卒中和糖尿病有强烈的预示作用.血液黏度的增高是几个因素变化的结果,包括血球压积,红细胞的聚集以及血浆黏度的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浓度的增加使血液黏度升高,从而引起血流剪切力的增加,血流剪切力的变化会启动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改变,导致各种黏附分子和整联蛋白的表达和/或活化.其中一些分子如胞内黏附分子(ICAM-1)和α5β1整联蛋白都是纤维蛋白原的受体.Rampling等[1]对红细胞聚集提出了非特异性机制的两种主要理论模型.一种是基于大分子的桥联模型,因为很好的描述了红细胞缗钱现象形成而被广泛接受;另一种非特异性黏附理论是细胞聚集与分子团块和表面吸附无关,主要是由较大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促成的.纤维蛋白原可以特异性的结合于红细胞膜[2].大相对分子质量的血浆蛋白如触珠蛋白、C反应蛋白、血浆铜蓝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显示了强的促红细胞聚集效应[3].纤维蛋白原较其他血浆蛋白对红细胞聚集有更强的效应.

    作者:李琦;周名;田鹏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糖化血红蛋白质控物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 研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物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1)HbA1c质控物的配制,根据质控物制备要求,利用临床合格全血样本,经多次洗涤制备红细胞悬液,EDTA-K2防凝配制成Hb>100 g/L,Hct>40%,分析总面积为3.4×106和3.0×106的HbA1c质控物,根据HbA1c质控物含量不同配制成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2)质控物分装保存,将配制的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分别按每管5.0 μL分装,-20 ℃冰箱保存.(3)质控物的稳定性观察将配制的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分别进行日内和日间以及12个月的稳定性观察.结果 配制的HbA1c质控物1和HbA1c质控物2含量分别为(5.2±0.12)%和(10.1±0.15)%;配制的HbA1c质控物1和HbA1c质控物2其日间和日内CV均小于3.0%,3~12个月配制的HbA1c质控物1和HbA1c质控物2质控结果稳定.将配制的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和伯乐公司提供的HbA1c质控物同时进行1个月的质控应用,制备的两个质控物与伯乐公司的HbA1c质控物两结果间具有良好的同步性.结论 自制HbA1c两水平质控物结果稳定,初步应用质控效果良好.

    作者:王开军;郭长青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泌尿系统分离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患者泌尿系统分离的肠球菌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所有泌尿系统分离的肠球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泌尿系统共分离肠球菌109株,屎肠球菌分离率(53.2%),略高于粪肠球菌(44.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性高,均高于90%.发现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VRE)4株,其中3株同时耐高浓度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HLAR);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西丁耐药率高,均高于90%.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环丙沙星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对四环素、奎努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低于粪肠球菌.结论 肠球菌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呈多重耐药性,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水平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不同种类的肠球菌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陈倩;王茹;郭燕菊;王会中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不同检测指标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评价

    目的 探讨临床深部真菌感染检测指标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分析深部真菌感染在医院中的分布,以及进行感染常见检测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1-3)-β-D葡聚糖]的相关性分析,从而推测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可靠检测指标.结果 深部真菌感染在ICU、呼吸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肿瘤科、儿科的送检率分别为59%、47%、33%、31%、24%、19%.患者体内(1-3)-β-D葡聚糖与CRP及PCT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分别为0.455、0.744(P=0.044,P=0.000).菌群失调患者中,(1-3)-β-D葡聚糖检测的阳性率为16.7%,处于病变期的阳性率为53.3%.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在医院内以ICU、呼吸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肿瘤科多见.PCT作为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比CRP更具可行性,PCT联合G试验对诊断临床深部真菌感染意义更大.

    作者:施保华;汪海霞;范泽旭;孙君拓;陈一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不同标本类型不同仪器检测血钾、血钠可比性分析及其测定值互换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标本类型不同仪器检测血钾(K+)、血钠(Na+)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及其换算的可能性.方法 使用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分别检测40份由低值到高值的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清K+、Na+浓度,使用Roche Modolar DP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对应的静脉血清标本K+、Na+浓度,分别得到3组K+、Na+浓度,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数据有无差异,A组(血气分析仪检测全血标本与生化仪检测血清标本)、B组(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清标本与生化仪检测血清标本)、C组(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清标本与血气分析仪检测全血标本).对A组作直线回归分析得到两组数据的直线方程,并运用于数值换算中,20份随机标本用来判断该推算值和生化仪实际检测对应血清标本K+,Na+浓度可比性及其互换的可能性.结果 A组、B组、C组检测K+、Na+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直线回归分析显示相关性良好,通过直线回归方程计算出相应的换算值与生化仪实际测定相应血清标本之间K+、N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际测定值和理论值间配对差值的标准差分别为0.063、0.677,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值的互换是可行的.结论 不同的标本类型不同的仪器对K+、Na+的检测结果有影响,各个实验室可通过建立两者间数据的换算公式对结果进行调整,使同一检测项目在不同仪器上得出的具有差异的检测结果经过换算统一到同一水平,从而为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数据.

    作者:汪小葛;陈巧佩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观察

    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肠球菌定植部位改变时,可引起菌血症、心内膜炎、泌尿系统、腹腔和创口等感染.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肠球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呈现多重耐药的趋势,严重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肠球菌耐药性的研究也引起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从临床相关病例中获得107株肠球菌,对其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春辉;崔秀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RhD阴性献血者RhD弱抗原变异体的发生频率

    目的 了解RhD阴性献血者RhD弱抗原变异体的发生频率,为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首先采用盐水试管法对初筛为RhD阴性的血样进行RhD表型鉴定;然后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筛查Partial D和Weak D,后用吸收放散试验从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认阴性的血样中筛选并确认DEL型.结果 RhD阴性献血者中多的Rh表型为dccee,其次为dCcee,分别为57.34%(207/361)和32.13%(116/361).共筛查出Partial D和Weak D 19例,总检出率为5.26%(19/361),其中dccEe 8例(2.22%)、dCcee 5例(1.39%)、dCCee 4例(1.11%)、dccee 和dCcEe各1例(0.28%).共确认DEL型87例,总检出率为24.10%(87/361),其中dCcee 72例(19.94%)、dCCee 8例(2.22%)和dccEe 7例(1.94%).结论 RhD阴性献血者RhD弱抗原变异体发生频率较高.常规血清学检测Rh阴性的供血者,应进一步排除RhD弱抗原变异体,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宋任浩;何路军;常缨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公式在健康中青年人群中的应用调查

    目的 对5个eGFR公式在健康中青年人群的适用性进行调查,并建立本地区的eGFR参考区间.方法 用5种不同eGFR公式分别计算本地区年龄为18~59岁健康体检者(n=1 074)的eGFR,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各公式计算出的eGFR的分布情况选出合适的公式,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法比较入选公式计算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以适公式的结果建立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95%参考区间.结果 简化MDRD、CKD-EPI和EPI-Asia公式能较正确的反映我省健康中青年人群的eGFR,三者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男、女性e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R与年龄呈负相关(r2=0.651,P<0.01).EPI-Asia为适公式,据此建立我省健康中青年男女不同年龄段的eGFR参考区间(单位:mL/min·1.73 m2).男性:(18~29)岁(107.0~151.7),(30~39)岁(92.7~128.5),(40~49)岁(94.5~123.1),(51~59)岁(88.3~115.2);女性:(18~29)岁(120.6~162.5),(30~39)岁(113.9~139.0),(40~49)岁(95.5~127.8),(50~59)岁(90.9~113.2).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可靠,为eGFR公式的准确使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杨佳锦;黄猛;杨静静;穆萨;唐爱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血站血液检测标本保存信息管理的初步探讨

    <血站管理办法>规定:血液标本的保存期为全血或成分血使用后2年.照这样计算,短的保存时间是2年,长的是12年(例如冰冻红细胞),如此大量的血液标本,在需要复查时,怎样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查找出来呢?血站检验科正面临这样一个重大难题,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保存管理系统才能把大量的血浆标本相关信息登记保存和管理好,才能高效的查询到指定条形码的血浆标本[1].规范化、高效率、少空间、低成本的血浆标本保存和管理,是血站检验科需要迫切探讨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2],本文将本站实验室血浆标本管理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黎淦平;刘宜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技术进展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一个血清型,主要引起人的食源性疾病,以突发性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并发肾衰竭,病死率高.E.coli O157:H7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引起的疾病与食用未烘烤的饼干面团[1]、生菜有关[2],在猪、牛粪便及猪肉、牛肉中分离率极高,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3].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E.coli O157:H7实验室诊断以细菌培养、分离及生化和血清鉴定为主.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免疫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将E.coli O157:H7检测技术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培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方法 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PCR-SSP)方法检测甘肃地区汉族150例慢性丙型肝炎及75例健康对照者MBL 第一外显子(EXON Ⅰ)52、54、57位基因型.结果 甘肃地区汉族人群MBL基因 EXON Ⅰ的52,57位没有检测出突变体,而54位基因在HCV感染者和在正常对照者中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80 U/L、ALT<40 U/L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定量中、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MBL-54位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感染者MBL的EXON Ⅰ 54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C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而54位等位基因与ALT的升高和HCV-RNA载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何莉莉;张兴旺;居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肝病专科医院2012年血浆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对全国大的肝病专科医院血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血浆的应用规律及节约用浆突破点.方法 比较2012年用于内科、血浆置换和胆红素吸附、外科手术及肝移植的血浆用量.结果 肝病专科医院中内科的血浆用量是外科的两倍多,血浆主要用于内科预防和治疗出血(P<0.05).结论 肝病专科医院的血浆节约突破点在于内科预防和治疗出血,研究预防和治疗出血的界限值很有意义.

    作者:冯艳青;张杨丽;王淑英;刘振红;刘志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艾滋病患者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活性的应用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脑脊液腺苷脱氨酶的活性、临床意义及与其他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36例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和36例感染性疾病患者(HIV阴性且排除细菌性脑膜炎、结核、白血病),检测其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氯(Cl)和总蛋白(TP)的水平.结果 艾滋病患者脑脊液ADA水平显著高于HI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IV阳性患者脑脊液ADA水平与LDH、TP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Glu、Cl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脑脊液ADA水平与其他生化指标联合应用,有助于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诊断.

    作者:方欢英;周毅;李海聪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医学检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办法探讨

    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人才教育的多层次培养模式[1].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育教学中,目标有两个,(1)要使学生扎实的学好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紧密结合,提高检验专业医学生的临床理论知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求,为临床培养合格的检验医学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本文就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医学检验教研室在医学检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立群;孙艳艳;朱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锌、铁、硒与阿尔茨海默症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907年由德国神经科医生Alois Alzheimer 发现而得名.其病理表现主要为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NFTs)和细胞外老年斑沉淀.临床上则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力障碍、分析判断能力衰退、情绪改变以及行为失常等.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加快,AD已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统计目前在发达国家AD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和中风之后第4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性疾病,世界各国对AD的预防和治疗给予了高度关注.硒、铁、锌是中枢神经系统含量丰富的微量元素,对维持中枢神经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硒、铁、锌等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在A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3].

    作者:张雁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