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青;张杨丽;王淑英;刘振红;刘志国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卫生部新的<血站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的要求,对血液采集、检验、处理、储存、发放、运转、临床应用等环节实行及时、全面、完整、准确的信息化管理[1].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现代化的手段,建立全市采供血为一体的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将卫生局、各级管理部门、医院输血科与各血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全市范围内采血、供血、临床应用等血液信息的监控、共享、交换、综合分析等,大限度地控制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强化血液工作的综合管理.血液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采供血机构的切身利益和现代血液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王显科;肖莉丽;周乐明;孙安龙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于该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7例尿毒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7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透析治疗前及透析治疗后1 d、3 d及7 d和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体液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的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D3+(单克隆抗体)、CD4+、CD4/CD8及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免疫黏附肿瘤细胞(RI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8+、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后1、3 d均高于透析前(P<0.05),而透析后7 d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变化较大,可有效反应机体的综合免疫变化规律.
作者:陈邹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在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时,血清葡萄糖检测试剂对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方法 通过实验设计,利用全自动生化仪的不同设置,分别测定样本针、试剂针、搅拌棒及比色杯的携带污染对血清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 血清葡萄糖试剂对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试剂针的携带污染.结论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时,虽然具备高速、精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但同时在部分检测项目间也存在着交叉污染,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仪器清洗程序和合理的分析顺序.
作者:陈彬;许永志;陈燕红;刘惠娜;林淳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一种非常广泛的性传播疾病[1].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都是女性第二大常见的肿瘤,也是导致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高危型HPV是其致病的重要原因[2].此外,很多研究表明HPV还与肛门癌、头颈部鳞状上皮癌、皮肤基底细胞癌、乳腺癌等有关[3-6],因此HPV感染检测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由于当前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可用于HPV检测的技术手段也很多.本文对HPV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毛源;郑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羊水细胞培养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质量情况.方法 普通培养瓶法对1 798例羊水细胞进行细胞培养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其结果做质量分析.结果 1 798例羊水标本中,培养成功1 744例,成功率为97%,培养成功的1 744例制作为羊水细胞胎儿染色体标本片,并对其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其分析的成功率为99.3%.结论 该实验室羊水细胞培养胎儿染色体分析结果的质量符合行业标准.
作者:代云才;漆晓玲;罗立;张林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907年由德国神经科医生Alois Alzheimer 发现而得名.其病理表现主要为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NFTs)和细胞外老年斑沉淀.临床上则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力障碍、分析判断能力衰退、情绪改变以及行为失常等.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加快,AD已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统计目前在发达国家AD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和中风之后第4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性疾病,世界各国对AD的预防和治疗给予了高度关注.硒、铁、锌是中枢神经系统含量丰富的微量元素,对维持中枢神经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硒、铁、锌等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在A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3].
作者:张雁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07~2011年临床病原菌的变迁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Walk Away 40 SI细菌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31 223份中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86种9 850株,检出率为31.5%;7种主要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其余依次为真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8.9%)、庆大霉素(12.0%)和妥布霉素(9.1%)有较好的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和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在临床分离菌株中非常普遍,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加强院内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健莲;江先海;肖斌龙;李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Cys C在肝硬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18例肝硬化、48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同时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水平.对各组血清Cys C、Scr、Urea及β2-MG水平差异、相关性及异常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CHB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1.29±0.33)mg/L、(0.98±0.21)mg/L和(0.92±0.15)mg/L,肝硬化组显著高于CHB组(P<0.05)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Scr、Urea和β2-MG水平分别为(69.22±21.21)μmol/L 5.47±2.16)mmol/L和(2.58±0.8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Cys C与Scr均呈正相关,肝硬化组(r=0.502,P<0.01),CHB组(r=0.485,P<0.01),对照组(r=0.494,P<0.01).肝硬化组血清Cys C异常率(75.4%)显著高于Scr(5.9%)、Urea(17.8%)和β2-MG(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Cys C可以作为评价肝硬化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标志物,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秦安东;曾东晓;刘娟;王兴亮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对贝克曼库尔特LH75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性能验证.方法 对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进行验证,并与其他仪器测定结果及人工白细胞分类镜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均在允许范围内(根据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并与人工显微镜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结论 全自动(LH750型)血细胞分析仪各方面性能良好,测定结果准确,可以为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作者:陈渝宁;韩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为专性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以及动物和人的粪便中.其主要致病因子为毒素A(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 A,CdtA)和毒素B(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 B,CdtB).长期接受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治疗,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并释放毒素,引发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相关疾病[1].近年来,耐药菌株、高毒力菌株不断增多,Cd已成为医院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原因[2],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Cd致病相关研究、CDI的流行及防治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罗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增加离心速度减少离心时间制备乏血小板血浆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结果是否与标准操作步骤具有可比性.方法 共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的新鲜血液标本,平均分成两份.使用同一台离心机,分别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4 000 r/min离心5 min,离心分离血浆,使用同一台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PT、APTT和FiB,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差异性比较.结果 4 000 r/min离心5 min的PT、INR测定结果与3 000 r/min离心10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000 r/min离心5 min的APTT、FiB测定结果与3 000 r/min离心1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两种离心方法显著相关,PT、APTT、FiB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981、0.996.新离心条件下PT、APTT、FiB检测结果临床可接受性能的评价均为全部接受.结论 可用4 000 r/min离心5 min的离心方法替代3 000 r/min离心10 min,以达到快速向临床提供准确凝血检验报告的目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贞;靳岩;马晓露;潘佳星;杨冬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乙肝产妇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之间关系,为产前阻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74例乙肝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运用ELISA方法检测婴儿脐带血中HBsAg,并根据HBV-DNA载量的不同分为3组进行比较,HBV-DNA阳性分为两组进行产前阻断.结果 在受检的174例标本中,HBV-DNA载量小于或等于5.0×102 copies/mL的产妇60例(HBV-DNA阴性),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6.67%(4/60);HBV-DNA载量:>5.0×102~1.0×106 copies/mL产妇45例,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13.33%(6/45);HBV-DNA载量大于1.0×106 copies/mL的产妇69例,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78.26%(54/69),HBV-DNA阳性的产妇宫内感染高于HBV-DNA阴性的产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2,P<0.01),HBV-DNA载量:>5.0×102~1.0×106copies/mL和HBV-DNA载量大于1.0×106copies/mL两组产妇之间宫内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P<0.01);114例HBV-DNA阳性产妇中,阻断组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8.22%(6/73),对照组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31.73%(13/41),阻断组和对照组的宫内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P<0.01).结论 乙肝孕妇的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呈正相关,通过产前阻断可以降低母婴间垂直传播.
作者:罗慧琴;王志刚;李玲;刘付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检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来分析中成药对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激素的影响.方法 对178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通过中成药逍遥丸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对患者体内的雌二醇,黄体酮和睾酮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经过中成药治疗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相比较,雌二醇和黄体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睾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激素水平在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体内所起到的作用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中成药通过影响睾酮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进程.
作者:赵岩;许红;雷灵梅;朱怀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调查本地甲型流感病毒(FluA)的流行情况.方法 利用免疫层析技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1 031例鼻咽拭子样本进行特异性FluA抗原检测.结果 1 031例鼻咽拭子样本FluA抗原总阳性率为6.69%;男性阳性率为6.58%,女性阳性率为6.79%;按年龄分组统计,11~20岁和21~30岁年龄组FluA抗原阳性率均较高,分别达到7.43%和7.95%.结论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快速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FluA抗原,用于人群FluA病例筛查和疫情监测,对预防控制流感疫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溪霖;罗皓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消毒机对Ⅱ类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 将两个空间相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手术室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1组用新型空气消毒机净之界,观察2组用动态消毒机,分别于消毒1 h后于手术前0 min,手术开始后20、40、60 min做标准5点采样,比较二者的消毒效果.结果 两种动态空气净化系统在术前0 min,杀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开始20、40、60 min 3个时间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型空气消毒机净之界优于动态消毒机消毒效果,同时安全、经济,不产生衍生、次生污染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于露;傅建南;张名均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临床深部真菌感染检测指标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分析深部真菌感染在医院中的分布,以及进行感染常见检测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1-3)-β-D葡聚糖]的相关性分析,从而推测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可靠检测指标.结果 深部真菌感染在ICU、呼吸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肿瘤科、儿科的送检率分别为59%、47%、33%、31%、24%、19%.患者体内(1-3)-β-D葡聚糖与CRP及PCT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分别为0.455、0.744(P=0.044,P=0.000).菌群失调患者中,(1-3)-β-D葡聚糖检测的阳性率为16.7%,处于病变期的阳性率为53.3%.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在医院内以ICU、呼吸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肿瘤科多见.PCT作为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比CRP更具可行性,PCT联合G试验对诊断临床深部真菌感染意义更大.
作者:施保华;汪海霞;范泽旭;孙君拓;陈一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体内抗体的特异性是针对自身的抗原,该类抗体称之不规则抗体[1].由于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轻则影响治疗效果,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临床交叉配血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不规则抗体的检出.引起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的不规则抗体多较单一,联合抗体较少.本文就1例联合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进行报道.
作者:朱素敏;王芳;毛伟;黄霞;李小红;廖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TK1)检测在体检人群癌变风险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2 230例健康体检者STK1浓度,根据检测结果把体检者分为风险组(STK1>2 pmol/L)和正常组(STK1≤2 pmol/L),计算风险率,风险组和正常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分别对风险组和正常组人群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风险组79例,STK1为2.03~17.25 pmol/L,平均值(3.77±2.99)pmol/L,风险率为3.5%,其中恶性肿瘤5例,发生率为6.33%,良性疾病74例,占93.67%;正常组2 151例,STK1为0.10~2.00 pmol/L,平均值(0.91±0.32)pmol/L,无恶性肿瘤病例;风险组和正常组之间ST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0,P<0.01);在风险组中,恶性肿瘤组的STK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t=9.142,P<0.01).结论 STK1的水平与体内细胞增殖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体检人群的癌变风险筛查.
作者:卢志权;罗品芳;郑卫东;李介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物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1)HbA1c质控物的配制,根据质控物制备要求,利用临床合格全血样本,经多次洗涤制备红细胞悬液,EDTA-K2防凝配制成Hb>100 g/L,Hct>40%,分析总面积为3.4×106和3.0×106的HbA1c质控物,根据HbA1c质控物含量不同配制成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2)质控物分装保存,将配制的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分别按每管5.0 μL分装,-20 ℃冰箱保存.(3)质控物的稳定性观察将配制的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分别进行日内和日间以及12个月的稳定性观察.结果 配制的HbA1c质控物1和HbA1c质控物2含量分别为(5.2±0.12)%和(10.1±0.15)%;配制的HbA1c质控物1和HbA1c质控物2其日间和日内CV均小于3.0%,3~12个月配制的HbA1c质控物1和HbA1c质控物2质控结果稳定.将配制的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和伯乐公司提供的HbA1c质控物同时进行1个月的质控应用,制备的两个质控物与伯乐公司的HbA1c质控物两结果间具有良好的同步性.结论 自制HbA1c两水平质控物结果稳定,初步应用质控效果良好.
作者:王开军;郭长青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7例;急性脑梗死组67例;健康对照组50例.hs-CRP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Hcy采用循环酶法检测.结果 冠心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Hcy、hs-CRP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各亚组间,SAP组与UAP组hs-CRP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UAP组Hcy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SAP组、UAP组Hcy、hs-CRP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cy、hs-CRP的阳性率及两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二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病情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病变程度.
作者:樊文;李顺康;朱俊;陈小娟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