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爱萍;张海林;邢丽
目的 显微镜下观察外周血涂片中检出有核红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方法 外周血涂片经瑞吉染色在显微镜下分类100个白细胞检出有核红细胞并计数.结果 120例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主要分布于14种疾病,有53例(44.17%)病例同时检出幼稚粒细胞.结论 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形态学检查在血液病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陆作洁;农少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07~2011年临床病原菌的变迁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Walk Away 40 SI细菌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31 223份中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86种9 850株,检出率为31.5%;7种主要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其余依次为真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8.9%)、庆大霉素(12.0%)和妥布霉素(9.1%)有较好的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和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在临床分离菌株中非常普遍,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加强院内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健莲;江先海;肖斌龙;李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不同标本类型不同仪器检测血钾(K+)、血钠(Na+)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及其换算的可能性.方法 使用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分别检测40份由低值到高值的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清K+、Na+浓度,使用Roche Modolar DP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对应的静脉血清标本K+、Na+浓度,分别得到3组K+、Na+浓度,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数据有无差异,A组(血气分析仪检测全血标本与生化仪检测血清标本)、B组(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清标本与生化仪检测血清标本)、C组(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清标本与血气分析仪检测全血标本).对A组作直线回归分析得到两组数据的直线方程,并运用于数值换算中,20份随机标本用来判断该推算值和生化仪实际检测对应血清标本K+,Na+浓度可比性及其互换的可能性.结果 A组、B组、C组检测K+、Na+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直线回归分析显示相关性良好,通过直线回归方程计算出相应的换算值与生化仪实际测定相应血清标本之间K+、N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际测定值和理论值间配对差值的标准差分别为0.063、0.677,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值的互换是可行的.结论 不同的标本类型不同的仪器对K+、Na+的检测结果有影响,各个实验室可通过建立两者间数据的换算公式对结果进行调整,使同一检测项目在不同仪器上得出的具有差异的检测结果经过换算统一到同一水平,从而为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数据.
作者:汪小葛;陈巧佩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MLC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LA-B27结果差异性.方法 采用MLCT法和ELISA法同步检测483例患者的HLA-B27的表达.结果 两种方法经配对χ2检验(χ2=80.378,P<0.01).Kappa值评价(K=0.308),显示两种方法一致程度不够满意.MLCT法敏感度,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0.801 1,0.980 3,0.888 2,均优于ELISA法.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HLA-B27存在差异,ELISA法的敏感度较低,MLCT法的敏感度、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均优于ELISA法.
作者:田卫花;李芳娟;梁勤;邢福军;文建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HPV总阳性率为40.73%(123/302),一重感染阳性率为27.48%(83/302),多重感染阳性率为13.25%(40/302),两性HPV总阳性率、一重和多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肛门直肠组织HPV分型检测,对肛门直肠常见病变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崑岚;张金浩;耿建祥;王小峰;王宏景;刘忠伦;李海;王晓红;赵雪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于该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7例尿毒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7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透析治疗前及透析治疗后1 d、3 d及7 d和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体液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的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D3+(单克隆抗体)、CD4+、CD4/CD8及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免疫黏附肿瘤细胞(RI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8+、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后1、3 d均高于透析前(P<0.05),而透析后7 d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变化较大,可有效反应机体的综合免疫变化规律.
作者:陈邹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腹泻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检测72例感染性腹泻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降钙素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细菌性腹泻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腹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性腹泻患者治疗前降钙素原明显高于治疗后水平(P<0.01);病毒性腹泻患者治疗前后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水平与细菌感染相平行,是一项比白细胞更敏感的、鉴别细菌和病毒性腹泻的指标.
作者:赵振平;李海新;陈巧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给客户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医学实验室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基础和依据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一套规范、适合本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保荣;唐春莲;王金松;孟庆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一个血清型,主要引起人的食源性疾病,以突发性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并发肾衰竭,病死率高.E.coli O157:H7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引起的疾病与食用未烘烤的饼干面团[1]、生菜有关[2],在猪、牛粪便及猪肉、牛肉中分离率极高,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3].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E.coli O157:H7实验室诊断以细菌培养、分离及生化和血清鉴定为主.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免疫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将E.coli O157:H7检测技术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培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癌患者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105例(肺癌组)、肺良性疾病患者36例(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组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的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肺癌患者(P<0.05).转移组中血小板计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转移相关,两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预测肿瘤转移的敏感性、准确度.
作者:黄媛;陈建魁;于农;宋世平;尹秀云;金欣;左向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方法 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PCR-SSP)方法检测甘肃地区汉族150例慢性丙型肝炎及75例健康对照者MBL 第一外显子(EXON Ⅰ)52、54、57位基因型.结果 甘肃地区汉族人群MBL基因 EXON Ⅰ的52,57位没有检测出突变体,而54位基因在HCV感染者和在正常对照者中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80 U/L、ALT<40 U/L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定量中、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MBL-54位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感染者MBL的EXON Ⅰ 54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C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而54位等位基因与ALT的升高和HCV-RNA载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何莉莉;张兴旺;居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7例;急性脑梗死组67例;健康对照组50例.hs-CRP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Hcy采用循环酶法检测.结果 冠心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Hcy、hs-CRP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各亚组间,SAP组与UAP组hs-CRP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UAP组Hcy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SAP组、UAP组Hcy、hs-CRP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cy、hs-CRP的阳性率及两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二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病情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病变程度.
作者:樊文;李顺康;朱俊;陈小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RhD阴性献血者RhD弱抗原变异体的发生频率,为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首先采用盐水试管法对初筛为RhD阴性的血样进行RhD表型鉴定;然后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筛查Partial D和Weak D,后用吸收放散试验从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认阴性的血样中筛选并确认DEL型.结果 RhD阴性献血者中多的Rh表型为dccee,其次为dCcee,分别为57.34%(207/361)和32.13%(116/361).共筛查出Partial D和Weak D 19例,总检出率为5.26%(19/361),其中dccEe 8例(2.22%)、dCcee 5例(1.39%)、dCCee 4例(1.11%)、dccee 和dCcEe各1例(0.28%).共确认DEL型87例,总检出率为24.10%(87/361),其中dCcee 72例(19.94%)、dCCee 8例(2.22%)和dccEe 7例(1.94%).结论 RhD阴性献血者RhD弱抗原变异体发生频率较高.常规血清学检测Rh阴性的供血者,应进一步排除RhD弱抗原变异体,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宋任浩;何路军;常缨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西门子348血气分析仪和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两台仪器对电解质(K+、Na+、Cl-)检测结果的差异性.方法 对56例该院的住院患者同时采集肝素抗凝动脉血和无抗凝动脉血,肝素抗凝动脉血的电解质用西门子348血气分析仪(以下简称血气分析仪)测定,无抗凝动脉血先离心分离血清,然后用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简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电解质,分析两台仪器测定电解质的差异.结果 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K+、Na+)结果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离子结果稍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电解质与血气分析仪检测肝素抗凝全血电解质两者有差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电解质有严格的质量体系和保证规范,而血气分析仪检测电解质没有,必需建立适合血气分析仪电解质的参考范围.
作者:蒙泽彬;杨剑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临床深部真菌感染检测指标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分析深部真菌感染在医院中的分布,以及进行感染常见检测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1-3)-β-D葡聚糖]的相关性分析,从而推测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可靠检测指标.结果 深部真菌感染在ICU、呼吸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肿瘤科、儿科的送检率分别为59%、47%、33%、31%、24%、19%.患者体内(1-3)-β-D葡聚糖与CRP及PCT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分别为0.455、0.744(P=0.044,P=0.000).菌群失调患者中,(1-3)-β-D葡聚糖检测的阳性率为16.7%,处于病变期的阳性率为53.3%.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在医院内以ICU、呼吸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肿瘤科多见.PCT作为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比CRP更具可行性,PCT联合G试验对诊断临床深部真菌感染意义更大.
作者:施保华;汪海霞;范泽旭;孙君拓;陈一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血液黏度对不利的心血管病事件如高血压,卒中和糖尿病有强烈的预示作用.血液黏度的增高是几个因素变化的结果,包括血球压积,红细胞的聚集以及血浆黏度的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浓度的增加使血液黏度升高,从而引起血流剪切力的增加,血流剪切力的变化会启动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改变,导致各种黏附分子和整联蛋白的表达和/或活化.其中一些分子如胞内黏附分子(ICAM-1)和α5β1整联蛋白都是纤维蛋白原的受体.Rampling等[1]对红细胞聚集提出了非特异性机制的两种主要理论模型.一种是基于大分子的桥联模型,因为很好的描述了红细胞缗钱现象形成而被广泛接受;另一种非特异性黏附理论是细胞聚集与分子团块和表面吸附无关,主要是由较大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促成的.纤维蛋白原可以特异性的结合于红细胞膜[2].大相对分子质量的血浆蛋白如触珠蛋白、C反应蛋白、血浆铜蓝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显示了强的促红细胞聚集效应[3].纤维蛋白原较其他血浆蛋白对红细胞聚集有更强的效应.
作者:李琦;周名;田鹏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血浆B型脑钠利尿肽前体N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值在心房纤颤以及心房纤颤合并心衰时的不同,以判断NT-proBNP在心房纤颤合并心衰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0例心房纤颤的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左室功能正常者(A组)33例,左室功能不正常者(B组)共57例,B组再分亚组,其中(B1组)为NYHA Ⅰ级28例,(B2组)为NYHA Ⅱ~Ⅳ级 29例,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及超声心动图LVEF的检测.结果 A组血浆NT-proBNP(75.1±8.9)pg/mL.B1组(323.3±11.2)pg/mL,B2组(835.3±9.2)pg/m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检测,A组LVEF值(56.4±6.9)%,B1组LVEF值(44.2±8.4)%,B2组LVEF值(35.3±6.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血浆NT-proBNP作为诊断心房纤颤合并心衰的指标,特异性更高,简单快速,效果与其准确性与心脏超声心动图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但较其更为敏感.
作者:李飒;徐丽萍;武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血尿酸与高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2011年和2012年公司3 851名在职职工2次查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项目为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对206名中层人员的饮食进行了调查.结果 男性血尿酸及血脂结果明显高于女性(P<0.05);高尿酸者血脂结果明显异常(P<0.05);2012年各项结果的阳性率明显低于2011年(P<0.05).结论 血尿酸与血脂呈正相关,以TG和LDL-C明显,不合理的膳食和饮酒是引起高尿酸、高血脂的主要原因.
作者:宋福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IL-13、IL-4R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 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为研究对象,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病例组64例及对照组3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平台定制SNP芯片技术检测IL-13及IL-4Rα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关联性.结果 IL-13 rs20541、IL-13 rs1881457、IL-13 rs1800925及IL-4Rα rs1801275基因多态性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无显著相关性(P=0.4、0.074、0.074、0.447).进行性别分层后其结果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3的CCT及CAC单倍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的P值分别为0.026和0.069,这两种单倍型在中国西北地区汉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IL-13及IL-4R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刘欣跃;董晓慧;刘泽菁;王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了解2012年度赤峰市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规定的检测流程与方法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和确证.结果 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1日赤峰市艾滋病实验室共检出HIV-抗体阳性样本29份.其中,男性27例,占93.1%;女性2例,占6.9%.感染者在全市各旗县均有分布.以红山区(5例),松山区(4例)居多各占17.2%和13.8%.外地人员占10.3%.结论 赤峰市2012年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较往年大有提高,占历年感染人数的28.1%.其中男性人群感染者较多.
作者:吴凤华;高姝丽;夏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