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禁食对SPF级SD大鼠血液指标的影响

热比姑丽·伊斯拉木;尤力都孜·艾买提;阿娜古丽·马合木提;买合素提·卡德尔;闫明

关键词:禁食, 大鼠, Sprague Dawley, 血液化学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禁食对大鼠血生化、血细胞、电解质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40只SPF级SD大鼠,适应性饲养90 d,第91天禁食、不禁食条件下,检测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总蛋白(TP)、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肌酐(Crea)、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红细胞计数(RBC)及其分类、白细胞计数(WBC)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PLT)、钾离子浓度(K+)、钠离子浓度(Na+)、氯离子浓度(Cl-)、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测定.结果 禁食组雄性TG 、CHO降低,TBIL、TP、ALB、WBC、Na+升高(P<0.01,P<0.05);禁食组雌性TG、MCHC降低,TBIL、ALB、Na+升高(P<0.01,P<0.05).结论 禁食对SPF级SD大鼠血液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西门子348血气分析仪和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两台仪器对电解质(K+、Na+、Cl-)检测结果的差异性.方法 对56例该院的住院患者同时采集肝素抗凝动脉血和无抗凝动脉血,肝素抗凝动脉血的电解质用西门子348血气分析仪(以下简称血气分析仪)测定,无抗凝动脉血先离心分离血清,然后用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简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电解质,分析两台仪器测定电解质的差异.结果 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K+、Na+)结果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离子结果稍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电解质与血气分析仪检测肝素抗凝全血电解质两者有差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电解质有严格的质量体系和保证规范,而血气分析仪检测电解质没有,必需建立适合血气分析仪电解质的参考范围.

    作者:蒙泽彬;杨剑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某市2012年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了解2012年度赤峰市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规定的检测流程与方法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和确证.结果 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1日赤峰市艾滋病实验室共检出HIV-抗体阳性样本29份.其中,男性27例,占93.1%;女性2例,占6.9%.感染者在全市各旗县均有分布.以红山区(5例),松山区(4例)居多各占17.2%和13.8%.外地人员占10.3%.结论 赤峰市2012年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较往年大有提高,占历年感染人数的28.1%.其中男性人群感染者较多.

    作者:吴凤华;高姝丽;夏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Hcy、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7例;急性脑梗死组67例;健康对照组50例.hs-CRP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Hcy采用循环酶法检测.结果 冠心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Hcy、hs-CRP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各亚组间,SAP组与UAP组hs-CRP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UAP组Hcy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SAP组、UAP组Hcy、hs-CRP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cy、hs-CRP的阳性率及两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二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病情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病变程度.

    作者:樊文;李顺康;朱俊;陈小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中成药在经前期综合征中对激素影响的探讨

    目的 通过检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来分析中成药对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激素的影响.方法 对178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通过中成药逍遥丸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对患者体内的雌二醇,黄体酮和睾酮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经过中成药治疗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相比较,雌二醇和黄体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睾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激素水平在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体内所起到的作用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中成药通过影响睾酮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进程.

    作者:赵岩;许红;雷灵梅;朱怀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艰难梭菌致病相关研究进展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为专性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以及动物和人的粪便中.其主要致病因子为毒素A(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 A,CdtA)和毒素B(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 B,CdtB).长期接受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治疗,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并释放毒素,引发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相关疾病[1].近年来,耐药菌株、高毒力菌株不断增多,Cd已成为医院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原因[2],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Cd致病相关研究、CDI的流行及防治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罗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

    目的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调查本地甲型流感病毒(FluA)的流行情况.方法 利用免疫层析技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1 031例鼻咽拭子样本进行特异性FluA抗原检测.结果 1 031例鼻咽拭子样本FluA抗原总阳性率为6.69%;男性阳性率为6.58%,女性阳性率为6.79%;按年龄分组统计,11~20岁和21~30岁年龄组FluA抗原阳性率均较高,分别达到7.43%和7.95%.结论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快速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FluA抗原,用于人群FluA病例筛查和疫情监测,对预防控制流感疫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溪霖;罗皓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观察

    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肠球菌定植部位改变时,可引起菌血症、心内膜炎、泌尿系统、腹腔和创口等感染.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肠球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呈现多重耐药的趋势,严重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肠球菌耐药性的研究也引起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从临床相关病例中获得107株肠球菌,对其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春辉;崔秀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血清葡萄糖检测试剂对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时,血清葡萄糖检测试剂对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方法 通过实验设计,利用全自动生化仪的不同设置,分别测定样本针、试剂针、搅拌棒及比色杯的携带污染对血清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 血清葡萄糖试剂对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试剂针的携带污染.结论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时,虽然具备高速、精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但同时在部分检测项目间也存在着交叉污染,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仪器清洗程序和合理的分析顺序.

    作者:陈彬;许永志;陈燕红;刘惠娜;林淳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因子变化情况

    目的 研究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于该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7例尿毒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7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透析治疗前及透析治疗后1 d、3 d及7 d和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体液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的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D3+(单克隆抗体)、CD4+、CD4/CD8及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免疫黏附肿瘤细胞(RI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8+、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后1、3 d均高于透析前(P<0.05),而透析后7 d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变化较大,可有效反应机体的综合免疫变化规律.

    作者:陈邹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1798例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结果的质量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细胞培养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质量情况.方法 普通培养瓶法对1 798例羊水细胞进行细胞培养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其结果做质量分析.结果 1 798例羊水标本中,培养成功1 744例,成功率为97%,培养成功的1 744例制作为羊水细胞胎儿染色体标本片,并对其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其分析的成功率为99.3%.结论 该实验室羊水细胞培养胎儿染色体分析结果的质量符合行业标准.

    作者:代云才;漆晓玲;罗立;张林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显微镜下观察外周血涂片中检出有核红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方法 外周血涂片经瑞吉染色在显微镜下分类100个白细胞检出有核红细胞并计数.结果 120例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主要分布于14种疾病,有53例(44.17%)病例同时检出幼稚粒细胞.结论 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形态学检查在血液病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陆作洁;农少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血清胸苷激酶1测定在体检人群癌变风险筛查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TK1)检测在体检人群癌变风险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2 230例健康体检者STK1浓度,根据检测结果把体检者分为风险组(STK1>2 pmol/L)和正常组(STK1≤2 pmol/L),计算风险率,风险组和正常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分别对风险组和正常组人群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风险组79例,STK1为2.03~17.25 pmol/L,平均值(3.77±2.99)pmol/L,风险率为3.5%,其中恶性肿瘤5例,发生率为6.33%,良性疾病74例,占93.67%;正常组2 151例,STK1为0.10~2.00 pmol/L,平均值(0.91±0.32)pmol/L,无恶性肿瘤病例;风险组和正常组之间ST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0,P<0.01);在风险组中,恶性肿瘤组的STK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t=9.142,P<0.01).结论 STK1的水平与体内细胞增殖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体检人群的癌变风险筛查.

    作者:卢志权;罗品芳;郑卫东;李介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MLCT和ELISA法检测HLA-B27的比较

    目的 比较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MLC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LA-B27结果差异性.方法 采用MLCT法和ELISA法同步检测483例患者的HLA-B27的表达.结果 两种方法经配对χ2检验(χ2=80.378,P<0.01).Kappa值评价(K=0.308),显示两种方法一致程度不够满意.MLCT法敏感度,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0.801 1,0.980 3,0.888 2,均优于ELISA法.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HLA-B27存在差异,ELISA法的敏感度较低,MLCT法的敏感度、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均优于ELISA法.

    作者:田卫花;李芳娟;梁勤;邢福军;文建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纤溶酶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纤溶酶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6~72 h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应用纤溶酶治疗,对照组应用血塞通治疗.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判定疗效,并复查头脑CT,同时观察血糖、纤维蛋白原、血脂、血流变指标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54例,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72.6%,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头颅CT复查结果,纤维蛋白原、血脂、血流变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纤溶酶能降低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改善血脂代谢,且不良反应少见,为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贾爱萍;张海林;邢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高糖对HSkMCs细胞株AT1R、mfn2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骨骼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高糖状态的变化及对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骨骼肌细胞(HSkMC),分为不同浓度葡萄糖组进行培养:5.55 mmol/L组,11.1 mmol/L组,22.2 mmol/L组,分别培养48 h,应用RT-PCR检测各组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mfn2基因表达.结果 以5.55 mmol/L组作为基础对照组,11.1 mmol/L组、22.2 mmol/L组AT1R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mfn2基因表达则下降(P<0.05).结论 高糖能诱导骨骼肌细胞AT1R mRNA表达上调,mfn2 mRNA表达下调,且呈剂量依耐性.

    作者:蔡俊玮;黄成虎;李雪锋;徐焱成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中ANCA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IIF和免疫印迹法联合对126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进行ANCA检测.结果 在126例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RA)、韦格纳肉芽肿瘤(WG)、皮肌炎(DM)和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检测cANCA阳性与PR3-ANCA阳性是一一对应的;而在51例SLE患者中,有17例(33.3%)pANCA阳性,7例(13.7%)骨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在29例RA中3例(10.3%)pANCA阳性,而4例(13.7 %)MPO-ANCA阳性.WG和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检测ANCA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7.5%和93.7%.结论 IIF一般情况下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检测ANCA的筛选试验,免疫印迹法可以作为特异ANCA确证试验.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ANCA的检出率,减少ANCA的误诊率.

    作者:陈维蓓;向瑜;张莉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血浆NT-proBNP水平在心房纤颤合并心衰诊断中的研究分析

    目的 观察血浆B型脑钠利尿肽前体N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值在心房纤颤以及心房纤颤合并心衰时的不同,以判断NT-proBNP在心房纤颤合并心衰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0例心房纤颤的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左室功能正常者(A组)33例,左室功能不正常者(B组)共57例,B组再分亚组,其中(B1组)为NYHA Ⅰ级28例,(B2组)为NYHA Ⅱ~Ⅳ级 29例,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及超声心动图LVEF的检测.结果 A组血浆NT-proBNP(75.1±8.9)pg/mL.B1组(323.3±11.2)pg/mL,B2组(835.3±9.2)pg/m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检测,A组LVEF值(56.4±6.9)%,B1组LVEF值(44.2±8.4)%,B2组LVEF值(35.3±6.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血浆NT-proBNP作为诊断心房纤颤合并心衰的指标,特异性更高,简单快速,效果与其准确性与心脏超声心动图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但较其更为敏感.

    作者:李飒;徐丽萍;武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两种空气净化机对手术室空气动静态消毒菌落数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消毒机对Ⅱ类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 将两个空间相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手术室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1组用新型空气消毒机净之界,观察2组用动态消毒机,分别于消毒1 h后于手术前0 min,手术开始后20、40、60 min做标准5点采样,比较二者的消毒效果.结果 两种动态空气净化系统在术前0 min,杀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开始20、40、60 min 3个时间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型空气消毒机净之界优于动态消毒机消毒效果,同时安全、经济,不产生衍生、次生污染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于露;傅建南;张名均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高尿酸与高脂血症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血尿酸与高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2011年和2012年公司3 851名在职职工2次查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项目为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对206名中层人员的饮食进行了调查.结果 男性血尿酸及血脂结果明显高于女性(P<0.05);高尿酸者血脂结果明显异常(P<0.05);2012年各项结果的阳性率明显低于2011年(P<0.05).结论 血尿酸与血脂呈正相关,以TG和LDL-C明显,不合理的膳食和饮酒是引起高尿酸、高血脂的主要原因.

    作者:宋福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IL-13及IL-4Rα基因多态性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 探讨IL-13、IL-4R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 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为研究对象,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病例组64例及对照组3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平台定制SNP芯片技术检测IL-13及IL-4Rα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关联性.结果 IL-13 rs20541、IL-13 rs1881457、IL-13 rs1800925及IL-4Rα rs1801275基因多态性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无显著相关性(P=0.4、0.074、0.074、0.447).进行性别分层后其结果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3的CCT及CAC单倍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的P值分别为0.026和0.069,这两种单倍型在中国西北地区汉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IL-13及IL-4R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刘欣跃;董晓慧;刘泽菁;王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