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检测血清IGF-1、CEA、CYFRA21-1、NSE、CA199在肺癌诊治中的应用

张丽花

关键词:肺肿瘤, 肿瘤标记, 生物学, 化学发光测定法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糖类蛋白19-9(CA19-9)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治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 对98例肺癌组患者治疗前后,46例肺良性病变组患者,42例健康组受检者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P<0.05).肺癌细患者治疗后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P<0.05).肺癌组中Ⅲ/Ⅳ期患者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含量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腺癌中CE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和鳞癌(P<0.05),小细胞肺癌中NS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腺癌和鳞癌(P<0.05),鳞癌中CYFRA21-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和腺癌(P<0.05).联合检测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效能高为0.986.结论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肺癌的诊断、分期及疗效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抗体抗E、抗Fyb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

    体内抗体的特异性是针对自身的抗原,该类抗体称之不规则抗体[1].由于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轻则影响治疗效果,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临床交叉配血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不规则抗体的检出.引起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的不规则抗体多较单一,联合抗体较少.本文就1例联合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进行报道.

    作者:朱素敏;王芳;毛伟;黄霞;李小红;廖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禁食对SPF级SD大鼠血液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禁食对大鼠血生化、血细胞、电解质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40只SPF级SD大鼠,适应性饲养90 d,第91天禁食、不禁食条件下,检测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总蛋白(TP)、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肌酐(Crea)、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红细胞计数(RBC)及其分类、白细胞计数(WBC)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PLT)、钾离子浓度(K+)、钠离子浓度(Na+)、氯离子浓度(Cl-)、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测定.结果 禁食组雄性TG 、CHO降低,TBIL、TP、ALB、WBC、Na+升高(P<0.01,P<0.05);禁食组雌性TG、MCHC降低,TBIL、ALB、Na+升高(P<0.01,P<0.05).结论 禁食对SPF级SD大鼠血液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热比姑丽·伊斯拉木;尤力都孜·艾买提;阿娜古丽·马合木提;买合素提·卡德尔;闫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给客户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医学实验室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基础和依据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一套规范、适合本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保荣;唐春莲;王金松;孟庆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中成药在经前期综合征中对激素影响的探讨

    目的 通过检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来分析中成药对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激素的影响.方法 对178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通过中成药逍遥丸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对患者体内的雌二醇,黄体酮和睾酮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经过中成药治疗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相比较,雌二醇和黄体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睾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激素水平在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体内所起到的作用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中成药通过影响睾酮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进程.

    作者:赵岩;许红;雷灵梅;朱怀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联合检测血清IGF-1、CEA、CYFRA21-1、NSE、CA199在肺癌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糖类蛋白19-9(CA19-9)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治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 对98例肺癌组患者治疗前后,46例肺良性病变组患者,42例健康组受检者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P<0.05).肺癌细患者治疗后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P<0.05).肺癌组中Ⅲ/Ⅳ期患者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含量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腺癌中CE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和鳞癌(P<0.05),小细胞肺癌中NS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腺癌和鳞癌(P<0.05),鳞癌中CYFRA21-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和腺癌(P<0.05).联合检测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效能高为0.986.结论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肺癌的诊断、分期及疗效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MLCT和ELISA法检测HLA-B27的比较

    目的 比较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MLC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LA-B27结果差异性.方法 采用MLCT法和ELISA法同步检测483例患者的HLA-B27的表达.结果 两种方法经配对χ2检验(χ2=80.378,P<0.01).Kappa值评价(K=0.308),显示两种方法一致程度不够满意.MLCT法敏感度,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0.801 1,0.980 3,0.888 2,均优于ELISA法.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HLA-B27存在差异,ELISA法的敏感度较低,MLCT法的敏感度、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均优于ELISA法.

    作者:田卫花;李芳娟;梁勤;邢福军;文建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艾滋病患者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活性的应用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脑脊液腺苷脱氨酶的活性、临床意义及与其他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36例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和36例感染性疾病患者(HIV阴性且排除细菌性脑膜炎、结核、白血病),检测其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氯(Cl)和总蛋白(TP)的水平.结果 艾滋病患者脑脊液ADA水平显著高于HI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IV阳性患者脑脊液ADA水平与LDH、TP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Glu、Cl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脑脊液ADA水平与其他生化指标联合应用,有助于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诊断.

    作者:方欢英;周毅;李海聪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糖尿病患者右小腿脓肿分枝杆菌感染菌种鉴定分析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右小腿感染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分析.方法 对病原菌进行温度生长试验(28 ℃、37 ℃及45 ℃)、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结合生化试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病原菌能在麦康凯琼脂28 ℃及37 ℃下生长,而45 ℃不生长.经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为龟/脓肿分枝杆菌,同源度98.5%.生化试验结果为枸橼酸盐(28 ℃)阴性,28 ℃ 5% NaCl培养基生长试验阳性,病原菌鉴定为脓肿分枝杆菌.结论 脓肿分枝杆菌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右小腿感染的病原菌,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结合生化实验可用于NTM的菌种鉴定.

    作者:曾平;邹自英;吴艾霖;朱冰;刘媛;熊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血清胸苷激酶1测定在体检人群癌变风险筛查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TK1)检测在体检人群癌变风险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2 230例健康体检者STK1浓度,根据检测结果把体检者分为风险组(STK1>2 pmol/L)和正常组(STK1≤2 pmol/L),计算风险率,风险组和正常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分别对风险组和正常组人群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风险组79例,STK1为2.03~17.25 pmol/L,平均值(3.77±2.99)pmol/L,风险率为3.5%,其中恶性肿瘤5例,发生率为6.33%,良性疾病74例,占93.67%;正常组2 151例,STK1为0.10~2.00 pmol/L,平均值(0.91±0.32)pmol/L,无恶性肿瘤病例;风险组和正常组之间ST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0,P<0.01);在风险组中,恶性肿瘤组的STK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t=9.142,P<0.01).结论 STK1的水平与体内细胞增殖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体检人群的癌变风险筛查.

    作者:卢志权;罗品芳;郑卫东;李介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两种空气净化机对手术室空气动静态消毒菌落数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消毒机对Ⅱ类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 将两个空间相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手术室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1组用新型空气消毒机净之界,观察2组用动态消毒机,分别于消毒1 h后于手术前0 min,手术开始后20、40、60 min做标准5点采样,比较二者的消毒效果.结果 两种动态空气净化系统在术前0 min,杀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开始20、40、60 min 3个时间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型空气消毒机净之界优于动态消毒机消毒效果,同时安全、经济,不产生衍生、次生污染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于露;傅建南;张名均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与药敏分析

    目的 调查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308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临床与药敏分析.结果 308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痰液(占89.99%);临床分布以ICU、呼吸内科为显著,分别为34.09%与28.25%;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呋喃妥因几乎全部耐药,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达60%以上,对亚胺培南、加酶抑制剂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日趋严重,临床治疗用药应根据药敏结果用药,亚胺培南可作为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

    作者:陈淑云;顾文刚;南志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纤溶酶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纤溶酶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6~72 h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应用纤溶酶治疗,对照组应用血塞通治疗.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判定疗效,并复查头脑CT,同时观察血糖、纤维蛋白原、血脂、血流变指标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54例,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72.6%,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头颅CT复查结果,纤维蛋白原、血脂、血流变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纤溶酶能降低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改善血脂代谢,且不良反应少见,为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贾爱萍;张海林;邢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产OXA-23鲍曼不动杆菌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研究

    目的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快速检测产OXA-23鲍曼不动杆菌.方法 125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110株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为研究对象,用PCR和测序方法检测OXA基因.美罗培南与鲍曼不动杆菌37 ℃孵育2 h后,上清液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统计学分析各质谱峰的ROC曲线.结果 125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OXA-23基因.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的质谱峰质荷比(m/z)为384 m/z,406 m/z,428 m/z,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质谱峰为358 m/z,380 m/z,402 m/z,406 m/z,424 m/z,428 m/z,446 m/z,468 m/z.质谱峰358 m/z与380 m/z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99.通过质谱峰的变化鉴定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灵敏度与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可以快速、准确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利君;范艳艳;王玫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艰难梭菌致病相关研究进展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为专性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以及动物和人的粪便中.其主要致病因子为毒素A(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 A,CdtA)和毒素B(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 B,CdtB).长期接受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治疗,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并释放毒素,引发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相关疾病[1].近年来,耐药菌株、高毒力菌株不断增多,Cd已成为医院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原因[2],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Cd致病相关研究、CDI的流行及防治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罗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血清葡萄糖检测试剂对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时,血清葡萄糖检测试剂对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方法 通过实验设计,利用全自动生化仪的不同设置,分别测定样本针、试剂针、搅拌棒及比色杯的携带污染对血清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 血清葡萄糖试剂对无机磷测定结果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试剂针的携带污染.结论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时,虽然具备高速、精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但同时在部分检测项目间也存在着交叉污染,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仪器清洗程序和合理的分析顺序.

    作者:陈彬;许永志;陈燕红;刘惠娜;林淳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糖化血红蛋白质控物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 研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物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1)HbA1c质控物的配制,根据质控物制备要求,利用临床合格全血样本,经多次洗涤制备红细胞悬液,EDTA-K2防凝配制成Hb>100 g/L,Hct>40%,分析总面积为3.4×106和3.0×106的HbA1c质控物,根据HbA1c质控物含量不同配制成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2)质控物分装保存,将配制的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分别按每管5.0 μL分装,-20 ℃冰箱保存.(3)质控物的稳定性观察将配制的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分别进行日内和日间以及12个月的稳定性观察.结果 配制的HbA1c质控物1和HbA1c质控物2含量分别为(5.2±0.12)%和(10.1±0.15)%;配制的HbA1c质控物1和HbA1c质控物2其日间和日内CV均小于3.0%,3~12个月配制的HbA1c质控物1和HbA1c质控物2质控结果稳定.将配制的低值质控物1和高值质控物2和伯乐公司提供的HbA1c质控物同时进行1个月的质控应用,制备的两个质控物与伯乐公司的HbA1c质控物两结果间具有良好的同步性.结论 自制HbA1c两水平质控物结果稳定,初步应用质控效果良好.

    作者:王开军;郭长青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中ANCA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IIF和免疫印迹法联合对126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进行ANCA检测.结果 在126例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RA)、韦格纳肉芽肿瘤(WG)、皮肌炎(DM)和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检测cANCA阳性与PR3-ANCA阳性是一一对应的;而在51例SLE患者中,有17例(33.3%)pANCA阳性,7例(13.7%)骨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在29例RA中3例(10.3%)pANCA阳性,而4例(13.7 %)MPO-ANCA阳性.WG和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检测ANCA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7.5%和93.7%.结论 IIF一般情况下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检测ANCA的筛选试验,免疫印迹法可以作为特异ANCA确证试验.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ANCA的检出率,减少ANCA的误诊率.

    作者:陈维蓓;向瑜;张莉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癌患者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105例(肺癌组)、肺良性疾病患者36例(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组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的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肺癌患者(P<0.05).转移组中血小板计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转移相关,两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预测肿瘤转移的敏感性、准确度.

    作者:黄媛;陈建魁;于农;宋世平;尹秀云;金欣;左向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动态监测孕期血型抗体效价在新生儿溶血病诊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孕期血清中IgG抗A(B)效价在新生儿溶血病(HDN)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425例孕妇均为O型RhD阳性,其丈夫血型为非O型,年龄在22~38岁,对初次检出IgG抗A(B)效价大于或等于1:64的孕妇分别在妊娠22、32、36、40周时监测其血清中的抗体效价,动态记录检测结果并追踪HDN的发生情况.结果 425例孕妇初测IgG抗A(B)效价大于或等于1:64的有213例,检出率为50.1%,新生儿发生HDN的概率为54.0%;孕期IgG抗A(B)效价动态升高与所产新生儿HDN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与HDN密切相关,孕期进行动态检测并及早干预对减少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发生意义重大.

    作者:黄衍锋;陈建霞;邹焕荣;黄翠兰;钟思珍;张旭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RhD阴性献血者RhD弱抗原变异体的发生频率

    目的 了解RhD阴性献血者RhD弱抗原变异体的发生频率,为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首先采用盐水试管法对初筛为RhD阴性的血样进行RhD表型鉴定;然后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筛查Partial D和Weak D,后用吸收放散试验从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认阴性的血样中筛选并确认DEL型.结果 RhD阴性献血者中多的Rh表型为dccee,其次为dCcee,分别为57.34%(207/361)和32.13%(116/361).共筛查出Partial D和Weak D 19例,总检出率为5.26%(19/361),其中dccEe 8例(2.22%)、dCcee 5例(1.39%)、dCCee 4例(1.11%)、dccee 和dCcEe各1例(0.28%).共确认DEL型87例,总检出率为24.10%(87/361),其中dCcee 72例(19.94%)、dCCee 8例(2.22%)和dccEe 7例(1.94%).结论 RhD阴性献血者RhD弱抗原变异体发生频率较高.常规血清学检测Rh阴性的供血者,应进一步排除RhD弱抗原变异体,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宋任浩;何路军;常缨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