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春梅;李玲;徐丽萍;杜叶平;李霞莲
目的 对贝克曼库尔特LH75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性能验证.方法 对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进行验证,并与其他仪器测定结果及人工白细胞分类镜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均在允许范围内(根据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并与人工显微镜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结论 全自动(LH750型)血细胞分析仪各方面性能良好,测定结果准确,可以为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作者:陈渝宁;韩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给客户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医学实验室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基础和依据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一套规范、适合本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保荣;唐春莲;王金松;孟庆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脑脊液腺苷脱氨酶的活性、临床意义及与其他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36例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和36例感染性疾病患者(HIV阴性且排除细菌性脑膜炎、结核、白血病),检测其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氯(Cl)和总蛋白(TP)的水平.结果 艾滋病患者脑脊液ADA水平显著高于HI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IV阳性患者脑脊液ADA水平与LDH、TP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Glu、Cl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脑脊液ADA水平与其他生化指标联合应用,有助于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诊断.
作者:方欢英;周毅;李海聪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IL-13、IL-4R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 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为研究对象,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病例组64例及对照组3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平台定制SNP芯片技术检测IL-13及IL-4Rα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关联性.结果 IL-13 rs20541、IL-13 rs1881457、IL-13 rs1800925及IL-4Rα rs1801275基因多态性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无显著相关性(P=0.4、0.074、0.074、0.447).进行性别分层后其结果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3的CCT及CAC单倍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的P值分别为0.026和0.069,这两种单倍型在中国西北地区汉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IL-13及IL-4R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刘欣跃;董晓慧;刘泽菁;王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法(TRF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实用性.方法 在TRFIA法检测的临床标本中随机选择88份血清标本,分别用CLIA法和ELISA法再次检测PGⅡ,分析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对消化科门诊/病房患者和体检人群进行回顾性分析,验证TRFIA法检测PGⅡ对胃病筛查的可行性.结果 TRFIA法(Y)与CLIA法(X)PGⅡ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46 7,P=0.000 1),回归方程为:Y=0.952 8X+0.571 1(P=0.000 1);TRFIA法(Y)与ELISA法(X)PGⅡ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61 8,P=0.000 1),回归方程为:Y=0.727 5X+0.2617(P=0.0001);ELISA法(Y)与CLIA法(X)PGⅡ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80 6,P=0.000 1),回归方程为:Y=1.304 9X+0.480 0(P=0.000 1);体检人群、消化科门诊患者、消化科住院患者的血清PGⅡ水平分别为(15.97±10.82)ng/mL、(20.75±17.27)ng/mL、(35.64±41.14)ng/mL,消化科门诊患者血清PGⅡ水平明显高于体检人群(P<0.05),消化科住院患者血清PGⅡ水平明显高于消化科门诊患者(P<0.05).结论 PGⅡ可能用于浅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糜烂或溃疡的筛查,但鉴于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建议各实验室根据不同方法建立自己的参考值.
作者:赵芳;赵缜;潘惠芬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检测和分析游离胎儿DNA的 ERG基因在不同孕期中浓度的变化,探讨利用ERG甲基化位点检测技术应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妊娠妇女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各30例.采用 HpaⅡ、MspⅠ分别对血浆中提取的游离DNA酶切后进行SYBR PCR反应,通过检测ERG基因甲基化位点,定量分析不同孕期的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浓度.结果 游离胎儿DNA的ERG基因在孕妇血浆中的浓度随着孕周的增长而升高.各孕周组的母血浆中ERG基因浓度(LG copies/mL)中位数分别为5.38,6.10和7.04(χ2 =75.104,P<0.01).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游离胎儿DNA的ERG基因序列上CCGG位点存在甲基化的特性.进一步确定了ERG基因作为胎儿DNA的标记物应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
作者:陈熙;熊礼宽;曾婷;肖克林;黄艳萍;郭冀丹;麦光兴;郭辉;任景慧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调查本地甲型流感病毒(FluA)的流行情况.方法 利用免疫层析技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1 031例鼻咽拭子样本进行特异性FluA抗原检测.结果 1 031例鼻咽拭子样本FluA抗原总阳性率为6.69%;男性阳性率为6.58%,女性阳性率为6.79%;按年龄分组统计,11~20岁和21~30岁年龄组FluA抗原阳性率均较高,分别达到7.43%和7.95%.结论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快速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FluA抗原,用于人群FluA病例筛查和疫情监测,对预防控制流感疫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溪霖;罗皓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Hb)、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探讨GHb、D-D、hs-CRP和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将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组,同时选取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人群的GHb、D-D和hs-CRP.结果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的3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3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时D-D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检测GHb、D-D和hs-CRP水平有助于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早期诊断.
作者:杨朝菊;申艳梅;马倩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于该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7例尿毒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7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透析治疗前及透析治疗后1 d、3 d及7 d和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体液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的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D3+(单克隆抗体)、CD4+、CD4/CD8及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免疫黏附肿瘤细胞(RI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8+、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后1、3 d均高于透析前(P<0.05),而透析后7 d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变化较大,可有效反应机体的综合免疫变化规律.
作者:陈邹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乙肝产妇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之间关系,为产前阻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74例乙肝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运用ELISA方法检测婴儿脐带血中HBsAg,并根据HBV-DNA载量的不同分为3组进行比较,HBV-DNA阳性分为两组进行产前阻断.结果 在受检的174例标本中,HBV-DNA载量小于或等于5.0×102 copies/mL的产妇60例(HBV-DNA阴性),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6.67%(4/60);HBV-DNA载量:>5.0×102~1.0×106 copies/mL产妇45例,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13.33%(6/45);HBV-DNA载量大于1.0×106 copies/mL的产妇69例,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78.26%(54/69),HBV-DNA阳性的产妇宫内感染高于HBV-DNA阴性的产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2,P<0.01),HBV-DNA载量:>5.0×102~1.0×106copies/mL和HBV-DNA载量大于1.0×106copies/mL两组产妇之间宫内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P<0.01);114例HBV-DNA阳性产妇中,阻断组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8.22%(6/73),对照组宫内感染的阳性率为31.73%(13/41),阻断组和对照组的宫内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P<0.01).结论 乙肝孕妇的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呈正相关,通过产前阻断可以降低母婴间垂直传播.
作者:罗慧琴;王志刚;李玲;刘付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中老年体检人群中对血栓疾病的临床监察价值.方法 运用法国MINI-VIDAS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该院体检的中老年人群血浆D-二聚体浓度,按年龄结构分组,其中,40~50岁为A组,>50~60岁为B组,>60岁为C组,每组100例,分别统计各组数据;对D-二聚体水平超过同组平均水平3倍标准差的患者再进行深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超声检测未发现静脉血栓栓塞症(VET)人群纳入追踪随访对象并持续1年,以评价D-二聚体测定对VET的监控价值.结果 A、B、C组D-二聚体测定结果分别为(446±21.4)μg/L、(563±64.7)μg/L、(641±59.6)μg/L,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超过同组平均水平3倍标准差的患者进行深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此类患者一年内发生VET的比率分别为,A组15.8%(3/19),B组23.1%(6/26),C组34.2%(13/38).结论 D-二聚体随年龄增高有增加趋势,可以作为中老年人常规体检项目.
作者:戴国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血站管理办法>规定:血液标本的保存期为全血或成分血使用后2年.照这样计算,短的保存时间是2年,长的是12年(例如冰冻红细胞),如此大量的血液标本,在需要复查时,怎样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查找出来呢?血站检验科正面临这样一个重大难题,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保存管理系统才能把大量的血浆标本相关信息登记保存和管理好,才能高效的查询到指定条形码的血浆标本[1].规范化、高效率、少空间、低成本的血浆标本保存和管理,是血站检验科需要迫切探讨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2],本文将本站实验室血浆标本管理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黎淦平;刘宜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癌患者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105例(肺癌组)、肺良性疾病患者36例(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组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的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肺癌患者(P<0.05).转移组中血小板计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转移相关,两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预测肿瘤转移的敏感性、准确度.
作者:黄媛;陈建魁;于农;宋世平;尹秀云;金欣;左向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肠球菌定植部位改变时,可引起菌血症、心内膜炎、泌尿系统、腹腔和创口等感染.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肠球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呈现多重耐药的趋势,严重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肠球菌耐药性的研究也引起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从临床相关病例中获得107株肠球菌,对其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春辉;崔秀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对结核分枝杆菌(TB)核酸检测试剂的临床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用分离培养法与圣湘生物结核分枝杆菌(TB)核酸检测试剂分别对202例临床收集的样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并对比其结果,同时,将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分别与测序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与培养法的阳性一致性百分比为100%,阴性一致性百分比为98.61%,总一致性百分比为99.01%;对2例不符样本进行测序复核,并对复核后的结果进行Kappa检验一致性分析,结果Kappa值为1.000,表明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结果与金标准分离培养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现出较好的准确性.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与分离培养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阳性率较分离培养法更高,所需检测时间大为缩短,具有内标控制假阴性,结果准确,符合临床检测要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庆芳;何小宁;王小婷;周翠蕃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标准化评价方案对KHC3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对KHC3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干扰因素及正常血清参考范围进行测定,并比较其与改良J-G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KHC3法测定TBIL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批内、批间、日间及总变异系数均小于5%)和准确度(回收率96.9%~103.7%,平均回收率100.7%.);线性范围:0~513 μmol/L;维生素C(VitC)≤0.5 g/L、三酰甘油(TG)≤5.01 mol/L和血红蛋白(Hb)≤1.5 g/L时对KHC3法无干扰;KHC3法与改良J-G法相关性良好;KHC3法测定TBIL参考范围为:1.84~15.10 μmol/L.结论 KHC3法测定TBIL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实验室常规自动化分析.
作者:杨晓东;卢建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B 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63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心衰组)和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BNP浓度,并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比较不同NYHA级别BNP水平差异.结果 (1)心衰组BNP水平(868.5±30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01.4±32.8)pg/mL](P<0.01).(2)NYHA分级Ⅱ级患者BNP水平为(629.37±224.56)pg/mL,NYHA分级Ⅲ级患者BNP水平为(853.39±302.43)pg/mL,NYHA分级Ⅳ级患者BNP水平为(1 378.62±433.25)pg/m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NP水平随着心衰患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对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海滨;石新慧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为专性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以及动物和人的粪便中.其主要致病因子为毒素A(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 A,CdtA)和毒素B(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 B,CdtB).长期接受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治疗,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并释放毒素,引发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相关疾病[1].近年来,耐药菌株、高毒力菌株不断增多,Cd已成为医院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原因[2],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Cd致病相关研究、CDI的流行及防治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罗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一个血清型,主要引起人的食源性疾病,以突发性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并发肾衰竭,病死率高.E.coli O157:H7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引起的疾病与食用未烘烤的饼干面团[1]、生菜有关[2],在猪、牛粪便及猪肉、牛肉中分离率极高,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3].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E.coli O157:H7实验室诊断以细菌培养、分离及生化和血清鉴定为主.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免疫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将E.coli O157:H7检测技术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培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卫生部新的<血站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的要求,对血液采集、检验、处理、储存、发放、运转、临床应用等环节实行及时、全面、完整、准确的信息化管理[1].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现代化的手段,建立全市采供血为一体的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将卫生局、各级管理部门、医院输血科与各血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全市范围内采血、供血、临床应用等血液信息的监控、共享、交换、综合分析等,大限度地控制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强化血液工作的综合管理.血液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采供血机构的切身利益和现代血液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王显科;肖莉丽;周乐明;孙安龙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