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学辉;莫莉;黄涛;张春雷;李疆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内分泌科2011年7~12月住院的T2DM患者(T2DM组),以及相同数量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糖、叶酸、维生素B12.结果 T2DM组血清Hcy水平[(18.4±4.5)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2±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髙Hcy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3.70%与9.70%.以血清Hcy>15 μmol/L为标准,将T2DM组分成高Hcy组和正常Hcy组,2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4.29%、3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2DM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高Hcy与T2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作者:陈惠;涂文军;王屹;郑欣;于艳;冯永路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对成人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15例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测定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CD64阳性率.结果 细菌感染组CD64阳性率(75.42%)高于非细菌感染组(39.67%,P<0.05);CD64阳性率为52.92%时,诊断细菌感染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82%.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是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
作者:张晓微;赵丽;张羿;唐艳;易思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快速检测法在BV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BV三联法对300例柯尔克孜族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BV检测,并同时进行阴道清洁度及简单的涂片检查.结果 BV三联法检测300例阴道分泌物结果显示当阴道分泌物的pH值大于4.4时,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3项均为阳性的占33%(99/300),而当pH值小于或等于4.4时,上述3项同时阳性的为0%,过氧化氢与白细胞酯酶同时阳性仅占20%(60/300),在阴道清洁度在Ⅱ度的时候,BV发病率高为15%(45/300).结论 BV联合检测技术是1种新型、简便、快速、经济的方法,可用于临床BV的诊断,值得推广.
作者:陈万瑛;李向东;田新梅;于爱萍;宋凤英;陈道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昆明地区丙型肝炎(简称丙肝)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隐性感染状况和相关实验室特征.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44例抗丙型肝炎病毒IgG类抗体[抗-HCV(IgG)]阳性血清标本进行HBV血清标志物(HBVM)检测,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胆红素(Bil)水平.选择HBsAg阴性标本,以巢式PCR技术和荧光PCR技术进行HBV DNA定性及定量检测.结果 244例抗-HCV(IgG)阳性标本中HBsAg阴性198例,其中HBV DNA阳性76例,丙肝患者合并HBV隐性感染率为31.15%(76/244),包含5种HBVM模式,分别为抗HBs(+)、抗HBe(+)、抗-HBc(+)4例(A组),抗HBe(+)、抗-HBc(+)40例(B组),抗HBs(+)、抗HBc(+)5例(C组),抗-HBc(+)24例(D组),HBVM全阴3例(E组),B组所占比高(P<0.05),D组HBV DNA平均含量高(P<0.05).90.8%(69/76)的标本ALT、Bil均增高.老年男性为丙肝伴HBV隐性感染高发人群.结论 该地区丙肝合并HBV隐性感染发病率较高,且HBVM种类多样.HBV DNA检测是判断丙肝患者HBV感染状况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悦;王惠萱;陈忠明;权彤彤;姜昌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外周血HBeAg定量检测和定性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外周血HBeAg,同步采用ELISA定性检测外周血HBeAg.结果 以408例HBeAg定量结果作ROC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为0.952,以定量结果63.6 IU/mL作为定性试验的检出阈值时,灵敏度(Se)=0.85,特异度(Sp)=0.95,Youden指数(J)=0.80,Kappa值(K)=0.80.结论 以63.6 IU/mL作为定性试验的检出阈值可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Se=0.85、Sp=0.95),K=0.80,外周血HBeAg定量检测和定性检测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当提高或降低检出阈值时,其J、K均有所下降.
作者:黄河龙;安哲;屈梦;王香玲;李妙羡;李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静脉吸毒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的模式.方法 对195例静脉吸毒者进行HIV、HBV和HC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抗-HIV阳性率为42.56%(83/195).抗-HIV阳性和阴性组抗-HCV阳性率分别为56.63%(47/83)和42.86%(48/112)(χ2=3.62,P>0.05);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合并抗-HCV阳性率分别为43.37%(36/83)和43.75%(49/112)(χ2=0.00,P>0.05).HIV+/HBV+/HCV+和HIV-/HBV+/HCV+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0.56%(29/36)和79.59%(39/49)(χ2=0.01,P>0.05).结论 静脉吸毒者存在HIV、HBV和HCV混合感染,其血清学感染模式间的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丽;刘凤玲;唐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3例胃癌组织标本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GST-π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GST-π基因相对表达值为0.56±0.27,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0.18±0.13)(t=5.30,P<0.05);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GST-π基因表达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5).结论 GST-π基因高表达可能导致胃癌产生多药耐药性,GST-π检测对制订化疗方案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胡秀学;刘跃;杜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解脲支原体(UU) 和人型支原体(Mh)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4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标本采用支原体试剂盒进行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检测,并对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4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感染率48.0%(192/400),其中UU感染率为46.5%、Mh感染率为1.5%、UU和Mh混合感染率为13.0%.女性的感染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原体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8.44%、97.92%、95.31%、64.06%.结论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及交沙霉素可作为目前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用药.
作者:何安华;李树锦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铁指数(sTfR-F)对慢性肾衰竭(CRF)所致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7例单纯IDA患者 (IDA组)、60例未合并IDA的CRF患者(CRF组)及63例CRF所致慢性肾性贫血(CRA)患者(CRA组)进行血常规及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率(IBCT)、转铁蛋白受体(TfR)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以公式sTfR/logSF计算sTfR-F,评估各项指标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IDA组sTfR和sTfR-F水平高于CRF组和CRA组(P<0.05);sTfR和sTfR-F对IDA的诊断灵敏度分比为82.0%和88.7%,诊断特异度分别为88.3%和100.0%.结论 sTfR和sTfR-F对CRA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可用于评估CRA患者铁缺乏程度.
作者:李诗琪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分析多种方法检测老年患者梅毒抗体在梅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该院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住院患者送检的5 314例血清标本应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LEI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等方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血清标本经TP-ELISA检测有反应性结果占2.35%(125/5 314),阴性占97.65%(5 189/5 314),对125例有反应性的结果经TRUST法检测阴性占87.2%(109/125);有反应性结果占12.8%(16/125),其中阳性(原倍血清)占5.6%(7/125),阳性(1:2稀释)占2.4%(3/125),阳性(1∶4稀释)占2.4%(3/125),阳性(1∶16稀释)占1.6%(2/125),阳性(1∶32稀释)占0.8%(1/125);设诊断界值(OD/cutoff值)为α,TP-ELISA与CLEIA、TPPA的相符率分别为100%、99.1%(α≥4.0),80%、80%(2.0<α<4.0),71.4%、42.9%(1.0<α≤2.0).结论 梅毒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生理病理因素等影响,建议梅毒抗体阳性患者应结合多种血清学方法的检测结果,并详细了解患者生活史、既往病史及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后作出判断.
作者:姚家奎;丁德坤;孙蓉;鲁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患者胸腹水和血清中前清蛋白(PA)测定对良、恶性胸腹水以及渗出液、漏出液鉴别的意义.方法 将82例患者的胸腹水标本分为2组,良性胸腹水组43例,恶性胸腹水组39例;根据胸腹水形成原因又将82例胸腹水标本分为渗出液组和漏出液组,渗出液组51例,漏出液组31例,分别测定患者的胸腹水标本和血清标本中的PA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良性胸腹水组和恶性胸腹水组中的PA浓度和胸腹水、血清PA浓度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漏出液组的PA浓度和胸腹水、血清PA浓度比值均明显低于渗出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水标本与血清标本中PA测定对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淑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7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和32例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IgA、IgG、IgM检测.结果 哮喘组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失衡,IgA、IgG、IgM可能均参与了哮喘发病过程.
作者:王静静;姜国湖;冯金环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形态学结合免疫分型对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AL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基于染色技术的形态学和基于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分型结果.结果 形态学与免疫分型符合率为89.74%(70/78);分化程度较低、形态不典型及抗原系列交叉表达的AL形态学相对不易分型.急性髓细胞系白血病主要表达cMPO(96.72%)、CD13 (78.68%)、CD117(70.49%)、CD33(67.21%);急性淋巴细胞系白血病主要表达CD19(82.35%)、cCD79a(70.58%)、CD7(17.64%)、cCD3(17.64%).结论 AL诊断应结合形态学及免疫分型,二者不相符时,应进行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测;免疫分型有助于B、T细胞系及形态学难以分型的特殊类型AL的诊断.
作者:周萍;唐吉斌;章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全血微量元素铜(Cu)、锌(Zn)、铁(Fe)含量及Cu/Zn比值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测定食管癌患者与健康人全血Cu、Zn、Fe含量及Cu/Zn比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全血Cu含量和Cu/Zn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Zn和Fe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血微量元素Cu、Zn、Fe的含量及Cu/Zn比值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初瑞雪;孟卫东;崔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顺义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1年顺义区346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者的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非EV71和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的特异性核酸.结果 346例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肠道病毒阳性率为47.98%(166/346).病原谱构成以CVA16型为主,其构成比为50.00%(83/166),其次为EV71占29.52%(49/166),其他肠道病毒占20.48%(34/166).3种肠道病毒在每月中均有报告,4~7月为手足口病高发期,0~5岁为高风险年龄组.男性阳性率略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52∶1.散居的散发病例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 顺义区2010~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CVA16型是优势病毒型.每年春夏季节,应加强对流动人口聚居区5岁以下儿童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作者:马红梅;张文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输血是临床治疗疾病的特殊手段,通过输入新鲜血液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同时也存在着输血相关性传染病发生的危险[1].而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因此按照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本院就诊和住院患者手术前或输血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检测,报道如下.
作者:王书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能独立存活的无细胞壁的病原微生物,是小儿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有文献报道近年来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逐年上升[1],其阳性率与季节有关[2-4].肺炎支原体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为此笔者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来本院儿科及病房就诊的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泽慧;王蕾;马思思 刊期: 2012年第19期
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地区.截止2009年,中国HBV携带者有1.3亿、感染者约9 300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约2 000万,肝癌发病数占全球的55%[1].提高乙肝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迫切需要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合理化选择和应用.目前,HBV标志物(HBV-M)主要有血清学标志物和核酸标志物两大类.
作者:许金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食管癌(EC)是食管上皮组织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八位,死亡率居第六位,全世界每年约有48万新增病例[1].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中国食管癌主要病理类型[2-3].由于ESCC早期诊断率低且转移性强,尽管治疗方法有了很大进步,但患者预后仍较差.微小RNA(miRNA)作为潜在的肿瘤生物标记物,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与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也密切相关.
作者:谢晖;马秀芝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等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62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32例)和诺和灵30R组(30例),分别给予诺和锐30及诺和灵30R治疗,共治疗16周,治疗前后行高胰岛素正糖钳夹试验,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计算葡萄糖输注率(M值)等,同时评估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bA1c、FBG、2hPBG下降(P<0.05)、M值上升(P<0.05);诺和锐30组治疗后2hPBG、HBA1c低于诺和灵30组,M值高于诺和灵30R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小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 诺和锐30能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血糖、胰岛素抵抗、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的监测能有效评价药物疗效.
作者:汪娟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