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张晓微;赵丽;张羿;唐艳;易思华

关键词:细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 受体, IgG,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对成人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15例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测定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CD64阳性率.结果 细菌感染组CD64阳性率(75.42%)高于非细菌感染组(39.67%,P<0.05);CD64阳性率为52.92%时,诊断细菌感染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82%.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是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泌尿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尿路感染菌群分布及药敏状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分离、鉴定病原菌,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在219份尿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3.5%(161/219),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沙雷菌、克雷伯菌分别占43.8%、5.5%、5.0%、4.6%、4.1%,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93.7%)、亚胺培南(90.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6.1%)、阿米卡星(79.5%).革兰阳性球菌占14.2%(31/219),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高的是万古霉素(100.0%)、替考拉宁(91.8%)、呋喃妥因(88.5%)、米诺环素(70.2%)、利福平(67.3%).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在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菌中占主要地位,监测其药敏情况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赵颖莹;骆春霞;陈家胜;苏锡康;李启欣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哮喘小鼠模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哮喘小鼠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标准化操作方法.方法 构建哮喘小鼠模型,使用24 G静脉留置针对小鼠全肺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共3次,每次0.8 mL,反复抽注3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离心后取细胞沉淀进行涂片HE染色检查.结果 每只小鼠可顺利回收1.8~2.1 mL BALF,回收率75%~87.5%;哮喘小鼠BALF涂片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结论 采用该方法可成功收集哮喘小鼠模型BALF,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疾病小鼠模型.

    作者:酆孟洁;邱晨;刘雯雯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应用

    临床上各种感染性疾病中以病毒和细菌感染为常见,在感染性疾病诊断方面,目前主要根据一些传统的方法如体温变化、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作为参考,这些方法都是非特异性的.故目前尚缺乏一种快速、可靠的对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方法.降钙素原(PCT)是1种降钙素前体,新近发现血清PCT升高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PCT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价值.

    作者:邓拥军;格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艾滋病并发肺部马红球菌感染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马红球菌的生物学性状及耐药情况.方法 取艾滋病患者痰液、血液、经皮肺穿刺物、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做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6株马红球菌为多形态革兰阳性杆菌,均产生橙黄、橘红色素,需氧、无芽孢、无动力、有荚膜;不发酵任何糖类、醇类,触酶、硝酸盐、α-葡萄苷酶呈阳性反应.对环丙沙星和头孢哌酮的敏感率为100.0%,其他药物敏感率依次为氧氟沙星和利福平(87.5%),头孢噻嗪和氯霉素(75.0%);头孢哌酮、氧氟沙星和利福平耐药率为0.0%,环丙沙星、头孢噻嗪耐药率为6.25%,氯霉素为12.5%.结论 马红球菌为人类机会致病菌,掌握其生物学性状及药敏规律,对识别和治疗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戚茂超;唐秀文;唐柳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献血者HBsAg ELISA检测与HBV DNA检测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血清学HBsAg检测与核酸检测乙型肝炎在血液筛选中的作用.方法 用这两种方法对30 561份血液标本同时进行血清学HBsAg检测与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鉴别,鉴别结果为HBV DNA单独阳性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学乙型肝炎五项指标.结果 ELISA检测阳性标本共62份,检出率为0.20%,其中ELISA单试剂阳性为36份,占0.12%,ELISA双试剂阳性为26份占0.08%.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共检出44份,检出率为0.14%.ELISA双试剂阳性、核酸阴性的标本共检出6份.ELISA双试剂阴性、核酸阳性的标本共检出21份,经鉴别17份HBV阳性,3份阴性,1份因血清量不足未作鉴别.ELISA、核酸均阳性的标本共检出23份,其中ELISA单试剂阳性、核酸阳性的标本共检出3份,ELISA双试剂阳性、核酸阳性的标本共检出20份.结论 核酸检测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ELISA的漏检情况,降低输血相关乙型肝炎的传染,且两种方法存在一定程度上互补.

    作者:赵桂红;陈晓欢;邓雪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健康人群胰岛素测定稳定性及参考范围调查

    目的 建立本实验室人血清胰岛素(Ins)参考范围并分析测定稳定性.方法 对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方法学评价;对413例健康成年人进行血清Ins检测,分析生理和实验室指标对Ins的影响,建立Ins参考范围;对Ins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 Ins检测批内和天间不精密度分别为1.67%和2.60%.各年龄组In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Ins水平(中位数5.7 mU/L)高于男性(中位数5.0 mU/L)(z=3.696,P<0.05).以第97.5%位数为参考值上限,第2.5%位数为参考值下限,女性Ins参考范围为2.6~11.8 mU/L,男性为2.3~11.6 mU/L.胰岛素与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Ins水平在25、4、-20 ℃至少可稳定4 h、24 h、7 d.结论 性别是影响人血清Ins水平的重要因素,应建立不同性别Ins参考范围;胰岛素水平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并非很稳定.

    作者:刘峰;张铁;左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地区.截止2009年,中国HBV携带者有1.3亿、感染者约9 300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约2 000万,肝癌发病数占全球的55%[1].提高乙肝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迫切需要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合理化选择和应用.目前,HBV标志物(HBV-M)主要有血清学标志物和核酸标志物两大类.

    作者:许金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临床生化检验试剂盒的选择与质量控制探讨

    检验科生化检验试剂盒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所以生化试剂盒的正确选择及质量控制尤为重要[1].随着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临床检验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不同种类的生化试剂也纷纷上市,逐渐取代了检验人员的手工操作,大大提高了检验效率,提高了检验的准确率.检验工作者要选择优质、高效、使用方便且价格相对低廉的试剂盒,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生化检验试剂盒的选择及质量控制进行报道.

    作者:马玉国;赵俊月;任秀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B细胞淋巴瘤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表达水平研究

    目的 了解B细胞淋巴瘤淋巴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组织MHCⅡ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MHCⅡ类分子荧光强度.结果 B细胞淋巴瘤组织MHCⅡ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1±0.16和2.38±0.24,低于正常淋巴组织的7.68±0.48和17.31±1.08(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MHCⅡ类分子平均荧光强度也由对照组的438.00±46.00下降为235.00±23.00(P<0.05).结论 B细胞淋巴瘤组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下降,外周血淋巴细胞MHCⅡ类分子检测可辅助早期诊断B细胞淋巴瘤.

    作者:李向东;邹雄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400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解脲支原体(UU) 和人型支原体(Mh)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4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标本采用支原体试剂盒进行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检测,并对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4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感染率48.0%(192/400),其中UU感染率为46.5%、Mh感染率为1.5%、UU和Mh混合感染率为13.0%.女性的感染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原体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8.44%、97.92%、95.31%、64.06%.结论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及交沙霉素可作为目前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用药.

    作者:何安华;李树锦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血清胆红素及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胆红素水平测定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将CHD组患者220例与对照组100例进行血清Hcy和胆红素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CHD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 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60例.结果 CHD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TSB、DSB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cy和胆红素与CHD有着密切联系.

    作者:胡江红;袁平宗;汤雪彪;邵阳;张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马来酸罗格列酮造成肌酐苦味酸法检测结果假性增高

    目的 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RM)对肌酐(Cr)苦味酸法测定的干扰及其机制.方法 将不同饱和度RM溶液加入Cr标准溶液中,采用苦味酸法对混合液进行Cr浓度检测;绘制RM溶液及其与苦味酸的反应产物吸收曲线,分析其干扰Cr检测的可能机制.结果 RM可导致Cr检测结果假性增高,干扰程度与RM浓度呈正相关(r2=0.996);RM溶液在苦味酸法Cr检测采用的510 nm波长附近无吸收峰,但RM与苦味酸的反应产物在480 nm处有吸收峰.结论 RM以造成肌酐检测结果假性增高,并呈良效依赖关系;应避免在患者服用RM后立即进行Cr检测,以减少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作者:李金密;高飞;陈开春;邓少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院内检验信息网的构建与应用

    随着临床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检测范围不断扩大,检验项目不断增多,如何科学的管理临床实验室,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快速、可靠的诊断依据,优化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来适应社会需求的改变,法制及规章制度的要求已经成为临床实验室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基于千兆局域网,本院建立了检验信息服务网站,现已运行1年多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曹源;胡成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真空采血管标识及标签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已有百余家真空采血管生产企业,国产真空采血管逐步取代进口产品,在医疗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然而真空采血管标识、标签设计和使用却各不相同,导致采血管外观和实用性存在差异.笔者针对标识、标签设计和应用的要求,进行如下研究和探讨,旨在为真空采血管标识、标签的合理设计和正确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钟德优;黄丽芳;石作水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宫颈HPV感染基因型分布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苏州、南京两地女性宫颈上皮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3 084例宫颈上皮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检测.结果 3 084例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HPV总阳性率为21.37%(659/3 084),苏州、南京地区HPV总阳性率分别为35.32%(481/1 362)、10.34%(178/1 722),一重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4.08%(328/1 362)、8.89%(153/1 722),多重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1.23%(153/1 362)、1.45%(25/1 722),两地HPV总阳性率及一重、多重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HPV检测,对女性宫颈HPV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海;耿建祥;张劲松;王旭波;兰建云;张昶;董云灿;魏谨;孟献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临床微生物室主要病原菌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目的 了解该院2010年临床送检标本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0全年住院患者送细菌培养的标本6 950份(非重复),经细菌鉴定后,采用K-B法和MIC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并随机抽取7月份26个非手术科室130份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致病菌检出率为28.63%(1 990/6 950),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6.98%(1 333/1 990),革兰阳性球菌占33.02%(657/1 990),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肠埃希菌(Ecoli)、铜绿假单胞菌(Pae)、肠球菌(Enterococ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肺炎克雷伯菌(Kpn)、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鲍曼不动杆菌(Aba).Ecoli、Kpn 对IPM、MEM、TZP、SCF、AK、FOX耐药率较低;Pae对IPM、MEM、CIP、FEP较敏感;Aba对IPM、SCF耐药率分别为39.13%和36.23%;Pma 对SXT、MH、LEV 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VA、TEC、LZD、F、SXT、C、RD较敏感,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Sau.结论 该院2010年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医师应将经验治疗转为病原治疗,以减少耐药菌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平;金炎;郭凤琴;张淼;范会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BacT/Alert3D型全自动血培养仪性能评价

    目的 对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简称3D血培养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 以标准菌株及已知的临床分离产气荚膜梭菌作为检测菌株,评价仪器检测准确性.以转种平板培养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490份临床标本培养结果,评价仪器灵敏度、特异性、假阳性率等性能指标.结果 标准菌株与临床菌株血培养检测结果与已知结果一致,准确性为100.0%.1 490份临床标本检测灵敏度97.9%、特异度99.7%、漏诊率2.1%、误诊率0.3%、假阳性率7.8%,假阴性率0.3%.快阳性报警时间为2 h.结论 3D血培养仪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结果准确,灵敏度、特异性高,漏诊率、误诊率低,不仅能提高血培养阳性率,而且缩短了阳性检出时间.

    作者:黄春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对比试验分析凝血四项检测的影响因素

    目的 通过对比试验分析探讨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方法 对本院检验科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的标本采集和处理、血凝仪及试剂、操作人员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标本放置时间(1、2、4 h)、离心时间(5、10、15 min)及是否溶血(溶血和未溶血)随机抽取各100份抗凝血分别就标本存放时间、离心时间和是否溶血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结果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可以使凝血酶时间(TT)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标本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5 min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APTT明显缩短,与离心10 min作对照有统计学差异;溶血标本PT、APTT结果缩短,TT延长.结论 凝血四项检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试验时应规范操作,才能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陈国;梁荣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7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和32例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IgA、IgG、IgM检测.结果 哮喘组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失衡,IgA、IgG、IgM可能均参与了哮喘发病过程.

    作者:王静静;姜国湖;冯金环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Sysmex SE-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Sysmex SE-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SE-9000仪)性能,以掌握其检测效果.方法 对SE-9000仪进行精密度、总重复性、稳定性、线性、携带污染率测定,同时用SE-9000 仪与Bayer 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ADVIA120仪)进行对比检测30例临床标本.结果 SE-9000仪测定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主要参数的批内CV为0.15%~2.14%,批间CV为0.15%~2.13%,总重复性TCV为0.44%~1.65%,相关性分析r为0.996~0.999,标本4 ℃和室温24 h稳定性实验误差绝对值分别为0.15%~4.52%和0.33%~4.92%、0%~4.11%和0%~4.05%、0%~4.03%和0%~4.96%、0%~12.00%和0%~10.80%,携带污染率为0.58%~0.86%,对比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9000仪测定主要参数的精密度、总重复性、稳定性、线性、携带污染率、准确性等符合要求,检测结果可用于临床诊治相关疾病.

    作者:凌晓午;邓波;庞冲敏;杨眉;夏世勤;黄盛文;安邦权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