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检测、抗原-抗体联合酶联检测和集合核酸检测在MSM人群HIV-1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韩梅;冯连贵;蒋岩;潘品良;赵金扣;凌华;丁贤斌;张敏

关键词:HIV抗体, 男男性行为者, 急性期感染, 快速诊断, 抗原-抗体联合酶联检测实验, 集合核酸检测
摘要:目的 比较快速检测(胶体硒)和抗原-抗体联合酶联检测(4代酶联检测)以及集合核酸检测对男男同性恋人群(MSM)HIV急性感染的检验效能.方法 结合该市2008年男男同性恋人群HIV感染专项调查工作,应用快速检测、4代酶联检测对接受调查的2 165例MSM进行HIV抗体初筛,对结果阴性者进行集合核酸检测,直至找到急性期感染者;对不同方法的检测成本进行估算,比较发现1例感染者的性价比.结果 快速检测和4代酶联检测应用于MSM人群HIV筛查时,分别存在7.6%和2.9%的漏检率.本次调查使用集合核酸检测共发现10例急性期感染者.使用快速检测、4代酶联检测发现1例感染者的成本分别为48.8、50.5元,使用集合核酸检测发现1例急性期感染者的成本为7 380.2元.结论 4代酶联检测与快速检测成本接近,但前者功效更高,应该成为目前针对MSM人群HIV检测策略的组成部分,集合核酸检测应成为必要的补充,在该市MSM人群中使用上述方法的成本低于国外同类报道.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伊曲康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出现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探讨伊曲康唑抗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334例接受HSCT术治疗的病例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90例HSCT患者术后被诊断为真菌感染,全部病例均予静脉注射伊曲康唑治疗,125~250毫克/次,第1、2天给予2次/天,第3天后给予1次/天,病情稳定后改为伊曲康唑口服液治疗.结果 HSCT患者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27%,接受伊曲康唑治疗的患者有效率75.6%.确诊患者中10例(76.9%)有效,临床诊断病例58例(75.3%)有效.结论 HSCT患者术后真菌感染发病率高;伊曲康唑疗效明确,可用于HSCT患者术后患者抗真菌感染的治疗.

    作者:龚奕;高力;刘耀;张诚;陈幸华;高蕾;曾韫璟;文钦;孔佩艳;刘红;彭贤贵;张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美罗华治疗老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美罗华治疗老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和美罗华两种方法,对该科收治的老年AIHA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美罗华的治疗效果.结果 美罗华治疗组血红蛋白水平较常规方法回升快(P<0.05),两种方法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美罗华治疗老年AIHA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陈婷;张曦;张诚;刘耀;高蕾;高力;文钦;罗晓庆;陈幸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双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科2003年4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后行第1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另外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后行第1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4个月行第2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42例患者均造血功能重建.其中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无病生存13例(65%),复发7例(35%).单次自体移植无病生存10例(45.5%),复发12例(54.5%).结论 双次自体移植较单次自体移植复发率低,移植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以作为没有找到合适供者或经费困难患者的较好选择.

    作者:罗晓庆;陈榜霞;张诚;张曦;高蕾;高力;文钦;陈婷;陈幸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健康对照组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74例,分别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类风湿因子(RF).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TPOAB阳性率(16.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POAB阳性率(4.8%)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TPOAB阳性率(7.3%);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女性患者TPOAB的阳性率(66.7%)明显高于男性患者TPOAB的阳性率(33.3%),TPOAB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ALT(75.0%)、ANA(41.6%)、AMA(41.6%)、RF(33.3%)阳性率明显高于TPOAB阴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ALT(24.2%)、ANA(12.9%)、AMA(12.9%)、RF(9.6%)阳性率.结论 HCV感染可诱导甲状腺的自身免疫反应,使患者血清中出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这对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红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军事应激对军人部分生化生理指标的影响

    目的 选择与应激相关的生化生理指标,研究并探讨军事应激对军人部分生化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参加阅兵军事人员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阅兵前、后军人免疫相关指标和氧化还原过程相关指标的血清水平,并对军事心理应激引起的标志物显著性改变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军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前列环素、胃泌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军事应激状态对机体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氧化还原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前列环素、胃泌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可作为观察机体应激状态的生化标志物.

    作者:郭学青;高宏伟;张岩;路路;彰颖;刘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左氧氟沙星致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1例的报道

    近年来,随着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也日渐增多,特别是近年来对左氧氟沙星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左氧氟沙星致锥体外系反应临床报道少见,2009年本院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杰平;刘通林;曾东风;陈幸华;张曦;刘红;王庆余;向茜茜;孔佩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低氧诱导因子-1与造血调控

    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是依赖多种体液因子进行调节的,目前已经发现的参与造血调控的因子包括造血生长因子、造血抑制因子以及转录调控因子[1].其中,转录调控因子在调控造血分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其通过对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表达的顺式和反式调控,决定着细胞的分化方向以及增殖特性.低氧诱导因子-1 (HIF-1)是近年来发现的能够在特异性缺氧环境下发挥活性的转录因子,其主要功能调节亚单位为HIF-1α[2].研究表明,HIF-1可以在正常和异常的骨髓内局部低氧环境中对造血细胞发挥重要的转录调控作用.本文就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作者:曾东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丹参酮联合rhG-CSF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丹参酮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方案,对多次化疗血液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丹参酮联合rhG-CSF和单用rhG-CSF动员方案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疗效.结果 丹参酮联合rhG-CSF组中,28例1次采集充足,3例(均为双次移植)采集2次,平均采集MNC数8.6×108个/千克[(6.1~12.3)×108个/千克],CD34+细胞5.9×106个/千克[(2.5~10.3)×106个/千克];单用rhG-CSF组中,26例1次采集充足,9例(2例为双次移植)采集2次,平均采集MNC数7.3×108个/千克[(4.4~10.9)×108个/千克],CD34+细胞4.1×106个/千克[(2.0~8.7)×106个/千克],P<0.05.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后,所有患者均达到明显骨髓抑制,丹参酮联合rhG-CSF组,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时间为+10.4 d(+8~+14 d),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第1天开始计算为+1 d;PLT恢复到20×109/L,时间为+13.8 d(+10~+17 d);单用rhG-CSF组,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时间为+10.8 d(+8~+15 d),P>0.01,PLT恢复到20×109/L,时间为+ 14.2 d(+11~+19 d),P>0.01.结论 丹参酮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可显著提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保证移植后造血功能的重建.对于高龄、反复化疗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刘学;高蕾;张曦;陈幸华;高力;张诚;李云龙;刘焕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抗人免疫球蛋白G的制备及其在免疫比浊中的应用

    目的 纯化人IgG,制备兔抗人IgG多克隆抗体,用于配制IgG的免疫比浊定量诊断试剂.方法 用PEG-6000、辛酸沉淀、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纯化人IgG.纯化后的IgG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并用相同方法纯化兔抗人IgG,配制IgG的免疫比浊定量诊断试剂并进行性能验证.结果 纯化的IgG纯度97%,收获率68.4%,配制试剂批内、批间CV分别为1.04%、2.62%,线性范围上限可达60.15 g/L,大干扰率为4.8%.结论 该纯化方法简单易行,收获率高,配制的试剂品质优良,精密度、准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作者:岳菊香;杨锦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探讨

    近年有研究报道,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又一危险因素,而高尿酸血症患者也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现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及血脂水平进行研究,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5月至2008年11月来本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04例作为高血压组,其中男62例,女42例;年龄37~75岁,符合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新的诊断标准,血脂按1997年全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制定的诊断标准.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23例,女78例;年龄35~72岁.

    作者:许琳;李蕤;余庭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A+B型嵌合体血型1例的相关报道

    哺乳动物的生殖,一般是由1个精子和1个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1个合子细胞,然后发育成1个个体.但有极少数的个体,在血液细胞或体细胞中表现出不同类型细胞的混合,即镶嵌现象,由不同基因的细胞所组成的生物体被称为嵌合体.

    作者:章文;陈月生;刘新刚;蒋一红;邵彦丽;李长刚;陈运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TRFI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TRFIA对272例血清标本的HBV-M进行平行检测,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LISA和TRFIA检测血清HBV-M各指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6.9%、86.5%、94.6%、98.2%和96.8%.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HBV-M阳性符合率除HBsAb外均高于90%,表明两种方法均适合应用于乙肝病毒的临床检测;ELISA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TRFIA检测HBV-M不仅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而且能够定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Cx43介导的GJIC功能在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是相邻细胞间普遍存在的直接通讯方式,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号的传递.GJIC是1种高效、快速的传递方式,对细胞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定及许多生理过程(如增殖、分化、凋亡等)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GJIC的物质基础是相邻细胞膜上连接子耦联形成的通讯通道,每个连接子含6个连接蛋白(Connexon,Cx).Cx是1个较保守的蛋白家族,至今在人类中已经发现21种,依据相对分子质量命名,如Cx26、Cx32、Cx43等.

    作者:樊智敏;刘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Sysmex XT-2000i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白细胞提示IP警示的准确性评价

    目的 探讨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白细胞报警(WBC IP MESSAGE)的准确性.方法使用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随机检测945例非血液科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同时做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包括分类计数白细胞并观察其细胞形态,按照涂片复检阳性判断标准判定后,与提示IP警示的145例标本进行比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仪器检测的945例标本中有145例标本有异常信息提示,对有异常信息的标本重点复检,准确率为91.64%(866/945);灵敏度为84.38%(81/96);特异性为92.46%(785/849);阳性预测值为55.87%(81/145);阴性预测值为98.13%(785/800).结论根据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提示的IP信息结合血涂片人工显微镜检查,能够有效地筛选出真正异常样本,不但避免了误诊和漏检,还能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作者:杜煜;杨可;常艳敏;孟宪华;陈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Roche Modular临床化学检测系统基本性能的证实与评价

    在医学实验室,检测系统是指完成1个检测项目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操作程序、质量控制、保养计划等的组合,它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检测结果的质量,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随着人们质量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检测系统基本性能的证实和评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原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提供了一系列方法验证和性能评价的实验[1-3].虽然很多实验较为复杂,但为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实际工作中,可以用少的实验去证实和评价所用的检测系统.

    作者:靳仙宝;邵贝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快速检测、抗原-抗体联合酶联检测和集合核酸检测在MSM人群HIV-1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比较快速检测(胶体硒)和抗原-抗体联合酶联检测(4代酶联检测)以及集合核酸检测对男男同性恋人群(MSM)HIV急性感染的检验效能.方法 结合该市2008年男男同性恋人群HIV感染专项调查工作,应用快速检测、4代酶联检测对接受调查的2 165例MSM进行HIV抗体初筛,对结果阴性者进行集合核酸检测,直至找到急性期感染者;对不同方法的检测成本进行估算,比较发现1例感染者的性价比.结果 快速检测和4代酶联检测应用于MSM人群HIV筛查时,分别存在7.6%和2.9%的漏检率.本次调查使用集合核酸检测共发现10例急性期感染者.使用快速检测、4代酶联检测发现1例感染者的成本分别为48.8、50.5元,使用集合核酸检测发现1例急性期感染者的成本为7 380.2元.结论 4代酶联检测与快速检测成本接近,但前者功效更高,应该成为目前针对MSM人群HIV检测策略的组成部分,集合核酸检测应成为必要的补充,在该市MSM人群中使用上述方法的成本低于国外同类报道.

    作者:韩梅;冯连贵;蒋岩;潘品良;赵金扣;凌华;丁贤斌;张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14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疗效.方法 对14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采用环磷酰胺(CTX)+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通过CliniMACS细胞分选仪分选CD34+细胞并冻存.预处理方案:8例采用氟达拉滨(FDB)+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CTX方案,3例采用ATG+CTX方案,1例采用FDB+CTX方案,1例采用利妥昔单抗+ATG+CTX方案,1例采用利妥昔单抗+FDB+CTX方案.观察造血重建、免疫恢复,以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变化情况.结果 动员及分选后获得的CD34+细胞数均达到移植要求.14例患者均成功造血重建.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移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SLEDAI评分均较移植前明显改善.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4例血小板水平升至正常,1例患者升至大于50×109/L.2例白塞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溃疡数目减少,红细胞沉降率明显下降,针刺反应不明显,2例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CDAI评分均小于100分.1例红斑型天疱疮患者皮疹完全消失,直接免疫荧光实验及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均阴性,无移植相关死亡发生.结论 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是治疗难治性AID可供选择的有效手段.

    作者:文钦;张诚;陈幸华;刘耀;高蕾;高力;孔佩艳;张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尿沉渣分析仪质量控制的探讨

    尿液分析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因此尿液检查质量控制是关系到临床检查的重要工作.在尿液检查质量控制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适合尿液分析仪评价的鉴定方法,主要对国内外尿液分析仪的应用进行了评价,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对于新引进的尿液分析仪及每次维修后必须进行评价之后才能使用的概念.在其标准化方面,建立了适用于尿沉渣的标准化方法,提倡以定量板来报告尿沉渣结果,并探讨了尿沉渣测定不同方法的参考范围.

    作者:林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33例RITP患者,于治疗前后定期监测外周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观察治疗可能存在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8%,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利妥昔单抗治疗RITP疗效确切.

    作者:刘焕凤;张曦;高蕾;刘耀;张诚;高力;李云龙;刘学;陈幸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缺铁性贫血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的分析及发病机制探讨

    缺铁性贫血(IDA)是机体内储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体内免疫功能紊乱、产生红细胞自身抗体、导致自身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上述两种疾病属不同性质的疾病,合并存在非常罕见,易引起临床漏诊,现就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赵艳;向茜茜;李佳丽;孔佩艳;吴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