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毒性腹泻的实验室诊断进展

罗小芳;陆学东

关键词:病毒, 腹泻, 临床实验室技术
摘要:病毒是急性重症腹泻的重要病因,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进展较快.针对其病原学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开发特异、灵敏和高通晕的检测技术是未来胃肠道感染病原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就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及其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电镜法、病毒分离培养、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作一综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脊液乳酸和腺苷脱氨酶检测在小儿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脑脊液乳酸和腺苷脱氨酶检测在小儿脑膜炎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显色法检测腩脊液乳酸(LA)水平,酶动力学法检测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活性.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脑脊液LA水平和ADA活性明显高于病脑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脑组脑脊液LA水平高于结脑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脑组与化脑组脑脊液ADA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结脑组脑脊液ADA阳性率为83.33%(20/24),而化脑组脑脊液ADA活性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组)脑脊液LA水平和ADA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LA水平和ADA活性的同时检测,有助于小儿脑膜炎的临床鉴别诊断.

    作者:黄彩芝;莫丽亚;胡彬;郭宽鹏;周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潘多拉菌属的研究进展

    潘多拉菌属是2000年Coenye等发现并命名的一个新菌种,目前该菌属由5个菌种和4个未正式命名的基因种组成.此菌属的表型类似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皮克特罗尔斯顿菌或罕见亲铜菌,常导致鉴定错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鉴定此类细菌有效的方法.潘多拉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常定植于囊性纤维化患者或其他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造成慢性肺部感染,并可在患者间相互传播.因此,重视潘多拉菌的分类鉴定十分必要.

    作者:刘青芹;胡秀伟;郝娟;李金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两种精子染色方法的分析及实验室意义

    精子形态学分析是精液分析中具价值的指标之一,对男性不育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精子体积小,形态变化大,直接观察未染色的精液标本所得出的精于形态结果可信度差,需要对精液涂片染色.目前,精子染色的方法很多,但多数存在操作步骤繁琐或试剂盒价格昂贵等不足.

    作者:高洋;黄国宁;刘东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尿胱抑制C在药物性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尿胱抑素C在早期检测药物导致肾脏损害中的作用,减少或预防药物原因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方法 在用药前选择肾功能检查正常,1周内未使用药物的患者,比较患者在使用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顺铂和卡托普利等药物前后1周内血CysC及尿GGT、UMA、α1-M、TRF、IgG和CysC的差异及阳性率.结果 SCysC在除顺铂外的各组药物使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UCysC在氨基糖苷类、顺铂和卡托普利组高于其他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MA在氨基糖苷类和顺铂组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α1-MG在顺铂组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氨基糖苷类组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F在顺铂组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GT在顺铂和卡托普利组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1周后,UCys、UMA和GGT全部阳性的患者共22例,占13.2%;UCysC、UMA和GGT有1项阳性的患者共89例,占53.3%.结论 UCysC在药物对肾脏的损害诊断中灵敏度高于其他各项指标,总灵敏度达到36.5%,UMA总灵敏度为24.6%,GGT总灵敏度为28.1%.UMA主要受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GGT为肾小管损伤指标.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尽早发现肾脏损伤并判断肾小球/肾小管源性损伤及程度,是较为理想的药物性肾脏损伤的筛选指标.

    作者:沈雄文;孙关忠;胡云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不同肝脏疾病治疗前后α-L-岩藻糖苷酶变化的观察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肝脏疾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活性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93例治疗前AFU活性大于30 U/L的肝脏疾病患者,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29例、乙型肝炎20例、肝硬化21例、原发性肝癌(PHC)23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AFU活性的改变情况.AFU检测方法为MG-CNPF法.结果 相关性显示,急性黄疸型肝炎组在治疗1周后,AFU与TB、ALT浓度下降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周后,只有AFU与TB浓度下降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在治疗1周或3周后,AFU与TB、ALT浓度下降的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治疗后AFU活性明显下降(P<0.01),原发性肝癌治疗后亦有所下降(P<0.05),而肝硬化的下降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不同个体AFU活性变化的反应曲线显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AFU活性的变化有明显的下降规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的变化出现部分升高和部分降低现象,而肝硬化的患者多数变化不大,只有个别呈现AFU活性降低的表现.结论 AFU活性检测可作为肝脏疾病疗效判断的1项观察指标.

    作者:欧超伟;段俊林;刘尧娟;郝彦强;王小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循环酶法测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结论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脑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其水平随着冠心病程度加重而增加,脑血管病类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关.

    作者:蒋灵霓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梅毒螺旋体是密螺旋体属苍白螺旋体的苍白亚种,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的一种性传播疾病[1],近年来中国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为了优化组合检验方法,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对38例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试验(TP 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法(SYP)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3种方法检测梅毒抗体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敖必蓉;卢元全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370例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患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相关资料.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37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本院37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支原体抗体检出率达13.78%,其中冬季感染率高,达22.77%,患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以学龄前儿童易感染,达25.40%.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冬季为发病高峰期.学龄前儿童尤应加强锻炼,密切观察,做到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

    作者:余吉佳;严湘红;刘绍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阳性患者系列血清3种生物标志物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戊型肝炎病毒(HEV)IgM抗体阳性患者的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的系列血清中3种牛物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常规检测的HEV IgM抗体阳性患者的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的血清,用酶联免疫(EIA)试剂检测HEV IgG抗体和IgM抗体,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核酸,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 在25例HEV IgM抗体阳件患者系列血清中,HEV IgM抗体为4例高值无明显变化、15例高值明显下降变化、1例明显升高变化、5例低值无明显变化,HEV IgG抗体为3例高值无明显变化、15例高值明显升高变化、4例高值下降后维持高值、1例低值转为阴性、2例始终阴性,HEV RNA为入院第1天22例(88%)阳性、入院后1周15例(62.5%)阳性、入院后2周1例(5.6%)阳件.结论 戊型肝炎患者发病过程中,系列血清HEV IgG抗体和IgM抗体及HEV RNA联合检测有助于戊型肝炎的明确诊断.

    作者:胡安群;叶青;刘海燕;刘蔚;郑英杰;陆一涵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利用LIS信息平台创建科务会议电子文档管理系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普及和应用,为医院检验信息管理自动化和无纸化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其完整的文件管理和过程记录作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霞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受到科室管理者的普遍关注.

    作者:黄学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胃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评价其在微转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6例胃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20例慢性胃炎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 胃癌组外周血CK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60.8%(29/46),而慢性胃炎组和健康志愿者组均表达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胃癌组CK20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分化状态、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无关.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及微转移的判断指标,可对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治疗起指导作用.

    作者:陈忠;王卫东;袁立新;毛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导致假性高血钾分析前阶段的影响因素

    与患者症状和体征不相符合的假性高血钾,增加了测定成本.威胁患者的医疗安全.本文阐述了引起假性高血钾的作用机制,寻找有效途径避免或减少假性高血钾的发生.

    作者:韦维;戴盛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清胸苷激酶的检测以及其在前列腺癌早期筛查中的意义

    目的 前列腺癌是一种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高居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前3位,且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长期以来,人们对前列腺癌的检测手段一直停留在直肠指诊、PSA筛查和穿刺活检上.能否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前列腺癌在临床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检测血清胸苷激酶1(TK)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检测法,检测在本院就诊的150例男性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其中70例为前列腺癌患者(年龄29~80岁),40例为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50~92岁),另40例为来本院作健康体检的健康男性(年龄35~50岁).结果 1)前列腺癌组:70例经过病理活检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STK1值(3.66±1.91)pM/L,灵敏度71.5%.2)前列腺增生组:40例同期治疗的病理检查确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28±0.35)pM/L.特异度85%.3)健康对照组:40例健康人检查结果均无泌尿系统疾病,STK1值(0.79±0.27)pM/L,无一例异常结果.经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发现,前列腺癌组与健康男性组间TK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胸苷激酶1对前列腺肿瘤TMN分期,T_1 35例,T_2 19例,T_3 10例,T_4 6例的灵敏度分别为:62.85%(22/35)、73.68%(14/19)、80.00%(8/10)、100.00%(6/6).结论 使用血清胸苷激酶检测前列腺癌中有显著的特异性,可作为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

    作者:李蜀婧;靳风烁;李彦锋;周波;胡正委;孙中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病毒性腹泻的实验室诊断进展

    病毒是急性重症腹泻的重要病因,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进展较快.针对其病原学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开发特异、灵敏和高通晕的检测技术是未来胃肠道感染病原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就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及其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电镜法、病毒分离培养、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作一综述.

    作者:罗小芳;陆学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甲状腺自身抗体在白癜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A)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Tg)在白癜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男52例,女48例)白癜风患者和80例健康人(男38例,女42例)为研究对象,排除甲状腺疾病、甲状腺手术及接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患者.2组对象的性别和年龄相当.所有对象都接受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甲状腺疾病相关症状,皮肤表现和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甲状腺功能检测项目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ATA、抗Tg.结果 白癜风患者23例(23%)血清ATA升高,11例(11%)血清抗-Tg升高;而对照组只有5例血清(6.3%)ATA升高,3例(3.8%)血清抗-Tg升高,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TSH水平为(1.59±1.25)U/L,对照组血清TSH水平为(1.14±1.08)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分组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和皮肤受累范围等与血清ATA、抗-Tg阳性率相关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癜风的病程及其类型与ATA及抗-Tg阳性率不具有相关性.此外,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fT3、fT4水平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ATA和抗-Tg可作为女性白癜风患者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标志物,对血清ATA和抗-Tg水平升高的女性白癜风患者定期进行随访并检测甲状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冯玉丽;余文辉;周小梅;李伟雄;陈萍;叶秋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规则

    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规则有其特殊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中,医疗机构临床实验窒定量测定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按照<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GB/20032302-T-361)执行.血细胞检查与凝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其结果的可信度直接影响临床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学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10年回顾

    目的 通过回顾10年的实验室室间质评情况,总结质控工作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对1998~2007年度参加血站系统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审的室间质评反馈结果进行统计总结分析.结果 参加国家级的室间质评符合率是98.6%;省级室间质评符合率是99.5%.结论 个别项目的 检测存在漏检.要保证血液的质量,要继续加强在职检验人员特别是新参加工作人员的理论及技术培训,要提高检验人员质控意识,制定出适合自己实验室的质控方法与规则.同时选择高质量的试剂.只有建立在完善的质量管理基础之上,规范室内质控工作,才能向临床提供安伞的血液.

    作者:余妙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治疗对其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牙周炎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脂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要求分为牙周治疗组和不做牙周治疗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牙周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4、12、24周时的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对照组于入选时及入选后24周观察上述指标.所有数据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 牙周治疗组于治疗后4、12、24周时各项牙周指标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12、24周空腹血糖分别为(8.07±1.08)、(8.05±1.06)mmol/L,与治疗前(8.92±1.19)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82±1.47)%、(6.81±1.56)%,与治疗前(7.65±1.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治疗后4周糖化血红蛋白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糖控制较好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下降不明湿.牙周治疗对患者的血脂水平无显著影响.对照组各项牙周及血糖血脂指标在24周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牙周炎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牙周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其糖代谢水平.

    作者:杜国有;陈剑声;顾向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Leptin及IL-6、CRP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炎性反应的关系,以及炎性反应蛋白和炎性因子在合并冠心病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T2DM患者151例,分为T2DM组(76例)和T2DM合并CHD组(7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eptin和IL-6,hs-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T2DM患者外周血血清Leptin和IL-6、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CHD患者组的外周血血清Leptin和IL-6、hs-CRP水平与T2DM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2DM合并CHD组外周血Leptin水平与IL-6、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76、P<0.05,r=0.791、P<0.05);hs-CRP与IL-6呈显著正相关(r=0.824、P<0.05).结论 T2DM患者体内存在Leptin和IL-6、CRP的异常表达,合并CHD患者更为显著,且三者具有显著相关性.Leptin及IL-6、CRP参与了T2DM合并CHD的发生、发展,此为早期干预T2DM患者合并CHD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马庆海;杨文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清肌酸激酶高活性精神疾病患者情况初步调查

    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入院检查时,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异常增高,为探究其中原因,为课题<发作期精神患者高肌酸激酶电泳图谱分析>进行前期准备,对血清肌酸激酶高活性水平的精神疾病患者临床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作者:沈广虎;王丽娜;张文英;赵玉祥;沈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