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金克炜;赖建华
应用新鲜尿检查尿中有形成分是临床检验尿液分析项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方法.目前检查技术已从单纯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发展到用仪器分析(如流式细胞仪、图像分析仪等)检查尿中各种颗粒.现对常用检查方法的特点作一简介.应注意的是每种方法不是完美无缺的,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新的方法必须通过长久的临床实践证明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值得一提的是必须强涮以合格尿标本为主的质量控制措施,重视理学、化学、显微镜、仪器分析仪及临床资料的整合.重视对尿中有形成分的仔细鉴别,如用倒置、相差、偏光、干涉等显微镜的选择应用.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应用于尿有形成分也有一定价值.尽管尿显微镜检查是普遍应用看似简单的文验诊断方法,但必须非常重视,确定有价值的尿有形成分则需积累丰富经验、耐心及充足的观察时间.
作者:顾可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Kca)是钙激活钾通道家族成员之一,它具有K+选择性、Ca2+高敏性和电压不依赖性等特性,以及调节神经元放电的功能,可能与学习记忆失调、小脑共济失调、癫痫等疾病有关.深入地了解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将有助于揭示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旭;杨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可合并多种并发症.目前,细菌性阴道病主要依靠实验室诊断,虽然目前已有多种实验室检测方法,但均存在不足,因此,研究开发新的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晓;庄俊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的方法.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RF,并对其重复性、准确性、线性范围、相关性实验、干扰实验加以评价.结果 高、中、低3种浓度RF批内CV分别为0.9%、0.9%、0.0%;批间CV分别为3.2%、3.6%、3.8%;线性范围为0~200U/L;平均回收率为100.2%,与特种蛋白仪测定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一定程度的溶血、脂血、黄疸对RF的测定无明显干扰.结论 免疫透射比浊法的精确度好、快速、灵敏,与免疫散射比浊法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测定RF的常规方法.
作者:陈华;王永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人ARD1(hARD1)是酵母Saccharornyces cerevisiae 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ARD1的人类同源基因,其蛋白与N-乙酰基转移酶NATH结合形成具有乙酰基转移酶活性的复合物,发挥蛋白质N-α-氨基乙酰化功能.hARD1的不同变体可能具有某些不同的生物功能,也可能不依赖于NATH独立发挥某些功能,在细胞增殖、代谢、分化及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人类某些肿瘤及疾病相关.
作者:杨慧;金克炜;赖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肠凝集素-1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脂肪细胞因子,主要在网膜脂肪组织和小肠上皮细胞中表达,可能在阻止肠道消化酶丢失、防止肠道微生物感染和细菌移位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在人类原发性间皮瘤组织中发现其表达明显增强.近发现其参与胰岛素作用下的代谢调节,肥胖人群的血浆浓度明显下降,对该调节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阐述可能会给肥胖和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作者:石绍川;李伶;杨刚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血清酶学测定是临床化学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酶学测定的标准化工作有利于提高其实验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酶参考物质对我国酶标化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国际上已有完善的有证参考物体系,而我国的酶标准化工作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鉴于此,拟就酶参考物质的研究进展、制备及认证过程作一综述.
作者:翁文浩;李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神经调节因子(NRGs)是一类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类蛋白,其受体属于ErbB酪氨酸激酶型受体.NRGs在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对神经系统、心脏和乳腺等器官的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现已证实,NRGs在乳腺癌中有广泛表达,对乳腺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婷婷;邓华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多胎妊娠、吸烟、年龄对甲胎蛋白(AFP)监测结果的影响,比较不同年龄孕妇参加产前监测的时间差异.方法 对6505例孕中期妇女开放性神经管缺损产前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多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吸烟与否和不同年龄组孕妇AFP异常率和不同年龄孕妇参加产前监测的时间差异.结果 吸烟和孕妇年龄对AFP监测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多胎妊娠AFP水平比单胎妊娠高1倍以上,不同年龄段的孕妇参加产前监测的时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结论 吸烟和孕妇年龄对开放性神经管缺损产前筛查结果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分析开放性神经管缺损产前筛查结果时必须考虑多胎妊娠的影响;不同年龄孕妇参加产前监测时间的差异可能与不同年龄孕妇对怀孕的认识和心理接受程度有关.
作者:袁红;罗红权;保勇;黄文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以慢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免疫性疾病.现对RA免疫学的抗原抗体检测作一综述.
作者:许羚雁;黄宪章;庄俊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Scys C)在肾脏功能损伤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胶体金免疫比浊法检测Scys C,对126例健康体检者、89例尿微量白蛋白(MA)>30mg/gCr患者和12例肾移植患者分别根据Cockroft-Gault公式、MDRD7公式、AASK公式、Nankivell公式和Schwartz公式估算肌酐清除率(eCCr)和/或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对计算所得eGFR及eCCr与Scys C 作相关性分析,并计算Scys C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Scys C与Cockroft-Gault公式、MDRD7公式、AASK公式、Nankivell公式和Schwartz公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9、-0.654、-0.663、0.735和-0.701(n=227),P<0.001,呈强负相关;在eGFR>80mL/min、尿白蛋白/肌酐≥30 mg/gCr时Scys 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803、0.799、0.763和0.819,P<0.05.结论 在肾脏的代偿能力尚能维持正常肾小球滤过功能时,Scys C不会明显升高,Scys C作为终末期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比血清肌酐更敏感,但对于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尿白蛋白比Scys C敏感;肾移植患者Scys C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但不能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只有在尿白蛋白阳性情况下,用于监控肾脏损伤的进程,Scys C比血清肌酐更有价值.
作者:沈雄文;孙关忠;胡云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提纯肿瘤相关糖抗原sTn并研制针对它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 取羊颌下腺经溴棕三甲铵沉淀,Sepharose CL-4B凝胶过滤等获取羊颌下腺黏蛋白(OSM),将其作为抗原采用脾内注射、完全佐剂2种方法免疫Balb/C小鼠.常规方法细胞融合,用ELISA间接法筛选阳性细胞并测定效价,双抗体竞争抑制试验识别sTn表位,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T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获得2株可分泌sTn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2F6、7E4,免疫球蛋白亚类测定均为小鼠IgGl亚类,2株mAb抗相同抗原表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胃癌组织中sTn表达阳性率较高,可达71.4%,且与胃癌进程相关.结论 成功提纯了sTn抗原并制备了2株针对它的杂交瘤细胞株,在胃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章万忠;陈智周;范振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科学计算方法来预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展趋势.方法 分析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空腹血糖(Glu)、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I-c)4个指标,然后根据LDL-C正常、异常以及有无并发症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并将每一组归纳为一个集合,应用MATLAB6.5软件建立糖尿病并发症预测模型,同时随机抽取18例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将其Glu、P2hBG、HbAlc、LDL-C数据作为输入值进行模型验证,以检测网络的拟合效果.结果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与随访情况比较,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100.0%,准确度为83.3%.结论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糖尿病并发症预测,能取得良好的预测效果.
作者:刘奇才;王凤清;郜峰;上官昌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昆明市儿童医院在已建立了HIS及PACS系统的基础上,启用按ISO 15189要求研发的英菲特LIS,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ISO 15189标准的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为医院的发展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吴茜;牛华;吴雪融;文艺;肖质;庄宇;李艳福;李晓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真空肝素锂抗凝血浆标本代替血清应用于临床化学常用指标测定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收集43例血浆和血清标本,在罗氏诊断模块及其配套系统中同时进行36项临床化学指标的分组配对测定及部分标本的前后比较测定,结果经t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真空肝素锂管抗凝血浆标本与血清标本之间有部分临床化学指标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包括TP、Alb、ALP、LDH、HBDH、CK、T-Amy、P-Amy、Glu、P、Lp(a)、AST、K+(以上P<0.01)、Urea、HCO3、CK-MB、Fe、GGT、ApoA、HDL(以上P<0.05)等20项,但除CK-MB和Lp(a)外绝大多数项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800),并且差异的变异程度符合相关标准,没有临床实用价值;Tbil、Glu、HCO3、K、Fe、AST、CK、TP、ApoA、HDL、UA 等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肝素锂抗凝血浆可应用于除CK-MB的Lp(a)外的临床化学常规指标检测,且有利于减少放置过程中的成分改变;部分有显著差异的指标应在临床使用先给予校正,尤其是LDH、HBDH、T-Amy、P-Amy、P 等.
作者:李秋兰;李永余;陈晓婷;刘云高;李雅贞;陈辉兰;林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实验室信息管理(Lis)中检验报告系统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进检验报告系统的完善.方法 通过使用多种检验报告系统软件,根据检验报告系统的组成,分析在使用软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发现检验报告系统存在仪器信息未能及时反馈、软件设置不合理、软件缺乏疫情上报功能等问题.结论 Lis系统近年来发展迅速,检验报告系统作为Lis系统的分支必须不断的增加功能,完善系统,以满足临床和实验室快速发展的需求.
作者:王朝辉;许小广;莫清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从管理的角度有步骤、有组织地不断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的联系,按照ISO15189文件规定和要求,寻找加强联系的契合点和新的内容,增强原有的合作关系,不断将管理渗透到合作的各方面,有利于检验医学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朱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84岁,因下肢浮肿3周伴呕血1次入院.B超检查结果为(1)肝硬化、脾大.(2)门静脉增宽.(3)腹水.(4)胆囊壁增厚.临床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腹水;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林清浩;谢敬文;阮丽芬;袁竹青;麦艳梅;谢进进;王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对30例正常妊娠孕妇、46例妊高征孕妇(其中轻度16例,中度11例,重度19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 (1)血栓调节蛋白:正常妊娠组为(2.526±1.682)μg/L,轻度妊高征组为(2.725±1.321)μg/L,中度妊高征组为(4.165±1.632)μg/L,重度妊高征组为(4.862±1.265)μg/L;正常妊娠组与轻度妊高征组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重度妊高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二聚体:正常妊娠组为(0.38±0.16)μg/L,轻度妊高征组为(0.58±0.20)μg/L,中度妊高征组为(0.71±0.23)μg/L,重度妊高征组为(0.96±0.18)μg/L;正常妊娠组与妊高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妊高征病情的加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体水平也逐渐升高,D-二聚体可作为妊高征孕妇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监测指标,血栓调节蛋白可作为反映妊高征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应用以上指标,不但有助于早期诊断,并且可以判断DIC发展状况.
作者:章小东;郑穗瑾;彭兰芬;张秀果;汤慧华;罗进才;赵兵;张少丰;邓任堂 刊期: 2008年第01期
TLQP-22是Batolomucci等近发现的一种来源于大鼠脑组织提取物的血管生长因子(VGF)衍生肽.TLQP-21通过改变外周肾上腺素髓质激素水平和脂肪组织分解代谢,打破能量平衡,增加静息状态下的能量消耗,减少食物摄取,从而抑制饮食诱导的肥胖早期,为抑制肥胖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作者:李仁哲;李伶;杨刚毅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