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峰;王世鑫;涂植光
由于异基因骨髓干细胞移植受者ABO血型系统抗原的变化是一个逐渐改变的过程,所以它直接反映了移植后骨髓成活与否及造血功能的恢复状态,也可为患者正确选择输注血液成分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章文;徐刚;吴跃平;陈月生;陈运生;李长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收集35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应用藻红蛋白(PE)标记的抗CD4单抗及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CD25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结果 ITP组外周血中Tr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r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也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Tr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ITP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朱奕;伍昌林;薛俭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CIV、PⅢP)、HBV-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 测定80例肝病患者血清TGF-β1、HA、LN、CIV、PⅢP、HBV-DNA、ALT,同时对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并进行病理分级分期,分析TGF-β1、HA、LN、CIV、PⅢP、HBV-DNA、ALT与肝脏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各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其在肝脏炎症各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各期和炎症各级之间HBV-DNA、ALT均无明显差异(P>0.05);TGF-β1变化趋势与HA、LN、CIV、PⅢ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TGF-β1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且不受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血清TGF-β1水平测定有助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作者:袁宏;陈青锋;肖萍;孙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对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Ⅳ型胶原蛋白的方法进行临床实验评价.方法 实验评价包括精密度、线性测定、前带反应、相关性、回收实验以及干扰实验.结果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Ⅳ型胶原蛋白批内精密度测定CV%为2.47%~3.48%,批间精密度测定CV%为3.46%~4.07%,回收率为96.2%~99.3%.线性测定良好,可接受范围为800 ng/mL,回归方程为Y=1.011 8X-1.788 3,不同质量浓度的标准品检测相关性r2=0.999 9,Y=1.003 1X-1.236 2.对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均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结论 利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在全自动生化仪上测定血清Ⅳ型胶原蛋白的结果符合临床使用的要求.
作者:王汉敏;吴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涪陵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以采取措施,提高血液质量,保障输血安全.方法 用赖氏法对血液进行ALT检测,用ELISA法对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检测.结果 共检测72 868例,检出阳性总数为5 512例,总阳性率为7.56%;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率分别为3.09%、0.48%、1.27%、0.07%,ALT异常率为2.73%,各年度检测结果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偿献血人群中总阳性率逐年降低,HBsAg阳性率高,ALT异常率次之,抗-TP阳性率排在第3位,抗-HCV和抗-HIV阳性率低,提示应加强血液质量监控,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夏凉;陈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筛选矽尘暴露人群的血清生物标记物,建立诊断判别模型.方法 根据国家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选取矽尘暴露人群(0期)、可疑矽肺(0+期)、一期矽肺(Ⅰ期)患者各20例,无矽尘暴露史的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和CM10芯片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处理数据并建立Wilks'lambda判别方程和诊断决策树图.结果 3组矽尘暴露人群共同表现出与健康对照组有差异的峰,占总差异峰数量的80%;以M/Z 3711.73、M/Z 4183.66、M/Z 5487.28和M/Z 6124.64建立的Wilks'lambda判别方程区别健康对照和矽尘暴露人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达到95%、90%,分类决策树的诊断敏感性则为100%,特异性为95%.用单差异峰或Wilks'lambda判别方程对各组矽尘暴露人群之间辨别能力较差,用诊断决策树对健康对照组、矽尘暴露人群(0期)、可疑矽肺(0+期)、一期矽肺(Ⅰ期)患者的正确区分率分别达到100%、95%、85%和90%.结论 M/Z 5933.65、M/Z 4183.66、M/Z 5487.28、M/Z 6124.64、M/Z 5915.14、M/Z 2745.7、M/Z 3711.73、M/Z 2954.78、M/Z 3401.03是区别健康对照人群与矽尘暴露人群的良好生物标记物,诊断决策树对健康对照、矽尘暴露人群(0期)、可疑矽肺(0+期)、一期矽肺(Ⅰ期)患者的区分均能获得较高准确性.
作者:赵学峰;王世鑫;涂植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和对比医院2004-2006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情况.方法 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种和药物试验,同时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检测.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检出率在2004、2005、2006年分别为20.5%、34.1%、41.9%,新生儿科连续3年产ESBLs检出率高;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产ESBLs菌株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复方新诺明有极高耐药性,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医生应慎重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减少产ESBLs菌株的产生,防止其暴发与流行.
作者:陈曼丹;辜红妮;姚映斐;林广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简化改良兔全眼球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方法 选取动物实验中心双眼行小梁切除术制模后的家兔14只,摘除眼球,固定、脱水、加压包埋、切片,行HE、α-SMA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 该法制作的眼球切片组织结构收缩变形较小,各层组织结构均保存完好,染色清晰,并且,同一眼球的双侧房角可互相对照.结论 该法制作家兔眼球石蜡切片操作简便、耗费低廉、节约时间、制作理想,值得在相关研究中推广使用.
作者:潘晓玲;喻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的一种疾病,因此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诊断关键在于寻找有效的心肌标志物和开发快速精确的床旁检测技术.现简述AMI的病理过程和诊断标准以及用于AMI诊断的心肌标志物,介绍已开发使用的检测心肌标志物的床旁检测技术,讨论床旁检测技术与传统的实验室检测手段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以及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作者:杨缜;刘秀菊;周道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β2-微球蛋白(β2-MG)和胱抑素C(Cys C)5项肾功能指标对检出早期肾损害的价值.方法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5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50例正常人血清中5项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尿蛋白阴性的老年高血压病组血Urea和Cr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UA、β2-MG和Cys C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0.907、0.817,在各佳截断点的灵敏度分别为52.7%、78.2%、72.7%,特异度分别为98.4%、94.7%、78.9%.在诊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中联合检测较单项指标阳性率高,以联合检测UA、β2-MG和Cys C这3项肾功能指标组阳性率高,达86.8%.结论 检测血UA、β2-MG和Cys C是诊断老年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有较高的检出率,对高血压性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黎文成;刘国科;张晓坤;杨晓仪;付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新霉素7种药物对20株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用PCR法检测两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核苷转移酶基因,并使用DNA测序加以证实.结果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对2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50和MIC90均大于1 024 mg/L,耐药率分别为95%、95%、100%和90%;而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和新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5%、90%、40%.从20株菌中检出ant(2″)-Ⅰ、ant(3″)-Ⅰ两种修饰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5%、80%,10株细菌两种基因同时阳性,占5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与ant(2″)-Ⅰ、ant(3″)-Ⅰ基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作者:顾建文;姚丽娜;史伟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损伤与修复中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轴突再生,产生一些神经营养因子支持轴突生长;另一方面又抑制轴突生长,局部胶质细胞形成坚硬的胶质瘢痕并分泌一些抑制性因子,阻碍轴突的生长、穿过等;然而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膜及成熟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的髓鞘又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少突胶质细胞表达的抑制性蛋白抑制作用的机制对神经再生新途径的开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小松;何小蓉;孙建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对应用ACL-9000型全自动血凝仪定量测定儿童纤维蛋白原(FIB)的冯·克劳斯(Von Clauss)法和PT衍生(PT-der)法进行比较.方法 以低值和正常值质控血浆做批内精密度试验,对临床样本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L-90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中的Von Clauss法和PT-der法测定FIB,只有FIB在2.00~4.00 g/L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在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儿童FIB时,当PT-der法测定出的FIB不在正常范围时,建议改用Von Clauss法进行测定.
作者:徐刚;刘秋菊;章文;陈运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针对目前不同的检测方法和不同的检测系统检测肌酐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期望通过不同的组织机构之间进行合作,将肌酐的检测结果溯源到参考物质和参考测量程序,实现肌酐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对国内外肌酐测定室间质量评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在室间质评标本检测结果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应该将肌酐的检测方法溯源到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LC-IDMS)法.
作者:张建平;王治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目的 是清除病原菌以获得大疗效,同时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需要正确理解药代动力学(药动学)和药效动力学(药效学)原理,并将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起来.近年来对抗菌药物PK/PD与给药方案设计相关性的研究,已成为抗感染领域关注的热点.
作者:张义永;杜飞;马筱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胃幽门螺杆菌对人类健康危害甚大,应用快速试剂检测法可迅速诊断其感染,对降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国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Bayer Rapidlab 840血气分析仪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便、高效省时、用血量少、维护方便等优点,但使用过程中仍有许多细节值得探讨.该文对其常见故障、报警提示、可能原因及排除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作者:荆鹏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宫颈癌患者死亡与转移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淋巴结、外周血、骨髓中肿瘤细胞微转移的存在是导致患者肿瘤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宫颈癌微转移的早期发现,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作者:刘兆董;江忠清;戴丽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院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监测并分析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 对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用筛选试验和确证试验确认产ESBLs菌株,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947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有311株,占32.8%;29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有69株,占23.5%.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产ESBLs菌株呈现多重耐药.结论 医院产ESBLs菌的阳性率较高,应加强对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ESBLs菌株的增长、扩散与流行.
作者:边锋芝;苑广盈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通用引物PCR是应用与不同序列的保守区互补的通用引物,来进行PCR扩增,它能够高通量地对相关微生物或其亚型进行检测与鉴定分型,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鉴定分型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病毒、细菌、支原体及真菌等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
作者:袁晓辉;曲章义;王迎晨;陈晶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