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耿;何国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估促甲状腺素(TSH)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中的诊断地位.方法采用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检测TSH,比较TSH在诊断甲亢时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的灵敏度为0.01mIU/L,批内、批间精密度CV值分别为2.39%和4.09%,与质控靶值回归方程y=0.928 4 x-0.055 1(r2:0.998 4)、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相比,TSH具有大的ROC曲线下面积及小的交叉重叠范围.在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的诊断中,TSH与FT4具有相同的诊断效率(P>0.05),而在甲亢的诊断中,TSH比FT3、FT4更有效(P<0.05).结论由于高灵敏度与高精密度方法学的应用,可检测到低浓度的TSH值,使TSH不但应用于甲减的诊断,而且也能应用于甲亢,甚至亚临床型及潜在型甲亢或甲减的诊断.
作者:王志刚;曹浩强;殷新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的Rh-D阴性血型鉴定方法,用于血站系统大批量Rh-D定型实验,以便达到快速、准确、高效检测的目的.方法采用全自动样品处理仪完成对待检红细胞的稀释、分配及加入抗-D试剂的全过程.采用酶标仪在620nm波长条件下进行批量比色判读结果.结果利用酶标仪快速检测,在血球稀释浓度为1∶8、Rh检测试剂稀释度为1∶16时,对13 800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酶标仪快速检测Rh-D阴性血型的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精确性、重复性较好,对于减少血站系统检验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质量有较大帮助.
作者:曾劲峰;李活;张红;马兰;聂冬梅;许晓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B型钠尿肽是一种神经激素,可反映心室压力负荷与容量负荷的变化.其检测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并可指导心衰的治疗.B型钠尿肽的结果分析应结合临床,而不应作为一种孤立的指标.
作者:徐晓欣;郑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gax基因是一个主要存在于心血管系统的同源盒基因,能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望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经皮血管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靶基因.
作者:王耿;何国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建立改良双缩脲试剂二点速率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方法,以消除标本溶血、黄疸、脂浊、含葡聚糖的干扰.方法进行方法参数选择试验、方法学评价试验和方法间比较试验.结果改良试剂反应液吸收峰530~560nm,大峰值540nm.在反应进行的初期,吸光度变化率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可用速率法测定,线性范围142g/L.高、低值血清的批内、批间、日间和总CV均<5%.回收率为98.6%~100%,平均99.3%.检测限0.4g/L.血红蛋白9.5g/L以下、胆红素370μmol/L以下、三酰甘油200.0mmol/L以下、葡聚糖30g/L以下无显著性干扰.改良法与Doumas法测定外观正常标本结果高度相关,回归方程:y=2.714 7+0.965 8x,r=0.963 3,P=0.000.配对t检验:t=0.907,P=0.370.测定高脂、黄疸、含葡聚糖标本两种方法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改良法单试剂二点速率法测定血清总蛋白,能有效消除溶血、黄疸、高脂和葡聚糖的干扰.
作者:齐振普;张敏;韩玉芳;李雪芹;刘怀慧;廖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乙型肝炎病毒研究的深入,HBV准种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普遍存在的概念已得到确认,对于HBV准种与HBV感染的慢性化、药物治疗耐受的关系,以及如何控制HBV准种的发生及演变的研究正在广泛展开.现就HBV基因准种的研究现状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单幼兰;尹一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Pichia pastoris(为毕赤酵母属中的一种)是目前广泛用于分泌表达重组蛋白质的宿主细胞,许多有着药用价值的蛋白质为N-糖基化修饰.因此,要求表达宿主能够产生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人相同的N-连寡糖.近一些研究组报道了利用组合基因文库来改造Pichia pastoris N-糖基化路径,从而产生同哺乳动物细胞N-糖基化蛋白质一样的N-连寡糖.该类研究的成功将可能广泛用于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并极有可能掀起运用Pichia pastoris生产药用糖蛋白的热潮.
作者:黎刚;潘卫;王应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趋化是原生动物基本、原始的运动形式.目前,很多学者研究免疫细胞及癌细胞的趋化性,并揭示了伪足形成的主要机制,以及其形成与细胞骨架的关系.普遍认为,细胞伪足的形成源于其细胞骨架的重要作用.
作者:张秀真;吴泽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人的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用罗氏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胞浆中含有两种颗粒:嗜天青颗粒(又称初级颗粒)和特异性颗粒(又称次级颗粒).嗜天青颗粒为粗大的紫红色,在原始粒细胞阶段很少或见不到,至早幼阶段含量丰富.随着细胞的成熟,酸性粘蛋白合成增加,并与嗜天青的碱性颗粒形成复合物,从而失去嗜天青的特性.故自中幼阶段以下,嗜天青颗粒已变得不明显,甚至已见不到,而让位于细小、不规则的特异性颗粒.然而,在电子显微镜下,即使成熟的PMN,嗜天青颗粒仍可见到.
作者:马洪玉;朱忠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与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线粒体抗体(AMA)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AIH筛选和确立相应的实验辅助诊断指标.方法收集34例AIH患者血清,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中RF,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NA、ASMA和AMA.结果患者血清RF的阳性率为67.6%(23/34),ANA、ASMA和AMA的阳性率分别为52.9%(18/34)、17.6%(6/34)和11.7%(4/34),3种自身抗体检出的总阳性率为58.8%(20/34).统计分析显示,RF阳性率与3种自身抗体检出的总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20例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均为RF阳性.进一步分析显示,血清RF含量与3种自身抗体阳性率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 AIH患者血清中RF阳性率与其ANA、ASMA和AMA 3种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密切相关,提示RF与ANA、ASMA和AMA均可作为实验诊断AIH的辅助参考指标.
作者:刘小平;罗海峰;李建英;扬朝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血浆凝血因子在与之相关的疾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作一综述.血浆FⅧ升高与动、静脉血栓事件存在着密切关系.国内的研究认为,汉族人群中凝血因子ⅤLeiden突变和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变异发生率低,可能不是静脉血栓或冠心病的主要遗传性危险因素.FⅦ基因第8外显子的Q等位基因可能是心肌梗死的遗传保护因子.FⅫ: 蛋白C(protein C)下降可能降低了纤溶酶原的活性,形成血栓性疾病.F Leu34对防止脑梗死、心肌梗死的发生是一种保护因素,而对出血性卒中则可能是一种危险因素.肝硬化患者FⅪ、FⅫ、F、 PK、 KK及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FⅡ、FⅦ、FⅨ、FⅩ)均明显降低,FⅤ:C可作为慢性重型肝炎诊断、预后指标及肝衰竭患者进行肝移植术时的主要筛选指标;肝移植术后,凝血因子及凝血功能的检测对于调控其凝血功能、保证手术成功意义重大.在肾病患者,活化凝血酶和纤维蛋白促进炎症反应;尿毒症患者透析后使体内蛋白C抗凝途径的抗凝活性增强,导致透析患者出血.颅脑损伤患者FⅡ、Ⅴ、Ⅹ水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为判断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预后提供线索.
作者:赵振军;张丽杰;武湘云;孙桂兰;李如意;冯文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尿淀粉酶/尿肌酐(Uamy/Ucr)及尿胰蛋白酶原-2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7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48例非胰腺炎急腹症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人员进行血清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尿肌酐(Ucr)及尿胰蛋白酶原-2测定.结果急性胰腺炎尿胰蛋白酶原-2的诊断特异性高, 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7.92 %和91.14%,其次Uamy/Ucr特异性为91.67%,敏感性为92.41%(临界值为75U/mmol),而临床常用的诊断指标Samy、Uamy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低于前两者.结论尿淀粉酶/尿肌酐比值及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是较好的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指标.
作者:夏涵;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导致临床致病菌对新型广谱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ESBLs是由质粒介导,主要由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表型检查方法只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适用.采用分型技术对ESBLs进行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率,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琴;王金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氨甲蝶呤(MTX)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探讨其耐药的具体机制.随着相关检测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对其耐药的理解更加深入,涉及谷氨酰合成酶(分胞浆型cFPGS和线粒体型mFPGS两种异构体)与MTX耐药机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与耐药、二氢叶酸还原酶与耐药间作用的机制.现从药物转运、谷氨酸化以及合成代谢途径认识引起MTX耐药的生化机制,并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前景和意义.
作者:何晓东;沈佐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从肿瘤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分期及病理类型角度,探讨肿瘤细胞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化疗.方法通过肿瘤细胞体外药敏试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着色法,对480例消化系统肿瘤新鲜标本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分析不同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分期及病理类型肿瘤细胞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1)4种不同肿瘤细胞对丝裂霉素(MMC)及5-氟脲嘧啶(5-FU)+顺铂(CDDP)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其余所有药物的敏感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在临床分期中,食管癌肿瘤细胞对阿霉素(ADM)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肿瘤细胞对所有药物的敏感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胃癌和大肠癌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中,肿瘤细胞对所有药物的敏感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组织学来源的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越高.
作者:王崇树;魏寿江;赵国刚;侯华芳;王城;何德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作为一种炎性介质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精确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简要概括了MIP-1α的结构、功能,以及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的作用和调节机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涛;李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