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华;岳文燕
目的:了解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改变之间关系,探索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关系。方法测定49例患者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酶,骨钙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及股骨颈、腰椎腕部骨密度T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骨钙素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在骨质疏松患者水平增高,骨钙素与腰椎骨密度(r=-0.324,P=0.041)、腕部骨密度(r=-0.368,P=0.019),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与腕部骨密度(r=-0.368,P=0.019)呈负相关。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骨质疏松组呈低值,且与骨量改变无相关性。指标骨源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与破骨细胞活性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之间均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骨质疏松时,骨代谢增加,骨钙素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增加,似乎腕部骨密度改变更能体现全身内分泌因素的作用。从整体来说,成骨作用与破骨作用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作者:史冉庚;赵桂芬;木亚塞尔;冯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儿童闭合性肝外伤手术患儿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9-2014.10间我院21例手术治疗的闭合性肝外伤儿童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11月~12岁5月,平均5.2岁,致伤原因以车祸伤为主,术中见3例肝包膜下血肿,16例肝脏裂伤,1例损及第二肝门,1例损及第三肝门,术中以3.0~5.0 Prolenen缝合创面,单纯修补10例,可吸收止血材料填塞2例,填塞加缝合7例,肝静脉修补1例,下腔静脉及肝短静脉修补1例。结果17例患儿经手术止血,获得痊愈,2例患儿术后出现胆漏,其中外引流1例,胆肠吻合1例,终痊愈出院。1例术前由于脑缺氧缺血时间过长,术后出现脑部并发症,1例因肝外伤损伤肝静脉,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儿童闭合性肝外伤应积极恢复血流动力学,血流动力学不稳者行手术探查,术中应以修补或可吸收止血材料填塞为主,避免切除具有活性的肝脏组织,严格仔细止血、良好的手术技巧及方式的选择、恰当的辅助治疗措施均是避免术后再次出血和获得痊愈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邓玉华;张明满;郭泓伶;王浩名;李英存;郭春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保守治疗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异位妊娠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异位妊娠可保守治疗的患者共108例,治疗方式采用甲氨蝶呤单次剂量妊娠囊内注射和多次小剂量肌肉注射治疗,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βhCG值的变化,异位妊娠包块缩小的程度,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保守治疗成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0%vs 66.0%,P>0.05);血βhCG下降率和异位妊娠包块直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剂量妊娠囊内注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分次剂量组(17.2%vs 30.0%,P<0.05),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降低为主。结论单次妊娠囊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与多次肌肉注射的相同,但是多次小剂量的肌肉注射不良反应较多,因此针对适应药物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建议采用单次妊娠囊注射。
作者:张海鹰;张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淤胆型肝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流阻滞。多发生于急性肝炎发病数周之后。淤胆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为胆盐形成和分泌不良,胆汁乳化,滞留于微细胆管,并形成胆栓,临床上出现皮肤瘙痒、纳差、乏力等症状,生化检查提示高胆红素血症,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伴ALP、GGT等指标升高[1]。从发病机制出发,改善肝细胞膜、微细胆管膜流动性,扩张微细胆管,促进胆盐形成及胆汁分泌。近年来研究表明,思美泰在淤胆型肝炎治疗取得良好疗效[2-5]。本文对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2009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65例淤胆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瘙痒症状复常率、肝功能的变化。
作者:高学忠;李燕玲;王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1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患关系的状况多年来,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患关系基本是健康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精神卫生法的出台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精神病人逐渐成为社会及家庭关注的焦点,医疗纠纷日益突出,困扰着精神病专科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钱丽霞;莫兰榕;朱玉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 ranibizumab)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68例112眼,其中单眼30例,双眼3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激光光凝治疗组(简称单纯光凝组)56眼,另一组先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旁皮下注射,再于注药1周后行黄斑格栅样光凝(简称联合组)56眼。观察两组治疗后佳矫正视力( 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显示的黄斑中心凹厚度( CMT)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联合治疗组视力提高47眼(83.9%),视力不变6眼(10.7%),视力下降3眼(5.4%)。水肿吸收53眼(94.6%),水肿未退3眼(5.4%)。单纯光凝治疗组视力提高13眼(23.2%),视力不变31眼(55.4%),视力下降12眼(21.4%)。水肿吸收18眼(32.1%),水肿未退38眼(67.9%)。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可促进黄斑囊水肿的吸收,提高患者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更能保证疗效稳定而持久。
作者:刘素芝;梁晓江;练海东;杨鸿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M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疗效。方法对MICU开放气道的26例危重患者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肺泡灌洗治疗,并对其血气分析,痰培养阳性率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纤维支气管检查治疗有效率为80%,痰培养阳性率为76%,治疗后患者PaO2,SaO2,PH均明显改善,而Pa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MICU人工气道开放的危重患者中,可明显改善通气和预后,且安全。
作者:迪力木拉提·阿不来提;买尔哈巴;薛克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麻醉学是一门高风险、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如何培养麻醉学科医学创新人才,是我们高等医学院校麻醉学系教师们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由于医学教育学制长,需要积累和记忆的知识较多,在实习前学生与病人、病例接触的机会少,且在临床实习中,病人对隐私权的日益重视,不愿配合临床麻醉教学,使得麻醉实习学生的见习质量大大下降。本教研室通过把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我院临床麻醉学实习带教中。培养本科室研究生担任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以提高学生临床实际能力为目标,通过学生问诊、查体,SP回答并结合带教进行双重评价,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吉芳;闫睿;刘亚华;张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Er,Cr:YSGG(铒和铬、钇、钪、镓、石榴)激光治疗急性牙周脓肿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58名急性牙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8名,对照组30名。所有患者给于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袋内冲洗置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而实验组应用Er,Cr:YSGG激光进一步进行牙周袋内清创及肿胀控制,而后给予生理盐水袋内冲洗。记录并分析基线及治疗后3d时的疼痛程度、牙周袋溢脓情况、牙齿松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实验组疼痛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治疗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r,Cr:YSGG激光治疗急性牙周脓肿具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杨柯;梁照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500例实施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使用PKRP术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术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大尿流率(Maximal urinary flow rate,Qmas)及剩余尿流量(Residual urine flow,RuV)指标水平,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IPSS、QOL、Qmas及RuV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的QOL评分在术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80%(27/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0%(4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RP术式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强;艾力江;卢强;宋光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胸腹水的液基细胞学,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在恶性胸腹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并为判断肿瘤细胞的组织来源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液基细胞学诊断为恶性胸腹水的病例,其中55例进行离心沉淀,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5例恶性胸腹水,胸水34例,其中腺癌26例,主要来源于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5例,小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1例;腹水21例,其中腺癌19例,主要来源于卵巢,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为鳞癌。结论液基细胞学与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恶性胸腹水的诊断率,并为寻找肿瘤细胞的组织来源提供帮助。
作者:宋新兰;付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中药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层综合性医院的中药房是面向广大患者,提供中药服务的关键窗口,同时也是联接患者与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桥梁。优质的中药房服务,不但能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痛苦,同时还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向前发展,使患者对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更加信任[1]。目前大部分医院的中药房发展相对缓慢,有些甚至停滞不前,这都不利于中药房服务的长远发展。因此,做好中药房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一环,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和多年的管理经验,对如何做好中药房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谈谈个人的认识和见解。
作者:蒲若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艾滋病产妇利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并分析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因素。方法本次研究严格按照知情同意,保密的原则在一个密封,安静,舒适的咨询室内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的182例HIV感染孕产妇中,孕前确诊HIV阳性122例,孕期发现37例,产时发现15例,产后发现8例。70例的产妇孕前进行过抗病毒治疗(X2=0.511,P=0.475>0.05),144例怀孕时进行过抗病毒治疗(X 2=26.849,P<0.0001)。84.6%的新生儿服用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X2=21.026,P<0.0001),91.2%婴儿采用了人工喂养方式(X 2=80.692,P<0.0001),182例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中25例确诊为HIV阳性。结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通过为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服务,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减少儿童的艾滋病新发感染。对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应予以充分重视,并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玛丽娅木·阿迪里;地力夏提·亚克甫;王磊;热孜燕;马贵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1]。因此,急诊护士具备全面专业的急救知识、精湛的急救技能才能确保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如何增强医护人员专业急救意识和提升技能,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是医疗界当前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2]。我院护理部合理的安排了理论及实践技能的培训方案并对学员全程督导评估,严格考核并对考核成绩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今后急救专科护士的理论+实践+综合素质的培训大纲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胡玲;周芳;李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恶性肿瘤疾病死亡构成,做好老年疾病的预防工作,降低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对某医院2010年—2014年住院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原则,对住院病案的首页的主要诊断进行检索、汇总和统计。结果对老年患者生命危害的前三位的恶性肿瘤是肺癌、肝癌、肠癌。结论掌握老年住院患者的死亡原因。为今后老年人群的疾病预防提供有利的信息和依据,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巴合提牙尔·祖农;王羽;金朝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分层治疗方案选择。方法选取初诊APL患者43例,分为中低危组和高危组,中低危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72 h后)实施诱导缓解,高危组采用ATRA联合亚砷酸(As2O3)及化疗(24小时内)实施诱导缓解,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43例初诊APL患者,中低危组29例,高危组14例。高危组APL患者中,早期死亡3/14例(21.4%)高于中低危组3/29例(10.3%),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6/14例(42.9%)高于中低危组4/29例(13.8%),维早酸综合征(4/14例,28.6%)高于中低危组0/29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5/14例(45.5%)高于中低危组0/29例,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高危组APL患者治疗中应警惕DIC、维早酸综合征、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等。②APL患者应分层治疗,针对高危患者可考虑ATRA 联合As2O3及化疗(24 h内)方案治疗。
作者:陈瑢;石雨薇;哈力达·亚森;赵芳;帕提古力·阿不力孜;Abulizi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依据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疾病临床路径,于1996年引入我国[1],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临床路径是指一组人员针对某一种疾病建立标准化治疗方案及时间相对固定的实施程序[2],临床路径管理的实践有降低住院日、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等优点[3]。因此,临床路径管理也越来越被患者及社会认可。鼻中隔偏曲为我院耳鼻喉科临床路径管理疾病,自2011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以来,临床路径患者住院日被有效的控制在6~7d内,使得诊疗、护理工作程序化,减少重复劳动,能够指导护士主动、有预见性的开展工作,提高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满意度[4]。但由于临床路径疾病患者住院日程短,治疗过程紧凑,护士又因轮休,无法保证每一位临床路径患者在住院期间每一天都有自己的责任护士在岗,而导致临床路径患者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完整性欠佳。通过实施路径式健康教育可以满足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5]。
作者:吴娜;许青;丁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住院天数反映住院者在医疗机构一次连续接受治疗时间的长短。自医院管理年活动到等级医院评(复)审的指标要求,医疗机构如何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的缩短平均住院天数,提高诊疗效率,是许多医疗决策者关心的问题[1-3]。本文旨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进行描述分析,通过了解其构成、差异和特点,为医院有效缩短平均住院天数提供政策依据。
作者:聂静;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我区医学会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属于医疗事故的66例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属于医疗事故案件的发生原因,探讨预防措施,为广大医疗机构在处理医疗纠纷时提供参考。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6例医疗事故案件原因分析。结果研究的66例案件中,存在“出现病情变化时处置不当”及“发现并发症未及时处理”的案件中,医方承担主要责任的比例较大。结论医院应加强患者安全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
作者:张琦龙;胡月 刊期: 2015年第09期
1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现状当今神经外科迅猛发展,神经外科手术迈入高精尖手术行列,对于手术高精确度和高成功率要求的同时,也对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掌握神经系统解剖知识及手术技能的熟练临床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系统和精确地掌握神经外科解剖知识,如何制定优手术方案以减少手术创伤并获得大限度的神经功能保存,如何开阔思维创新手术方案使颅脑禁区迎刃而解,如何带教并培养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成长,如何能够薪火相传而又青出于蓝胜于蓝,……,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传统的神经外科教学主要由老师亲身示范、指导学生操作到学生独立操作这样的师徒带教式方法[1,4,5]。随着医疗环境的日益复杂,临床教学资源日益短缺限制,实体培训的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有的医疗环境[9],低年资医生操作实践的机会较以往明显减少,更多以“旁观者”角色待命,缺乏亲身体验,缺乏深刻印象,而等待他们的将是一锤定音的实战。因此,以上现实矛盾促使我们迫切需要寻找和研发创新型教学方法来促进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的可持续发展[1,4,5]。
作者:付强;陈培培;刘波;柳琛;周庆九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