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安;金凤玲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凝血因子Ⅶ基因突变所致.体外测定凝血因子Ⅶ:C与临床表型无明显的相关性.而基因突变能够较好地解释其临床表型.
作者:丁秋兰;王鸿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全血不需分离细胞,将红细胞低渗溶解,直接取细胞胞溶物进行PCR基因分型,结果可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等位基因缺失在缺血性心肌病中有重要意义,而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检测由FerencSmogy Vari提出的迅速PCR,在Light cycler仪器上采用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杂交探针能准确快速的进行基因分型;DNA模板无需变性,进行HBV DNA扩增.
作者:孙月庭;黄亚琼;杜华;郑晓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sescenc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in reaction,FQ-PCR)融基因扩增、分子杂交和光化学技术为一体,在单管封闭的条件下,实现了对PCR扩增产物的实时动态检测和自动结果分析,从根本上解决了PCR扩增产物的污染和不能定量的问题,并通过探针杂交进一步提高了特异性[1].但由于仪器在软件设计上的不同要求,致使相同标本在不同模式下计算的定量结果千差万别.现以LightCycler荧光定量PCR仪为例,分析如下.
作者:黄学忠;杜笑雅;吴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概述1962年,Garaway首先提出某些治疗药物可以影响体液中多种成分浓度的检测,这个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生化学家、检验工作者及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
作者:贺勇;涂植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表达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tsutsugamushi)56kD保护性抗原蛋白,探索其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CR方法,从O.tsutsugamushi Kato株菌种基因组DNA中扩增出56kD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QE30,构建成重组质粒pQE-56,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有无蛋白的表达.结果(1)获得长约1500bp的PCR片段,序列分析结果与已知Kato株56kD基因序列相同;(2)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在相对分子量56×104处有表达带;(3)表达后菌体超声破碎后,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获得了56kD基因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表达.
作者:张雪颖;陈唯军;牛东升;崔红;魏文进;陈梅玲;陈香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文综述尿液有形成分流式细胞仪的性能评价,与传统方法相关项目检测结果的比较性研究.阐述尿液式细胞分析技术的初筛作用以及在诊断泌尿道感染和定位泌尿道出血等方面的意义.
作者:王昌富;丛玉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eell microgel electrophoresis assay,SCGE)也称彗星分析(Comet assay)或彗星电泳,是测定单个细胞DNA链断裂的技术.Singh等于1 988年报道了碱性彗星分析,此法不仅可以检出双链断裂,还可以检出单链断裂及碱易变位点如无碱基位点,因其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人类的许多疾病与DNA损伤密切相关,因此这一技术很有希望应用于临床诊断.
作者:刘国安;金凤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病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尸体解剖奠定了器官病理学基础,光学显微镜的问世创立了细胞病理学体系,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引起了超微结构病理学的革命,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免疫病理学异军突起;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正在引起分子与基因病理学边缘学科的形成.
作者:韩永;徐燕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细胞空泡毒素(VacA)是幽门螺杆菌(HP)的重要致病因子.VacA先与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β(RPTPβ)结合,经受体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引起晚期溶酶体与胞内体的融合与积累,而形成空泡.其原因是VacA作用于细胞内的酶和引起脂质双分子层离子通道形成.VacA还可导致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松弛,增强极化上皮单层细胞的渗透性.同时也通过干扰EGF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破坏上皮细胞的正常细胞骨架来抑制细胞的增殖.本文就上述VacA细胞毒作用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淼;杨致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凝血酶原属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栓和反复流产.低亲和力的抗凝血酶原抗体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存在一定的联系.抗凝血酶原抗体检测标准化将有助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诊断.
作者:谢飞;兰风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疫区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由于该病易引起误诊,导致治疗不当,甚至发生死亡.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极为重要.本文就现有的恙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操敏;郭恒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可溶性瘦素(Leptin)受体是通过金属蛋白酶裂解膜结合Leptin受体而产生的,分子量约为180kD.研究认为它是外周血循环中主要的Leptin结合物,是Leptin的有效运载体,与Leptin耐受有关,与肥胖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
作者:孙君江;王自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BCR/ABL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现在认为细胞周期的失控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BCR/ABL对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细胞周期素D2(cyclin D2)和p27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机制及可能在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
作者:史梅;冯文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方法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2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30例缓解期以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ECP、IL-5、总IgE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ECP、IL-5、总IgE含量分别为19.68±7.43(μg/L)、89.2±25.9(ng/L)、524.6±138.7(KU/L);缓解期为5.76±4.25(μg/L)、17.5±7.3(ng/L)、291.3±85.4(KU/L);正常对照组为4.86±2.48(μg/L),15.1±5.6(ng/L),103.2±31.5(KU/L).哮喘急性发作期ECP、IL-5、总IgE分别比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ECP、IL-5二项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IgE缓解期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血液中ECP、IL-5、IgE一起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测定三者的水平对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的进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蔡志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国内临床免疫学实验室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逐步得到普及和应用[1],本文以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为例,对美国Abbott Axsym免疫分析仪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技术的灵敏度、可检测性、特异性、重复性、线性、干扰试验及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的相关性等指标进行了检测,以评价其性能.
作者:成军;袁兴旺;金晶;王国政;孙长贵;孙关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