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暴露植皮法治疗烧伤的体会

李保国;兰花;魏华

关键词:植皮法, 包扎固定, 深度烧伤创面, 方法, 阴囊, 疗效, 肛门
摘要:烧伤植皮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常用的方法之一,现行的常用方法是植皮后包扎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有些霞植皮,而又无法包扎固定的创面,如阴囊、肛门四周、面部等,我们采用暴露植皮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农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锁骨下动脉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锁骨下动脉的损伤在外伤中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轻则出现同侧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截肢,重则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我科在2001年1月~2002年9月共收治多发性外伤伴锁骨下动脉损伤患者5例,均做出了早期诊断,经过积极的外科手术处理,患者患侧肢体功能完全恢复,无明显的后遗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江;张剑权;黄桂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现代仪器分析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法、质谱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曹红;王国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医保制度实施对三级医院的影响

    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是国家医疗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根据《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的有关原则,我市于2001年12月底启动实施了新的医疗保障措施.作为本市唯一一家三级医院,我院积极支持医改,成为本市的三级定点医院.

    作者:马利;刘军;苏建华;王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紫外线照射治疗创面化脓性感染80例

    我科自1998年9月至2002年8月间共收治创面化脓性感染患者154例,其中应用紫外线照射治疗8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连硬麻醉下手触脉搏发现频发室性早搏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入院诊断:膀胱结石,查血压、脉搏、心电图、血常规及肝功、肾功均正常,无心脏病史.术前半小时明肌注苯巴比妥钠0.1g.进入手术室后,用江苏常熟智能仪器厂生产的SMT-903C型生命体征监护仪测血压17.3/9.33KPa,脉搏68次/分.

    作者:杨虎;李昭晖;刘爱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

    我院1998年开展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46例,其中在出血24小时内行急诊硬化治疗3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戈;李志刚;张耀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螺旋CT导向双套管针经皮肺穿刺活检51例报告

    肺部实质性占位病变,尤其是孤立性结节病灶,虽经CT及磁共振检查,仍然难以定性诊断,是影像学探讨的课题之一.使用普通活检针穿刺,其阳性率相对较低、并发症较多.在螺旋CT导向下,采用双套管针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穿刺准确率高、多点切割、诊断正确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我院近年来共进行了51例肺部占位病变螺旋CT导向双套管针穿刺活检,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兵元;马新文;赵新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暴露植皮法治疗烧伤的体会

    烧伤植皮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常用的方法之一,现行的常用方法是植皮后包扎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有些霞植皮,而又无法包扎固定的创面,如阴囊、肛门四周、面部等,我们采用暴露植皮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保国;兰花;魏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儿再发性腹痛300例病因探讨

    小儿再发性腹痛(RAP)是儿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如诊断不明,治疗效果不好,常造成患儿及其家长痛苦与不安.该病反复发作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本文对我院儿科门诊近5年来300例RAP(占门诊总人数8 800例的3.14%)进行一系列诊查,对其发病原因进行探讨.

    作者:李保华;李兰;陈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采血管类型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对三种不同的一次性静脉采血管抽取血样进行部分生化检验项目的测定和对比,发现采血管的不同对γ-GT、LDH、α-HBD的结果有明显影响.要保证有一个较好的实验前质量控制水平,采血管类别影响某些项目的检验结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作者:程江;李新丽;谷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酸解离HBsAg免疫复合物法对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意义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HBV感染人体后出现的血清学标志物及其演变规律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并建立起相应的血清学标志物模式[1].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偶然发现与常见模式不符的结果[2].对此我们参见林晨氏报道的酸解HBsAg免疫复合物法对这些样本进行了分析[3],现报告如下.

    作者:盛磊;殷勤;赵海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陈旧性子宫破裂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汉族.主因下腹痛10余年,加重4个月于2002年1月3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G3P1,第一孕40天人流,第二孕50天人流,第三孕于1989年8月足月顺产一男婴,现健在.产后立即置宫内节育器.

    作者:张小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医用基础化学实验微型化探讨--摩尔气体常数测量微型化

    化学实验微型化是当今化学教学中的趋势.其降低实验成本、减少实验污染、提高实验效率、减少实验不安全因素、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等的优点,已得到全体化学工作者的共识[1,2].

    作者:曾宪佳;乔秀文;李洪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应用水囊扩张宫颈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潜伏期应用水囊扩张宫颈促进产程进展的作用.方法:使用TY-58Ⅲ型电脑多功能水囊助产仪.将628例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348例和对照组280例;实验组潜伏期行宫颈及阴道扩张,对照组自然进入产程未行特殊处理,观察两组产程进展情况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潜伏期、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平均时间分别为4.27、3.16、7.43、0.76及8.19小时;与对照组(各产程平均时间分别为7.86、6.72、14.58、1.20及15.91小时)比较各产程时间均缩短,差别均有显著性P<0.001.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别有显著性P<0.001.实验组新生儿体重及产妇一般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该方法可明显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是一种安全、简便对母婴无损伤的有效助产方法.

    作者:张秀萍;文淑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尸体解剖在医学中的应用

    尸体解剖在医学上已有悠久的历史,对促进医学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医学上一些复杂和疑难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尸体解剖得到澄清和解决;医学基础理论和动物实验研究的成果,终都要在人体上应用后才能确定其意义,而在作客观评价时,尸体解剖检查是一项重要的方法;对医学生的培养而言,将来成为医生时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体,如果没有对人体疾病基本的基础训练(尸体解剖),即使他接受了再多的尖端技术训练,也绝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因此尸体解剖是提高医疗质量、发展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一项科学工作.然而近20年来,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国内外的尸体解剖率都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作者:赵志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老年哮喘急性发作29例临床观察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人们身体健康.本文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老年性哮喘急性发作2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虹霞;唐广宁;李萍;吴治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医学词汇教学刍议

    大学英语教学是否应包括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一直是英语教育界争论的话题.就大学英语现行教材而言,如果教学得法,确实能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诸方面有显著提高,达到一般英语运用能力.然而,对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这并非易事,原因是该教材没有体现医学方面的内容,缺乏医学词汇,加之医学院校开设课程多,英语教学课时虽然相对较多,但学生的职业是医学、护理或药学,他们将来要当医生、护士或药剂师,把精力放在专业课上是无可非议的.因此有些学生在英语课上勉强拿出英语教材应付老师,下课英语就抛在一边了.即使一些佼佼者,通过了CET-4或CET-6,专业阅读能力几乎等于零,因为据查阅,《大学英语》1-6册包含医学词汇不满百词.因此如何搞好专业阅读,教好医学词汇就显得特别重要.

    作者:景耀;程静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49株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随着新的抗生素不断使用,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发生变化.为了解临床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将2000年1月~2001年7月分离的249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月明;刘新焕;卢立新;路向东;步金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治疗急性支气管炎50例

    笔者自1996年以来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基本方,辨正加减治疗急性支气管炎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居来提;王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卵巢颗粒细胞瘤多发转移1例

    1病理资料患者,女性,37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盆腔肿物于1999年11月19日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双侧卵巢颗粒细胞瘤,术后化疗.2001年1月发现肺部阴影,肺门淋巴结肿大,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倾向转移性低分化腺癌.2002年2月以头痛、恶心、呕吐入院,行头颅CT检查:左颞叶枕部脑转移瘤.查体:未见明显的病理体征.手术在颞叶枕部见一肿瘤组织,3cm×3cm,淡红色,水肿较重,与硬脑膜粘连紧,与周围脑组织边界清.

    作者:郑兴征;潘晓琳;陆天才;李洪安;陈云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农垦医学杂志

农垦医学杂志

主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主办:石河子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