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硬麻醉下手触脉搏发现频发室性早搏1例

杨虎;李昭晖;刘爱萍

关键词:麻醉下, 脉搏, 生命体征监护仪, 苯巴比妥钠, 测血压, 临床资料, 膀胱结石, 仪器厂, 血常规, 心脏病, 心电图, 手术室, 智能, 诊断, 生产, 江苏, 患者, 肝功, 常熟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入院诊断:膀胱结石,查血压、脉搏、心电图、血常规及肝功、肾功均正常,无心脏病史.术前半小时明肌注苯巴比妥钠0.1g.进入手术室后,用江苏常熟智能仪器厂生产的SMT-903C型生命体征监护仪测血压17.3/9.33KPa,脉搏68次/分.
农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病理生理学专业教师临床实践的意义

    病理生理学专业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主干课程之一,作为一名病理生理学教帅,要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并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推进我院病理生理学科的发展,必须加强教师临床实践.

    作者:钟华;褚成静;何芳;章乐;邓峰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冠心病特殊临床表现的基础医学理论与临床的分析和探讨

    本文结合现代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和临床应用,对冠心病的特殊临床表现从基础医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加深人们对现代杀手性疾病-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性的全面认识和了解,使之能早期确诊和减少误诊,降低死亡风险.并对心脏缺血性疾患引起的牵涉痛产生机制作条理性介绍,以对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付建华;李增春;付建平;李新风;付睿婷;司军强;刘梅;郑志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乳胶套在胰体尾切除术后合并胰瘘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一种新的引流方法在胰体尾切除术后合并胰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实施胰体尾切除后,将胰腺残端套入乳胶套(避孕套)内,使引流液引流至体外.胰腺手术后合并胰瘘病例中,使用乳胶套引流与传统引流管引流方法的诊治情况比较.应用t检验对各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法平均确诊胰瘘时间、平均胰瘘治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乳胶套代替普通引流管引流方法具有对胰瘘充分引流、早期诊断、治愈快等优点.

    作者:张示杰;吴向未;彭心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采血管类型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对三种不同的一次性静脉采血管抽取血样进行部分生化检验项目的测定和对比,发现采血管的不同对γ-GT、LDH、α-HBD的结果有明显影响.要保证有一个较好的实验前质量控制水平,采血管类别影响某些项目的检验结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作者:程江;李新丽;谷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治疗急性支气管炎50例

    笔者自1996年以来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基本方,辨正加减治疗急性支气管炎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居来提;王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应用护理程序对1例心脏停搏患者的护理

    心脏停搏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导致心脏停搏的病理、生理机制,常见的是室颤,是心律失常的一种,约占全部冠心病的20%,死亡率高,我科于2002年8月19日收治一位心律失常-室颤患者,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能积极配合治疗,至今已痊愈出院,无任何后遗症.现将整个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郑彩云;刘荣;左文萍;赵敏;王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暴露植皮法治疗烧伤的体会

    烧伤植皮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常用的方法之一,现行的常用方法是植皮后包扎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有些霞植皮,而又无法包扎固定的创面,如阴囊、肛门四周、面部等,我们采用暴露植皮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保国;兰花;魏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应用水囊扩张宫颈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潜伏期应用水囊扩张宫颈促进产程进展的作用.方法:使用TY-58Ⅲ型电脑多功能水囊助产仪.将628例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348例和对照组280例;实验组潜伏期行宫颈及阴道扩张,对照组自然进入产程未行特殊处理,观察两组产程进展情况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潜伏期、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平均时间分别为4.27、3.16、7.43、0.76及8.19小时;与对照组(各产程平均时间分别为7.86、6.72、14.58、1.20及15.91小时)比较各产程时间均缩短,差别均有显著性P<0.001.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别有显著性P<0.001.实验组新生儿体重及产妇一般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该方法可明显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是一种安全、简便对母婴无损伤的有效助产方法.

    作者:张秀萍;文淑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医用基础化学实验微型化探讨--摩尔气体常数测量微型化

    化学实验微型化是当今化学教学中的趋势.其降低实验成本、减少实验污染、提高实验效率、减少实验不安全因素、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等的优点,已得到全体化学工作者的共识[1,2].

    作者:曾宪佳;乔秀文;李洪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不同季节抗生素的利用分析

    抗生素是临床应用广泛、重要且更新速度较快的一类药物,目前,滥用现象较为严重,经过几年调剂工作发现,每年的春夏季与秋冬季,抗生素的品种使用、剂量、数量均有明显的特点及规律.现将我们了解的我院不同季节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齐新玉;王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同步硬膜扩容及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同步硬膜扩容及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结果:46例中存活31例(67.4%),根据格拉斯克颅后积分,治愈8例(17.4%),中残14例(30.4%),重残7例(15.2%),植物状态2例(4.4%),死亡15例,死亡率32.6%.结论:采取同步硬膜扩容及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以缓慢降低颅内压及避免脑血流骤增,预防减压后再出血,减轻再灌注损伤,充分减压,保护脑组织,减轻继发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志强;秦志勇;王建国;王和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新生儿心脏脉管瘤1例

    患儿男,1小时,其母因停经32周,阴道流血2小时,于2001年3月26日入院分娩.患儿apar首评6分,呼吸困难、面色紫绀渐重,给予对症治疗,后因家人放弃治疗,于3月27日下午1点半死亡.

    作者:陈云昭;郑兴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对高血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成效体会

    高血压病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己超过1亿人.每年患病人数以10%的数量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给病人、家庭、社会所带来的痛苦和负担是巨大的.众所周知,高血压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外,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作者:李蔚华;张秀江;马文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胸膜活检对31例结核性胸腔液的诊断价值

    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确诊大都通过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胸水化验来进行诊断,但其中也有一部分病例误诊、误治.胸膜活检的临床应用,为临床提供了客观依据.本院自2000年3月至2002年12月先后通过经皮针刺胸膜活检,对3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明确了诊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涛;马跃荣;黄玲;古丽努力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儿再发性腹痛300例病因探讨

    小儿再发性腹痛(RAP)是儿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如诊断不明,治疗效果不好,常造成患儿及其家长痛苦与不安.该病反复发作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本文对我院儿科门诊近5年来300例RAP(占门诊总人数8 800例的3.14%)进行一系列诊查,对其发病原因进行探讨.

    作者:李保华;李兰;陈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通过基因敲除研究HSP12的酒精耐受功能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12(HSP12)在酵母酒精耐受性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酵母酒精耐受突变株K11和其亲本株K7抽提mRNA作表达谱基因芯片杂交,研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对其中一条异常高表达的基因HSP12用SFH-PCR(short flanking homology PCR)的方法敲除HSP12基因,对HSP12敲除株的表型进行酒精耐受性研究.结果: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显示K11高表达基因共有41条,其中HSP12高达50倍.但是HSP12基因敲除株对酒精的耐受性相对于未敲除株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在酵母很多基因共同参与对酒精的耐受性,单一基因HSP12的功能丧失,可以被其它基因的功能所弥补.

    作者:顾永清;Hitoshi Shimoi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重度有机磷中毒抢救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抢救体会

    1992年4月至2001年8月我院所抢救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1例,其中轻症患者12例,中度患者10例,重度患者9例,痊愈28例.重度中毒死亡3例,治愈率达90.3%,其中重度患者抢救成功率61.3%,诊断标准按1974年5月卫生部公布有机磷农药中毒分度标准.

    作者:刘淑琴;王栋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酸解离HBsAg免疫复合物法对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意义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HBV感染人体后出现的血清学标志物及其演变规律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并建立起相应的血清学标志物模式[1].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偶然发现与常见模式不符的结果[2].对此我们参见林晨氏报道的酸解HBsAg免疫复合物法对这些样本进行了分析[3],现报告如下.

    作者:盛磊;殷勤;赵海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锁骨下动脉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锁骨下动脉的损伤在外伤中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轻则出现同侧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截肢,重则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我科在2001年1月~2002年9月共收治多发性外伤伴锁骨下动脉损伤患者5例,均做出了早期诊断,经过积极的外科手术处理,患者患侧肢体功能完全恢复,无明显的后遗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江;张剑权;黄桂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49株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随着新的抗生素不断使用,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发生变化.为了解临床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将2000年1月~2001年7月分离的249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月明;刘新焕;卢立新;路向东;步金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农垦医学杂志

农垦医学杂志

主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主办:石河子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