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华;张秀江;马文波
本文综述了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法、质谱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曹红;王国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12(HSP12)在酵母酒精耐受性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酵母酒精耐受突变株K11和其亲本株K7抽提mRNA作表达谱基因芯片杂交,研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对其中一条异常高表达的基因HSP12用SFH-PCR(short flanking homology PCR)的方法敲除HSP12基因,对HSP12敲除株的表型进行酒精耐受性研究.结果: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显示K11高表达基因共有41条,其中HSP12高达50倍.但是HSP12基因敲除株对酒精的耐受性相对于未敲除株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在酵母很多基因共同参与对酒精的耐受性,单一基因HSP12的功能丧失,可以被其它基因的功能所弥补.
作者:顾永清;Hitoshi Shimoi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一种新的引流方法在胰体尾切除术后合并胰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实施胰体尾切除后,将胰腺残端套入乳胶套(避孕套)内,使引流液引流至体外.胰腺手术后合并胰瘘病例中,使用乳胶套引流与传统引流管引流方法的诊治情况比较.应用t检验对各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法平均确诊胰瘘时间、平均胰瘘治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乳胶套代替普通引流管引流方法具有对胰瘘充分引流、早期诊断、治愈快等优点.
作者:张示杰;吴向未;彭心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潜伏期应用水囊扩张宫颈促进产程进展的作用.方法:使用TY-58Ⅲ型电脑多功能水囊助产仪.将628例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348例和对照组280例;实验组潜伏期行宫颈及阴道扩张,对照组自然进入产程未行特殊处理,观察两组产程进展情况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潜伏期、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平均时间分别为4.27、3.16、7.43、0.76及8.19小时;与对照组(各产程平均时间分别为7.86、6.72、14.58、1.20及15.91小时)比较各产程时间均缩短,差别均有显著性P<0.001.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别有显著性P<0.001.实验组新生儿体重及产妇一般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该方法可明显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是一种安全、简便对母婴无损伤的有效助产方法.
作者:张秀萍;文淑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发现一成年女性标本的上腔静脉缺如,仅由右头臂静脉注入右心房,而左头臂静脉则直接注入左心房.复习有关文献,此种畸形未见报道,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卢慧;赵咏梅;田永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烧伤植皮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常用的方法之一,现行的常用方法是植皮后包扎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有些霞植皮,而又无法包扎固定的创面,如阴囊、肛门四周、面部等,我们采用暴露植皮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保国;兰花;魏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肺部实质性占位病变,尤其是孤立性结节病灶,虽经CT及磁共振检查,仍然难以定性诊断,是影像学探讨的课题之一.使用普通活检针穿刺,其阳性率相对较低、并发症较多.在螺旋CT导向下,采用双套管针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穿刺准确率高、多点切割、诊断正确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我院近年来共进行了51例肺部占位病变螺旋CT导向双套管针穿刺活检,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兵元;马新文;赵新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入院诊断:膀胱结石,查血压、脉搏、心电图、血常规及肝功、肾功均正常,无心脏病史.术前半小时明肌注苯巴比妥钠0.1g.进入手术室后,用江苏常熟智能仪器厂生产的SMT-903C型生命体征监护仪测血压17.3/9.33KPa,脉搏68次/分.
作者:杨虎;李昭晖;刘爱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学好解剖学可为其它基础学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许多学者重视深入研究科研而忽略了科普,科研与科普是科学这个范畴内的两个方面.
作者:郑威楠;窦杰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29岁,已婚.因婚后3年不孕于2002年12月10日诊断为原发性不孕症入院.平素月经规则:3~4/30LMP:2002年12月3日,经量少,无痛经.婚后因不孕,曾在多家医院做不孕症相关检查,输卵管通液术正常,子宫内膜诊刮排除内膜结核,多周期B超监测可见优势卵泡,其配偶精液检查无异常.
作者:梅新珍;杨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新的抗生素不断使用,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发生变化.为了解临床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将2000年1月~2001年7月分离的249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月明;刘新焕;卢立新;路向东;步金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通过对三种不同的一次性静脉采血管抽取血样进行部分生化检验项目的测定和对比,发现采血管的不同对γ-GT、LDH、α-HBD的结果有明显影响.要保证有一个较好的实验前质量控制水平,采血管类别影响某些项目的检验结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作者:程江;李新丽;谷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手术病人也逐渐增多.在发达国家老年人口中近半数在死亡前接受过手术治疗.但高龄病人的手术麻醉风险较大,70岁以上高龄手术及麻醉的病死率曾高达14%~20%,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尤其是老龄疾病的持效治疗以及麻醉技术和监测技术的提高,老年麻醉及手术量明显上升,病死率已降至1.5%~8%[1].
作者:郭安梅;李燕;张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科自1998年9月至2002年8月间共收治创面化脓性感染患者154例,其中应用紫外线照射治疗8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本文结合现代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和临床应用,对冠心病的特殊临床表现从基础医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加深人们对现代杀手性疾病-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性的全面认识和了解,使之能早期确诊和减少误诊,降低死亡风险.并对心脏缺血性疾患引起的牵涉痛产生机制作条理性介绍,以对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付建华;李增春;付建平;李新风;付睿婷;司军强;刘梅;郑志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HBV感染人体后出现的血清学标志物及其演变规律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并建立起相应的血清学标志物模式[1].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偶然发现与常见模式不符的结果[2].对此我们参见林晨氏报道的酸解HBsAg免疫复合物法对这些样本进行了分析[3],现报告如下.
作者:盛磊;殷勤;赵海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同步硬膜扩容及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结果:46例中存活31例(67.4%),根据格拉斯克颅后积分,治愈8例(17.4%),中残14例(30.4%),重残7例(15.2%),植物状态2例(4.4%),死亡15例,死亡率32.6%.结论:采取同步硬膜扩容及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以缓慢降低颅内压及避免脑血流骤增,预防减压后再出血,减轻再灌注损伤,充分减压,保护脑组织,减轻继发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志强;秦志勇;王建国;王和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高血压病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己超过1亿人.每年患病人数以10%的数量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给病人、家庭、社会所带来的痛苦和负担是巨大的.众所周知,高血压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外,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作者:李蔚华;张秀江;马文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笔者自1996年以来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基本方,辨正加减治疗急性支气管炎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居来提;王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尸体解剖在医学上已有悠久的历史,对促进医学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医学上一些复杂和疑难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尸体解剖得到澄清和解决;医学基础理论和动物实验研究的成果,终都要在人体上应用后才能确定其意义,而在作客观评价时,尸体解剖检查是一项重要的方法;对医学生的培养而言,将来成为医生时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体,如果没有对人体疾病基本的基础训练(尸体解剖),即使他接受了再多的尖端技术训练,也绝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因此尸体解剖是提高医疗质量、发展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一项科学工作.然而近20年来,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国内外的尸体解剖率都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作者:赵志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