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发热患者早期血流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何彩珍;柳楠楠;殷潇娴;王玉月

关键词:血培养, 血流感染, 耐药率, 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发热患者早期血流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以及早期采集血培养标本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急诊室送检的1763份血培养标本,分析感染病原菌阳性报警(简称报阳)时间、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结果.采用Bactec FX-400全自动血培养仪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分离、鉴定细菌,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1763份送检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69株,阳性率为20.93%,剔除双侧双瓶重复株后阳性菌株为20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8株,占37.86%;革兰阴性菌123株,占59.71%;真菌2株,占0.98%;厌氧菌3株,占1.45%.培养的阳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多,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中位报阳时间为17.10h,革兰阴性菌为16.32h,早报阳时间仅为1h.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部分可达100.0%,对亚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较敏感;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未见耐药株.早期血培养阳性菌耐药率大部分低于同期病房.结论 发热患者早期进行血培养能明显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并缩短检出时间,能及时通知临床,为临床抢救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抗菌药物依据.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LP-PLA2及LDL-C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并发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在该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诊断为T2DM的患者50例,其中单纯T2DM组25例,T2DM合并血管病变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LP-PLA2水平;通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LDL-C水平.结果 与单纯T2DM组[(140.75±32.52)μg/L]相比,T2DM并发血管病变组患者LP-PLA2水平[(171.45±43.67)μ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T2DM组[(2.78±0.43)mmol/L]相比,T2DM并发血管病变组LDL-C水平[(3.04±0.25)m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并发血管病变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血清LDL-C呈正相关(r=0.4735,P=0.0349).结论 T2DM并发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LP-PLA2和LDL-C水平升高可能在该病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尚守亮;赵小云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和自杀风险的影响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重症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和自杀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1科收治的62例重症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给予米氮平治疗,治疗周期为2个月;于治疗前后,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观察患者的抑郁程度,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药物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通过计算自杀态度总分(SA)和自杀倾向得分评价药物对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SA较对照组高,自杀倾向得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可有效改善重症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的自杀风险,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蒋东;曹小莉;杜向农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分期护理干预对围术期胆石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胆石症(CL)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CL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普通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术前、术中、术后分期护理.术前、术后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相关临床恢复指标,出院时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CL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有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护理干预可提高CL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李平;吴章树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血培养全过程的质量指标体系监控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在血培养检测流程中由于受到检验申请、标本采集、检测过程不规范等因素影响,故目前临床血培养还普遍存在血培养阳性率低、污染率高等问题.因此,根据血培养检验前、中、后各检测流程,管理层面的支持性过程及回顾性角度分别建立相应的质量指标,制订限值,设定监控周期,及时发现问题并实施改进以提高血培养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段学光;寿好长;杨明明;陈晓丹;韩静;丁程伟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管理层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评估其基本情况,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干预,干预周期为30 d,连续干预2个周期.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对比其生活质量的变化,观察高血压管理层级分布的变化.结果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管理层级分布发生变化,一级管理患者比例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三级管理患者比例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知行统一,提高治疗依从性,提升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高血压危险因素.

    作者:朱莉;杨桂英;钱静;金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西北甘肃高海拔地区6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实验室结果及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6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 A)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结果及病因,加深对该病的预防及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7年6-12月收治的62例M A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80.6% 的M A患者为中老年人,61.3% 的M A患者饮食结构单一、欠规律,且MA患者多伴有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西北甘肃高海拔地区农村人口居多、贫穷,长期以面食为主是造成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的主要原因.

    作者:何苗;白海;韩燕霞;张姝婷;张京;赵强;付丽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MRI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磁共振(M RI)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检查、M RI检查及关节镜检术,将金标准设定为关节镜检查结果 ,对临床检查与M RI检查在ACL损伤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检查在A C L损伤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9%(29/51)、86.2%(25/29)、67.5%(54/80)、87.9%(29/33)、53.2%(25/47);M RI检查在ACL损伤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50/54)、88.5%(23/26)、91.3%(73/80)、94.3%(50/53)、85.2%(23/27).M RI检查在ACL损伤诊断中的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临床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ACL损伤诊断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均高于临床检查结果.

    作者:刘愉勤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普通与无痛胃镜套扎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普通与无痛胃镜套扎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行急诊胃镜下套扎术患者,其中68例选择了普通胃镜下套扎术(A组),44例选择了气管插管无痛胃镜下套扎术(B组).记录术前血压、手术时间、悬浮红细胞用量、食管内视野评分、肝性脑病发生率、术后再次出血率、病死率和窒息发生率.结果 套扎术开始前A组收缩压较B高,手术时间较B组短,悬浮红细胞用量较B组少,食管内视野清晰度评分较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肝性脑病发生率较B组低(P<0.05).A组3例套扎后再次出血,1例经第2次套扎后成功止血,2例放弃治疗死亡;B组5例套扎后仍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未经第2次套扎放弃治疗或死亡.A组共死亡2例,B组共死亡5例.两组再出血率、死亡或放弃治疗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窒息病例发生.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完成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手术,且有效、可行.经充分术前准备后,普通胃镜下患者适当呕吐反应更有利于急诊套扎手术完成.

    作者:沈文拥;易志强;刘爱民;魏莎;唐静;吴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人造血干细胞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温度对人造血干细胞(HSCs)生长及凋亡情况的影响,探讨不同温度对HSCs生长的抑制情况.方法 将H S C s在不同温度下培养分为5组:33℃组、35℃组、37℃组、39℃组、41℃组,其中37℃组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4、7、10 d,观察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 F U-E)集落数;分别培养6、12、24 h,观察HSCs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培养4 d,37℃组CFU-E集落数高,33℃组和35℃组与3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7 d,37℃组C F U-E集落数高,33℃组、41℃组与3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0 d后,37℃组C F U-E集落数高,33℃组与3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6 h,33℃组H S C s凋亡率低,33℃组、35℃组与3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2 h,33℃组H S C s凋亡率低,35℃组、39℃组与3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 h,33℃组H S C s凋亡率低,35℃组、41℃组与3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6、12、24 h,温度变化与流式细胞仪检测HSCs凋亡率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不同温度对HSCs的生长和凋亡有影响.37℃能促进HSCs的生长,温度降低可以抑制HSCs的凋亡.

    作者:杨鑫;周晓红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氟伏沙明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氟伏沙明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108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单用倍他乐克的患者为对照组,联合使用氟伏沙明和倍他乐克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观察组的Y-BOCS、SAS、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Y-BOCS、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74%,同样优于对照组(2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伏沙明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鸣宇;陈浩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365例宫颈癌相关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不同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365例,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宫颈癌ⅡA期(巨块型)和宫颈癌ⅡB早期患者,经济条件许可的均采用经股动脉新辅助化疗,宫颈癌ⅡA期以下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收治的365例患者中有151例采用经股动脉新辅助化疗,该部分患者中有手术机会的有95例,占62.91%;卵巢移位者31例,占手术患者的14.83%.结论 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应个体化.

    作者:王君;刘月合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不同病因、症状、病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

    目的 探讨由不同病因、不同症状和病程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是否有差异.方法 选择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肝硬化患者85例纳入研究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例纳入对照组,由同一检验人员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比容(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患者MPV明显低于非病毒因素引起的患者(P<0.05);代偿期患者PLT、PCT高于失代偿期患者(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PLT和PCT明显低于无消化道出血患者(P<0.05),MPV高于无消化道出血患者(P<0.05).结论 不同病因、症状、病程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有明显不同,可通过监测血小板参数了解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为临床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及早预判肝硬化出血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姚燕;崔翔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急诊发热患者早期血流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发热患者早期血流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以及早期采集血培养标本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急诊室送检的1763份血培养标本,分析感染病原菌阳性报警(简称报阳)时间、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结果.采用Bactec FX-400全自动血培养仪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分离、鉴定细菌,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1763份送检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69株,阳性率为20.93%,剔除双侧双瓶重复株后阳性菌株为20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8株,占37.86%;革兰阴性菌123株,占59.71%;真菌2株,占0.98%;厌氧菌3株,占1.45%.培养的阳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多,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中位报阳时间为17.10h,革兰阴性菌为16.32h,早报阳时间仅为1h.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部分可达100.0%,对亚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较敏感;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未见耐药株.早期血培养阳性菌耐药率大部分低于同期病房.结论 发热患者早期进行血培养能明显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并缩短检出时间,能及时通知临床,为临床抢救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抗菌药物依据.

    作者:何彩珍;柳楠楠;殷潇娴;王玉月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1763例妊娠期女性宫颈HPV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妊娠期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 PV)感染情况和基因分型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对2014年11月至2017年8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1763例孕妇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妊娠期H PV的感染率及分型的分布特点.结果 1763例孕妇中检出H PV感染者489例,阳性率为27.74%,其中H PV高危亚型411例,占阳性感染者的84.05%;单纯低危亚型45例,占阳性感染者的9.20%;高低混合感染33例,占阳性感染的6.75%.感染率较高的高危型是HPV58、52、16、53,感染率较高的低危型是HPV6和HPV54.双重及双重以上亚型感染者84例,占感染者的17.18%.结论 妊娠期女性H PV高危型与单一型感染率较高.

    作者:纪巍;张晓瑜;张邂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天门市1例似蚓蛔线虫雄虫单性感染病例报道

    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肠道内大的寄生线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夺取营养,也可引起肠梗阻、肠扭转、肠穿孔、胆道感染和阻塞以及阑尾炎等急腹症,甚至还可钻入肝脏或侵入其他部位引起严重的异位损伤[1 ]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人群蛔虫感染呈逐渐下降趋势[2] ,临床上也有报道蛔虫、钩虫和鞭虫3 种土源性线虫感染的病例[3 ] ,但异位妊娠患者合并蛔虫单性感染在国内外鲜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银娥;朱名超;朱娅;许正敏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检测与预防研究进展

    梅毒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是由梅毒螺旋体(T P )感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传播疾病.该病的传染性强 ,危害极大,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早期梅毒主要侵犯皮肤黏膜 ,晚期可侵犯心血管、神经等系统 ,造成心血管梅毒和神经性梅毒 ,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 ] .目前,孕产妇梅毒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文献[2 ]统计2012年全球约有93万例孕妇感染梅毒 ,孕妇梅毒感染是新生儿梅毒发生的直接原因.

    作者:刘晶;杨会娟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尿路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相关基因分布分析

    目的 分析尿液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 A)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以及耐药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从尿液分离的S A 176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初筛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并检测其耐药基因及耐消毒剂基因.结果 检测出92株M RSA,占52.27%;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萄球菌(M SSA)84株,占47.73%.SA对青霉素G均耐药,M RS A对苯唑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100.00% 、96.74% 、94.57% 、93.48% 、86.96% 、86.96% 、77.17%,对利奈唑胺、替考拉林、万古霉素均敏感;84株M S S A对四环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17.86% 、19.05% 、19.05% 、61.90% 、34.52%.MRSA的耐药基因mecA、aph'-Ⅲ 、aac(6')/aph(2″)、ant(4'4″)、ermA、ermB、ermC阳性率分别为100.00% 、41.30% 、70.65% 、5.43% 、68.48% 、0、66.30%,耐消毒剂基因qacA/B、sm r(qacC+qacD)、qacEΔ1阳性率分别为56.52% 、5.43% 、7.61%;MSSA的耐药基因aph'-Ⅲ 、aac(6')/aph(2″)、ermB、ermC阳性率分别为13.10% 、25.00% 、28.57% 、14.29%,其余为0,耐消毒剂基因qacA/B、sm r(qacC+qacD)、qacEΔ1阳性率分别为45.24% 、0、4.76%.结论 尿液分离出的SA耐药基因MecA、aac(6')/aph(2″)、ermA、ermC及耐消毒剂基因qacA/B检出率较高,可能是泌尿系统S A产生耐药及耐消毒剂的重要原因,临床应该注意各种抗菌药物及消毒剂的合理应用.

    作者:李晓芹;魏迁;赵晓红;李明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PPROM孕妇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β2防御素(HBD-2)及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绒毛膜羊膜炎(HC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5例PPROM患者为观察组,依据产后胎盘胎膜病理检查结果又分为HCA组、非HCA组.另选取同期来该院产检并正常分娩的3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抽血测定3组血清PCT、HBD-2及IL-6水平,分析PCT、HBD-2及IL-6联合检测对PPROM合并HCA的诊断价值.结果 HCA组血清PCT、HBD-2、IL-6水平明显高于非HCA组和对照组(P<0.05);PCT、HBD-2、IL-6单独检测诊断PPROM合并HCA,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D-2诊断的特异度明显高于PCT、IL-6(P<0.05).PCT+HBD-2+IL-6平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明显高于PCT+IL-6、HBD-2+IL-6(P<0.05);PCT+HBD-2+IL-6系列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明显高于PCT+IL-6、HBD-2+IL-6(P<0.05);PCT+HBD-2+IL-6系列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明显低于平行联合检测(P<0.05),特异度明显高于平行联合检测(P<0.05).结论 PCT、HBD-2及IL-6平行联合检测可提高PPROM合并HCA诊断的敏感度,系列联合检测可提高PPROM合并HCA诊断的特异度,对于PPROM合并HC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顾彦洁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纳洛酮联合地塞米松对重症肺炎伴心力衰竭患儿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重症肺炎伴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肺炎患儿应用纳洛酮、地塞米松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其对心功能、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92例重症肺炎伴心衰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地塞米松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半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以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HR、R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且观察组患儿下降得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儿的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患儿改善得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患儿改善得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发生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纳洛酮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重症肺炎伴心衰患儿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H R、RR、心功能、血气指标,并且不会增加治疗的风险,安全性较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汤勉;邱燕玲;韩鹏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刺激状态时血清TG检测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刺激状态时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在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全切术后临床复发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12月该院81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术后,停服甲状腺素片4周,拟行131I治疗的患者.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血清TG、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TGAb)水平,安图全自动化学发光仪A2000检测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的诊断性能.结果 转移组患者(22例)血清T G水平中位数为195.05μg/L(95%C I:93.23~296.33μg/L),比未转移组患者(59例)水平[5.74μg/L(95%C I:2.84~8.63μg/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水平在未转移患者、淋巴结转移患者、远处转移患者中逐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G水平与临床转移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607,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清TG在诊断刺激状态的DTC患者发生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823(95%CI:0.689~0.956,P<0.05),ROC曲线的佳截点值为9.46μg/L,此时诊断转移的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5.7%.结论 刺激状态时TG水平变化有助于预测DTC全切术后发生转移,甲状腺全切后刺激状态时T G水平为9.46μg/L可作为判断转移的佳截点值.

    作者:王永斌;邓智勇;朱家伦 刊期: 2018年第2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