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汀
目的 研究胰岛素通过和不通过控制高血糖对严重烫伤多器官功能不全(M ODS)大鼠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胰岛素体内抗炎作用机制,为创伤外科使用胰岛素抗炎提供依据.方法 60只严重烫伤M ODS大鼠,随机分为严重烫伤M ODS大鼠胰岛素治疗高血糖控制组(INS组,20例)、胰岛素和葡萄糖联合治疗高血糖非控制组(INS+GLU组,20例)以及严重烫伤M ODS大鼠治疗对照组(C组,20例),测定不同组大鼠伤前和伤后1、3、5、7 d空腹血糖、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蛋白受体1(sTRE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NS组伤后各时点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NS+GLU组伤后各时点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组和INS+GLU组伤后各时点血浆sTREM-1、TNF-α和HMGB1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NS组伤后各时点血浆sTREM-1、TNF-α和HMGB1水平与INS+GLU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可降低严重烫伤M ODS大鼠炎性反应,胰岛素体内抗炎作用并不通过控制高血糖发挥作用.
作者:王锦;胡添;王占科;刘蕊;杨前勇;张晓云;熊圆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重度OSA HS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的护理情况.结果 85例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导联线脱落26例;血压超过160/120 m m H g 30例,心律失常8例,给予紧急护理应急预案监测成功;血氧饱和度低于40%者21例,中断监测给予呼吸机治疗,未完成睡眠监测.结论 做好夜间睡眠监测的护理是提高OSA HS患者安全的保证.
作者:王洪洪;骆敏;陈曦;章榕;余蕾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功能、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行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AMI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加用rhBNP.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心功能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和N T-proBN P水平等.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浆脑利钠肽(BNP)、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以上指标均明显下降,试验组以上指标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心功能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3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应用可以提高行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AMI患者的疗效,改善心脏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段雨函;华晓芳;张应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1-12月的35例急诊护士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选取2015年1-12月的38例急诊护士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工作能力评分为(94.25±16.01)分、工作质量评分为(97.27±16.39)分、综合能力评分为(98.12±17.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工作能力评分[(78.54±20.77)分]、工作质量评分[(77.26±18.58)分]及综合能力评分[(72.17±21.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6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P<0.05).结论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加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提升急诊科的服务质量.
作者:陈丽燕;王雪娇;冯冰霞;邱秀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家庭式造口护理和个性化心理辅导在结直肠癌造口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5年1-12月该科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行造口手术且需进一步进行化疗的患者,按照病区分布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病区为干预组(43例),B病区为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化疗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式造口护理和个性化心理辅导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抑郁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式造口护理和个性化心理辅导能够显著降低造口术后化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护理的质量.
作者:叶道丽;汪秀云;许辉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在GeXP系统中应用CY5标记的特异引物代替通用引物,建立一种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A)的方法.方法 设计mecA与nuc基因引物,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琼脂糖电泳验证引物特异性并优化PCR反应条件.用荧光染料CY5标记单条引物(单独标记上游或下游引物).以提取的MRSA、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核酸为模板液,采用已标记引物进行单重及多重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与GeXP毛细管电泳分析,验证应用效果.再通过采用混合标记引物的GeXP系统检测100株M RSA,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 单标记下游引物的GeXP-PCR的杂质扩增峰较少.经GeXP系统检测分析的MRSA、MRCNS、MSSA均出现目的特征峰,能明确辨别其含有大小不同的基因片段,结果与琼脂糖电泳一致;经GeXP系统分析的100株MRSA均含有nuc与mecA片段,与VITEKⅡCompact检测结果相符.结论 单独标记下游引物应用于GeXP检测M RSA的方法可行.
作者:梁有才;聂署萍;吴润香;范菲楠;陆学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高危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宫颈的致病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1764例高危型H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细胞学检测结果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进行分析,比较HPV16、18,HPV31、33与其他HPV亚型的宫颈病变情况.结果 HPV31、33组的患者发生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者比例低于HPV16、18组,但明显高于其他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细胞学异常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31、33对宫颈有致病作用,临床上应当高度重视,需定期随访.
作者:袁爱萍;张萍;陈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4例依照入院先后顺序依次交替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6周后,观察组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能力总分、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等方面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情志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乳腺癌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作者:李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胃肠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和相应营养支持状况,分析其与并发症的关系,以期提高胃肠肿瘤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来该院就诊的320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时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 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况,统计患者的肿瘤分期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1.9%,胃部肿瘤和结直肠肿瘤在Ⅳ期营养风险高,而在ⅡA期和Ⅰ期内低.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无营养风险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在应用营养支持以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使用营养支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风险与肿瘤的分期有关,并且在有营养风险的前提下不应用营养支持的患者比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可见营养支持和营养风险的结合使用能够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
作者:张莉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前丙型肝炎病毒(HCV)全球感染率约为2 .8% ,在我国约为0 .43% ,感染人口约1000万[1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是丙型肝炎患者主要的肝外自身免疫现象 ,是抗 HCV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严重影响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及预后[1-2].HCV是诱发AITD的重要原因 ,治疗期间新出现甲状腺抗体阳性率为4 .5% ~25 .0% ,AITD整体发生率可达5 .0% ~20 .6% [3-4 ] .
作者:王晗;杨宁;于长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疾病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将2015年1-12月,武警重庆总队医院妇科、门诊、体检中心诊断的糖尿病患者114例纳入病例组,收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与之配对的同期收治的终诊断为糖耐量减低患者114例纳入对照组,均进行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HbA1c检测.对比相关指标,将病例组、对照组资料混合,交给2名医师诊断,一组采用HbA1c诊断(≥6.5%),一组采用空腹血糖(≥7.0 mmol/L)诊断.结果 病例组的空腹血糖,OGTT 0.5、1.0、2.0 h血糖,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92.11%、93.80%、93.75%、92.24%、92.98%,高于空腹血糖的诊断效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可作为糖尿病、糖尿病前期鉴别诊断指标.
作者:陈素芸;周臣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表达对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210例患者分别进行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外周血CD4+T细胞绝对数检测.结果 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表达对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其中TB-DNA阴性组及痰培养阴性组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表达水平均高于TB-DNA阳性组及痰培养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体免疫状态影响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方法,因此,根据患者免疫功能状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对不同检测结果的分析要结合患者的免疫状况,以免影响临床诊疗.
作者:华彦珺;周芬;杨玉婷;陈慧;陈苏芳;胥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观察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9月82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A1)组及全身麻醉(A2)组,每组各41例,分别于麻醉前(T0)、气腹后10 min(T1)、气腹后30 min(T2)、停气腹后10 min(T3)不同时间点观察各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Glu)、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NE)、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变化.结果 T1、T2时点A2组HR明显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点A2组DBP、SBP明显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皮质醇、NE水平升高速度比A2组快,A2组麻醉后血糖各时点低于麻醉前,T2、T3时点A2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SpO2较麻醉前显著降低,低于同时点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可采取硬膜外麻醉及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加强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身麻醉在抑制激素、维持血气状态方面优于硬膜外麻醉.
作者:安玉明;孙轶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诊断胸腔积液的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2月的400例经内科胸腔镜检查的胸腔积液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主要内科胸腔镜征象以及内科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等.结果 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为原因不明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临床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0例胸腔积液患者中,较为显著的特征有多发结节、胸膜增厚、胸膜粘连、血管充盈显露、黄色或草绿色胸腔积以及血性胸腔积液;术前15 min、手术开始15 min以及术后30 min时患者的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胸腔镜对胸腔积液的诊断率高,安全性高,操作简单.
作者:韦庆;唐毓宜;韦真;程玲燕;兰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B7-H3)、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和核转录因子(N F)-κB表达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确诊为胰腺炎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 A 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组(S A P组),同时选取50例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通过APACHEⅡ 、RANSON评分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探讨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SAP组患者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明显高于M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MAP组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和MAP组患者NF-κ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患者NF-κ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MAP组(P<0.05).SAP组患者APACHEⅡ 、RANSON评分明显高于MAP组(P<0.05).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与APACHEⅡ 、RANSON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与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断指标.
作者:庞凌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间歇性缺氧兔主动脉核转录因子(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寻求两炎性因子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并观察黄芩苷的可能干预作用.方法 (1)利用常压间歇低氧舱制备慢性间歇性缺氧兔模型:空白对照组新西兰兔常规饲养,后4周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周期为8周;慢性间歇性缺氧组给予间歇性缺氧,总共维持8周;黄芩苷干预组同慢性间歇性缺氧组,持续予以相同间歇性缺氧8周,后4周给予黄芩苷灌胃干预[100 mg/(kg·d)].(2)形态学实验检测:光镜下观察HE染色后主动脉结构改变;SABC法行免疫组织化学后定性及半定量检测主动脉内膜NF-κB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1)慢性间歇性缺氧组兔主动脉出现了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黄芩苷干预组未出现明显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2)慢性间歇性缺氧组兔主动脉内皮细胞中NF-κB和TNF-α的表达明显升高;黄芩苷干预组与慢性间歇性缺氧组相比,NF-κB、TNF-α在主动脉内皮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弱.(3)兔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表达水平与TNF-α呈正相关(r=0.702,P<0.01).结论 慢性间歇性缺氧可导致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其机制与激活NF-κB、TNF-α相关.黄芩苷可通过减轻内皮细胞NF-κB活性,下调TNF-α表达,达到控制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作者:郑庆;杨宇;刘翠中;吴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用PICC置管行放化疗的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预见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预见干预组给予早期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平均置管时间,以及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预见干预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8.33%,低于常规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干预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时间晚于常规组,平均置管时间长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蕊;蔺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应激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应激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09±1.25)d,下床时间为(4.18±1.26)d,焦虑评分为(49.23±3.01)分,抑郁评分为(47.24±3.3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4.49±1.42)d]、下床时间[(8.69±1.94)d]、焦虑评分[(56.87±3.87)分]、抑郁评分[(55.76±3.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激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护理效果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云婷;王茹春;郑源任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血浆和肽素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九医院HFNEF患者97例作为HFNEF组,并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将97例患者分为Ⅰ~Ⅱ级组(34例)、Ⅲ级组(32例)、Ⅳ级组(31例)3个亚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和30例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所有入选者均经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定血浆和肽素、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项目水平.结果 (1)HFNEF各亚组血浆和肽素与健康对照组对比,明显升高(P<0.05),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2)HFNEF各亚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对比,明显升高(P<0.05),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3)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HFNEF各亚组间超声心动图E/A值逐渐减小,HFNEF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和肽素水平与超声心动图E/A值呈负相关(r=-0.475,P<0.05),与血浆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583,P<0.05).结论 血浆和肽素水平在HFNEF中明显升高,可作为HFNEF诊断及判断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作者:杨瑞芳;阴彦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对降低重症监护室(IC U)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在该院IC U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期间在IC U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各自住院期间的压疮发生情况、两组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达标情况和Braden评分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式后,Ⅰ 、Ⅱ 、Ⅲ 、Ⅳ期以及总的压疮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raden评分符合率(95.00%)和护理人员技能达标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Braden评分符合率(73.33%)和护理人员技能达标率(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4.17%(89/12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50%(117/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压疮预防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压疮发生率,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同时也使出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谭贞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