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预防复发的疗效

李利玲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复发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内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后及时在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照组44例手术后不做任何处理.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记录术后3、6、12个月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变化及息肉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均明显减小(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月经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息肉复发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放置LNC-IUS,能够抑制内膜增生,减少月经量,有效预防息肉复发.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经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122例SLE患者选择为临床研究病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并按单双号分成两组.对照组(单号)61例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双号)61例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8%、满意度为96.72%,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33%、满意度为75.41%,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SLE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临床疗效有协同促进作用,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患者满意度较高,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王堂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黄芪桃红汤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桃红汤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2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予以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桃红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以及临床效果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经检测发现,试验组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CD3+、CD4+、NK细胞以及CD4+/CD8+值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CD8+值、CD8+值较治疗前略增加,其他指标稍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24.6%)低于对照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黄芪桃红汤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有显著的提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治荣;公丕军;王桂贤;赵宗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全麻)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需要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麻醉诱导前进行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诱导,记录术后清醒拔管时间、Ramasay评分、术后24 h内VAS评分、各项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间、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氧分压、MAP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术后8h内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能显著缓解瑞芬太尼全麻术后痛觉过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冯超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监测结果将其分成两组,研究组82例均患有OS-AHS,对照组58例不患OSAHS,两组均进行肝脏B超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NAFLD发生率存在的相关性,以及低血氧饱和度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ALT、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及NAFLD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升高和NAFLD发生率具有相关性.研究组低血氧饱和度和ALT呈负相关,和AST无关联.结论 OSAHS患者出现NAFLD的概率更高,这与胰岛素抵抗、睡眠间歇性低氧可能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华;郑玉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股骨颈骨折患者负性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股骨颈骨折患者负性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的COPD伴有股骨颈骨折的1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出现的负性心理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恐惧、人际敏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的情况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花费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COPD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负性心理的出现及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

    作者:庄华敏;温慧敏;张适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远程胎儿监护对监测孕产妇新生儿出生情况及提高保健质量重要性分析

    目的 探讨远程胎儿监护对监测孕产妇新生儿出生情况及提高保健质量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确诊妊娠晚期高危孕妇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远程组和常规组,远程组采用远程胎儿监护系统监测,常规组行常规产前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胎动异常、胎心异常、无应激试验(NST)检出异常率,妊娠期不良心理状况、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远程组患者胎动异常、胎心异常及NST检出异常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2周后,远程组患者HA-MA、SDS评分均较常规组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阴道顺产、胎头吸引、产钳助产、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程组围生儿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远程胎儿监护在高危孕妇中监测能提高妊娠期不良事件检出率,降低妊娠期孕妇不良心理,降低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欧阳芳芳;王秀云;黄丽萍;孙玉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528例登革热患者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数据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登革热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潮州登革热暴发期间潮州中心医院就诊的528例登革热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数据,并与普通人群进行对比,同时比较普通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重症登革热各项指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登革热病毒Ⅱ型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皮疹、肌肉酸痛、淤斑、出血、呕吐、腹泻.登革热组患者白细胞(WBC)、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普通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登革热患者中普通登革热患者491例(93.0%),登革出血热22例(4.2%),重症登革热15例(2.8%).重症登革热组患者WBC、PLT、ALT、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普通登革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ALT、AST、CK、CK-MB、LDH在登革出血热组和重症登革热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登革热患者多项实验室指标均可表现出不同程度异常,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辅助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对登革热病毒感染的控制有显著意义.

    作者:林芬;杨辉;杨立业;林树强;陈建永;李贵才;林华容;蔡文;王朋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血栓弹力图对服用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服用阿司匹林及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各45例,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入院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其中AA抑制率≥50%患者给予输注血小板,再次行血栓弹力图检测,TEGr MAX (AA)、AA抑制率结果正常后,再予治疗.两组病例根据病情分别采取相应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1个月、3个月的病死率,以及采用GOS评分、巴氏指数(BI)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结果 服用阿司匹林组中38例AA抑制率≥50%,输用血小板后TEG-MAX(AA)延长,AA抑制率降低,与血小板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阿司匹林组治疗后1个月病死率高于未服用阿司匹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OS评分、BI低于未服用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差,病死率高,血栓弹力图可以对服用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进行指导.

    作者:宋会双;姚文娟;刘炜;安艳春;张换立;黄万刚;朱海伟;李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将其分为糖尿病足组105例、糖尿病组84例,并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各临床指标,并比较不同分级糖尿病足患者RBP、hs-CRP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肌酐(Cr)、尿酸(UA)、RBP、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糖尿病足组患者FBG、HbA1c、HOMA-IR、Cr、UA、RBP、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P<0.05);对于糖尿病足患者,Wagner分级Ⅱ~Ⅲ级患者血清RBP、hs-CRP、HOMA-IR水平明显高于Ⅰ级(P<0.05),而Ⅳ~Ⅴ级患者血清RBP、hs-CRP、HOMA-IR水平明显高于Ⅰ级、Ⅱ~Ⅲ级(P<0.05),各级Wagner分级患者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痛组患者血清RBP、hs-CRP水平与患者FBG、HbA1c、HOMA-IR、Cr、UA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血清RBP、hs-CRP水平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出现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糖尿病足分级明显相关,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若飞;陈伟;田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对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对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丙泊酚组(42例)及七氟醚组(42例),两组入室后静脉注射1.5 mg/kg氯胺酮行诱导麻醉,丙泊酚组术中持续静脉输注8~10 mg/(kg·h)丙泊酚维持麻醉,七氟醚组术中面罩吸入2.5%~3.5%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气腹开始前5 min(T0)、气腹建立时(T1)、气腹建立后5min(T2)、术毕放气(T3)、放气后5 min (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记录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T1~T3时间段MAP、HR、SPO2、PET CO2水平明显高于T0时间段,T4阶段恢复至术前水平,七氟醚组T1~T3时间段MAP、HR、SPO2、PET CO2水平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氯胺酮用量少于丙泊酚组(P<0.05),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全身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能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患儿术后苏醒快,安全、可靠.

    作者:史宇平;田园;杨海昌;李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院前护理干预对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前护理干预对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院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FMC-to-B及D-to-B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93±26)min vs.(123±29)min,(25±9)min vs.(104士23)min,t=4.319、5.495,P<0.05],术后第2天、术后4周、术后24周,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缩短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FMC-to-B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家鹭;张小菊;陈玉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效果

    目的 综合分析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效果,为治疗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应用综合护理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痊愈时间、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度评分.结果 140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之后在CT引导下组织切割针经皮刺入到病灶内,140例患者中有138例确诊,阳性率为98.57%(138/140);试验组平均痊愈时间为(2.55±1.02)d,对照组平均痊愈时间为(4.11±0.26)d,试验组平均痊愈时间远远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为(93.88±2.22)分,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为(81.14±2.36)分,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均不是特别严重,经过综合性护理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和缩短平均痊愈时间.

    作者:杨永革;王燕文;冯剑秋;阚丽娜;王仁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攀枝花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OXA基因型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通过研究攀枝花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OXA类型,了解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攀枝花地区两所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12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检测21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比较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组和敏感组的耐药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XA基因;后采用肠杆菌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66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分别为15.2%、22.7%、24.2%,对其余1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80.0%,耐药率明显高于敏感组菌株;OXA-23和OXA-51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2.4%、98.5%,OXA-24和OXA-58基因未检出;ERIC-PCR分子分型主要可分为A、B、C、D4个型,以B型为主.结论 攀枝花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非常严重,OXA-23、OXA-51基因为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重要基因型,B型为主要流行株.

    作者:王俊;王宇;廖玉凤;王书平;彭柿杰;林辉;杨洪余;郑秋冬;宋清蕾;刘宁远;王巧;陈巧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简称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衰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常规治疗,出院后行30 d随访,将发生心源性再住院及死亡情况的患者纳入事件组,将其余患者纳入无事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与体征方面的差异,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30 d后,122例患者中40例发生了终点事件.40例患者纳入事件组,82例患者纳入无事件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肌梗死史、冠心病史、房颤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事件组患者心脏功能NYHA分级Ⅲ级占81.71%,明显高于事件组的40.00%;Ⅳ级占18.29%,明显低于事件组的60.00% (P<0.05).两组患者在夜间呼吸困难、主动脉瓣反流、舒张压、心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下肢水肿、肺部哆音、二尖瓣反流百分比明显高于无事件组(P<0.05).事件组LVEDD、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事件组,LVEF、收缩压明显低于无事件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水平过高是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OR=3.522,P=0.021,95%CI为1.080~4.361).结论 较高的NT-proBNP水平是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显著危险因素.

    作者:李曼;温冬梅;王伟佳;冯力;杜满兴;徐胜男;徐全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策略:药物与技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于1968年首次报道,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其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但其相关的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却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其中ERCP术后胰腺炎(PEP)为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10%,高危患者发病率为30%[1].

    作者:郑朝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对支气管结核抗酸杆菌的清除作用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冷冻介入治疗及腔内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支气管结核对抗酸杆菌的清除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结核患者62例,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联合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腔内局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冷冻治疗效果、结核杆菌的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2个月治疗,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的抗酸杆菌阴转率分别为93.54%、7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能较好耐受,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支气管镜下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清除结核杆菌.

    作者:吴友茹;陈明勇;向海;杜蓉;徐维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水平消毒后内镜存储时间的分析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高水平消毒后内镜的菌群,进一步研究内镜存储时间.方法 2016年5月1日至7月31日对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共计有高水平消毒后的56条胃镜与54条肠镜纳入研究,分别于第0、1、3、7、14天进行病原菌采样、培养,并对病原菌进行菌落分析.结果 56条胃镜第0、1、3、7、14天病原菌培养阳性数分别为5、6、6、7、10,污染率分别为8.9%、10.7%、10.7%、12.5%、17.9%;54条肠镜第0、1、3、7、14天病原菌培养阳性数分别为6、7、8、7、13条,污染率分别为11.1%、13.0%、14.8%、13.0%、24.1%.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对胃镜与肠镜第0、1、3、7、14天污染率进行比较,组内5个时间点污染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两组间污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0).110条内镜中共有35条培养出非典型致病菌,在临床上无意义;6条培养出致病菌落,包括肠球菌、近平滑念珠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曲霉菌.所有培养皿在临床上均不显著,因为每一种只在一个取样点被检出1~2次,而且所有菌落的菌量都很低.结论 内镜可以在再处理后储存长达14d,而仅仅存在较低的致病菌滋生风险.这将极大地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宋林;彭静;刘林;李晶;邱漫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抗-SSA抗体阳性人群血液系统损伤指标关联性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抗-SSA抗体阳性人群血液系统损伤的性别、年龄分布规律.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416例抗-SSA抗体阳性人群血常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人群血液系统损伤的性别、年龄变化规律.结果 416例抗-SSA抗体阳性人群出现血液系统损伤209例,阳性率50.24%,高于抗-SSA抗体阴性人群(x2=95.27,P<0.05),血液系统损伤与抗-SSA抗体阳性呈正相关(r=0.38).发生血液系统损伤的人群中白细胞减少82例(19.7%),贫血143例(34.4%),血小板减少75例(18.0%).≤19岁年龄组所有病例均出现了血液系统损伤.结论 抗-SSA抗体阳性人群容易合并血液系统损伤,特别是贫血发生比例高.

    作者:刘欣;郭德立;范伟光;王辉;姚俊金;宋建民;黄秋芳;杨胜芳;郭亚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与记忆障碍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认知与记忆障碍方面的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无脑血管病变但有认知与记忆障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A组,40例有脑血管病变且有认知与记忆障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B组,32例既无脑血管病变且无认知与记忆障碍的患者作为C组,比较3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高血压比例的差异,比较3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以及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比较3组患者MoCA量表中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命名及定向的评分,对3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与记忆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患者年龄和高血压比例B组>A组>C组,受教育年限C组>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IGF-1、Ap1-42水平C组>A组>B组,VILIP-1水平B组>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比较发现,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时记忆评分C组>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命名与定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受教育年限低、高血压、低IGF-1水平、低Aβ1-42水平、高VILIP-1水平是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与功能障碍以及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卒中认知与记忆障碍和脑血病病变具有相关性,其中高龄、受教育年限低、高血压、低IGF-1水平、低Aβ1-42水平、高VILIP-1水平是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与功能障碍以及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飞;于峰;刘莉莉;沈琦;王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腹膜假性黏液瘤1例并文献复习

    腹膜假性黏液腺瘤(PMP)是一种发生在腹膜壁层、大网膜及肠壁浆膜面的肿瘤,2010年WHO将其归为既可以是低度恶变性也可以是高度恶变性的肿瘤,以大量胶冻状腹腔积液为特征,其发病率约为2/1 000 000[1].在2016年我国公布的《中国罕见病参考目录》中,PMP位于147种罕见病中的第144位,本院于2016年1月收治了1例PMP患者,为了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诊治PMP,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丽云;李校天;郭永泽;吉丽;尹燕;李丽;杨俊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