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宇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5(IL-3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确诊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收集COPD稳定期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35例经体检证实为健康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L-17、IL-35和TNF-α的表达.结果 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中IL-17、IL-35和TNF-α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清中IL-17、IL-35和TNF-α的表达与病变分级及营养状态有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L-17和TNF-α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49,P=0.045),IL-17和IL-35之间具有负相关性(r=-0.46,P=0.039).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IL-17和TNF-α高表达、IL-35低表达对促进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雪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多种耐药基因的方法,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用多重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6种耐药基因,并统计分析82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与相应抗生素的关联,比对耐药基因检出率及抗生素耐药率对应情况.结果 多重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灵敏性高、稳定性强;可尽早、快速、高效地指导临床用药.结论 多重PCR可以同时检测鲍曼不动杆菌6种耐药基因,并及时、高效地指导临床用药,有效治疗感染,控制医院内感染.
作者:王江元;卢念红;王子浔;艾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医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对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1、3、6个月后肺通气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80例患者共有9例患者失访,失访率11.3%,其中干预组失访4例,对照组失访5例.护理1、3、6个月后,FEV1、FEV1/FVC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护理后备时段FEV1、FEV1/FVC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其中干预组FEV1、FEV1/FVC明显高于同时段的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1、3、6个月后,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护理后各时段MMRC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其中干预组MMRC评分明显低于同时段的对照组(P<0.05).护理1、3、6个月后,SGRQ症状分、活动分、影响分及总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护理后备时段SGRQ各项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其中干预组SGRQ症状分、活动分、影响分、总分明显低于同时段的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方案能够提高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明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黄芪桃红汤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2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予以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桃红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以及临床效果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经检测发现,试验组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CD3+、CD4+、NK细胞以及CD4+/CD8+值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CD8+值、CD8+值较治疗前略增加,其他指标稍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24.6%)低于对照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黄芪桃红汤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有显著的提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治荣;公丕军;王桂贤;赵宗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登革热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潮州登革热暴发期间潮州中心医院就诊的528例登革热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数据,并与普通人群进行对比,同时比较普通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重症登革热各项指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登革热病毒Ⅱ型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皮疹、肌肉酸痛、淤斑、出血、呕吐、腹泻.登革热组患者白细胞(WBC)、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普通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登革热患者中普通登革热患者491例(93.0%),登革出血热22例(4.2%),重症登革热15例(2.8%).重症登革热组患者WBC、PLT、ALT、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普通登革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ALT、AST、CK、CK-MB、LDH在登革出血热组和重症登革热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登革热患者多项实验室指标均可表现出不同程度异常,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辅助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对登革热病毒感染的控制有显著意义.
作者:林芬;杨辉;杨立业;林树强;陈建永;李贵才;林华容;蔡文;王朋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80例,依据鼻内镜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改良鼻内镜手术组(40例)和传统鼻内镜手术组(4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改良鼻内镜手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传统鼻内镜手术组的72.5%(P<o.05);改良鼻内镜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复发率为2.5%,均明显低于传统鼻内镜手术组的15.o%、17.5%(P<0.05).结论 改良鼻内镜手术能够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作者:李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FEC及T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经济性.方法 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FEC组(F氟尿嘧啶、E表柔比星、C环磷酰胺)和TC组(T多西他赛、C环磷酰胺),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经济性.结果 FEC组的有效率为46.7%,TC组的有效率为4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C组和TC组的成本分别为755.97元、2 622.91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C及T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相当,但FEC组的治疗成本相对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胡月;马满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微创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髓外固定组48例和髓内固定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髓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优良率93.8%,髓外固定组为91.7%,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螺钉断裂、钢板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畸形愈合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临床效果相当,但髓外固定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髓内固定系统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孙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和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5例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正常、不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帧数、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与冠状动脉血流帧数进行比较,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支冠状动脉血流帧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电图碎裂QRS波患者与无碎裂QRS波患者的血管造影的TIMI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电图QRS波的发生有关,与其他的变量没有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心电图碎裂QRS波对冠状动脉慢血流具有一定的预测、诊治价值.
作者:刘敏;贾凯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老年患者伴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临床甲减)对外周动脉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等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亚临床甲减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DM)组46例和合并亚临床甲减组(DM+SCH)组5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生化指标、血管并发症情况,分析糖尿病伴发亚临床甲减老年患者外周动脉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等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痛程、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肌酐(Scr)、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SCH组在总胆固醇(TC)、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24 h尿蛋白水平及动脉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DM组(P<0.05);Logistic分析提示高TC、高TSH、高TGAb、高24 h尿蛋白是糖尿病伴发亚临床甲减老年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TC、高TSH、高TGAb、高24 h尿蛋白是糖尿病伴发亚临床甲减老年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应及时诊断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颖博;田小燕;黄一茜;李剑;李辉;刘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检测沙眼衣原体mRN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质粒DN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通过SAT和PCR检测尿液或生殖道分泌物标本789例,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的标本采用巢式PCR扩增沙眼衣原体外膜蛋白(omp1)基因验证.结果 759例(96.2%)标本SAT和PCR结果一致(Kappa=0.64).SAT和PCR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T方法检出的阳性率更高.30例不一致标本通过巢式PCR扩增外膜蛋白验证,14例与SAT检测mRNA相符,16例与PCR检测质粒DNA相符.以两种检测结果一致为“扩大标准”,SAT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6%和98.0%,PCR技术为71.4%和99.7%;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5.3%,男性和女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T技术灵敏度高、特异度好、耗时短且无需昂贵设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茗月;熊礼宽;夏勇;肖克林;邵聪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远程胎儿监护对监测孕产妇新生儿出生情况及提高保健质量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确诊妊娠晚期高危孕妇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远程组和常规组,远程组采用远程胎儿监护系统监测,常规组行常规产前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胎动异常、胎心异常、无应激试验(NST)检出异常率,妊娠期不良心理状况、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远程组患者胎动异常、胎心异常及NST检出异常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2周后,远程组患者HA-MA、SDS评分均较常规组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阴道顺产、胎头吸引、产钳助产、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程组围生儿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远程胎儿监护在高危孕妇中监测能提高妊娠期不良事件检出率,降低妊娠期孕妇不良心理,降低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欧阳芳芳;王秀云;黄丽萍;孙玉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清25-OH维生素D3[25-(OH)D3]表达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及DPN的严重程度,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40例,轻度DPN组35例,中度DPN组37例,重度DPN组38例.收集所有研究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TGF-β1及25-(OH)D3水平.结果 3个DPN组患者的TGF-β1水平均较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DPN程度的增加,TGF-β1水平降低,而DPN组患者的25-(OH)D3均较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且DPN程度与25-(OH)D3趋向负相关,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TGF-β1明显升高,而25-(OH)D3明显降低,且随着DPN程度的增加,TGF-β1水平却降低,25-(OH)D3也降低.
作者:赵新翠;陈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德莫林喷雾对Ⅱ度以上宫颈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在某三甲医院肿瘤中心接受宫颈癌放疗期间发生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放疗后皮肤护理和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30例)在采用常规放疗后皮肤护理的同时使用德莫林喷雾剂喷洒放射性皮炎的区域,观察并比较两组皮肤损伤的恢复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均顺利完成,试验组皮肤修复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067,P<0.05).结论 德莫林喷雾对宫颈癌放射性皮炎的护理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且使用操作简便、快捷,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蒋远静;刘红;胡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为了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建立新的血清学诊断平台.方法 收集50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随机抽取一部分作为训练集,用于构建诊断模型;其余作为验证集,用于验证模型的诊断能力.使用弱阳离子磁珠分离血清多肽,MALDI-TOF MS进行质谱检测.结果 通过对训练集27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进行质谱分析,建立了一个八肽诊断模型,然后用验证集23例乳腺癌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验,得到该模型的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95.0%.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出模型中的4个肽片段分别来自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重链H4、纤维蛋白原α链亚型1前体和核磷蛋白亚型2.结论 初步建立了一个基于血清肽质谱分析方法的用于诊断乳腺癌的八肽模型,具有高度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夏冰;王钢;张晨芳;王丽;宋丽杰;刘仲明;王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全麻)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需要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麻醉诱导前进行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诱导,记录术后清醒拔管时间、Ramasay评分、术后24 h内VAS评分、各项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间、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氧分压、MAP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术后8h内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能显著缓解瑞芬太尼全麻术后痛觉过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冯超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四子散外敷辅以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物理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四子散外敷辅以物理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患肢水肿改善程度、患肢疼痛缓解情况及完全缓解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患肢水肿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P<0.05);研究组的患肢疼痛缓解有效率为60.5%(23/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2%(P<0.05);研究组的患肢疼痛完全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子散外敷辅以物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作者:郑小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院前护理干预对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院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FMC-to-B及D-to-B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93±26)min vs.(123±29)min,(25±9)min vs.(104士23)min,t=4.319、5.495,P<0.05],术后第2天、术后4周、术后24周,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缩短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FMC-to-B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家鹭;张小菊;陈玉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监测结果将其分成两组,研究组82例均患有OS-AHS,对照组58例不患OSAHS,两组均进行肝脏B超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NAFLD发生率存在的相关性,以及低血氧饱和度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ALT、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及NAFLD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升高和NAFLD发生率具有相关性.研究组低血氧饱和度和ALT呈负相关,和AST无关联.结论 OSAHS患者出现NAFLD的概率更高,这与胰岛素抵抗、睡眠间歇性低氧可能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华;郑玉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药物过敏性白细胞减少,是由于机体对药物过敏出现白细胞减少的症状,引起过敏性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有某些抗生素、抗甲状腺药、抗癫痫药、抗结核药[1]、抗糖尿病药[2]、抗高血压药和利尿药[3],溶栓药此类反应较少见.本院于2016年3月发现1例注射用纤溶酶致急性白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士磊;郭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