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
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组织增生过快必然会造成局部组织严重缺氧,实体肿瘤形成过程中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对缺氧的适应.肿瘤的缺氧适应主要由缺氧诱导因子(HIF)调节,HIFs通过诱导、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等的表达从而促进血管生成,是肿瘤实现缺氧适应重要的方式之一.HIF是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虽然HIF-1α和HIF-2α有着42%的相同氨基酸序列,但许多研究表明二者在血管生成调控中存在差别,HIF-1α主要调控血管新生,而HIF-2α主要调控血管功能性成熟.本文就HIF-1α、HIF-2α在血管生成调控中存在的差别综述如下.
作者:夏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抗-SSA抗体阳性人群血液系统损伤的性别、年龄分布规律.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416例抗-SSA抗体阳性人群血常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人群血液系统损伤的性别、年龄变化规律.结果 416例抗-SSA抗体阳性人群出现血液系统损伤209例,阳性率50.24%,高于抗-SSA抗体阴性人群(x2=95.27,P<0.05),血液系统损伤与抗-SSA抗体阳性呈正相关(r=0.38).发生血液系统损伤的人群中白细胞减少82例(19.7%),贫血143例(34.4%),血小板减少75例(18.0%).≤19岁年龄组所有病例均出现了血液系统损伤.结论 抗-SSA抗体阳性人群容易合并血液系统损伤,特别是贫血发生比例高.
作者:刘欣;郭德立;范伟光;王辉;姚俊金;宋建民;黄秋芳;杨胜芳;郭亚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反应(Tetra-primer ARMS PCR)检测IL-28B 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在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75例,提取外周血DNA,建立Tetra-primer ARMS PCR检测体系,与Sanger测序法对比验证,检测该地区丙型肝炎患者IL-28B 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 Tetra-primer ARMS PCR检测体系成功建立,与Sanger测序法的符合率100%,rs12979860基因的C/C型、C/T型和T/T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6.5%、12.0%、1.5%.在C/C型组与C/T或T/T型组中,年龄分布、性别分布、HCV基因1b型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肝硬化比例和持续病毒学应答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或T/T组中肝硬化比例较高,在C/C组中持续病毒学应答比例较高.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Tetra-primer ARMS PCR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快速有效的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对于丙型肝炎患者IL-28B 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基因分型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树朋;戴锴;乔斌;童永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对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丙泊酚组(42例)及七氟醚组(42例),两组入室后静脉注射1.5 mg/kg氯胺酮行诱导麻醉,丙泊酚组术中持续静脉输注8~10 mg/(kg·h)丙泊酚维持麻醉,七氟醚组术中面罩吸入2.5%~3.5%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气腹开始前5 min(T0)、气腹建立时(T1)、气腹建立后5min(T2)、术毕放气(T3)、放气后5 min (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记录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T1~T3时间段MAP、HR、SPO2、PET CO2水平明显高于T0时间段,T4阶段恢复至术前水平,七氟醚组T1~T3时间段MAP、HR、SPO2、PET CO2水平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氯胺酮用量少于丙泊酚组(P<0.05),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全身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能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患儿术后苏醒快,安全、可靠.
作者:史宇平;田园;杨海昌;李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登革热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潮州登革热暴发期间潮州中心医院就诊的528例登革热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数据,并与普通人群进行对比,同时比较普通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重症登革热各项指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登革热病毒Ⅱ型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皮疹、肌肉酸痛、淤斑、出血、呕吐、腹泻.登革热组患者白细胞(WBC)、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普通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登革热患者中普通登革热患者491例(93.0%),登革出血热22例(4.2%),重症登革热15例(2.8%).重症登革热组患者WBC、PLT、ALT、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普通登革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ALT、AST、CK、CK-MB、LDH在登革出血热组和重症登革热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登革热患者多项实验室指标均可表现出不同程度异常,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辅助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对登革热病毒感染的控制有显著意义.
作者:林芬;杨辉;杨立业;林树强;陈建永;李贵才;林华容;蔡文;王朋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对症处理,疗程7d,给药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咳嗽缓解和发热时间,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2 h、7d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缓解和发热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对于降低血清CRP水平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对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有较理想的治疗作用,效果优于单纯西药对症处理.
作者:程波;吴海;江才永;谈志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研究攀枝花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OXA类型,了解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攀枝花地区两所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12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检测21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比较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组和敏感组的耐药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XA基因;后采用肠杆菌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66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分别为15.2%、22.7%、24.2%,对其余1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80.0%,耐药率明显高于敏感组菌株;OXA-23和OXA-51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2.4%、98.5%,OXA-24和OXA-58基因未检出;ERIC-PCR分子分型主要可分为A、B、C、D4个型,以B型为主.结论 攀枝花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非常严重,OXA-23、OXA-51基因为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重要基因型,B型为主要流行株.
作者:王俊;王宇;廖玉凤;王书平;彭柿杰;林辉;杨洪余;郑秋冬;宋清蕾;刘宁远;王巧;陈巧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医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对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1、3、6个月后肺通气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80例患者共有9例患者失访,失访率11.3%,其中干预组失访4例,对照组失访5例.护理1、3、6个月后,FEV1、FEV1/FVC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护理后备时段FEV1、FEV1/FVC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其中干预组FEV1、FEV1/FVC明显高于同时段的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1、3、6个月后,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护理后各时段MMRC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其中干预组MMRC评分明显低于同时段的对照组(P<0.05).护理1、3、6个月后,SGRQ症状分、活动分、影响分及总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护理后备时段SGRQ各项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其中干预组SGRQ症状分、活动分、影响分、总分明显低于同时段的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方案能够提高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明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黄芪桃红汤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2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予以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桃红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以及临床效果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经检测发现,试验组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CD3+、CD4+、NK细胞以及CD4+/CD8+值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CD8+值、CD8+值较治疗前略增加,其他指标稍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24.6%)低于对照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黄芪桃红汤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有显著的提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治荣;公丕军;王桂贤;赵宗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四子散外敷辅以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物理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四子散外敷辅以物理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患肢水肿改善程度、患肢疼痛缓解情况及完全缓解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患肢水肿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P<0.05);研究组的患肢疼痛缓解有效率为60.5%(23/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2%(P<0.05);研究组的患肢疼痛完全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子散外敷辅以物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作者:郑小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初步探讨广西地区70例白血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运用PCR-SSP法对广西地区70例白血病(病例组)进行HLA-A、B、DR基因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并与2 583例广西骨髓库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例组中检出HLA-B* 46和B*51基因频率的频率分别为0.228 6和0.100 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43 1和0.052 3(P<0.05);检出B*40基因频率为0.071 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频率(0.146 2)(P<0.05),其余各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A、B、DR高频率基因与广西地区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基本一致,其中B*46和B*51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白血病的易感基因;B* 40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白血病的保护基因.
作者:裴永峰;李恒聪;黄惠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德莫林喷雾对Ⅱ度以上宫颈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在某三甲医院肿瘤中心接受宫颈癌放疗期间发生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放疗后皮肤护理和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30例)在采用常规放疗后皮肤护理的同时使用德莫林喷雾剂喷洒放射性皮炎的区域,观察并比较两组皮肤损伤的恢复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均顺利完成,试验组皮肤修复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067,P<0.05).结论 德莫林喷雾对宫颈癌放射性皮炎的护理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且使用操作简便、快捷,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蒋远静;刘红;胡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青少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父母的心理成长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115例青少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基础资料调查量表、疾病不确定感的心理成长量表及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疾病不确定感的心理成长得分(151.08±16.15)分,水平相对较低;对生活事件“重要性排序”的项目得分较高,而“应对意外事件”的项目得分较低;在职、无宗教信仰的患儿父母心理成长的水平较高(P<0.05);患儿父母采用正性应对方式的频率高、作用大.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儿父母采用正性应对方式,能够帮助其有效应对患儿病情的不可预测性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促进心理成长水平的提升.
作者:谭怡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在寄生虫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60例粪便标本用盐水涂片直接镜检法、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对判断.结果 460例粪便标本中,人工涂片镜检法及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对寄生虫的检出率分别为2.4%及2.2%.两种方法检测寄生虫的符合率为98.9%,Kappa值为0.756.结论 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对寄生虫的检测与人工镜检法符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较快,检测过程无需人为接触标本,生物安全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敏;丁进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FEC及T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经济性.方法 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FEC组(F氟尿嘧啶、E表柔比星、C环磷酰胺)和TC组(T多西他赛、C环磷酰胺),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经济性.结果 FEC组的有效率为46.7%,TC组的有效率为4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C组和TC组的成本分别为755.97元、2 622.91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C及T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相当,但FEC组的治疗成本相对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胡月;马满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联合正念行为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3例肺结核合并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均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和正念行为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则仅接受系统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2个月后的正念水平和营养风险指数,同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T细胞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结核病灶控制有效率和痰培养转阴率分别为85.11%和82.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和63.0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呼吸困难指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正念水平和营养风险均无明显差异,而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正念水平均有所提升,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正念水平为(57.99±4.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3.95±4.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营养风险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其中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营养风险为(2.61±0.55)分,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的(1.85±0.7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行为护理干预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增强肺结核合并COPD患者的系统健康教育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为了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建立新的血清学诊断平台.方法 收集50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随机抽取一部分作为训练集,用于构建诊断模型;其余作为验证集,用于验证模型的诊断能力.使用弱阳离子磁珠分离血清多肽,MALDI-TOF MS进行质谱检测.结果 通过对训练集27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进行质谱分析,建立了一个八肽诊断模型,然后用验证集23例乳腺癌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验,得到该模型的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95.0%.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出模型中的4个肽片段分别来自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重链H4、纤维蛋白原α链亚型1前体和核磷蛋白亚型2.结论 初步建立了一个基于血清肽质谱分析方法的用于诊断乳腺癌的八肽模型,具有高度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夏冰;王钢;张晨芳;王丽;宋丽杰;刘仲明;王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冷冻介入治疗及腔内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支气管结核对抗酸杆菌的清除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结核患者62例,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联合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腔内局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冷冻治疗效果、结核杆菌的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2个月治疗,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的抗酸杆菌阴转率分别为93.54%、7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能较好耐受,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支气管镜下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清除结核杆菌.
作者:吴友茹;陈明勇;向海;杜蓉;徐维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80例,依据鼻内镜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改良鼻内镜手术组(40例)和传统鼻内镜手术组(4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改良鼻内镜手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传统鼻内镜手术组的72.5%(P<o.05);改良鼻内镜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复发率为2.5%,均明显低于传统鼻内镜手术组的15.o%、17.5%(P<0.05).结论 改良鼻内镜手术能够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作者:李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和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5例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正常、不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帧数、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与冠状动脉血流帧数进行比较,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支冠状动脉血流帧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电图碎裂QRS波患者与无碎裂QRS波患者的血管造影的TIMI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电图QRS波的发生有关,与其他的变量没有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心电图碎裂QRS波对冠状动脉慢血流具有一定的预测、诊治价值.
作者:刘敏;贾凯侠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