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0例白血病与HLA-A、B、DRB1基因遗传关联性初步分析

裴永峰;李恒聪;黄惠妮

关键词:白血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频率, 广西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广西地区70例白血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运用PCR-SSP法对广西地区70例白血病(病例组)进行HLA-A、B、DR基因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并与2 583例广西骨髓库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例组中检出HLA-B* 46和B*51基因频率的频率分别为0.228 6和0.100 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43 1和0.052 3(P<0.05);检出B*40基因频率为0.071 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频率(0.146 2)(P<0.05),其余各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A、B、DR高频率基因与广西地区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基本一致,其中B*46和B*51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白血病的易感基因;B* 40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白血病的保护基因.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股骨颈骨折患者负性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股骨颈骨折患者负性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的COPD伴有股骨颈骨折的1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出现的负性心理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恐惧、人际敏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的情况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花费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COPD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负性心理的出现及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

    作者:庄华敏;温慧敏;张适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腹膜假性黏液瘤1例并文献复习

    腹膜假性黏液腺瘤(PMP)是一种发生在腹膜壁层、大网膜及肠壁浆膜面的肿瘤,2010年WHO将其归为既可以是低度恶变性也可以是高度恶变性的肿瘤,以大量胶冻状腹腔积液为特征,其发病率约为2/1 000 000[1].在2016年我国公布的《中国罕见病参考目录》中,PMP位于147种罕见病中的第144位,本院于2016年1月收治了1例PMP患者,为了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诊治PMP,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丽云;李校天;郭永泽;吉丽;尹燕;李丽;杨俊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两种穿刺置管术治疗消化系肿瘤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置管术与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治疗消化系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消化系肿瘤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85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治疗为对照组,85例患者采用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更换敷料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舒适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局部血肿、气胸、静脉炎、置管后血栓、穿刺口渗漏、误穿动脉、异位)发生率、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术与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均是治疗消化系肿瘤的有效方法,其中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效果更佳,具有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疼痛轻、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作者:邹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院前护理干预对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前护理干预对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院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FMC-to-B及D-to-B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93±26)min vs.(123±29)min,(25±9)min vs.(104士23)min,t=4.319、5.495,P<0.05],术后第2天、术后4周、术后24周,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缩短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FMC-to-B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家鹭;张小菊;陈玉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FEC及T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经济性研究

    目的 探讨FEC及T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经济性.方法 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FEC组(F氟尿嘧啶、E表柔比星、C环磷酰胺)和TC组(T多西他赛、C环磷酰胺),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经济性.结果 FEC组的有效率为46.7%,TC组的有效率为4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C组和TC组的成本分别为755.97元、2 622.91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C及T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相当,但FEC组的治疗成本相对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胡月;马满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和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和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5例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正常、不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帧数、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与冠状动脉血流帧数进行比较,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支冠状动脉血流帧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电图碎裂QRS波患者与无碎裂QRS波患者的血管造影的TIMI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电图QRS波的发生有关,与其他的变量没有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心电图碎裂QRS波对冠状动脉慢血流具有一定的预测、诊治价值.

    作者:刘敏;贾凯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多重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6种耐药基因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索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多种耐药基因的方法,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用多重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6种耐药基因,并统计分析82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与相应抗生素的关联,比对耐药基因检出率及抗生素耐药率对应情况.结果 多重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灵敏性高、稳定性强;可尽早、快速、高效地指导临床用药.结论 多重PCR可以同时检测鲍曼不动杆菌6种耐药基因,并及时、高效地指导临床用药,有效治疗感染,控制医院内感染.

    作者:王江元;卢念红;王子浔;艾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叶酸及日光浴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压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叶酸及日光浴对老年H型高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老年轻中度H型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干预组、联合组3组.对照组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叶酸片5 mg/d;联合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和口服叶酸片5mg/d的基础上,每天日光浴30 min;3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测量血压和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3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和联合组的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2周后3个组相比较,联合组血压和血清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血清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降压的基础上口服叶酸及适量日光浴可显著降低H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清Hcy水平,日光浴对H型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作者:钟剑文;胡森安;艾红红;叶雪莲;区婉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青少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父母的心理成长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评价青少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父母的心理成长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115例青少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基础资料调查量表、疾病不确定感的心理成长量表及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疾病不确定感的心理成长得分(151.08±16.15)分,水平相对较低;对生活事件“重要性排序”的项目得分较高,而“应对意外事件”的项目得分较低;在职、无宗教信仰的患儿父母心理成长的水平较高(P<0.05);患儿父母采用正性应对方式的频率高、作用大.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儿父母采用正性应对方式,能够帮助其有效应对患儿病情的不可预测性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促进心理成长水平的提升.

    作者:谭怡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微创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微创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髓外固定组48例和髓内固定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髓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优良率93.8%,髓外固定组为91.7%,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螺钉断裂、钢板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畸形愈合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临床效果相当,但髓外固定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髓内固定系统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孙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对症处理,疗程7d,给药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咳嗽缓解和发热时间,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2 h、7d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缓解和发热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对于降低血清CRP水平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对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有较理想的治疗作用,效果优于单纯西药对症处理.

    作者:程波;吴海;江才永;谈志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缺氧诱导因子HIF-2α和HIF-1α在血管生成调控中的差别

    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组织增生过快必然会造成局部组织严重缺氧,实体肿瘤形成过程中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对缺氧的适应.肿瘤的缺氧适应主要由缺氧诱导因子(HIF)调节,HIFs通过诱导、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等的表达从而促进血管生成,是肿瘤实现缺氧适应重要的方式之一.HIF是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虽然HIF-1α和HIF-2α有着42%的相同氨基酸序列,但许多研究表明二者在血管生成调控中存在差别,HIF-1α主要调控血管新生,而HIF-2α主要调控血管功能性成熟.本文就HIF-1α、HIF-2α在血管生成调控中存在的差别综述如下.

    作者:夏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血清25-OH维生素D3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清25-OH维生素D3[25-(OH)D3]表达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及DPN的严重程度,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40例,轻度DPN组35例,中度DPN组37例,重度DPN组38例.收集所有研究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TGF-β1及25-(OH)D3水平.结果 3个DPN组患者的TGF-β1水平均较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DPN程度的增加,TGF-β1水平降低,而DPN组患者的25-(OH)D3均较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且DPN程度与25-(OH)D3趋向负相关,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TGF-β1明显升高,而25-(OH)D3明显降低,且随着DPN程度的增加,TGF-β1水平却降低,25-(OH)D3也降低.

    作者:赵新翠;陈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70例白血病与HLA-A、B、DRB1基因遗传关联性初步分析

    目的 初步探讨广西地区70例白血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运用PCR-SSP法对广西地区70例白血病(病例组)进行HLA-A、B、DR基因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并与2 583例广西骨髓库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例组中检出HLA-B* 46和B*51基因频率的频率分别为0.228 6和0.100 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43 1和0.052 3(P<0.05);检出B*40基因频率为0.071 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频率(0.146 2)(P<0.05),其余各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A、B、DR高频率基因与广西地区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基本一致,其中B*46和B*51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白血病的易感基因;B* 40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白血病的保护基因.

    作者:裴永峰;李恒聪;黄惠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血栓弹力图对服用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服用阿司匹林及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各45例,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入院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其中AA抑制率≥50%患者给予输注血小板,再次行血栓弹力图检测,TEGr MAX (AA)、AA抑制率结果正常后,再予治疗.两组病例根据病情分别采取相应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1个月、3个月的病死率,以及采用GOS评分、巴氏指数(BI)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结果 服用阿司匹林组中38例AA抑制率≥50%,输用血小板后TEG-MAX(AA)延长,AA抑制率降低,与血小板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阿司匹林组治疗后1个月病死率高于未服用阿司匹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OS评分、BI低于未服用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差,病死率高,血栓弹力图可以对服用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进行指导.

    作者:宋会双;姚文娟;刘炜;安艳春;张换立;黄万刚;朱海伟;李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水平消毒后内镜存储时间的分析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高水平消毒后内镜的菌群,进一步研究内镜存储时间.方法 2016年5月1日至7月31日对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共计有高水平消毒后的56条胃镜与54条肠镜纳入研究,分别于第0、1、3、7、14天进行病原菌采样、培养,并对病原菌进行菌落分析.结果 56条胃镜第0、1、3、7、14天病原菌培养阳性数分别为5、6、6、7、10,污染率分别为8.9%、10.7%、10.7%、12.5%、17.9%;54条肠镜第0、1、3、7、14天病原菌培养阳性数分别为6、7、8、7、13条,污染率分别为11.1%、13.0%、14.8%、13.0%、24.1%.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对胃镜与肠镜第0、1、3、7、14天污染率进行比较,组内5个时间点污染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两组间污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0).110条内镜中共有35条培养出非典型致病菌,在临床上无意义;6条培养出致病菌落,包括肠球菌、近平滑念珠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曲霉菌.所有培养皿在临床上均不显著,因为每一种只在一个取样点被检出1~2次,而且所有菌落的菌量都很低.结论 内镜可以在再处理后储存长达14d,而仅仅存在较低的致病菌滋生风险.这将极大地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宋林;彭静;刘林;李晶;邱漫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清及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非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9/L,简称非粒缺)患者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怀疑IA的206例非粒缺患者定量检测血清及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将检测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标准、美国抗感染学会指南,将临床病例分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和非IA组;并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临床高危IA非粒缺患者206例,其中GM试验阳性93例,灵敏度89%,特异度83%,阳性预测值86%,阴性预测值91%,约登指数为0.72,诊断符合率78%;各组肺泡灌洗液GM水平均高于血清GM水平,肺泡灌洗液GM阳性率亦高于血清GM阳性率;确诊组+临床诊断组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2.结论 GM对IA的非粒缺患者的早期诊断同样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邓劲;吴思颖;康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与记忆障碍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认知与记忆障碍方面的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无脑血管病变但有认知与记忆障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A组,40例有脑血管病变且有认知与记忆障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B组,32例既无脑血管病变且无认知与记忆障碍的患者作为C组,比较3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高血压比例的差异,比较3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以及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比较3组患者MoCA量表中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命名及定向的评分,对3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与记忆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患者年龄和高血压比例B组>A组>C组,受教育年限C组>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IGF-1、Ap1-42水平C组>A组>B组,VILIP-1水平B组>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比较发现,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时记忆评分C组>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命名与定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受教育年限低、高血压、低IGF-1水平、低Aβ1-42水平、高VILIP-1水平是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与功能障碍以及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卒中认知与记忆障碍和脑血病病变具有相关性,其中高龄、受教育年限低、高血压、低IGF-1水平、低Aβ1-42水平、高VILIP-1水平是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与功能障碍以及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飞;于峰;刘莉莉;沈琦;王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64排螺旋CT联合心肌灌注成像技术在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研究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联合心肌灌注成像(MPI)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2例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MPI技术和CTCA技术进行检查.将MPI成像作为诊断标准,将CTCA血管狭窄高于50%与高于75%分别作为截断值,对相应MPI节段发生异常的情况进行统计,探讨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与心肌缺血的诊断能力.结果 所有患者共呈现出420个主要冠状动脉节段,其中38个节段由于成像质量原因被排除,定量CTCA结果呈现其动脉狭窄高于50%的患者有20例(20/42,47.62%),共计累及33个节段(33/382,8.64%)发生狭窄,而11例狭窄高于75 %(11/42,26.19%),共计累及14个节段(14/382,3.66%)发生狭窄.从成像结果分析,12例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发生异常,其中8例患者为可逆性异常,而4例患者为固定性灌注降低.以MPI异常作为标准,CTCA图像中某个节段的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时,少数患者和血管供应节段相应的左心室室壁发生心肌缺血.结论 CTCA图像结果正常时对于心肌缺血的患者可进行有效排查,而当CTCA成像结果异常时则需作深入检查才可定论.

    作者:师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对支气管结核抗酸杆菌的清除作用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冷冻介入治疗及腔内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支气管结核对抗酸杆菌的清除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结核患者62例,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联合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腔内局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冷冻治疗效果、结核杆菌的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2个月治疗,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的抗酸杆菌阴转率分别为93.54%、7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能较好耐受,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支气管镜下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清除结核杆菌.

    作者:吴友茹;陈明勇;向海;杜蓉;徐维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