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怡
目的 探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健康检查的1 500例早期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测定研究对象妊娠早、中、晚期的血清总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其中112例妊娠妇女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112例患者中36例患者选择接受左甲状腺素治疗设为治疗组,76例患者选择不接受治疗设为非治疗组,其余1 388例健康孕妇设为对照组.追踪并随访患者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情况,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自发性流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胎盘早剥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自发性流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和胎盘早剥离发生率均高于未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头围、身高、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导致自发性流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胎盘早剥离发生率升高,经左甲状腺素治疗可以改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妊娠妇女的妊娠结局,因而应对妊娠妇女早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并及时治疗.
作者:代琳;安红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检测沙眼衣原体mRN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质粒DN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通过SAT和PCR检测尿液或生殖道分泌物标本789例,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的标本采用巢式PCR扩增沙眼衣原体外膜蛋白(omp1)基因验证.结果 759例(96.2%)标本SAT和PCR结果一致(Kappa=0.64).SAT和PCR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T方法检出的阳性率更高.30例不一致标本通过巢式PCR扩增外膜蛋白验证,14例与SAT检测mRNA相符,16例与PCR检测质粒DNA相符.以两种检测结果一致为“扩大标准”,SAT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6%和98.0%,PCR技术为71.4%和99.7%;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5.3%,男性和女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T技术灵敏度高、特异度好、耗时短且无需昂贵设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茗月;熊礼宽;夏勇;肖克林;邵聪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轻度苯中毒者血小板线粒体基因9个碱基(9bp)序列基因多态性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7例轻度苯中毒者作为病例组,40例健康检验者作为对照组.抽取其肘部静脉血,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分离纯化血小板然后进行血小板计数并提取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线粒体基因,测序并分析其基因9bp基因多态性频率.结果 轻度苯中毒者血小板线粒体基因9bp的删除基因型频率(33.3%)高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90,P=0.024),OR值(95%CI)为4.5(1.21~16.62).结论 说明线粒体基因组9bp序列删除基因型可能是苯中毒的风险基因之一,携带删除基因型的个体苯中毒发生风险增高.
作者:王佃鹏;杨祥丽;曾亚楠;李培茂;张志敏;林大枫;杜晓倩;张艳芳;黄先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组织增生过快必然会造成局部组织严重缺氧,实体肿瘤形成过程中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对缺氧的适应.肿瘤的缺氧适应主要由缺氧诱导因子(HIF)调节,HIFs通过诱导、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等的表达从而促进血管生成,是肿瘤实现缺氧适应重要的方式之一.HIF是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虽然HIF-1α和HIF-2α有着42%的相同氨基酸序列,但许多研究表明二者在血管生成调控中存在差别,HIF-1α主要调控血管新生,而HIF-2α主要调控血管功能性成熟.本文就HIF-1α、HIF-2α在血管生成调控中存在的差别综述如下.
作者:夏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叶酸及日光浴对老年H型高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老年轻中度H型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干预组、联合组3组.对照组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叶酸片5 mg/d;联合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和口服叶酸片5mg/d的基础上,每天日光浴30 min;3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测量血压和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3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和联合组的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2周后3个组相比较,联合组血压和血清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血清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降压的基础上口服叶酸及适量日光浴可显著降低H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清Hcy水平,日光浴对H型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作者:钟剑文;胡森安;艾红红;叶雪莲;区婉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简称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衰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常规治疗,出院后行30 d随访,将发生心源性再住院及死亡情况的患者纳入事件组,将其余患者纳入无事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与体征方面的差异,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30 d后,122例患者中40例发生了终点事件.40例患者纳入事件组,82例患者纳入无事件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肌梗死史、冠心病史、房颤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事件组患者心脏功能NYHA分级Ⅲ级占81.71%,明显高于事件组的40.00%;Ⅳ级占18.29%,明显低于事件组的60.00% (P<0.05).两组患者在夜间呼吸困难、主动脉瓣反流、舒张压、心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下肢水肿、肺部哆音、二尖瓣反流百分比明显高于无事件组(P<0.05).事件组LVEDD、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事件组,LVEF、收缩压明显低于无事件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水平过高是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OR=3.522,P=0.021,95%CI为1.080~4.361).结论 较高的NT-proBNP水平是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显著危险因素.
作者:李曼;温冬梅;王伟佳;冯力;杜满兴;徐胜男;徐全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反应(Tetra-primer ARMS PCR)检测IL-28B 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在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75例,提取外周血DNA,建立Tetra-primer ARMS PCR检测体系,与Sanger测序法对比验证,检测该地区丙型肝炎患者IL-28B 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 Tetra-primer ARMS PCR检测体系成功建立,与Sanger测序法的符合率100%,rs12979860基因的C/C型、C/T型和T/T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6.5%、12.0%、1.5%.在C/C型组与C/T或T/T型组中,年龄分布、性别分布、HCV基因1b型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肝硬化比例和持续病毒学应答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或T/T组中肝硬化比例较高,在C/C组中持续病毒学应答比例较高.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Tetra-primer ARMS PCR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快速有效的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对于丙型肝炎患者IL-28B 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基因分型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树朋;戴锴;乔斌;童永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远程胎儿监护对监测孕产妇新生儿出生情况及提高保健质量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确诊妊娠晚期高危孕妇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远程组和常规组,远程组采用远程胎儿监护系统监测,常规组行常规产前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胎动异常、胎心异常、无应激试验(NST)检出异常率,妊娠期不良心理状况、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远程组患者胎动异常、胎心异常及NST检出异常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2周后,远程组患者HA-MA、SDS评分均较常规组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阴道顺产、胎头吸引、产钳助产、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程组围生儿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远程胎儿监护在高危孕妇中监测能提高妊娠期不良事件检出率,降低妊娠期孕妇不良心理,降低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欧阳芳芳;王秀云;黄丽萍;孙玉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老年患者伴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临床甲减)对外周动脉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等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亚临床甲减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DM)组46例和合并亚临床甲减组(DM+SCH)组5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生化指标、血管并发症情况,分析糖尿病伴发亚临床甲减老年患者外周动脉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等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痛程、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肌酐(Scr)、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SCH组在总胆固醇(TC)、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24 h尿蛋白水平及动脉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DM组(P<0.05);Logistic分析提示高TC、高TSH、高TGAb、高24 h尿蛋白是糖尿病伴发亚临床甲减老年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TC、高TSH、高TGAb、高24 h尿蛋白是糖尿病伴发亚临床甲减老年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应及时诊断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颖博;田小燕;黄一茜;李剑;李辉;刘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药物过敏性白细胞减少,是由于机体对药物过敏出现白细胞减少的症状,引起过敏性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有某些抗生素、抗甲状腺药、抗癫痫药、抗结核药[1]、抗糖尿病药[2]、抗高血压药和利尿药[3],溶栓药此类反应较少见.本院于2016年3月发现1例注射用纤溶酶致急性白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士磊;郭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清25-OH维生素D3[25-(OH)D3]表达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及DPN的严重程度,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40例,轻度DPN组35例,中度DPN组37例,重度DPN组38例.收集所有研究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TGF-β1及25-(OH)D3水平.结果 3个DPN组患者的TGF-β1水平均较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DPN程度的增加,TGF-β1水平降低,而DPN组患者的25-(OH)D3均较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且DPN程度与25-(OH)D3趋向负相关,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TGF-β1明显升高,而25-(OH)D3明显降低,且随着DPN程度的增加,TGF-β1水平却降低,25-(OH)D3也降低.
作者:赵新翠;陈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联合正念行为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3例肺结核合并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均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和正念行为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则仅接受系统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2个月后的正念水平和营养风险指数,同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T细胞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结核病灶控制有效率和痰培养转阴率分别为85.11%和82.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和63.0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呼吸困难指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正念水平和营养风险均无明显差异,而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正念水平均有所提升,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正念水平为(57.99±4.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3.95±4.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营养风险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其中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营养风险为(2.61±0.55)分,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的(1.85±0.7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行为护理干预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增强肺结核合并COPD患者的系统健康教育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为了改进艾滋病质控物颜色与检测的血清标本难用肉眼分辨而导致的加错、漏加或者量不足的问题.方法 研制了0.5、4.0 NCU/mL两种浓度的经染色剂改进的艾滋病质控物,使用Bio-Rad和北京万泰艾滋病诊断试剂盒对其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结果 染色质控物与未染色质控同时采用两种试剂检测t值分别为1.306、1.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连续检测不同浓度的质控物20次,检测的CV分别为11.8%、10.7%;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检测不同浓度的染色质控物20 d,检测的CV分别为11.5%、9.8%.结论 通过柠檬黄染色并未影响艾滋病质控物的性能,并且在较长的时间内可以稳定地使用,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和推广.
作者:余谨;杨茹;付荣;凌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对症处理,疗程7d,给药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咳嗽缓解和发热时间,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2 h、7d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缓解和发热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对于降低血清CRP水平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对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有较理想的治疗作用,效果优于单纯西药对症处理.
作者:程波;吴海;江才永;谈志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院前护理干预对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院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FMC-to-B及D-to-B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93±26)min vs.(123±29)min,(25±9)min vs.(104士23)min,t=4.319、5.495,P<0.05],术后第2天、术后4周、术后24周,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缩短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FMC-to-B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家鹭;张小菊;陈玉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腹膜假性黏液腺瘤(PMP)是一种发生在腹膜壁层、大网膜及肠壁浆膜面的肿瘤,2010年WHO将其归为既可以是低度恶变性也可以是高度恶变性的肿瘤,以大量胶冻状腹腔积液为特征,其发病率约为2/1 000 000[1].在2016年我国公布的《中国罕见病参考目录》中,PMP位于147种罕见病中的第144位,本院于2016年1月收治了1例PMP患者,为了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诊治PMP,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丽云;李校天;郭永泽;吉丽;尹燕;李丽;杨俊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电阻法(PLT-I)、光学法测定(PLT-O)、荧光法(PLT-F)、显微镜法计数在低值血小板计数(PLT)中的应用.方法 从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住院的1 200例患者中,分别采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静脉血,经SysmexXN-1000全自动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PLT<50×109/L的血液标本为研究标本,并根据PLT数据的差异对血液标本进行分类,即PLT为20×109/L~<50×109/L、PLT为10×109/L~<20×109/L和PLT<10×109/L 3个组;继而分别通过对PLT-I、PLT-O、PLT-F、显微镜法对上述EDTA-K2标本PLT进行检测,其中以显微镜法计数结果作为金标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Sysmex XN-1000全自动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PLT< 50×109/L的血液标本共计600例;当PLT为20×109/L~<50×109/L和PLT<10×109/L时,PLT-I、PLT-O、PLT-F检测结果与显微镜法PL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LT为10×109/L~<20×109/L时,PLT-I、PLT-F与显微镜法PL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PLT-O同显微镜法PL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相关性分析,PLT-I、PLT-O、PLT-F与显微镜法均有相关性(P<0.05),且PLT-F与显微镜法相关性极强.结论 当PLT为20×109/L~<50×109/L和PLT< 10×109/L时,PLT-I、PLT-O、PLT-F和显微镜法均能较准确地计数低值血小板数量;当PLT为10×109/L~<20×109/L时,因误差导致,PLT-O检测低值血小板数目明显偏低,应进行复检;在PLT<50×109/L的情况下,PLT-F检测法表现出极强的再现性,因此其对判断是否进行血小板输注更为有利.
作者:胡梅霞;李学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FEC及T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经济性.方法 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FEC组(F氟尿嘧啶、E表柔比星、C环磷酰胺)和TC组(T多西他赛、C环磷酰胺),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经济性.结果 FEC组的有效率为46.7%,TC组的有效率为4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C组和TC组的成本分别为755.97元、2 622.91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C及T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相当,但FEC组的治疗成本相对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胡月;马满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四子散外敷辅以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物理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四子散外敷辅以物理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患肢水肿改善程度、患肢疼痛缓解情况及完全缓解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患肢水肿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P<0.05);研究组的患肢疼痛缓解有效率为60.5%(23/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2%(P<0.05);研究组的患肢疼痛完全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子散外敷辅以物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作者:郑小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开放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山东省平邑县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34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行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行开放TE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0.58±4.74)min、术后住院时间(3.42±1.35)d、住院费用(6 535.80±645.50)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潴留、血清肿、切口及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神经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2,P<0.05);随访1年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9% vs.4.48%,x2=1.031,P>0.05).结论 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开放TEP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疗效好,复发率低.相比较而言,开放TEP术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但住院费用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经济承受能力选择手术方案.
作者:张永刚;杨瑞明;刘永奋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