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梅霞;李学梅
目的 探讨抗-SSA抗体阳性人群血液系统损伤的性别、年龄分布规律.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416例抗-SSA抗体阳性人群血常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人群血液系统损伤的性别、年龄变化规律.结果 416例抗-SSA抗体阳性人群出现血液系统损伤209例,阳性率50.24%,高于抗-SSA抗体阴性人群(x2=95.27,P<0.05),血液系统损伤与抗-SSA抗体阳性呈正相关(r=0.38).发生血液系统损伤的人群中白细胞减少82例(19.7%),贫血143例(34.4%),血小板减少75例(18.0%).≤19岁年龄组所有病例均出现了血液系统损伤.结论 抗-SSA抗体阳性人群容易合并血液系统损伤,特别是贫血发生比例高.
作者:刘欣;郭德立;范伟光;王辉;姚俊金;宋建民;黄秋芳;杨胜芳;郭亚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拟行LC及ERCP+ EST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研究组治疗方案为LC术前行ERCP+EST,对照组治疗方案为LC术后行ERCP+EST,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取石成功率及住院、排气、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浆清蛋白水平与术前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17.50% (P<0.05).结论 LC术前行ERCP+EST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春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非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9/L,简称非粒缺)患者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怀疑IA的206例非粒缺患者定量检测血清及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将检测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标准、美国抗感染学会指南,将临床病例分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和非IA组;并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临床高危IA非粒缺患者206例,其中GM试验阳性93例,灵敏度89%,特异度83%,阳性预测值86%,阴性预测值91%,约登指数为0.72,诊断符合率78%;各组肺泡灌洗液GM水平均高于血清GM水平,肺泡灌洗液GM阳性率亦高于血清GM阳性率;确诊组+临床诊断组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2.结论 GM对IA的非粒缺患者的早期诊断同样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邓劲;吴思颖;康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组织增生过快必然会造成局部组织严重缺氧,实体肿瘤形成过程中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对缺氧的适应.肿瘤的缺氧适应主要由缺氧诱导因子(HIF)调节,HIFs通过诱导、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等的表达从而促进血管生成,是肿瘤实现缺氧适应重要的方式之一.HIF是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虽然HIF-1α和HIF-2α有着42%的相同氨基酸序列,但许多研究表明二者在血管生成调控中存在差别,HIF-1α主要调控血管新生,而HIF-2α主要调控血管功能性成熟.本文就HIF-1α、HIF-2α在血管生成调控中存在的差别综述如下.
作者:夏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为了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建立新的血清学诊断平台.方法 收集50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随机抽取一部分作为训练集,用于构建诊断模型;其余作为验证集,用于验证模型的诊断能力.使用弱阳离子磁珠分离血清多肽,MALDI-TOF MS进行质谱检测.结果 通过对训练集27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进行质谱分析,建立了一个八肽诊断模型,然后用验证集23例乳腺癌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验,得到该模型的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95.0%.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出模型中的4个肽片段分别来自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重链H4、纤维蛋白原α链亚型1前体和核磷蛋白亚型2.结论 初步建立了一个基于血清肽质谱分析方法的用于诊断乳腺癌的八肽模型,具有高度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夏冰;王钢;张晨芳;王丽;宋丽杰;刘仲明;王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健康检查的1 500例早期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测定研究对象妊娠早、中、晚期的血清总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其中112例妊娠妇女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112例患者中36例患者选择接受左甲状腺素治疗设为治疗组,76例患者选择不接受治疗设为非治疗组,其余1 388例健康孕妇设为对照组.追踪并随访患者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情况,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自发性流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胎盘早剥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自发性流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和胎盘早剥离发生率均高于未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头围、身高、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导致自发性流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胎盘早剥离发生率升高,经左甲状腺素治疗可以改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妊娠妇女的妊娠结局,因而应对妊娠妇女早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并及时治疗.
作者:代琳;安红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叶酸及日光浴对老年H型高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老年轻中度H型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干预组、联合组3组.对照组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叶酸片5 mg/d;联合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和口服叶酸片5mg/d的基础上,每天日光浴30 min;3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测量血压和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3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和联合组的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2周后3个组相比较,联合组血压和血清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血清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降压的基础上口服叶酸及适量日光浴可显著降低H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清Hcy水平,日光浴对H型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作者:钟剑文;胡森安;艾红红;叶雪莲;区婉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冷冻介入治疗及腔内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支气管结核对抗酸杆菌的清除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结核患者62例,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联合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腔内局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冷冻治疗效果、结核杆菌的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2个月治疗,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的抗酸杆菌阴转率分别为93.54%、7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能较好耐受,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支气管镜下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清除结核杆菌.
作者:吴友茹;陈明勇;向海;杜蓉;徐维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内江地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疑似手足口病68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疑似手足口病患儿发病1周内的疱疹液、咽拭子或肛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EV)、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核酸扩增,并分析患儿性别、年龄以及近2年流行时间的分布.结果 685例疑似手足口病中,肠道病毒阳性599例,检出率87.45%(599/685),其中EV71型、CoxA16型、肠道病毒其他型分别占肠道病毒感染阳性的16.53%(99/599)、12.35%(74/599)和71.12%(426/599).EV71与CoxA16型手足口病的患儿以0~<4岁儿童为主,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月与10-11月为该地2个发病高峰.结论 对内江地区类似手足口病症状的儿童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早发现并治疗,有利于疫情控制及应对突发事件,是降低手足口病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袁翊;王娅梅;万小涛;黄波;钟晓明;钟方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微创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髓外固定组48例和髓内固定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髓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优良率93.8%,髓外固定组为91.7%,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螺钉断裂、钢板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畸形愈合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临床效果相当,但髓外固定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髓内固定系统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孙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轻度苯中毒者血小板线粒体基因9个碱基(9bp)序列基因多态性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7例轻度苯中毒者作为病例组,40例健康检验者作为对照组.抽取其肘部静脉血,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分离纯化血小板然后进行血小板计数并提取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线粒体基因,测序并分析其基因9bp基因多态性频率.结果 轻度苯中毒者血小板线粒体基因9bp的删除基因型频率(33.3%)高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90,P=0.024),OR值(95%CI)为4.5(1.21~16.62).结论 说明线粒体基因组9bp序列删除基因型可能是苯中毒的风险基因之一,携带删除基因型的个体苯中毒发生风险增高.
作者:王佃鹏;杨祥丽;曾亚楠;李培茂;张志敏;林大枫;杜晓倩;张艳芳;黄先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腹膜假性黏液腺瘤(PMP)是一种发生在腹膜壁层、大网膜及肠壁浆膜面的肿瘤,2010年WHO将其归为既可以是低度恶变性也可以是高度恶变性的肿瘤,以大量胶冻状腹腔积液为特征,其发病率约为2/1 000 000[1].在2016年我国公布的《中国罕见病参考目录》中,PMP位于147种罕见病中的第144位,本院于2016年1月收治了1例PMP患者,为了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诊治PMP,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丽云;李校天;郭永泽;吉丽;尹燕;李丽;杨俊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黄芪桃红汤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2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予以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桃红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以及临床效果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经检测发现,试验组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CD3+、CD4+、NK细胞以及CD4+/CD8+值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CD8+值、CD8+值较治疗前略增加,其他指标稍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24.6%)低于对照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黄芪桃红汤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有显著的提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治荣;公丕军;王桂贤;赵宗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置管术与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治疗消化系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消化系肿瘤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85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治疗为对照组,85例患者采用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更换敷料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舒适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局部血肿、气胸、静脉炎、置管后血栓、穿刺口渗漏、误穿动脉、异位)发生率、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术与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均是治疗消化系肿瘤的有效方法,其中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效果更佳,具有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疼痛轻、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作者:邹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简称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衰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常规治疗,出院后行30 d随访,将发生心源性再住院及死亡情况的患者纳入事件组,将其余患者纳入无事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与体征方面的差异,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30 d后,122例患者中40例发生了终点事件.40例患者纳入事件组,82例患者纳入无事件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肌梗死史、冠心病史、房颤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事件组患者心脏功能NYHA分级Ⅲ级占81.71%,明显高于事件组的40.00%;Ⅳ级占18.29%,明显低于事件组的60.00% (P<0.05).两组患者在夜间呼吸困难、主动脉瓣反流、舒张压、心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下肢水肿、肺部哆音、二尖瓣反流百分比明显高于无事件组(P<0.05).事件组LVEDD、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事件组,LVEF、收缩压明显低于无事件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水平过高是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OR=3.522,P=0.021,95%CI为1.080~4.361).结论 较高的NT-proBNP水平是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显著危险因素.
作者:李曼;温冬梅;王伟佳;冯力;杜满兴;徐胜男;徐全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内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后及时在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照组44例手术后不做任何处理.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记录术后3、6、12个月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变化及息肉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均明显减小(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月经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息肉复发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放置LNC-IUS,能够抑制内膜增生,减少月经量,有效预防息肉复发.
作者:李利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和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5例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正常、不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帧数、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与冠状动脉血流帧数进行比较,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支冠状动脉血流帧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电图碎裂QRS波患者与无碎裂QRS波患者的血管造影的TIMI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电图QRS波的发生有关,与其他的变量没有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心电图碎裂QRS波对冠状动脉慢血流具有一定的预测、诊治价值.
作者:刘敏;贾凯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对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丙泊酚组(42例)及七氟醚组(42例),两组入室后静脉注射1.5 mg/kg氯胺酮行诱导麻醉,丙泊酚组术中持续静脉输注8~10 mg/(kg·h)丙泊酚维持麻醉,七氟醚组术中面罩吸入2.5%~3.5%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气腹开始前5 min(T0)、气腹建立时(T1)、气腹建立后5min(T2)、术毕放气(T3)、放气后5 min (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记录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T1~T3时间段MAP、HR、SPO2、PET CO2水平明显高于T0时间段,T4阶段恢复至术前水平,七氟醚组T1~T3时间段MAP、HR、SPO2、PET CO2水平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氯胺酮用量少于丙泊酚组(P<0.05),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全身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能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患儿术后苏醒快,安全、可靠.
作者:史宇平;田园;杨海昌;李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综合分析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效果,为治疗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应用综合护理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痊愈时间、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度评分.结果 140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之后在CT引导下组织切割针经皮刺入到病灶内,140例患者中有138例确诊,阳性率为98.57%(138/140);试验组平均痊愈时间为(2.55±1.02)d,对照组平均痊愈时间为(4.11±0.26)d,试验组平均痊愈时间远远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为(93.88±2.22)分,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为(81.14±2.36)分,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均不是特别严重,经过综合性护理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和缩短平均痊愈时间.
作者:杨永革;王燕文;冯剑秋;阚丽娜;王仁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三亚地区不同职业产妇唐氏综合征(DS)活产婴儿发生率,为三亚地区DS的三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三亚地区3家医院单胎分娩的新生儿及产妇纳入调查对象.新生儿经产科医师详细体检,对临床疑似为DS的新生儿,通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确诊,分析不同职业产妇DS活产婴儿的发生率.结果 3家医疗机构共接受25 032例产妇单胎分娩,新生儿确诊为DS 24例,DS总发生率为9.59/10 000,其中来自市区、乡镇及农场的产妇,DS儿发生率依次为7.41/10 000、12.28/10 000、10.48/10 000,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74,P>0.05);产妇为工人、农民、无业者、职员及其他职业者,DS儿对应的发生率依次为9.93/10 000、17.05/10 000、15.18/10 000、3.50/10 000及3.31/10 000,不同职业产妇DS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87,P<0.05),农民、工人及无业者分娩DS儿的发生率高于职员及其他职业.结论 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大对该地区育龄期人群,尤其对农民、工人及无业人群的优生优育宣传力度,以提高该地区DS筛查覆盖率,降低DS儿发生率.
作者:李志霞;王玉丰;唐青蓝;田秀娟;邢晓为;代霁虹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