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血清肽谱的乳腺癌诊断模型的初步建立

夏冰;王钢;张晨芳;王丽;宋丽杰;刘仲明;王捷

关键词:乳腺癌, 质谱分析法, 诊断模型, 血清肽
摘要:目的 为了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建立新的血清学诊断平台.方法 收集50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随机抽取一部分作为训练集,用于构建诊断模型;其余作为验证集,用于验证模型的诊断能力.使用弱阳离子磁珠分离血清多肽,MALDI-TOF MS进行质谱检测.结果 通过对训练集27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进行质谱分析,建立了一个八肽诊断模型,然后用验证集23例乳腺癌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验,得到该模型的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95.0%.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出模型中的4个肽片段分别来自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重链H4、纤维蛋白原α链亚型1前体和核磷蛋白亚型2.结论 初步建立了一个基于血清肽质谱分析方法的用于诊断乳腺癌的八肽模型,具有高度灵敏度和特异度.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预防复发的疗效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内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后及时在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照组44例手术后不做任何处理.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记录术后3、6、12个月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变化及息肉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均明显减小(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月经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息肉复发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放置LNC-IUS,能够抑制内膜增生,减少月经量,有效预防息肉复发.

    作者:李利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德莫林喷雾剂对Ⅱ度以上宫颈癌放射性皮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德莫林喷雾对Ⅱ度以上宫颈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在某三甲医院肿瘤中心接受宫颈癌放疗期间发生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放疗后皮肤护理和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30例)在采用常规放疗后皮肤护理的同时使用德莫林喷雾剂喷洒放射性皮炎的区域,观察并比较两组皮肤损伤的恢复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均顺利完成,试验组皮肤修复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067,P<0.05).结论 德莫林喷雾对宫颈癌放射性皮炎的护理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且使用操作简便、快捷,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蒋远静;刘红;胡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与记忆障碍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认知与记忆障碍方面的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无脑血管病变但有认知与记忆障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A组,40例有脑血管病变且有认知与记忆障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B组,32例既无脑血管病变且无认知与记忆障碍的患者作为C组,比较3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高血压比例的差异,比较3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以及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比较3组患者MoCA量表中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命名及定向的评分,对3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与记忆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患者年龄和高血压比例B组>A组>C组,受教育年限C组>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IGF-1、Ap1-42水平C组>A组>B组,VILIP-1水平B组>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比较发现,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时记忆评分C组>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命名与定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受教育年限低、高血压、低IGF-1水平、低Aβ1-42水平、高VILIP-1水平是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与功能障碍以及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卒中认知与记忆障碍和脑血病病变具有相关性,其中高龄、受教育年限低、高血压、低IGF-1水平、低Aβ1-42水平、高VILIP-1水平是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与功能障碍以及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飞;于峰;刘莉莉;沈琦;王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超声评估麻醉诱导期胃胀气程度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关系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期胃胀气程度(利用超声测量麻醉前后胃窦面积变化)不同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从而判定胃胀气的程度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观察行择期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患者,以腹部超声测定麻醉诱导前及诱导后胃窦的面积,选择麻醉诱导期胃胀气程度≤10%的患者为A组(对照组,32例),胃胀气程度在>10%~30%的患者为B组(30例),胃胀气程度在>30%~50%的患者为C组(33例).观察腹腔镜下胃形状的变化及对手术操作的影响,观察术后6、12、24、48h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与A组(对照组)比较,B、C组术后6、12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术后6、12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各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评估麻醉诱导期胃胀气程度是可行的.诱导后胃胀气程度超过诱导前的10%就会增加患者术后早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这种发生率与胃胀气程度呈正相关.胃胀气程度超过术前30%,就会对手术视野暴露、术中的操作发生明显的影响.

    作者:郭波;谢冕;邓田;邓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手术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治疗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接受治疗的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为早期手术治疗组:又分为单纯前路组30例,单纯后路组50例,前后路联合组1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进行非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路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术.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Frankel分级、ASIA评分得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Frankel分级改善率为92.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 (P<0.05).治疗后的ASIA得分单纯前路组为(64.54±23.24)分、前后路联合组为(66.33±22.13)分、单纯后路组为(68.47±21.17)分、对照组为(62.72±19.33)分,均比治疗前的(41.34±19.98)、(42.43±19.87)、(43.67±20.11)、(46.85士19.46)分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单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组优于单纯前路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手术治疗对于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曾娘华;易伟宏;王尔天;杨大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效果

    目的 综合分析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效果,为治疗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应用综合护理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痊愈时间、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度评分.结果 140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之后在CT引导下组织切割针经皮刺入到病灶内,140例患者中有138例确诊,阳性率为98.57%(138/140);试验组平均痊愈时间为(2.55±1.02)d,对照组平均痊愈时间为(4.11±0.26)d,试验组平均痊愈时间远远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为(93.88±2.22)分,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为(81.14±2.36)分,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均不是特别严重,经过综合性护理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和缩短平均痊愈时间.

    作者:杨永革;王燕文;冯剑秋;阚丽娜;王仁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清及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非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9/L,简称非粒缺)患者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怀疑IA的206例非粒缺患者定量检测血清及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将检测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标准、美国抗感染学会指南,将临床病例分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和非IA组;并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临床高危IA非粒缺患者206例,其中GM试验阳性93例,灵敏度89%,特异度83%,阳性预测值86%,阴性预测值91%,约登指数为0.72,诊断符合率78%;各组肺泡灌洗液GM水平均高于血清GM水平,肺泡灌洗液GM阳性率亦高于血清GM阳性率;确诊组+临床诊断组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2.结论 GM对IA的非粒缺患者的早期诊断同样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邓劲;吴思颖;康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在寄生虫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60例粪便标本用盐水涂片直接镜检法、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对判断.结果 460例粪便标本中,人工涂片镜检法及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对寄生虫的检出率分别为2.4%及2.2%.两种方法检测寄生虫的符合率为98.9%,Kappa值为0.756.结论 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对寄生虫的检测与人工镜检法符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较快,检测过程无需人为接触标本,生物安全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敏;丁进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比较

    目的 比较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开放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山东省平邑县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34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行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行开放TE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0.58±4.74)min、术后住院时间(3.42±1.35)d、住院费用(6 535.80±645.50)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潴留、血清肿、切口及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神经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2,P<0.05);随访1年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9% vs.4.48%,x2=1.031,P>0.05).结论 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开放TEP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疗效好,复发率低.相比较而言,开放TEP术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但住院费用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经济承受能力选择手术方案.

    作者:张永刚;杨瑞明;刘永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叶酸及日光浴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压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叶酸及日光浴对老年H型高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老年轻中度H型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干预组、联合组3组.对照组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叶酸片5 mg/d;联合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和口服叶酸片5mg/d的基础上,每天日光浴30 min;3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测量血压和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3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和联合组的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2周后3个组相比较,联合组血压和血清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血清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降压的基础上口服叶酸及适量日光浴可显著降低H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清Hcy水平,日光浴对H型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作者:钟剑文;胡森安;艾红红;叶雪莲;区婉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IL-17、IL-35和TNF-α的表达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5(IL-3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确诊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收集COPD稳定期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35例经体检证实为健康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L-17、IL-35和TNF-α的表达.结果 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中IL-17、IL-35和TNF-α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清中IL-17、IL-35和TNF-α的表达与病变分级及营养状态有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L-17和TNF-α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49,P=0.045),IL-17和IL-35之间具有负相关性(r=-0.46,P=0.039).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IL-17和TNF-α高表达、IL-35低表达对促进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雪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黄芪桃红汤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桃红汤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2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予以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桃红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以及临床效果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经检测发现,试验组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CD3+、CD4+、NK细胞以及CD4+/CD8+值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CD8+值、CD8+值较治疗前略增加,其他指标稍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24.6%)低于对照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黄芪桃红汤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有显著的提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治荣;公丕军;王桂贤;赵宗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缺氧诱导因子HIF-2α和HIF-1α在血管生成调控中的差别

    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组织增生过快必然会造成局部组织严重缺氧,实体肿瘤形成过程中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对缺氧的适应.肿瘤的缺氧适应主要由缺氧诱导因子(HIF)调节,HIFs通过诱导、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等的表达从而促进血管生成,是肿瘤实现缺氧适应重要的方式之一.HIF是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虽然HIF-1α和HIF-2α有着42%的相同氨基酸序列,但许多研究表明二者在血管生成调控中存在差别,HIF-1α主要调控血管新生,而HIF-2α主要调控血管功能性成熟.本文就HIF-1α、HIF-2α在血管生成调控中存在的差别综述如下.

    作者:夏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全麻)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需要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麻醉诱导前进行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诱导,记录术后清醒拔管时间、Ramasay评分、术后24 h内VAS评分、各项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间、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氧分压、MAP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术后8h内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能显著缓解瑞芬太尼全麻术后痛觉过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冯超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职业产妇唐氏综合征活产婴发生率调查

    目的 调查三亚地区不同职业产妇唐氏综合征(DS)活产婴儿发生率,为三亚地区DS的三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三亚地区3家医院单胎分娩的新生儿及产妇纳入调查对象.新生儿经产科医师详细体检,对临床疑似为DS的新生儿,通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确诊,分析不同职业产妇DS活产婴儿的发生率.结果 3家医疗机构共接受25 032例产妇单胎分娩,新生儿确诊为DS 24例,DS总发生率为9.59/10 000,其中来自市区、乡镇及农场的产妇,DS儿发生率依次为7.41/10 000、12.28/10 000、10.48/10 000,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74,P>0.05);产妇为工人、农民、无业者、职员及其他职业者,DS儿对应的发生率依次为9.93/10 000、17.05/10 000、15.18/10 000、3.50/10 000及3.31/10 000,不同职业产妇DS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87,P<0.05),农民、工人及无业者分娩DS儿的发生率高于职员及其他职业.结论 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大对该地区育龄期人群,尤其对农民、工人及无业人群的优生优育宣传力度,以提高该地区DS筛查覆盖率,降低DS儿发生率.

    作者:李志霞;王玉丰;唐青蓝;田秀娟;邢晓为;代霁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股骨颈骨折患者负性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股骨颈骨折患者负性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的COPD伴有股骨颈骨折的1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出现的负性心理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恐惧、人际敏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的情况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花费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COPD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负性心理的出现及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

    作者:庄华敏;温慧敏;张适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微创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微创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髓外固定组48例和髓内固定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髓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优良率93.8%,髓外固定组为91.7%,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螺钉断裂、钢板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畸形愈合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临床效果相当,但髓外固定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髓内固定系统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孙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静脉采血管预置顺序编码在临床采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置顺序编码系统在临床采血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122名护士,采用干预前后对照的方式,干预前采用常规方法确定抽血顺序,干预后在抽血前对试管进行预置顺序编码.干预前后每人分别采集3次标本,对采血顺序的知识和行为进行观察;同时,对干预前1 671份标本和干预后1 714份标本的溶血率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护士对采血顺序的回答正确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执行正确率由55.5%提高至98.6%,标本溶血率由1.4%降至0.7%,平均采血时间由(8.53±3.64)min降至(7.38±3.48)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采血管预置顺序编码能使护士迅速识别正确的标本采集顺序,提高采集正确率和标本合格率,节省工作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罗春兰;任洪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院前护理干预对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前护理干预对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院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FMC-to-B及D-to-B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93±26)min vs.(123±29)min,(25±9)min vs.(104士23)min,t=4.319、5.495,P<0.05],术后第2天、术后4周、术后24周,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缩短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FMC-to-B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家鹭;张小菊;陈玉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麻风溃疡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麻风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麻风溃疡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匹配麻风病未合并溃疡的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及体检健康者68例为健康人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治疗前(或入组时)、治疗后4周(对照组和健康人组为入组后4周)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的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试验组在治疗后4周的CD4+ CD25+ Foxp3+ Treg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试验组的CD4+ CD25+Foxp3+ Treg比例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和健康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CD4+ CD25+ Foxp3+ Treg比例也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复杂性溃疡的麻风患者其外周血的CD4+ CD25+ Foxp3+Treg比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合并单纯性溃疡的麻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 CD25+ Foxp3+Treg的表达失衡可能参与了麻风溃疡的发生、发展.

    作者:游勇;伍爱金;李俊勇;伍援进;刘石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