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程波;吴海;江才永;谈志辉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 颅脑创伤, 肺部感染,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对症处理,疗程7d,给药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咳嗽缓解和发热时间,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2 h、7d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缓解和发热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对于降低血清CRP水平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对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有较理想的治疗作用,效果优于单纯西药对症处理.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假性黏液瘤1例并文献复习

    腹膜假性黏液腺瘤(PMP)是一种发生在腹膜壁层、大网膜及肠壁浆膜面的肿瘤,2010年WHO将其归为既可以是低度恶变性也可以是高度恶变性的肿瘤,以大量胶冻状腹腔积液为特征,其发病率约为2/1 000 000[1].在2016年我国公布的《中国罕见病参考目录》中,PMP位于147种罕见病中的第144位,本院于2016年1月收治了1例PMP患者,为了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诊治PMP,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丽云;李校天;郭永泽;吉丽;尹燕;李丽;杨俊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FEC及T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经济性研究

    目的 探讨FEC及T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经济性.方法 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FEC组(F氟尿嘧啶、E表柔比星、C环磷酰胺)和TC组(T多西他赛、C环磷酰胺),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经济性.结果 FEC组的有效率为46.7%,TC组的有效率为4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C组和TC组的成本分别为755.97元、2 622.91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C及T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相当,但FEC组的治疗成本相对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胡月;马满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德莫林喷雾剂对Ⅱ度以上宫颈癌放射性皮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德莫林喷雾对Ⅱ度以上宫颈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在某三甲医院肿瘤中心接受宫颈癌放疗期间发生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放疗后皮肤护理和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30例)在采用常规放疗后皮肤护理的同时使用德莫林喷雾剂喷洒放射性皮炎的区域,观察并比较两组皮肤损伤的恢复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均顺利完成,试验组皮肤修复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067,P<0.05).结论 德莫林喷雾对宫颈癌放射性皮炎的护理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且使用操作简便、快捷,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蒋远静;刘红;胡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血小板线粒体基因组9bp序列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探索轻度苯中毒者血小板线粒体基因9个碱基(9bp)序列基因多态性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7例轻度苯中毒者作为病例组,40例健康检验者作为对照组.抽取其肘部静脉血,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分离纯化血小板然后进行血小板计数并提取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线粒体基因,测序并分析其基因9bp基因多态性频率.结果 轻度苯中毒者血小板线粒体基因9bp的删除基因型频率(33.3%)高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90,P=0.024),OR值(95%CI)为4.5(1.21~16.62).结论 说明线粒体基因组9bp序列删除基因型可能是苯中毒的风险基因之一,携带删除基因型的个体苯中毒发生风险增高.

    作者:王佃鹏;杨祥丽;曾亚楠;李培茂;张志敏;林大枫;杜晓倩;张艳芳;黄先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策略:药物与技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于1968年首次报道,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其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但其相关的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却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其中ERCP术后胰腺炎(PEP)为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10%,高危患者发病率为30%[1].

    作者:郑朝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70例白血病与HLA-A、B、DRB1基因遗传关联性初步分析

    目的 初步探讨广西地区70例白血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运用PCR-SSP法对广西地区70例白血病(病例组)进行HLA-A、B、DR基因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并与2 583例广西骨髓库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例组中检出HLA-B* 46和B*51基因频率的频率分别为0.228 6和0.100 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43 1和0.052 3(P<0.05);检出B*40基因频率为0.071 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频率(0.146 2)(P<0.05),其余各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A、B、DR高频率基因与广西地区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基本一致,其中B*46和B*51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白血病的易感基因;B* 40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白血病的保护基因.

    作者:裴永峰;李恒聪;黄惠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缺氧诱导因子HIF-2α和HIF-1α在血管生成调控中的差别

    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组织增生过快必然会造成局部组织严重缺氧,实体肿瘤形成过程中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对缺氧的适应.肿瘤的缺氧适应主要由缺氧诱导因子(HIF)调节,HIFs通过诱导、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等的表达从而促进血管生成,是肿瘤实现缺氧适应重要的方式之一.HIF是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虽然HIF-1α和HIF-2α有着42%的相同氨基酸序列,但许多研究表明二者在血管生成调控中存在差别,HIF-1α主要调控血管新生,而HIF-2α主要调控血管功能性成熟.本文就HIF-1α、HIF-2α在血管生成调控中存在的差别综述如下.

    作者:夏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水平消毒后内镜存储时间的分析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高水平消毒后内镜的菌群,进一步研究内镜存储时间.方法 2016年5月1日至7月31日对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共计有高水平消毒后的56条胃镜与54条肠镜纳入研究,分别于第0、1、3、7、14天进行病原菌采样、培养,并对病原菌进行菌落分析.结果 56条胃镜第0、1、3、7、14天病原菌培养阳性数分别为5、6、6、7、10,污染率分别为8.9%、10.7%、10.7%、12.5%、17.9%;54条肠镜第0、1、3、7、14天病原菌培养阳性数分别为6、7、8、7、13条,污染率分别为11.1%、13.0%、14.8%、13.0%、24.1%.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对胃镜与肠镜第0、1、3、7、14天污染率进行比较,组内5个时间点污染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两组间污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0).110条内镜中共有35条培养出非典型致病菌,在临床上无意义;6条培养出致病菌落,包括肠球菌、近平滑念珠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曲霉菌.所有培养皿在临床上均不显著,因为每一种只在一个取样点被检出1~2次,而且所有菌落的菌量都很低.结论 内镜可以在再处理后储存长达14d,而仅仅存在较低的致病菌滋生风险.这将极大地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宋林;彭静;刘林;李晶;邱漫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院前护理干预对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前护理干预对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院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FMC-to-B及D-to-B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93±26)min vs.(123±29)min,(25±9)min vs.(104士23)min,t=4.319、5.495,P<0.05],术后第2天、术后4周、术后24周,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缩短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FMC-to-B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家鹭;张小菊;陈玉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讨论对于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左心衰)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急性心衰竭的常规护理,而试验组则进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认可情况,以评估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血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较护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循证护理试验组患者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于护理认可度的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护理,循证护理更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于改善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相关指标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显著,更能取得患者的满意,建议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吴晖;张丽君;李丹丹;刘敏;刘晓云;晏爱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Tetra-primer ARMS PCR检测丙型肝炎患者IL-28B 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

    目的 评价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反应(Tetra-primer ARMS PCR)检测IL-28B 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在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75例,提取外周血DNA,建立Tetra-primer ARMS PCR检测体系,与Sanger测序法对比验证,检测该地区丙型肝炎患者IL-28B 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 Tetra-primer ARMS PCR检测体系成功建立,与Sanger测序法的符合率100%,rs12979860基因的C/C型、C/T型和T/T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6.5%、12.0%、1.5%.在C/C型组与C/T或T/T型组中,年龄分布、性别分布、HCV基因1b型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肝硬化比例和持续病毒学应答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或T/T组中肝硬化比例较高,在C/C组中持续病毒学应答比例较高.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Tetra-primer ARMS PCR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快速有效的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对于丙型肝炎患者IL-28B 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基因分型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树朋;戴锴;乔斌;童永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2年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39例)和非MACE组(51例).比较PCI治疗前后WMR水平波动情况与MACE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PCI术后可见非MACE组患者WMR下降较为明显[(1 405.6±151.2)×10-6/L2 vs.(961.4±122.1)×10-6/L2,P<0.05];而MACE组PCI术后来见明显下降(P>0.05).MACE组△WMR明显低于非MACE组[(141.5±29.8)×10-6/L2 vs.(499.5±94.3)×10-6/L2,P<0.05].△WMR与术后2年MACE发生率呈负相关(r=-0.633,P<0.05).△WMR的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为0.723~0.898,cut-off值为100.2,敏感性81.4%,特异性76.2%.结论 动态观察PCI术前术后WMR改变有助于AMI患者MACE的早期评估.

    作者:蒋主辉;许黎莉;谢艳;潘露;曹治耀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青少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父母的心理成长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评价青少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父母的心理成长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115例青少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基础资料调查量表、疾病不确定感的心理成长量表及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疾病不确定感的心理成长得分(151.08±16.15)分,水平相对较低;对生活事件“重要性排序”的项目得分较高,而“应对意外事件”的项目得分较低;在职、无宗教信仰的患儿父母心理成长的水平较高(P<0.05);患儿父母采用正性应对方式的频率高、作用大.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儿父母采用正性应对方式,能够帮助其有效应对患儿病情的不可预测性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促进心理成长水平的提升.

    作者:谭怡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监测结果将其分成两组,研究组82例均患有OS-AHS,对照组58例不患OSAHS,两组均进行肝脏B超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NAFLD发生率存在的相关性,以及低血氧饱和度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ALT、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及NAFLD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升高和NAFLD发生率具有相关性.研究组低血氧饱和度和ALT呈负相关,和AST无关联.结论 OSAHS患者出现NAFLD的概率更高,这与胰岛素抵抗、睡眠间歇性低氧可能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华;郑玉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对支气管结核抗酸杆菌的清除作用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冷冻介入治疗及腔内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支气管结核对抗酸杆菌的清除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结核患者62例,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联合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腔内局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冷冻治疗效果、结核杆菌的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2个月治疗,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的抗酸杆菌阴转率分别为93.54%、7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能较好耐受,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支气管镜下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清除结核杆菌.

    作者:吴友茹;陈明勇;向海;杜蓉;徐维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及Toll样受体4表达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目的 检测糖尿病慢性肾病中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及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水平,探讨TLR2、TLR4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另选取体检科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LR2和TLR4的蛋白表达.采用RT-PCR检测TLR2和TLR4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血清MCP-1、hs-CRP、TNF-α、IL-6和IL-18水平.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TLR4 mRNA、TLR4蛋白、TLR2 mRNA和TLR2蛋白水平均低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P<0.01);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MCP-1、hs-CRP、TNF-α、IL-6和IL-18水平均低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P<0.01);TLR2水平与UAE呈正相关(Y=0.013X+1.295 6,R2 =0.895 5),TLR4水平与UAE呈正相关(Y=0.006X+1.650 0,R2=0.802 6).结论 TLR4和TLR2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肾病发展程度,TLR4和TLR2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检测指标.

    作者:陈松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麻风溃疡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麻风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麻风溃疡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匹配麻风病未合并溃疡的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及体检健康者68例为健康人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治疗前(或入组时)、治疗后4周(对照组和健康人组为入组后4周)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的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试验组在治疗后4周的CD4+ CD25+ Foxp3+ Treg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试验组的CD4+ CD25+Foxp3+ Treg比例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和健康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CD4+ CD25+ Foxp3+ Treg比例也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复杂性溃疡的麻风患者其外周血的CD4+ CD25+ Foxp3+Treg比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合并单纯性溃疡的麻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 CD25+ Foxp3+Treg的表达失衡可能参与了麻风溃疡的发生、发展.

    作者:游勇;伍爱金;李俊勇;伍援进;刘石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4种检测方法在低值血小板计数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电阻法(PLT-I)、光学法测定(PLT-O)、荧光法(PLT-F)、显微镜法计数在低值血小板计数(PLT)中的应用.方法 从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住院的1 200例患者中,分别采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静脉血,经SysmexXN-1000全自动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PLT<50×109/L的血液标本为研究标本,并根据PLT数据的差异对血液标本进行分类,即PLT为20×109/L~<50×109/L、PLT为10×109/L~<20×109/L和PLT<10×109/L 3个组;继而分别通过对PLT-I、PLT-O、PLT-F、显微镜法对上述EDTA-K2标本PLT进行检测,其中以显微镜法计数结果作为金标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Sysmex XN-1000全自动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PLT< 50×109/L的血液标本共计600例;当PLT为20×109/L~<50×109/L和PLT<10×109/L时,PLT-I、PLT-O、PLT-F检测结果与显微镜法PL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LT为10×109/L~<20×109/L时,PLT-I、PLT-F与显微镜法PL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PLT-O同显微镜法PL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相关性分析,PLT-I、PLT-O、PLT-F与显微镜法均有相关性(P<0.05),且PLT-F与显微镜法相关性极强.结论 当PLT为20×109/L~<50×109/L和PLT< 10×109/L时,PLT-I、PLT-O、PLT-F和显微镜法均能较准确地计数低值血小板数量;当PLT为10×109/L~<20×109/L时,因误差导致,PLT-O检测低值血小板数目明显偏低,应进行复检;在PLT<50×109/L的情况下,PLT-F检测法表现出极强的再现性,因此其对判断是否进行血小板输注更为有利.

    作者:胡梅霞;李学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80例,依据鼻内镜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改良鼻内镜手术组(40例)和传统鼻内镜手术组(4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改良鼻内镜手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传统鼻内镜手术组的72.5%(P<o.05);改良鼻内镜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复发率为2.5%,均明显低于传统鼻内镜手术组的15.o%、17.5%(P<0.05).结论 改良鼻内镜手术能够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作者:李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职业产妇唐氏综合征活产婴发生率调查

    目的 调查三亚地区不同职业产妇唐氏综合征(DS)活产婴儿发生率,为三亚地区DS的三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三亚地区3家医院单胎分娩的新生儿及产妇纳入调查对象.新生儿经产科医师详细体检,对临床疑似为DS的新生儿,通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确诊,分析不同职业产妇DS活产婴儿的发生率.结果 3家医疗机构共接受25 032例产妇单胎分娩,新生儿确诊为DS 24例,DS总发生率为9.59/10 000,其中来自市区、乡镇及农场的产妇,DS儿发生率依次为7.41/10 000、12.28/10 000、10.48/10 000,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74,P>0.05);产妇为工人、农民、无业者、职员及其他职业者,DS儿对应的发生率依次为9.93/10 000、17.05/10 000、15.18/10 000、3.50/10 000及3.31/10 000,不同职业产妇DS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87,P<0.05),农民、工人及无业者分娩DS儿的发生率高于职员及其他职业.结论 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大对该地区育龄期人群,尤其对农民、工人及无业人群的优生优育宣传力度,以提高该地区DS筛查覆盖率,降低DS儿发生率.

    作者:李志霞;王玉丰;唐青蓝;田秀娟;邢晓为;代霁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