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树朋;戴锴;乔斌;童永清;李艳
目的 探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健康检查的1 500例早期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测定研究对象妊娠早、中、晚期的血清总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其中112例妊娠妇女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112例患者中36例患者选择接受左甲状腺素治疗设为治疗组,76例患者选择不接受治疗设为非治疗组,其余1 388例健康孕妇设为对照组.追踪并随访患者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情况,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自发性流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胎盘早剥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自发性流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和胎盘早剥离发生率均高于未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头围、身高、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导致自发性流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胎盘早剥离发生率升高,经左甲状腺素治疗可以改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妊娠妇女的妊娠结局,因而应对妊娠妇女早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并及时治疗.
作者:代琳;安红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抗-SSA抗体阳性人群血液系统损伤的性别、年龄分布规律.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416例抗-SSA抗体阳性人群血常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人群血液系统损伤的性别、年龄变化规律.结果 416例抗-SSA抗体阳性人群出现血液系统损伤209例,阳性率50.24%,高于抗-SSA抗体阴性人群(x2=95.27,P<0.05),血液系统损伤与抗-SSA抗体阳性呈正相关(r=0.38).发生血液系统损伤的人群中白细胞减少82例(19.7%),贫血143例(34.4%),血小板减少75例(18.0%).≤19岁年龄组所有病例均出现了血液系统损伤.结论 抗-SSA抗体阳性人群容易合并血液系统损伤,特别是贫血发生比例高.
作者:刘欣;郭德立;范伟光;王辉;姚俊金;宋建民;黄秋芳;杨胜芳;郭亚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药物过敏性白细胞减少,是由于机体对药物过敏出现白细胞减少的症状,引起过敏性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有某些抗生素、抗甲状腺药、抗癫痫药、抗结核药[1]、抗糖尿病药[2]、抗高血压药和利尿药[3],溶栓药此类反应较少见.本院于2016年3月发现1例注射用纤溶酶致急性白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士磊;郭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干细胞在面部软组织轮廓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烧伤整形科接受面部软组织轮廓整形术的患者100例,采用自体脂肪干细胞分别注入鼻部、颞部、下颏、鼻唇沟、皮下皱纹、面部凹陷、下睑沟上睑凹陷等部位.观察并详细记录治疗结果.结果 100例患者采用自体脂肪干细胞进行治疗,并进行随访12个月,面部显著性改善93例,面部有效改善7例,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5.0%.结论 对面部软组织整形患者采用自体脂肪干细胞进行治疗,能够达到面部软组织轮廓整形术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整形美容方法.
作者:栾芳;孙华昌;朱承亮;李秀丽;张海霞;徐秋菊;许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远程胎儿监护对监测孕产妇新生儿出生情况及提高保健质量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确诊妊娠晚期高危孕妇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远程组和常规组,远程组采用远程胎儿监护系统监测,常规组行常规产前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胎动异常、胎心异常、无应激试验(NST)检出异常率,妊娠期不良心理状况、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远程组患者胎动异常、胎心异常及NST检出异常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2周后,远程组患者HA-MA、SDS评分均较常规组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阴道顺产、胎头吸引、产钳助产、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程组围生儿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远程胎儿监护在高危孕妇中监测能提高妊娠期不良事件检出率,降低妊娠期孕妇不良心理,降低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欧阳芳芳;王秀云;黄丽萍;孙玉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微创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髓外固定组48例和髓内固定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髓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优良率93.8%,髓外固定组为91.7%,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螺钉断裂、钢板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畸形愈合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临床效果相当,但髓外固定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髓内固定系统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孙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研究攀枝花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OXA类型,了解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攀枝花地区两所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12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检测21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比较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组和敏感组的耐药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XA基因;后采用肠杆菌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66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分别为15.2%、22.7%、24.2%,对其余1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80.0%,耐药率明显高于敏感组菌株;OXA-23和OXA-51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2.4%、98.5%,OXA-24和OXA-58基因未检出;ERIC-PCR分子分型主要可分为A、B、C、D4个型,以B型为主.结论 攀枝花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非常严重,OXA-23、OXA-51基因为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重要基因型,B型为主要流行株.
作者:王俊;王宇;廖玉凤;王书平;彭柿杰;林辉;杨洪余;郑秋冬;宋清蕾;刘宁远;王巧;陈巧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登革热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潮州登革热暴发期间潮州中心医院就诊的528例登革热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数据,并与普通人群进行对比,同时比较普通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重症登革热各项指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登革热病毒Ⅱ型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皮疹、肌肉酸痛、淤斑、出血、呕吐、腹泻.登革热组患者白细胞(WBC)、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普通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登革热患者中普通登革热患者491例(93.0%),登革出血热22例(4.2%),重症登革热15例(2.8%).重症登革热组患者WBC、PLT、ALT、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普通登革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ALT、AST、CK、CK-MB、LDH在登革出血热组和重症登革热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登革热患者多项实验室指标均可表现出不同程度异常,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辅助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对登革热病毒感染的控制有显著意义.
作者:林芬;杨辉;杨立业;林树强;陈建永;李贵才;林华容;蔡文;王朋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5(IL-3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确诊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收集COPD稳定期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35例经体检证实为健康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L-17、IL-35和TNF-α的表达.结果 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中IL-17、IL-35和TNF-α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清中IL-17、IL-35和TNF-α的表达与病变分级及营养状态有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L-17和TNF-α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49,P=0.045),IL-17和IL-35之间具有负相关性(r=-0.46,P=0.039).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IL-17和TNF-α高表达、IL-35低表达对促进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雪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内分泌科于2012年8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宣教模式,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展开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周末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测评,记录数据并做好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DSQ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在社会维度、心理维度、治疗维度及生理维度方面的生存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且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采纳.
作者:孙良芹;胡曼云;叶凤燕;姚红梅;颜悦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麻风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麻风溃疡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匹配麻风病未合并溃疡的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及体检健康者68例为健康人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治疗前(或入组时)、治疗后4周(对照组和健康人组为入组后4周)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的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试验组在治疗后4周的CD4+ CD25+ Foxp3+ Treg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试验组的CD4+ CD25+Foxp3+ Treg比例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和健康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CD4+ CD25+ Foxp3+ Treg比例也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复杂性溃疡的麻风患者其外周血的CD4+ CD25+ Foxp3+Treg比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合并单纯性溃疡的麻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 CD25+ Foxp3+Treg的表达失衡可能参与了麻风溃疡的发生、发展.
作者:游勇;伍爱金;李俊勇;伍援进;刘石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综合分析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效果,为治疗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应用综合护理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痊愈时间、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度评分.结果 140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之后在CT引导下组织切割针经皮刺入到病灶内,140例患者中有138例确诊,阳性率为98.57%(138/140);试验组平均痊愈时间为(2.55±1.02)d,对照组平均痊愈时间为(4.11±0.26)d,试验组平均痊愈时间远远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为(93.88±2.22)分,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为(81.14±2.36)分,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均不是特别严重,经过综合性护理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和缩短平均痊愈时间.
作者:杨永革;王燕文;冯剑秋;阚丽娜;王仁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多种耐药基因的方法,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用多重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6种耐药基因,并统计分析82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与相应抗生素的关联,比对耐药基因检出率及抗生素耐药率对应情况.结果 多重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灵敏性高、稳定性强;可尽早、快速、高效地指导临床用药.结论 多重PCR可以同时检测鲍曼不动杆菌6种耐药基因,并及时、高效地指导临床用药,有效治疗感染,控制医院内感染.
作者:王江元;卢念红;王子浔;艾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腹膜假性黏液腺瘤(PMP)是一种发生在腹膜壁层、大网膜及肠壁浆膜面的肿瘤,2010年WHO将其归为既可以是低度恶变性也可以是高度恶变性的肿瘤,以大量胶冻状腹腔积液为特征,其发病率约为2/1 000 000[1].在2016年我国公布的《中国罕见病参考目录》中,PMP位于147种罕见病中的第144位,本院于2016年1月收治了1例PMP患者,为了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诊治PMP,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丽云;李校天;郭永泽;吉丽;尹燕;李丽;杨俊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轻度苯中毒者血小板线粒体基因9个碱基(9bp)序列基因多态性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7例轻度苯中毒者作为病例组,40例健康检验者作为对照组.抽取其肘部静脉血,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分离纯化血小板然后进行血小板计数并提取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线粒体基因,测序并分析其基因9bp基因多态性频率.结果 轻度苯中毒者血小板线粒体基因9bp的删除基因型频率(33.3%)高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90,P=0.024),OR值(95%CI)为4.5(1.21~16.62).结论 说明线粒体基因组9bp序列删除基因型可能是苯中毒的风险基因之一,携带删除基因型的个体苯中毒发生风险增高.
作者:王佃鹏;杨祥丽;曾亚楠;李培茂;张志敏;林大枫;杜晓倩;张艳芳;黄先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治疗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接受治疗的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为早期手术治疗组:又分为单纯前路组30例,单纯后路组50例,前后路联合组1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进行非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路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术.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Frankel分级、ASIA评分得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Frankel分级改善率为92.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 (P<0.05).治疗后的ASIA得分单纯前路组为(64.54±23.24)分、前后路联合组为(66.33±22.13)分、单纯后路组为(68.47±21.17)分、对照组为(62.72±19.33)分,均比治疗前的(41.34±19.98)、(42.43±19.87)、(43.67±20.11)、(46.85士19.46)分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单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组优于单纯前路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手术治疗对于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曾娘华;易伟宏;王尔天;杨大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将其分为糖尿病足组105例、糖尿病组84例,并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各临床指标,并比较不同分级糖尿病足患者RBP、hs-CRP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肌酐(Cr)、尿酸(UA)、RBP、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糖尿病足组患者FBG、HbA1c、HOMA-IR、Cr、UA、RBP、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P<0.05);对于糖尿病足患者,Wagner分级Ⅱ~Ⅲ级患者血清RBP、hs-CRP、HOMA-IR水平明显高于Ⅰ级(P<0.05),而Ⅳ~Ⅴ级患者血清RBP、hs-CRP、HOMA-IR水平明显高于Ⅰ级、Ⅱ~Ⅲ级(P<0.05),各级Wagner分级患者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痛组患者血清RBP、hs-CRP水平与患者FBG、HbA1c、HOMA-IR、Cr、UA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血清RBP、hs-CRP水平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出现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糖尿病足分级明显相关,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若飞;陈伟;田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股骨颈骨折患者负性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的COPD伴有股骨颈骨折的1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出现的负性心理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恐惧、人际敏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的情况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花费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COPD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负性心理的出现及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
作者:庄华敏;温慧敏;张适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初步探讨广西地区70例白血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运用PCR-SSP法对广西地区70例白血病(病例组)进行HLA-A、B、DR基因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并与2 583例广西骨髓库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例组中检出HLA-B* 46和B*51基因频率的频率分别为0.228 6和0.100 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43 1和0.052 3(P<0.05);检出B*40基因频率为0.071 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频率(0.146 2)(P<0.05),其余各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A、B、DR高频率基因与广西地区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基本一致,其中B*46和B*51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白血病的易感基因;B* 40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白血病的保护基因.
作者:裴永峰;李恒聪;黄惠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分析高水平消毒后内镜的菌群,进一步研究内镜存储时间.方法 2016年5月1日至7月31日对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共计有高水平消毒后的56条胃镜与54条肠镜纳入研究,分别于第0、1、3、7、14天进行病原菌采样、培养,并对病原菌进行菌落分析.结果 56条胃镜第0、1、3、7、14天病原菌培养阳性数分别为5、6、6、7、10,污染率分别为8.9%、10.7%、10.7%、12.5%、17.9%;54条肠镜第0、1、3、7、14天病原菌培养阳性数分别为6、7、8、7、13条,污染率分别为11.1%、13.0%、14.8%、13.0%、24.1%.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对胃镜与肠镜第0、1、3、7、14天污染率进行比较,组内5个时间点污染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两组间污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0).110条内镜中共有35条培养出非典型致病菌,在临床上无意义;6条培养出致病菌落,包括肠球菌、近平滑念珠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曲霉菌.所有培养皿在临床上均不显著,因为每一种只在一个取样点被检出1~2次,而且所有菌落的菌量都很低.结论 内镜可以在再处理后储存长达14d,而仅仅存在较低的致病菌滋生风险.这将极大地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宋林;彭静;刘林;李晶;邱漫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