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良芹;胡曼云;叶凤燕;姚红梅;颜悦文
目的 探讨院前护理干预对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院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FMC-to-B及D-to-B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93±26)min vs.(123±29)min,(25±9)min vs.(104士23)min,t=4.319、5.495,P<0.05],术后第2天、术后4周、术后24周,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缩短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FMC-to-B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家鹭;张小菊;陈玉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多种耐药基因的方法,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用多重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6种耐药基因,并统计分析82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与相应抗生素的关联,比对耐药基因检出率及抗生素耐药率对应情况.结果 多重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灵敏性高、稳定性强;可尽早、快速、高效地指导临床用药.结论 多重PCR可以同时检测鲍曼不动杆菌6种耐药基因,并及时、高效地指导临床用药,有效治疗感染,控制医院内感染.
作者:王江元;卢念红;王子浔;艾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期胃胀气程度(利用超声测量麻醉前后胃窦面积变化)不同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从而判定胃胀气的程度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观察行择期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患者,以腹部超声测定麻醉诱导前及诱导后胃窦的面积,选择麻醉诱导期胃胀气程度≤10%的患者为A组(对照组,32例),胃胀气程度在>10%~30%的患者为B组(30例),胃胀气程度在>30%~50%的患者为C组(33例).观察腹腔镜下胃形状的变化及对手术操作的影响,观察术后6、12、24、48h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与A组(对照组)比较,B、C组术后6、12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术后6、12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各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评估麻醉诱导期胃胀气程度是可行的.诱导后胃胀气程度超过诱导前的10%就会增加患者术后早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这种发生率与胃胀气程度呈正相关.胃胀气程度超过术前30%,就会对手术视野暴露、术中的操作发生明显的影响.
作者:郭波;谢冕;邓田;邓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反应(Tetra-primer ARMS PCR)检测IL-28B 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在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75例,提取外周血DNA,建立Tetra-primer ARMS PCR检测体系,与Sanger测序法对比验证,检测该地区丙型肝炎患者IL-28B 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 Tetra-primer ARMS PCR检测体系成功建立,与Sanger测序法的符合率100%,rs12979860基因的C/C型、C/T型和T/T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6.5%、12.0%、1.5%.在C/C型组与C/T或T/T型组中,年龄分布、性别分布、HCV基因1b型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肝硬化比例和持续病毒学应答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或T/T组中肝硬化比例较高,在C/C组中持续病毒学应答比例较高.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Tetra-primer ARMS PCR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快速有效的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对于丙型肝炎患者IL-28B 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基因分型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树朋;戴锴;乔斌;童永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开放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山东省平邑县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34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行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行开放TE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0.58±4.74)min、术后住院时间(3.42±1.35)d、住院费用(6 535.80±645.50)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潴留、血清肿、切口及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神经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2,P<0.05);随访1年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9% vs.4.48%,x2=1.031,P>0.05).结论 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开放TEP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疗效好,复发率低.相比较而言,开放TEP术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但住院费用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经济承受能力选择手术方案.
作者:张永刚;杨瑞明;刘永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冷冻介入治疗及腔内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支气管结核对抗酸杆菌的清除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结核患者62例,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联合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腔内局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冷冻治疗效果、结核杆菌的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2个月治疗,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的抗酸杆菌阴转率分别为93.54%、7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能较好耐受,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支气管镜下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清除结核杆菌.
作者:吴友茹;陈明勇;向海;杜蓉;徐维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清25-OH维生素D3[25-(OH)D3]表达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及DPN的严重程度,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40例,轻度DPN组35例,中度DPN组37例,重度DPN组38例.收集所有研究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TGF-β1及25-(OH)D3水平.结果 3个DPN组患者的TGF-β1水平均较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DPN程度的增加,TGF-β1水平降低,而DPN组患者的25-(OH)D3均较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且DPN程度与25-(OH)D3趋向负相关,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TGF-β1明显升高,而25-(OH)D3明显降低,且随着DPN程度的增加,TGF-β1水平却降低,25-(OH)D3也降低.
作者:赵新翠;陈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初步探讨广西地区70例白血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运用PCR-SSP法对广西地区70例白血病(病例组)进行HLA-A、B、DR基因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并与2 583例广西骨髓库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例组中检出HLA-B* 46和B*51基因频率的频率分别为0.228 6和0.100 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43 1和0.052 3(P<0.05);检出B*40基因频率为0.071 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频率(0.146 2)(P<0.05),其余各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A、B、DR高频率基因与广西地区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基本一致,其中B*46和B*51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白血病的易感基因;B* 40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白血病的保护基因.
作者:裴永峰;李恒聪;黄惠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糖尿病慢性肾病中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及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水平,探讨TLR2、TLR4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另选取体检科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LR2和TLR4的蛋白表达.采用RT-PCR检测TLR2和TLR4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血清MCP-1、hs-CRP、TNF-α、IL-6和IL-18水平.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TLR4 mRNA、TLR4蛋白、TLR2 mRNA和TLR2蛋白水平均低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P<0.01);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MCP-1、hs-CRP、TNF-α、IL-6和IL-18水平均低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P<0.01);TLR2水平与UAE呈正相关(Y=0.013X+1.295 6,R2 =0.895 5),TLR4水平与UAE呈正相关(Y=0.006X+1.650 0,R2=0.802 6).结论 TLR4和TLR2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肾病发展程度,TLR4和TLR2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检测指标.
作者:陈松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认知与记忆障碍方面的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无脑血管病变但有认知与记忆障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A组,40例有脑血管病变且有认知与记忆障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B组,32例既无脑血管病变且无认知与记忆障碍的患者作为C组,比较3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高血压比例的差异,比较3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以及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比较3组患者MoCA量表中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命名及定向的评分,对3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与记忆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患者年龄和高血压比例B组>A组>C组,受教育年限C组>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IGF-1、Ap1-42水平C组>A组>B组,VILIP-1水平B组>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比较发现,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时记忆评分C组>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命名与定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受教育年限低、高血压、低IGF-1水平、低Aβ1-42水平、高VILIP-1水平是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与功能障碍以及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卒中认知与记忆障碍和脑血病病变具有相关性,其中高龄、受教育年限低、高血压、低IGF-1水平、低Aβ1-42水平、高VILIP-1水平是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与功能障碍以及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飞;于峰;刘莉莉;沈琦;王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抗苗勒管激素(AMH)、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激素(E2)联合诊断在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接受人工授精的不孕患者178例,根据获取卵泡的数目将患者分为卵巢正常反应组和卵巢低反应组,对比两组间卵巢储备参数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基础雌二醇(bE2)、基础促卵泡激素(bFSH)、基础黄体生成素(bLH)、bFSH/bLH、AMH以及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卵巢反应性并分析各个指标ROC曲线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孕年限、bE2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低反应组患者的年龄、bFSH/bLH、bFSH水平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正常反应组AMH、AFC、获卵数高于低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2、bFSH、bFSH/bLH、AMH以及联合预测的AUC值分别为0.57±0.04、0.64±0.11、0.71±0.08、0.82士0.15、0.92±0.12,除bE2的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AUC值均大于参考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分别为52.61%、64.34%、68.43%、81.64%,灵敏度分别为57.93%、61.77%、77.68%、87.25%、92.79%.结论 AMH、FSH、LH、E2联合检测在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预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曼;温冬梅;王伟佳;徐胜男;赵晋;钟婉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对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丙泊酚组(42例)及七氟醚组(42例),两组入室后静脉注射1.5 mg/kg氯胺酮行诱导麻醉,丙泊酚组术中持续静脉输注8~10 mg/(kg·h)丙泊酚维持麻醉,七氟醚组术中面罩吸入2.5%~3.5%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气腹开始前5 min(T0)、气腹建立时(T1)、气腹建立后5min(T2)、术毕放气(T3)、放气后5 min (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记录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T1~T3时间段MAP、HR、SPO2、PET CO2水平明显高于T0时间段,T4阶段恢复至术前水平,七氟醚组T1~T3时间段MAP、HR、SPO2、PET CO2水平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氯胺酮用量少于丙泊酚组(P<0.05),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全身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能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患儿术后苏醒快,安全、可靠.
作者:史宇平;田园;杨海昌;李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5(IL-3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确诊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收集COPD稳定期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35例经体检证实为健康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L-17、IL-35和TNF-α的表达.结果 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中IL-17、IL-35和TNF-α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清中IL-17、IL-35和TNF-α的表达与病变分级及营养状态有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L-17和TNF-α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49,P=0.045),IL-17和IL-35之间具有负相关性(r=-0.46,P=0.039).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IL-17和TNF-α高表达、IL-35低表达对促进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雪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黄芪桃红汤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2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予以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桃红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以及临床效果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经检测发现,试验组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CD3+、CD4+、NK细胞以及CD4+/CD8+值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CD8+值、CD8+值较治疗前略增加,其他指标稍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24.6%)低于对照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黄芪桃红汤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有显著的提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治荣;公丕军;王桂贤;赵宗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监测结果将其分成两组,研究组82例均患有OS-AHS,对照组58例不患OSAHS,两组均进行肝脏B超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NAFLD发生率存在的相关性,以及低血氧饱和度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ALT、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及NAFLD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升高和NAFLD发生率具有相关性.研究组低血氧饱和度和ALT呈负相关,和AST无关联.结论 OSAHS患者出现NAFLD的概率更高,这与胰岛素抵抗、睡眠间歇性低氧可能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华;郑玉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综合分析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效果,为治疗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应用综合护理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痊愈时间、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度评分.结果 140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之后在CT引导下组织切割针经皮刺入到病灶内,140例患者中有138例确诊,阳性率为98.57%(138/140);试验组平均痊愈时间为(2.55±1.02)d,对照组平均痊愈时间为(4.11±0.26)d,试验组平均痊愈时间远远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为(93.88±2.22)分,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为(81.14±2.36)分,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均不是特别严重,经过综合性护理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和缩短平均痊愈时间.
作者:杨永革;王燕文;冯剑秋;阚丽娜;王仁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和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5例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正常、不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帧数、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与冠状动脉血流帧数进行比较,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支冠状动脉血流帧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电图碎裂QRS波患者与无碎裂QRS波患者的血管造影的TIMI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电图QRS波的发生有关,与其他的变量没有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心电图碎裂QRS波对冠状动脉慢血流具有一定的预测、诊治价值.
作者:刘敏;贾凯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预置顺序编码系统在临床采血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122名护士,采用干预前后对照的方式,干预前采用常规方法确定抽血顺序,干预后在抽血前对试管进行预置顺序编码.干预前后每人分别采集3次标本,对采血顺序的知识和行为进行观察;同时,对干预前1 671份标本和干预后1 714份标本的溶血率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护士对采血顺序的回答正确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执行正确率由55.5%提高至98.6%,标本溶血率由1.4%降至0.7%,平均采血时间由(8.53±3.64)min降至(7.38±3.48)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采血管预置顺序编码能使护士迅速识别正确的标本采集顺序,提高采集正确率和标本合格率,节省工作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罗春兰;任洪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联合心肌灌注成像(MPI)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2例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MPI技术和CTCA技术进行检查.将MPI成像作为诊断标准,将CTCA血管狭窄高于50%与高于75%分别作为截断值,对相应MPI节段发生异常的情况进行统计,探讨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与心肌缺血的诊断能力.结果 所有患者共呈现出420个主要冠状动脉节段,其中38个节段由于成像质量原因被排除,定量CTCA结果呈现其动脉狭窄高于50%的患者有20例(20/42,47.62%),共计累及33个节段(33/382,8.64%)发生狭窄,而11例狭窄高于75 %(11/42,26.19%),共计累及14个节段(14/382,3.66%)发生狭窄.从成像结果分析,12例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发生异常,其中8例患者为可逆性异常,而4例患者为固定性灌注降低.以MPI异常作为标准,CTCA图像中某个节段的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时,少数患者和血管供应节段相应的左心室室壁发生心肌缺血.结论 CTCA图像结果正常时对于心肌缺血的患者可进行有效排查,而当CTCA成像结果异常时则需作深入检查才可定论.
作者:师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经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122例SLE患者选择为临床研究病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并按单双号分成两组.对照组(单号)61例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双号)61例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8%、满意度为96.72%,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33%、满意度为75.41%,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SLE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临床疗效有协同促进作用,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患者满意度较高,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王堂香 刊期: 2017年第12期